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府風
學府風
學府風

中大文物館跨學科研黃金工藝

2016/01/25 08:41:17 網誌分類: 生活
25 Jan
        黃金自古以來代表財富和地位,亦是最早被古人認識,並加以開發的少數金屬之一。袁效仁知道,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最近與內地的文物研究院,以及本地一間珠寶集團合作,同共研究中國古代黃金技術。他們以跨學科的方法探索,除歸納整理歷史文獻和考古資料,更嘗試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對出土金器進行檢測分析。日前舉辦了中期研究成果的公開研討會,吸引近二百名參加者出席。

        結合科技檢測金器

        袁效仁同中大文物館副館長許曉東傾過,她表示,文物館曾分別於○七年及一三年舉辦過與古代金器相關的展覽,「過往香港和內地都無做過金器專題展覽,中大文物館可算是走得很前。」在一三年展覽期間,有前來參觀的金匠師傅讚歎古代金器手工精細,希望能進一步了解古代黃金技術,因此文物館於一四年七月,開展了與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及周大福珠寶集團的合作研究項目。

        中國古代黃金工藝大致可分為「鏨刻與錘揲」、「珠化」、「掐絲、花絲與累絲」、「鎏金與錯金銀」及「點翠」等幾類,而在實際黃金製作的過程中,它們會交互使用,製成美輪美奐的黃金製品。研究暫時已取得階段成果,能夠分辨及復原部份工藝,但當中珠化、錯金和點翠三種難度較高,仍有待研究團隊在未來繼續研究。

        明年辦公開專題展

        聽許教授講,古代黃金工藝的專有名詞複雜,因此研究過程中,除了對金器所含元素的比例、焊料成分、加工痕迹等進行分析,亦嘗試將不同的名詞標準化,「希望了解不同時期不同工藝的稱謂及相關的社會、宗教、文化等背景。」她又透露,將於明年一月舉辦為期半年的公開專題展覽,與公眾分享研究成果。

        不過一般市民對黃金的認識有限,許教授說,文物館一向開放予公眾人士參觀,「我們照顧到不同背景和年齡的參觀者,將設有講座和工作坊,屆時亦有金匠師傅憑藉其豐富的手工製作經驗,現場示範古代工藝。」她透露,展覽仍在籌備階段,預計將展出至少六十件由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借出的金器。

        歷史和科學看似兩門不相關的學科,但在今次的研究中成功結合。袁效仁期待,文物館明年初的展覽能豐富公眾對黃金發展的認識。

        袁效仁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Candy
Candy 2016/11/14

請問邊到可買到Ben Sir揀篤笑的入場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