無極。八卦。世界

2015/11/28 13:31:45 網誌分類: 哲學
28 Nov

    中華文明傳統的易經八卦,今人將之神化為暗藏玄力的宗教符號。

    實則,八卦是對世界的模擬而已。

    八卦確有力量,但這不是神秘力量,而是通八卦之人,最能把握世事之對立變化。

    明白了陰陽對立之後,我曾經以為,人真的可以做到對立統一,進入一種渾然境界,天人合一,也就是太極裏的無極。無極比之陰陽二分之世態還要先,是人類的原始渾然狀態,在其中沒有對錯,沒有正邪,沒有長短,只有統一。然而,無極在於人,只有當人失去自覺意識之時,才能達致。達致無極者,再也不是人。原因是,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有所謂的慾望和意向,相近的見解可見於胡塞爾、科耶夫等人的哲學論述。我們可以自己考察自己,看看自己有哪一刻是不存在任何意向或慾望,相信這樣的一刻很難找得到。

{#1398688636-1439702130_n.jpg}

    那麼,有了意向,也就是我們的意識總在追求着某種東西,這東西可以是我們的愛人,或者是我們關注的城市,可以是我們眼前想着的任何事。講股票的人意識向股票,賭波的人意識向着明星球員和彩金,搞政治的人眼中追求着所謂的公義或利益。誰不在追着甚麼呢?

    這樣一來,當人的意識有了方向,無極之勢即不能繼續保持,於是按我們追求的方向分出陰陽兩儀,追着球賽的人之陰陽分佈於球場上的兩隊球隊身上。自己押注的一隊為陽,另一隊為陰。如此有了陰陽。至於得失球率和賠率等等,則是兩儀再生成四象八卦之後的事了。

    人的生活,就像八卦所示的一樣,很自然而然地會分化出各種複雜的狀況,八卦代表了中華文明祖先嘗試以圖像把握世界的一種努力。莫說這在古代來說十分先進,在今日亦然。把世界區分為抽象的六十四種卦象,連今時今日我們拜為顯學的科學也沒有做到。不過,這與我無干,我個人素來在追求的是對立統一的無極。最近,我發現這種追求也是徒勞的。人只會在死去之日和出生之時達致無極。所以,高僧圓寂,是最高境界,因為他們壽終時做到了無極。

    無極有甚麼好?我想我還沒有說明。做到無極,等同於聖經所說的那句「賺得全世界」。所謂無極,也就是一種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無有不有的境界。無極在表述上比太極陰陽魚更進一步,它把黑白陰陽的區別全部消除。在無極之勢裏,沒有陰陽之分。我們無論在無極中的那個位置,都是一個全局的位置。反之,在太極陰陽魚圖之中,我們可以站的位置多了一個,由唯一的無極增至陰陽兩儀。問題來了,當我們站在陰位之時,我們就失去了陽。當我們站在陽處,即失去了陰。我們不再擁有全世界。

    在美學和宗教層面,這個無極狀態是達不到,但陰陽並濟的太極陰陽魚關係可以做到。如果有人做到陰陽調和,意思是這個人同時兼有陰與陽兩種視角,這個人隨時知道正反兩個力量的因由、好處與缺點,而且能夠加以揉合。想要獲得整全的視角,做法是去明白自己的敵人。在聖經中耶穌教導:愛你的仇敵。也許,主耶穌就是在教我們如何接近理想的太極式意向運動。敵人就是我們所不擁有的一切。愛敵人,就是擁抱自己所沒有和不理解的東西。愛了敵人之後,敵人即化作我們自己,不再是敵人。那是陰陽對立統一運動的結果。不過,正如陰陽太極魚圖所示,運動從不間斷,陰陽此消彼長之時,陰又生陽,陽又生陰。一個對立統一了,另一個對立很快又再生出來。原因很簡單,人消滅了自己的一個慾望,很快又會生出另一個慾望,於是又再生出新的朋友和敵人。

    不停地生出對立,不停地統一,這是人生。有些人只生出對立,從來不與他人統一,這樣的人生,我想不是主耶穌所期望的吧。

    從來不與敵人統一的人,永遠以為自己是正義一方,按照薩特的講法,是自欺。當人以為自己是一個不變的正義理念之時,他就把自己當成是神一樣的不變存在,但因為人其實會變,時陰時陽,一時對立,一時統一,這才是人,所以自以為自己永遠不變的人是在自欺。這種人香港多的是,政壇特別多,大家大可以自己數一下。

    對人,就算是敵人,我們都可以愛,因為對方是人,所以是可變化的。然而,對於絕對不變的理念或神明,聖經的教導則是遠離,例如古代迦南人祟拜的巴力。我有時自己都會搞錯,把一個不是人的符號當成是人來看待,例如某個神祇,結果犯錯。

    理念或神祇,遠古有象徵繁殖和性愛的,現代有民主、民族、平等之類。這些神祇和理念是人的意向和慾望的副產品,它們看似很人性,但卻不然,因為它們的屬性是固定不變的,所以在其中沒有自主的靈魂。用薩特的存在主義詞彙去區分,自由的人是自為(Being-for-itself),是可變的,理念是自在(Being-in-itself),不會變化。在我,前者是有靈魂的,後者是死的。如果要把它們置入無極圖或太極圖,這些理念或神祇在人的意向運動中產生,然後們剩餘在我們的意識之中,由於人對它們眷戀不捨,不讓自己改變和離開它們,於是這些理念或神祇像瘀血一樣窒礙了自然和自由的太極式意向變化運動。

    今人的理念口號愈多,做人愈是有所謂的風骨,其行為表現就愈似古代先民的宗教祭祀。

    大多數理念都具有不變的屬性,例如民主、自由、公平、尊重生命等等,這些理念是神化的,姑且稱為神化理念。然而,我也發現有些理念不屬於神化理念的範疇,例如溝通、協商、戰爭與愛。

    溝通、協商與愛強調了對立統一的社會意向運動,因此是鼓勵符合人性意向運動的觀念,姑且稱為運動理念。至於戰爭,在現代所謂的普世價值下它雖然不被認為是好東西,它富有破壞性,但卻兼具相互性,因此比起公平和民主這等神化理念,它更有利於對立統一運動的發生,可以歸類為破壞性運動理念(因軍事技術優勢而做到零傷亡完勝的戰事不能稱為戰爭/屠殺並沒有相互性)。如此,我們即可以更容易明白主耶穌的教導,為何總是強調愛,但至於民主、自由、平等甚麼的,祂從來不提。

    我曾經思考過一個問題,聖經中我所隨從的耶和華上帝,是否一薩特所說的那一種神化神明?我的思考結果是否定。

    我認為,當代一些哲學家的無神論,是建立在神是不變的前設之上。無神論哲學家所否認的神,其實是永恆不變的神祇。

    如果神永遠慈愛,永遠公義,祂永遠不變,這表示神並不自由,祂是被人逼着去擔任慈愛和公義大使,而不是自己憑自己意向決定要施行慈愛和公義。但是,一個有自主意志比我們人類還高的神,必定比我們人類自由才是。如此,至高神就不可能永恆不變。

    如果我們的主是自由的主,為何祂不能自主決定是否施恩與人或秉行公義?聖經記載上主以洪水滅世之後,上主後悔了。後悔就是心意的改變。上主能夠改變心意,證明上主不是不變的神化神明,而是自由的主。我們說上主的慈愛長存,只能因為主不斷地按自己的意志再一次決定去愛我們,當這種愛的日子多起來,看來就好像是永恆不變一樣。實際上,作為自由之主,上主隨時可以收回所有恩惠,同時拒絕施行公義。相反,古代先民祟拜不變的神明,例如繁殖女神,除了繁殖以外她甚麼也不是,她不能自主地決定不再繁殖,她必須與繁殖有關,否則她就甚麼也不是了。

    「上主可以拒絕施行公義」,這一句你接受不了?實在,我們沒有留意,我們的法律也容易法官拒絕施行公義,因求情而減刑,就是拒絕施行公義的最佳例子。

    以上文字,是我在近日犯了一個錯誤之後,給自己所做的深刻反省之記錄。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最新回應

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

現時香港情況,正是全面學習中國文革時期的惡行,口口聲聲要民主,其實係自我民主,不需守法,大話連篇,候德健說得不錯: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事實是不足夠?

泛民也不是好東西,它是常用謊言手段的傢伙!

萬大有商量
萬大有商量 2019/06/20

年青真是好 充滿活力

彭彭
彭彭 2019/06/19
@我係你舊生...

感謝同學... 等候下一個風和日麗的自由寫作時代來臨吧(完全不知何時)... 現在是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