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樹良
錢樹良
錢樹良

人仔破繭有賴東盟10+3

2016/01/21 10:11:46 網誌分類: 經濟
21 Jan
        全球貨幣體系的變化,歐羅的出現,對亞洲地區貨幣整合提供機會,也替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機遇;特別是亞洲金融風暴後,更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客觀環境。

        基於中國在金融風暴中,較同區國家所受到的衝擊為輕,東亞各國的「東亞攻勢集體行動」,在亞洲金融風暴後,紛紛向中國伸出友誼之手。

        設自由貿易區加快合作

        自2000年5月「清邁倡議」後,中國與東盟10國的區域貨幣合作及貿易,有了一連串的突破性進展。最明顯的事例,莫過於在廣西南寧地區闢設東盟貿易區。

        然而,對促使人民幣國際化的動力,應該是2009年亞洲區域貨幣合作取得階段性的「亞洲經濟金融穩定行動計劃」的簽署;及「東盟10+3」各國對東亞儲備庫出資份額的落實。

        在未陳述各國應負擔之庫儲出資比率之前,先講述「東盟10+3」是甚麼一回事。

        「東盟10」乃指東盟10國,包括創辦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及非創辦國汶萊、柬埔寨、老撾、緬甸。而「+3」的「3」是中國、日本及南韓三國。

        2009年2月,「東盟10+3」為預防及應付未知在何年何月又再發生的另一次金融風暴。於是,十三國的財長在泰國開會,制定「亞洲經濟金融穩定行動計劃」,以防萬一,把用作拯救東亞地區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的「東亞儲備庫」資金;由800億美元增至1200億美元,並初步建議其中80%資金出自中、日、韓三國,餘下20%由東盟十國分擔。

        到了同年5月,「東盟10+3」十三國財長再在印尼開會,為籌建中的東亞儲備庫出資份額達成共識,確定由中國出資384億美元,日本也同樣出資384億美元,南韓則出資192億美元,中、日、韓三國分別佔儲備庫總額的32%、32%及16%,而餘下的20%(240億美元)由以印尼為首的東盟十國分擔。

        上日我講過、中國本身設立自由貿易區,輻射中、港、澳、台,有助「一國四幣」的統一。同樣地,中國─東盟的自由貿易區的設立,也會加快亞洲貨幣合作的步伐;換句話說,可以加快人民幣國際化。

        2010年開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將全面建成,並成為繼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後的未來世界第三大經濟實體。

        一直以來,亞洲地區缺少一種起着主導作用的關鍵貨幣,觀之「東盟10+3」的動向及中國在組織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人民幣在國際化進程中之區域化,運用本身先決條件,首先東亞化,進而亞洲化。

        營造亞洲經濟依賴中國局面

        要加快人民幣國際化,中國在亞洲區域內,應該全面發揮政府作用,提高人民幣國際地位,在參與全球金融活動與規則制定基礎上,積極參與亞洲區域的貨幣金融合作,支持亞洲貨幣基金融(AMF)的建立和發展,努力與周邊國家一起為亞洲金融、經貿創造新的良好環境,形成亞洲經濟發展須依賴中國的局面,則人民幣國際化便水到渠成。

        資深財經傳媒人

        錢樹良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