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字的軟化

2015/12/10 08:41:40 網誌分類: 經濟
10 Dec
        英國歌星WillYoung(圖)上電視,跟觀眾來電意見不合,作出V字不文手勢,遭到抨擊。

        舉手指作V字狀,是東亞各地年輕女人最喜歡的拍照手勢,《時代雜誌》曾撰文分析,認為這個手勢在鏡頭之下,令人有臉孔變尖的錯覺,因而大受歡迎。但手背向外的V字,意即粗口,至少在英國會惹禍。

        V字手勢,象徵英文「勝利」(Victory),是繼十字之後,最深入人心的符號之一。傳說由邱吉爾首創,其實不然,歷史資料記載,出自一個比利時政客VictordeLaveleye之手,他每天都在廣播中向比利時人呼籲,叫大家咬緊牙關,抵抗納粹,有一次他提議,佔領區的人在公眾場合都寫V字,挑釁納粹,相信最終盟軍必勝。

        除了英文的勝利(Victory)由V字開頭,捷克語的勝利,也由V字開頭,還有塞爾維亞語的英雄、荷蘭語的自由、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頭四個音符、用摩斯電碼拼出來是三點一破折,也正好代表字母V。第二次大戰的時候,V字滿天飛,歐洲淪陷區的人,無論敲門、響鞍、火車鳴笛,都用三點一破折的信號,人人用V字打招呼,餐廳擺放刀叉,也作V字,包括今天的鐘錶廣告,為何指針都撥到十點零五分?也是從那時候起,故意擺成V字的緣故。

        當時這個V字,成了一種自發的心戰術,效果很好,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狡辯說,這個V是代表希特拉的終極勝利,結果沒用,這個謊言,即使重複一千次也不會有人信。

        到了六十年代,美國的大學生、嬉皮士反越戰,也借用V字手勢,變成了愛與和平的符號,愛與和平是兩個字,而且這兩個字的字首,至少英語和法語,都不是V。

        從字形而論,V字是一個很有棱角的字母,尤其是底部的尖角,一點也不包容,足以戳破圓滑的平面,從中國文化的角度,還隱隱有一股殺氣。V字的造型莊嚴肅穆,方便鑄字,歐洲古代,通常將U寫成V,就是這個道理。

        英文當中,除了勝利Victory,還有Vendetta和Vengeance,都是V字開頭,一個指仇殺,一個是報仇,都跟殺戮有關,算上勝利在內,這個V字,跟戰鬥最有淵源。V字手勢流行,如果由心理學的角度推論,也可以說是人類天性好戰之潛意識流露。

        一個V字手勢,何以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流行廣傳?是因為西方文化的共同價值觀,但今天西方文化大講包容,已經遭到沖淡,一個V字,喪失了原本的鬥志,與瘦面、可愛,畫上等號,又豈是偶然?

        陶傑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