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加暗減混淆視聽

2016/01/17 14:53:47 網誌分類: 教育
17 Jan

特首剛公布的《施政報告》,在中小學教育部分提出,將現行的『高中課程支援津貼』及『生涯規劃津貼』轉為常額教席。這個表面似乎回應了教育界的多年訴求,增加常額教師不足的政策,實際上將反過來削減了學校裏的教學人員,影響學生的日常學習。

時中學所獲的高中課程支援津貼及生涯規劃津貼撥款,足以聘請多於兩名教師以及教學助理,以應付學生有效學習的需要。教育界早已指出,現時官方所定的班級與教師比例,根本遠遠追不上高中開設不同選修科目、照顧學生學習差異等的老師數目的要求。

就以現時一間標準的每級4班共24班的中學為例,政府給予的常額教席只得48人(初中每班1.7個教師,高中每班兩名教師)。然而,現時學校均需增聘教席至50 多人,再加上教學助理,分擔教材製作、活動、行政等工作,才能應付今天的多元學習以及事事問責的需要。這額外的教席從何而來,就是運用學校所得的不同撥款,以合約形式聘請老師。

因此,政府願意增加常額教席是好事,但如果只是象徵式地增加兩個常額教席,卻不去從根本地提升班級與教師的比例,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如今徒增兩個常額教席,卻抽走現金撥款,使學校不能吸納原本兩個撥款所聘任的多名教職員,實在是個明加暗減,並且擾亂學校人手安排的做法。

 

現時政府提供的常額教師數目,與學校現實需要的教師數目差異,是高達8至10個不足差距,而不是只得兩個,這也正是現時一般中學,均有約一成的合約教師的根本原因。


政府建議在提供常額教席時,卻又同時抽走兩個現金津貼,那麼學校可能反過來要裁減兩個教席以外的其他合約教師和教學助理,此舉必然對學校的教學團隊帶來嚴重的震盪,而學生帶來也可能失去一些選修科目的選擇、減少了小班分組上課,而需重回大班授課,教師少了教學助理的行政支援,減少了關顧學生的時間。

更令人憂慮的是,政府在推行增加兩個常額教席的政策後,就當作回應了改善教師編制的任務,而將教育界多年爭取改善班級與教師比例,初中1:2、高中1:2.3名老師這個治本的方案束之高閣,從此不再檢討班級與教師比例的步伐

若要從學生的學習利益出發,讓學校有穩定的教學團隊、有充足的教學人手,從而讓學生得到老師更多的關顧,才是最合理的政策方向。

因此,如果政府未能提出檢討班級與教師比例,以及推行中學小班教學的時間表,那麼抽走撥款換取常額教席,只是一個糖衣毒藥,掩人耳目的愚民政策。

作者是教協教育研究部主任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