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不是修出來的

2015/12/03 19:55:45 網誌分類: 禪修靜坐
03 Dec


禪不是修出來的

護法品第九

行者:武則天下詔請六祖。六祖回信說年老多病推辭,薛簡問:“京城的諸禪德都說,若想得道,必須坐禪習定,不這樣得解脫者,沒有。你怎麼看呢?”六祖:“道是用心悟出來的,不是坐出來的。”經中說,如果說如來是坐是臥,是人行邪道,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來,也沒有去,沒有生也沒有滅,就是如來的清淨禪,諸法空寂就是如來的清淨坐,究竟的“地方”是無證的,何況坐呢?這時薛簡說:“我回去後,皇上必問,請法師說出修法心要來,傳奏兩宮及京城學道者,就像一燈點燃無數燈,讓暗者皆明,明明無盡。”六祖回復說:“道無明暗,明暗是代謝詞,有明就有暗,明暗就是生滅,所謂明明無盡,還是個盡,相對立名而已。經中說,法無有比,沒有對立相待。”薛簡說:“明是比喻的智慧,暗比喻的煩惱,修行人如果不以智慧照破煩惱,憑什麼得到解脫?”六祖說:“什麼是大乘見解?明和無明是凡夫見,有二相,智慧人一目了然,只不過是一張紙兩個面而已,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就是實性,實性不變。你是凡夫,實性不會減;你是賢聖,實性也不會增,有了煩惱的時候也不會亂,處在禪定中也不會寂。其性,不斷亦不常,不去亦不來,也沒有中間和內外,沒有生也沒有滅,其性也不動不變,相也不動不變,名之曰道。”薛簡問:“你說的不生不滅和外道有什麼區別?”祖曰:“外道的不生不滅是用滅來滅生,以生顯滅的存在,如能顯滅,滅就沒有滅,沒有滅就是生,有生不說生。我說的不生不滅,本自就沒有生哪來的滅呢,因此不同外道。你如果想知道修法心要的話,對所有的一切事都不去思量它,很自然的就會得入清淨心體。就是一塵不染清清淨靜地長期這樣,呈現出無量的妙用來。”武則天的詔書內容,就不明白什麼意思了。

愚仁:詔書說,你以年老多病為由辭請,是為我的國家修道,這是國之慶,國家的福田,你就像當年維摩詰一樣,以托疾為名,弘揚大乘佛法,傳無量諸佛的心印,談不二法門,傳授如來佛的知見,這也是我過去積善所種的善根,才能遇到您的出世,頓悟上乘,明無上妙理。蒙您的教化,對大師您感恩不盡,我天天把您說的話,頂戴叩頭。朕奉上名貴的磨衲袈裟和水晶缽,下令修飾您的寺院,在您的出生地造一所寺院,取名叫國恩寺。

行者:阿彌陀佛!

 

付囑品第十

行者:在“付囑品”中我有幾個問題沒搞明白,開始就說:“先須舉三種法門,動用三十六對。”“三科、三十六對”都能明白,“出沒即菩提場,說一切法,莫離自性”就不明白了。

愚仁:出沒即菩提場,是說如能照三科和三十六對講法,出和沒都是菩提道場,或者說在菩提道場裏出沒。說一切法莫離自性,重點是什麼是自性,自性是整體,自性是什麼也沒有,當兩邊盡除時還有什麼?什麼都沒有,這個沒有不是指心外,是指自心不生任何想法的狀態,這個狀態空空蕩蕩什麼都沒有,被人稱為自性,因自性什麼都沒有,所以它含萬有,六祖說:自性能含萬法。

行者:自性不是空空蕩蕩什麼都沒有嗎?為什麼六祖說: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呢?

愚仁:就因為它沒有,才能生萬有。學佛的人,不學佛的人,所有的一切行為都是從自性中流出,只是人們不知道是自性的作用,或壓根就不知道有自性的存在。自性生邪念,生善念,才有個邪善之分。

行者:對不起,既然眾生所有的一切行為都是從自性中流出,為什麼還要學佛呢?

愚仁:就因為不識自性。

行者:自性能生善,也能生惡,識與不識又有何區別?

愚仁:自性能生善惡,就因不識自性,若識自性,自性非善非惡。沒有善惡了,就是不執善不執惡,只是隨緣而已,隨緣就是用。

行者:“用由何等,由自性有”是什麼意思?

愚仁:就是說用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都是從自性中生出來的。

行者:所謂的三科是五陰,十八界十二入都能理解,三十六對是不是說的矛盾的雙方或兩邊,如不落兩邊即是中道?

愚仁:是的,兩邊不落,中道也無。

行者:從“自性動用,共人言語”,到“不要謗經,罪障無數”,看不明白。

愚仁:當自性用時就是與人講話時,承認外邊有相,不要執著在相上,知道自己內心有個空,但不執著於空,若著相,就會生出邪知邪見來。若著空,就會產生無明,執空的人就會謗經,真說不用文字,文字是著相的,如果是這樣的話,人也不用講話了,因為語言就是文字,再說不立文字,不立文字也是文字,這樣的人見人就說別人著文字相,你們要知道,自己迷猶可,不能謗佛經,謗經是有罪的。

行者:“若著相於外,而作法求真,或廣立道場,說有無之過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見性。”為什麼?

愚仁:著相於外,才能在身外求法求真,才能變著法到處修廟建道場,說有說無也是心著外相而說,這樣的人怎麼可能見到自己的本性呢?

行者:“但聽依法修行”是不是說按照我說的法去做就可以了?不要著在百物不思上,著上就會變成無記,成為見性的障礙,如果只聽不做,就會產生邪見,如能按照我說的法去做,不著任何相,你們如果明瞭,就這樣說、這樣用、這樣做、這樣行,就不會失去根本。

愚仁:是的,只是不著兩邊,不著兩邊即是中道,但不是沒有兩邊,不失中道即是不失宗旨。

行者:“太極元年,延和七月”是什麼意思?

愚仁:當時國家政局不穩,一年中改了三次年號,開始是太極,七月改為延和年,到八月又改為先天元年。

行者:六祖對他的弟子預示離世的時間後,大家都很難過,這是正常現象,為什麼六祖批評他們“數年山中,竟修何道”呢?

愚仁:那是六祖客氣的說法,讓我說他們不相信六祖,如相信六祖就不會悲泣。再者,有個悲泣難過的行為,就沒有離開有為法,只有神會哀樂不生。六祖根據當時的情況才說出一段“真假動靜偈”來。

行者:真假動靜偈中的“真”這一部分說,在修行中,所有的一切都沒有真實,也不要以見到為真實,如果以見到為真實的話,所見到的一切都不是真實的。“假”這一部分說:如果你能自知真實的話,離開假相的心就是真實,你自己的心不離開假,就沒有真實,在沒有真實裏哪里還有真實。“動”這一部分說:有情眾生知道什麼是動,無情眾生是不會動的,如果你想修靜止不動的話,就像無情眾生一樣不會動,如果你想找真的不動的話,動與不動是一個整體的兩種狀態,不動狀態就是不動為不動的話,就像無情物一樣沒有覺性,要善於分別眾生一切的動來自那個不動,才是第一義。如果能這樣理解的話,就是一種妙用。“靜”這一部分說:你們這些修行人,不光努力還需要用意,不要在大乘法上還執著那些生死。如果言下能夠相應,就共同討論佛的真實義。如果實在不能相應的話,就合合掌,皆大歡喜。禪宗本來就沒爭執,一有爭執就落兩邊,就失中道義。如非要爭個什麼法的話,自性就不自性了,變成生滅法了。

愚仁:是的,是的。阿彌陀佛!

行者:法海接著問:和尚入滅後,我們當聽誰的法?六祖說:我自從大梵寺至今日所說的法,抄錄流行,書名為“法寶壇經”。你們守護,相互傳授,度諸眾生,就是正法。今天是說法,不是授權,因為你們都已淳熟堪任大事,不再授權某個人了。達摩大師也是此意,他說:我來到這片土地上,是為了救度在迷霧中的有情眾生,從我這一代開始到第五代的時候,大乘佛法就很自然地傳播開了。六祖繼續說道:你們淨淨心聽我說法,如果真想成佛道,就必須做到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什麼是一相三昧呢?就是遇一切相不住于相,于外相中不生憎愛取捨等心,也不計利益成敗等事。如果能在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而不動,其心如如即是淨土,就是一行三昧,如能做到,就是如地有種,含藏長養,成熟。其實,我現在給你們說法,就像及時雨一樣,潤養大地,你們的佛性就是種子,遇到潤養,就應發芽生長,按我說的去做去行,定成妙果,聽我說偈:心地裏包含著所有的種子,遇到普雨後都能發芽生長,有情眾生都有一個想明白的心,覺悟的果實就會自然成熟的。

六祖又說:法無二法,只一佛乘,心無二心,只一直心,其道清淨,沒有任何相。你們要慎勿觀靜,及空其心。此心本來就是清淨的,在念的起處和落處沒有任何取和舍的地方,各自努力吧。七月八日,六祖召門人說:我要到新州,速備船。眾留師甚堅,六祖說:所有的佛來這個世間,都示現涅槃,有來必須有去才行,這是常理,我這個肉身必須有所歸。眾人說:你這一去,什麼時候回來?六祖回答:葉落歸根,來時無日。又問:禪宗法脈由誰來傳?六祖說:證悟者傳,其心不動者通。又問:今後還有難嗎?六祖說:滅後五六年有人來取我的頭,聽我偈子,“頭上養親”(頭指六祖頭,上是恭敬心,養是供養,親是親人,以頭為親來供養),“口裏須餐”(口指嘴,裏是內,須是須要,餐是飯,須要吃飯),“遇滿之難”(遇是遇到,滿是取六祖頭的人名,之難是指此事算一難),“楊柳為官”(楊柳是當時處理此案的兩位政府官員),“結案”(非惡意無罪釋放)。

愚仁:理應如此解,請繼續講。

行者:八月初三吃過飯後,六祖說:都在自己本坐上不要動,我與你們告別。這時法海問:和尚有何教法,可使後代迷人得見佛性。六祖說:你們聽好,後代迷人如果認識眾生就是佛,如果不認識眾生的話,萬劫覓佛難逢。我今天教給你們怎樣認識自己心上的眾生,見自己心上的佛,要想見佛,必須認識眾生。只為眾生迷佛,非是佛迷眾生。如果能夠悟到自己的自性,眾生就是佛。如果自己有個對錯善惡的角度,那麼佛就是眾生。如果你心中沒有任何的角度,眾生就是佛。如果你心中有邪險的角度,佛就是眾生。你們的心如果險曲的話,就是佛在眾生中,你一念平直就是眾生成佛。所以我心本自是佛,自已的心是佛,才是真佛。自己如果沒有成佛的心,你到什麼地方求真佛呢?你們的自心就是佛,不要懷疑。外無一物可以成為佛的,都是你的本心生萬種法,所以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我今天留一偈和大家告別,名字叫“自性真佛”偈,如能識此偈意,就能自見本心,自成佛道。

真如自性是真佛——如如不動的心。

邪見三毒是魔王——三毒是貪嗔癡。

邪迷之時魔在舍——有貪嗔癡,你自身就是魔。

正見之時佛在堂——沒有貪嗔癡,你自身是佛。

性中邪見三毒生——心中有了貪嗔癡。

即是魔王來住舍——就是魔王住到你身上。

正見自除三毒心——自除自己的貪嗔癡。

魔變成佛真無假——沒有貪嗔癡就是佛了。

法身報身及化身——法身是自性,報身是智慧,化身是行。

三身本來是一身——直心的三種表現。

若向性中能自見——清楚地知道念與念之間。

即是成佛菩提因——就是成佛的因。

本從化身生淨性——清淨的自性從各種行中生。

淨性常在化身中——自性就在你的各種行為中顯現。

性使化身行正道——自性能使自己的行為走正道。

當來圓滿真無窮——將來達到圓滿佛,真的有足夠的智慧。

淫性本是淨性因——淫欲是心生,知欲不生,即是清淨。

除淫即是淨性身——淫欲不生,其身也是清淨的。

性中各自離五欲——如果自性離開五欲的話。

見性刹那即是真——見性的瞬間就是個真實。

今生若遇頓教門——如能有緣遇到正法的話。

忽悟自性見世尊——瞬間就能見到自性成佛道。

若欲修行覓作佛——如想找個佛的話。

不知何處擬求真——不可能找到正確的方向。

若能心中自見真——如果自己向自心中找,自然能見自性。

有真即是成佛因——如能明白自性,就是成佛的因。

不見自性處覓佛——不能識自性,心外找佛的話。

起心總是大癡人——起心動念就是個愚癡的人。

頓教法門今已留——今天把正法留給你們了。

救度世人須自修——要想度人,必須自己修好。

報汝當來學道者——說給未來修行的人。

不作此見大悠悠——沒有這樣的正見,就會離自性越來越遠。

六祖說完偈語後,又說:我入滅後,不要有世人的行為,重點是認識自己的本心,照見自己的本性。

最後又說了四句偈:

兀兀不修善——兀兀是不動,這裏是說心不動,修善也是心動。

騰騰不造惡——騰騰是無約束,雖無約束也不造惡。

寂寂斷見聞——寂寂是清淨,一切的見聞都不能打破這種清淨。

蕩蕩心無著——蕩蕩是坦然,是說以坦坦蕩蕩的心不著一切事。

愚仁:阿彌陀佛!


117、愚仁話聊《道德經》

行者:老師,《道德經》講的是什麼呢?

愚仁:道德經,知道第一章就行了。“道,可道”,道是指自然規律,是大道;可道,是可以說。“非常道”,不是不變的道。能說出來的就不是真正的道了。“名,可名,非常名。”只要你能說出名字來,你給它命名,那就不是不變的,那就不是真東西。

行者:它本來是沒名字的,是我們給它起的名字。

愚仁:對。你只要給它起個名字,就改了意思了,把原意給它改了,說這個道,說這個自然規律,強名曰道,是給它強加的名字。一定要說明白這個名字是我給它強加上的,它本身不是這個名字。

行者:道德經裏面的“致虛極,守靜篤”是什麼意思?

愚仁:致虛極什麼意思?虛的到了什麼都沒了,那不就是嗎?

行者:這個道家跟禪很像?

愚仁:應該是吧。其實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到最後的終點都是一樣的。

行者:那道教和佛教一樣嗎?

愚仁:一樣。它講了個有和無,講了個無為,道德經講無是天地之始,有是萬物之母。天地之始,這是天地的開始,但還沒有天和地,這沒有天沒有地,是什麼狀態?那不就是嘛,強名曰道。萬物之母呢,因為有個有,才有世界的萬事萬物,沒有這個有,萬事萬物就沒法出現,它倆合起來就沒法理解,一個東西的兩個面。一張紙兩個面,一個正面一個反面,把它說成是陰陽,也錯了,把它說成有無,也不是,它就是這麼個東西。你從正面上無法看到反面,但是正面和反面,它本來就自自然然地是一張紙,只能這樣理解有和無的統一。有和無合不起來是我們的關鍵問題,它本來該是一。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