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2hand字畫
收2hand字畫
收2hand字畫

林散之第一草書出售

2015/11/30 01:39:55 網誌分類: 嗜好
30 Nov

長期現金收購林散之書法、林散之論書詩、林散之書法作品.

(現在本店$500 4 書法,書詩有售-林散之書法作品)

 

以上無列出項目也可來電洽詢,歡迎您聯絡我們

收購書畫家名單

聯絡人: 林生

香港手機 : 9336 0150

 

營業時間 Hours

clock  週一至週五 10301900
clock 
週六 10001700

clock 週日 可事先預約

以上無列出項目也可來電洽詢,歡迎您聯絡我們

長期現金收購林散之現代名的書法家、畫家、詩人。他在書法藝術上窮困一生,擅草書,有當代草聖之稱。林散之8歲學藝,一生求索,在​​中國傳統藝術園地辛勤耕耘了近一個世紀,他的詩文書畫皆造詣非凡,素有詩書畫之稱。是由其子林昌庚先生介紹了林散之一生如何歷盡艱辛、頑強不懈地苦苦攀登藝術高峰的窮書生的人生具體歷程。
 
現代的書法家、畫家、詩人.林散之先生的二子撰寫寫書法窮苦曰子,於林散之先生一生如何歷盡艱辛、頑強不懈地苦苦攀登藝術高峰窮歡樂的具體歷程。林散之先生畢生經歷,真實、具體地窮歡樂介紹出來。書法家、畫家、詩人林散之.

林散之書詩,書法和

------------

(現在本店$500 4 書法,書詩有售-林散之書法作品)

 

以上無列出項目也可來電洽詢,歡迎您聯絡我們

收購書畫家名單

聯絡人: 林生

香港手機 : 9336 0150

 

營業時間 Hours

clock  週一至週五 10301900
clock 
週六 10001700

clock 週日 可事先預約

以上無列出項目也可來電洽詢,歡迎您聯絡我們

--------

{#6556464.jpg}

 

 

 

 

 

 

 

当代草圣

1984年5月15日,日本书道访华团拜访林散之,团长、日本书坛巨孹青山杉雨敬题“草圣遗法在此翁”为赠。同年,北京《瞭望》 周刊四十七期发表《草圣遗风在此翁》评介文章。林散之“当代草圣”之称从此传颂四方。

林散之暮年患脑动脉及全身主动脉硬化,多次住院疗养,每当稍有好转,他便吟诗或作书、作画。

1988年91岁时,他向故乡江浦县(浦口区)捐献历年书法精品170件、画四十幅及所藏古砚两方,江浦县为建书画陈列馆于求雨山。

  

第一草书

 

林散之第一草书《中日友谊诗》
林散之第一草书《中日友谊诗》
“第一草书”指的是“林散之第一草书”。全称是《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简称为《中日友谊诗》。
“林散之第一草书”是“草圣”林散之1975年3月为日本书法代表团访华专门创作的草书手卷,由于特殊原因没有送出,成了林散之的自存之稿。国内仅存3幅,此作最好。专家鉴定是“神品”、“林散之第一草书”、“林散之王”,堪称国宝。林散之第一草书,反映了中国近 300年来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见证了中日两国书法交往的重大事件,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中国著名鉴定家萧平、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苏士澍、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上海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吴少华等等 60多位专家名家评价解析。中央电视台、《中国收藏》、雅昌网等 80多家媒体报道,《江苏艺术网》开辟专题《国宝林散之手卷》。2010年 4月,林散之研究会、文物出版社和林散之后人联合将这幅作品出版成书《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在全国发行,以此纪念林散之先生逝世20周年。

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决定了林散之第一草书的市场价格,不是看尺寸谈价格,而是按质按件来考量。如果一定要以尺来计算,至少是林散之一般草书价格的几十倍,还可能更高。估价林散之第一草书这类顶级艺术品,应该站在人类艺术的顶峰,超越民族,超越肤色,超越语言,超越国界。林散之第一草书是华夏中国的,也是世界人类的。[1]  [5] 

  

大器晚成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为

林散之纪念馆镇馆之宝《自作诗 论书一首》
林散之纪念馆镇馆之宝《自作诗 论书一首》 (5张)

 

 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专心致志,积学厚,涵养富,不仅其书法功底至深,而且,又因其做人之真诚和在诗主义辞及绘画等多方面的成就,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也正因为其书具有超凡脱俗的境界、深邃隽永的意韵,才能使书界中人对之品赏愈久,得益愈多,感受愈深,认识愈深。而认识愈深,也就更增敬仰叹服之情,可以说,他的书法艺术中蕴涵着其人之真、诗之韵、画之意。这是我们在解读林散之书法时不可不知的。
  

生天成佛

 

合并图册
合并图册 (7张)

 

1989年7月病重。10月,病情进一步恶化。他自知命数将尽,一天上午起床后突要纸笔,写下“生天成佛”四字。至12月6日,与世长辞,终年92
  


书法进程

响编辑

 

林散之 五月天山雪
林散之 五月天山雪
“余八岁时,开始学艺,未有师承。十六岁从乡亲范培开先生学书。先生授以唐碑,并授安吴执笔悬腕之法,心好习之广又云:“余学书,初从范先生,一变;继从张先生,一变;后从黄先生及远游,一变;方稀之后,又一变矣。”其自我鉴定书法进程为四个阶段。
他从小即勤奋习书。从现存其十七岁时自订诗稿《古棠三痴生拙稿》来看,此时不仅其诗已颇具功力与性情,其小字行草书,以 《怀仁集王圣教序》为底,已颇具功力与文人气息,所书甚熟练,然点画用笔较文弱。从这本诗集手稿,可概见其“未有师承”时期至其拜师之初已达到的水平。

谈到从师于范培开所得,他自言:“我用悬腕写字全亏范先生的教导。本来我写字是伏在案上,全用笔拖,不懂也不敢悬腕。从范先生学书后方懂得悬腕之法。悬腕才能用笔活,运转自如。”这一感受十分深刻。不能悬腕,在写诗稿一类的小字时还无大妨碍, 若写大一点的字,就不能贯气自如地运笔了。这一教导,使他有了远大的前途。

他又说:“余初学书,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 降而明、清,皆所摹习。于汉师《礼器》、《张迁》《孔宙》、《衡方》、《乙瑛》、《曹全》;于魏师《张猛龙》、《贾使君》、《爨龙颜》、《爨宝子》、《嵩高灵庙》、《张黑女》、《崔敬邕》;于晋学《阁帖》;于唐学颜平原。柳诚悬、杨少师、李北海,而于北海学之最久,反复习之。以宋之米 氏、元之赵氏、明之王觉斯、董思白诸公,皆力学之。”其学书临古之 脉络如此。可见林散之思想开明,是以兼融并取的态度广为取法古人的。他无论碑、帖,无论何家何派,各取其所长。对隶、真、行。草诸体,终其一生,苦心钻研。唯于篆书,他末提及。曾见其所书, 亦甚有功力,趣味不凡,笔法得自其师黄宾虹。

1972年底,《人民中国》杂志选拔现代中国书法精品向日本介绍,林的草书作品得到郭沫若、赵朴初、启功诸位权威人物的高度赞誉,名列榜首,代表现代中国书法的最高水平,其历史意义十分重大。那一幅作品确可以称之为林散之书法衰年变法前期的代表作。其在有意无意间,既循法又破法,随意自如,时出天趣,又恰到好处,令人赞叹不已。
但林散之并末以所获殊荣为满足,他对越来越多的赞扬声和越来越高的社会地位淡然处之,默不作声地、我行 我素地向自己认定的更高境界不懈追求,使其书法在八十岁前后全面进入化境。他在七十人岁时曾有感赋诗一首:“不随世俗任孤行,自喜年来笔墨真。写到灵魂最深处,不知有我更无人。”可见其对性灵境界的追求毫不含糊,他视书法为性情中物,自喜能“写到 灵魂最深处”,纯乎真性灵的显现,这是一种“天籁”之境。
他八十三岁时所作论书诗云:“自攫神奇人画图,居心末肯作凡夫。希贤 
希圣希今方,无我无人无主权。一种虚灵求不昧,几番妙相悟真如。浑然天趣留多少,草绿山中认苾刍。”这亦是进入化境后才能深刻体验到并道得出的心声。他将
此诗写作丈二整宣横幅,气势撼人心魄。通幅真气弥满,既雄厚又狂放,用笔亦圆亦方,斩钉截铁,又柔韧有节,变化莫测。其涨墨、浓墨处厚重而不滞,枯笔散锋
 
渴墨处有如烟云腾绕,字形笔画散漫而神意在,内力更强。长锋羊毫在其手中经数十年的运使、研究,创出一套独特的笔法,笔锋的正侧翻转,无不如志,达到出神
入化的程度。
笔法与墨法互为作用。林散之从王铎书法中悟得
涨墨之妙,又从黄宾虹画法中承取焦墨、渴墨与宿墨法,随其兴致所至,施之于书法创作,
其八十岁后作品,有时通幅以浓墨焦墨为之,聚墨处黑而亮,神采夺人,枯墨散锋处一枯再枯,墨似尽而笔仍在擦行,只见笔墨化作虚丝,在似有若无间尤显其意
韵、精神之超凡。有时又以宿墨为之,时而墨晕中见有浓墨凝聚,乃运笔之实迹,时而变枯、变淡,笔意一翻转,又变润、变浓。他充分利用长锋羊毫蓄水多、下注
慢,便于连续书写的特性,笔毫内所蓄水、墨不匀,即可随笔锋翻 转、运笔速度的快慢产生浓淡干湿的无穷变化。
由于这种种技巧的作用,使长锋羊毫在笔画的
粗细和点画形态的表现上不易产生很大变化的局限性,通过水墨的丰富变化得到了奇妙的补充,笔法与墨法互补相发,是林散之书法对中国书法技法宝库提供的创造性成果。而这一神奇的技巧,成了其书法化境的重要表现手段

林散之 - 林散之年表

1898年戊戌 1岁
11月20日(夏历十月七日),生于江苏省江浦县乌江桥北江家坂村老宅。
1899年~1911年 已亥~辛亥
2岁~14岁
5岁能对物写生,喜塑泥人。患中耳炎,致左耳微聋,遗疾终身。6岁入村塾读书,取名“以
沃”,后改“以霖”。
1912年 壬子 15岁
为生活计,由曾梓亭介绍至南京从张青甫学画人像。
1913年 癸丑 16岁
在家自习书画,从乌江前清廩生范柳堂学诗文,从范培开(1874~1929)学书法。
1914年 甲寅 17岁
与许朴庵(1896~1972)、邵子退(1902~1984)相识。二年后在历阳一寺庙,三人结为金兰之交,时人称誉“乌江松竹梅三友”。9月13日,装订一本诗集手稿,名《古棠三痴生拙稿》,自号“三痴生”。
1915年 乙卯 18岁
应聘在和县卜集小夏村姐夫范期仁家教书。时张栗庵(1870~1931)居住在卜集渔家网村,经姐夫介绍,前往拜谒求教。
1916年 丙辰 19岁
为范期仁家写田契,并雕刻门前石狮和四块石(砖)刻(龙、凤、狮、虎)砌于门头上作装饰,酬金甚厚,悉数汇上海有正书局邮购珂罗版精印书画册,日夜临摹不辍。与赵姓女结婚,一年后赵氏女病故。
1918年 戊午 21岁
秋,临沈石田《洞庭秋色》长卷,大病不起,后经张栗庵医治痊愈。
1919年 己未 22岁
与盛德粹成婚。
1920~1921年 庚申~辛酉
23~24岁
于缑山之阳,筑草堂三楹,名其堂曰:“散木山房”。张栗庵取“三痴”之谐音,为其改号“散之”。
1923年 癸亥 26岁
8月,在上海《神州吉光集》第五期发表山水画、书法对联和书画润例及小传。着手编纂《山水类编》。
1924年 甲子 27岁
绘有人物四条屏,保存至今。11月,在上海《神州吉光集》第七期刊登山水画和书画润例。
1925年 乙丑 28岁
将“散木山房”稍加修葺,易名为“江上草堂”。
1926年 丙寅 29岁
夏,完成《山水类编》28卷,另编《序目》1卷,共29卷,21册,35万字。次年秋8月,校补《山水类编》。
1929年 己巳 32岁
春,经张栗庵介绍,从师黄宾虹(1865~1955)函授书画。秋7月,重校《山水类
编》。10月,寄《山水类编》给黄宾虹。12月,经黄宾虹介绍加入“中华艺术学会”。
1930~1931年 庚午~辛未
33~34岁
春,赴沪从师黄宾虹习画。襄助黄师编纂《画史编年表》。次年春,迫于生计,从上海归。
1932年 壬申 35岁
春,家乡因水灾造成饿殍载道、居无定所。挺身而出,义务担任“圩董”,向政府申领救济面粉,以工代赈,抢修圩田,救济灾民。
1933年 癸酉 36岁
校印张栗庵遗著《观复堂诗文集》。
1934年 甲戌 37岁
为师造化,孤身作万里游。自3月离家,11月始归。历时8个月,经苏、皖、鲁、晋、豫、陕、川、湘、鄂、赣10省,行程18000里,得画稿800余幅、诗164首,游记50000余言。
1935年 乙亥 38岁
秋,偕至友邵子退、学生林秋泉同游九华山和黄山,得纪游诗16首,画稿若干幅。
1936年 丙子 39岁
2、3、7月,上海《旅行杂志》第10卷第2号、第3号、第7号连载《漫游小记》。记述成都以后行程的书稿,因抗日事起,稿件散佚,杂志未及发表。
1937~1938年 丁丑~戊寅 
40~41岁
抗日战争爆发,家乡沦陷,举家逃难。
1939~1946年 己卯~丙戌
42~49岁
至上海寻黄宾虹不遇。至和县、江浦、巢湖各县游历。完成《今诗十九首》。
1947年 丁亥 50岁
6月,国立安徽大学拟聘为文学、艺术教授,先生婉言辞谢。
1950年 庚寅 53岁
出任江浦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1951年 辛卯 54岁
当选为江浦县第三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始为公职人员。
1952年壬辰 55岁
9月,县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被任命为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2月,当选为安徽省第一届各
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1953年癸巳 56岁
江浦县第四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于1月10日至17日举行,当选为副主席。
1954年甲午 57岁
6月29日至7月2日,江浦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珠江镇举行。当选为江浦县首届人
民代表。
1955年乙未 58岁
4月,历时15天创作《江浦春修图》长卷。
1956年丙申 59岁
12月,江浦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为副县长。
1958年戊戌 61岁
5月,江浦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为副县长。12月24日,当选为政协南京市第二届委员会
常务委员。
1959年己亥 62岁
12月21日至29日,出席政协江苏省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结识胡小石(1888~1962)、陈
方恪(1891~1966)。
1961年辛丑 64岁
4月13日,当选为政协南京市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7月,江浦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为
副县长。
1962年壬寅 65岁
1月,当选为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春,调入江苏省国画院,作
《岷江山水》图。
1963年癸卯 66岁
1月11日,偕夫人迁居南京中央路117号寓所。
1964年甲辰 67岁
初夏,携林荪若、林昌午姐弟二人去黄山旅游写生。9月20日至27日,出席政协江苏省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结识苏州书法家费新我(19 03~19 92)和古琴艺术家王生香(?~1975)。
1965年乙巳 68岁
6月中旬,南京瞻园修建完成。市长徐步邀请傅抱石、钱松喦和先生同去参观,先生作诗4首。10月,汪己文转来傅雷求画之意,先生精心创作了八开册页画赠傅雷。傅雷评论先生的画:“林老大作笔苍墨润,深得宋元神韵,在宾翁高足中实为仅见。” 11月24日,当选为政协南京市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1966年丙午 69岁
1月11日,经画院何乐之介绍与高二适(1903~1977)相识。5月,江浦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为副县长。8月24日,夫人盛德粹因患胃癌辞世;所藏大量图书、碑帖、字画被“红卫兵”查抄焚毁。悲痛过度,双耳失聪。9月,由林荇若接到扬州暂住,开始了7年流浪生活。
1969年己酉 72岁
12月30日,携夫人骨灰盒凄然回江上草堂,与林昌午同住。
1970年庚戌 73岁
2月5日(除夕),在乌江镇浴室洗澡,不慎跌入蒸气池内,全身严重烫伤近百分之九十,住院治疗三月始愈。
1972年 壬子 75岁
8月,《人民中国》杂志拟出“中国现代书法”特辑。韩瀚赴南京征稿,经亚明推荐,韩瀚
持林散之草书毛泽东《清平乐·会昌》作品呈赵朴初、启功、郭沫若等人评阅,并得到高度的评价。
1973年 癸丑 76岁
1月5日,《人民中国》日文版杂志第一期刊草书毛泽东《清平乐·会昌》条幅,震动海内外书坛。3月底,先生回到南京,住百子亭23号。9月28日,编成《林散之书法选集》。10月1日,江苏省美术馆举办“江苏省国画书法印章展”。草书“咏梅”作品不翼而飞,作《失梅七首》告之。
1974年 甲寅 77岁
11月16日,白野抄成《江上诗存》36卷,作诗并画谢之。
1975年 乙卯 78岁
3月13日,先生在南京艺术学院会见以村上三岛(1912~2005)为团长的日本书道家访华参
观团。草书《日本书法代表团莅华访问赋此四章以赠》诗横幅长卷赠之。
5月,应荣宝斋之邀,林荪若、林昌庚陪同上北京;以《江上诗存》稿本奉请赵朴初、启功教
正,二人极赞誉并为之作书序。
1976年 丙辰 79岁
8月中旬,范曾自北京来访,在林学院为先生画像。10月6日,“四人帮”被捕。亚明画《四
蟹图》,先生在画上题词:“面虽赤,心何黑。惯横行,栖草泽。国之殃,民之贼。捕而食,实上策。”
1977年 丁巳 80岁
12月,草书《毛主席词二首》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1978年 戊午 81岁
2月,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由林昌庚、林丽青陪同赴京参加全国政协五届一次
会议。新华社记者古平来百子亭采访先生,《人民日报》文艺部编《战地》增刊第一期发表古平文章《奇境纵横又一家》。11月2日,《江上诗存》全部刊印。
1979年 己未 82岁
2月23日,先生在南京饭店会见以梅舒适为团长的日本书道家友好访中团。6月12日,由林丽
青陪同赴京参加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车中发病,在京住院十余日返宁。8月,南京教师进修学院铅印《江上诗存》1500册,作为内部资料,与有关单位交流。9月,由百子亭迁回中央路(大庆路)117号旧宅居住。12月,香港《书谱》杂志(双月刊)第6期(总第31期),刊登先生书法作品。南京书画院筹建,聘请先生为院长。
1980年 庚申 83岁
5月11日,草书作品参加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7月8日,当选为政协南京市第六届委员
会常务委员、副主席。8月17日至31日,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林散之书画展”,展出书画作品109件。11月,当选为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1981年 辛酉 84岁
秋,将妻盛德粹先安葬于与太白楼相邻的小九华山麓,并自书《诗人林散之暨妻盛德粹之
墓》碑文。
1982年 壬戌 85岁
1月16日,参加“南京少年儿童书画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出任名誉会长。3月,在南京鼓
楼公园举办“林散之三代画展”。12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林散之书画集》。
1983年 癸亥 86岁
3月,先生作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庆祝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五周年中日书法艺术交流
展。”6月1日,赴京参加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会议期间与刘海粟、董寿平、黎雄才、黄苗子等合作《松竹图》,先生即席题诗一首。
1984年 甲子 87岁
春,南京市电视台拍摄电视报告文学《一代草圣》。5月16日,先生在莫愁湖郁金堂会见以青
山杉雨(1912~1993)为团长的“日中书法友好访华团”。青山杉雨题写了“草圣遗法在此翁”。自此以后,先生被誉为“当代草圣”,传播海内外。
1985年 乙丑 88岁
4月,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书法作品《杜牧·江南春一首》参加在河南郑州举办的“国际书法展览”。 8月,安徽黄山书社出版《林散之诗书画选集》。12月,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林散之书法选集》。12月,江浦县拟筹建“林散之书画陈列馆”。
1986年 丙寅 89岁
4月30日,“黄宾虹研究会”在北京成立,聘请李可染、林散之为名誉会长。
1987年 丁卯 90岁
2月,迁居南京林业大学林昌庚处,直至终年。7月,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乙瑛碑林散之
临本》。10月5日,作品入展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展。12月,拟在马鞍山市采石矶建立书画陈列馆。
1988年 戊辰 91岁
1月3日,参加江浦县在县城求雨山上举行的林散之书画捐献仪式。
1989年 己巳 92岁
《中国书法》杂志第一期发表了先生13件书法作品,同时发表李秋水的文章《墨水三千斛,
青山一万重》。12月4日,病重住院;6日上午8时,因痰阻塞气管,抢救无效,溘然逝世;21日下午,在省锡剧团实验剧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遵遗嘱,与夫人盛德粹合葬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矶太白楼之旁小九华山麓。[1]

林散之 - 艺术馆

“大江绕绝壁,草圣伴诗仙。”大自然造化了采石矶,采石矶挽住了李白,李白吸引了林散之。为了纪念这位当代杰出的书法大师、诗人、画家,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决定建立林散之艺术馆,并于1991年10月15日在马鞍山采石风景区建成,了却了先生“归宿之期愿与李白为邻”的心愿。
林散之艺术馆是中国草书大家,有当代草圣之称的林散之先生的作品陈列馆。林散之先生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一生酷爱山林,早年受益于书画大师黄宾虹,他每遇山水佳境,必登临、吟咏、图貌之,得写生画稿八百余幅,诗作二百余首,尤精于书法。他六十岁起始作狂草,却功深力到,妙造自然,享誉海内外,有一代宗师之誉。先生生前曾十余次放歌采石,心仪先贤,素有“归宿之期与李白为邻”的愿望,因此,在他百年之后,马鞍山市为他设馆于采石公园内,以遂其愿。
林散之艺术馆设计为园林风格,占地三千八百平方米,绿草茵茵的庭院里
主馆、副馆和学术馆三个以茅草为顶,粉墙红窗的仿古建筑错落有致。主馆名之为“江上草堂”,内藏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一百余幅,大多为草书精品;他生前所作写生画稿及诗作手稿则保存于副馆内;值得一提的,是庭院里有几株史前时代的树木遗骸--硅化木默然伫立,与杜鹃同沐春光,与翠竹共享冬雪。联系草堂内先生晚年自述中曾以“散木”自号,然而散木不朽,便可一窥此艺术馆设计者的匠心了。

林散之 - 纪念馆

南京纪念馆
林散之纪念馆,坐落在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城北凤景秀丽的求雨山上。纪念馆始建于1988年元月,占地面积一万两千多平方米。馆内主展厅——散木房陈列着
林散之先生书画精品400多幅,书法碑廊长100多米,用黑色花岗岩制成书碑镶嵌于上;求雨山书画院为两层建筑,是培养书法人才及举行书法学术研讨的林散之纪念馆场所;纪念馆环境优美,藏品丰富,每年吸引数万名海外游客前来观光,日益成为传播民族文化、弘扬书法艺术的重要渠道,成为国内外书画界人士交流经验、切磋技艺的重要场所,成为江浦、南京乃至江苏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6]。
林散之纪念馆内,便有翠绿的墨池映入眼帘,似有墨香阵阵扑鼻,使人心生许多感慨。向右弯便是一百多米的碑廊,黑色花岗岩制成的书碑镶嵌于上,林散之的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牵人眼目,即使外行看热闹的,也能感到书法的遒劲和飘逸。“草圣”的草书气势奔放,跌荡疏狂,独步当今,日本著名书法家青山杉雨先生赞为“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纪念馆在山林之间,山上多竹,四季常青,象征着林散之先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品格和不畏冰霜雨雪的风骨。占地面积一万两千多平米的纪念馆在翠绿的竹海中,恬淡脱俗、质朴自然,给游人一种尘襟尽涤、俗虑俱消的感觉。
曲径通幽,花香阵阵,引游人走到“散之山房”,这是
主展厅,陈列着林散之书画精品400多幅。书法作品最大的是整张丈二宣纸书
写的自作诗,最长的是7米多的手卷,最令人称奇的是一幅“江浦春修图”,画的是江浦县人民兴修水利,图长237.5厘米,宽33厘米,画中有635
人,30条牛,40余头驴,53间房屋,木船27艘,轮船2艘,形态各一,情景交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透着蓬勃的活力,让人赞叹不已。早知赵朴初先
生誉林散之为诗、书、画“三绝”,但久闻不如一见。站在半山腰上的“散之山房”放目,可见别有韵味的白马亭、连理亭和爱雨轩,挑檐飞角,青瓦覆顶,与主体
建筑浑然一体,在花草树木的衬托下,如林散之先生风格各异的画,似有凝重、舒淡、空灵、朦胧之墨趣,那流动的气韵让游人驰骋想象。
马鞍山纪念馆
[7]林散之艺术馆坐落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风景名胜区万竹坞,与著名的太白楼相邻。经安徽省
委、省人民政府申报,复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于1990年12月15日动工兴建,1991年10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馆舍及先生墓园由东南大
学设计,启功先生书写了馆名。艺术馆分为主展厅、副展厅、书画学术厅和先生墓园四个部分。总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其中主展厅占地325平方米,名“江
上草堂”,主要陈列着林散之先生自20年代到80年代末各个时期的诗书画艺精品一百多幅,展现了林散之先生所走过的艺术道路和其书画艺术风格形成的过程;
副展厅占地135平方米,主要展示着林散之先生生前所用的文房用品及国内外名家给予的高度评价;学术厅占地126平方米,主要是用于诗、书、画艺术交流和
研究的重要场所;林散之先生墓园占地500平方米,林散之先生
逝世后初葬于采石镇的小九华山,为了便于人们瞻仰、怀念并了却林散之先生“归宿之期与李白为
邻”的遗愿,马鞍山市政府遂于1996年底将林散之墓迁入林散之艺术馆
林散之艺术馆依山就势,阶梯布局,在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上,又独特新颖。主展厅屋面覆盖茅草、屋面的中央运用大
块方格玻璃进行采光,各厅之间采用廊、亭相连,青瓦、白墙、红柱相间,再配以古铜色铝合金材料做的格子隔离门、窗,仿古效果自然,体现了古今营造手法的有
机结合,使得整个建筑小巧精致,古朴典雅。林散之先生墓园与馆舍连成一体,通过曲径的麻石小路即可达到。墓园的构思寓意很深;墓园的最高处是用花岗岩砌成
的半弧形照壁,犹如一张铺开的宣纸,照壁上刻有赵朴初先生题写的“雄笔映千古,巨川非一源”,揭示出林散之先生诗、书、画艺术思想的丰富内涵;墓园的中间
是林散之先生与夫人盛德粹的合葬墓,墓体选用黑色的花岗岩,与墨同色;墓形设计成印章式样,正面刻有启功先生书写的“林散之先生之墓”碑,背面刻有马鞍山
市政府的墓记,体现了墓主独特的身份。庭院内布局亦很得体:艺术馆在设计建造时就保留了原有的古树名木,有柏树、榆树、三角枫等等,古雅的树木与现代建筑
相互映衬,融为一体。地面用青砖、青瓦、鹅卵石镶嵌成各种图案,花草和山石点缀期间,从而使整个庭院既显得自然幽静,又富有生机。
林散之艺术馆自开放以来,接待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受到专家、学者以及各界知名人士的广泛赞誉。1991年11月,江
泽民同志在参观该馆后对林散之先生的作品作出“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高度评价。2004年11月,林散之墓通过专家的各项评审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第五批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林散之艺术馆出已成为学习、研究林散之先生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成就的重要场所,成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基地之一。

林散之 - 泽被后世

林散之是诗、书、画三绝的艺坛大家。其书震撼中外后不几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很快出现了全面兴盛的局面。林散之的书法,从其审美观到形式技巧都对国内外书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江苏及南京地区的中青年受益尤多。林散之对现代中国书法艺术事林散之草书业的贡献,真可谓散翁晚年作品(自作诗)“功莫散翁近七十岁山水作品大散翁早年山水焉”。

 

回應 (8)
我要發表
收2hand字畫
收2hand字畫 2017/06/28 12:38:14 回覆

LAMCHIHUNG2528@YAHOO.COM.HK
LAMCHIHUNG2528@YAHOO.COM.HK 2016/01/21 21:12:09 回覆

LAMCHIHUNG2528@YAHOO.COM.HK
LAMCHIHUNG2528@YAHOO.COM.HK 2016/01/15 22:22:14 回覆

好的 {#icons_dog1}

22hand
22hand 2016/01/13 14:03:50 回覆

oK

22hand
22hand 2016/01/13 14:02:25 回覆

 

年尾送舊迎新,更是棄置舊物的高峰期,大大加重堆填區的負荷。有回收字畫,郵票,古瓷,萬物等

 

LAMCHIHUNG2528@YAHOO.COM.HK
LAMCHIHUNG2528@YAHOO.COM.HK 2016/01/12 01:59:49 回覆

年尾送舊迎新,更是棄置舊物的高峰期,大大加重堆填區的負荷。有回收字畫,郵票,古瓷,萬物等

LAMCHIHUNG2528@YAHOO.COM.HK
LAMCHIHUNG2528@YAHOO.COM.HK 2016/01/11 20:35:13 回覆

方便,快捷.量大的話專車上門收貨報價服務 {#icons_dog9}

22hand
22hand 2016/01/02 21:57:16 回覆

美術器物随有缘人,伴你青春到白首未尝不是美事

user

最新回應

LAMCHIHUNG2528@YAHOO.COM.HK

push................

LAMCHIHUNG2528@YAHOO.COM.HK

push

LAMCHIHUNG2528@YAHOO.COM.HK

push

LAMCHIHUNG2528@YAHOO.COM.HK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