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注一擲 - 觀後感
星期天早操後,去九龍站觀看早場電影「沽注一擲 The Big Short」。
對於筆者這個經歷香港「迷債風暴」的過來人,電影非常好看。看完電影,百感交集,去到西九龍海濱長廊踏單車、吹海風,整理思緒,方能書寫這篇網誌。
電影改編自一本同名記實書本,內容為真人真事。筆者沒有看過實體書,不知電影作了甚麼改動。然而,單看電影,導演下了很多功夫,透過演員的對白和字幕介紹各個一般民眾難而理解的金融詞彙 (例如, TRANCHE,QUANT , CDS,ABX)。更有趣的是電影加插名人和專家,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解釋甚麼是SYNTHETIC CDO 。
情節方面,電影點出次按問題的起點是 「SECURITISATION 證券化」這種金融創新,ABS 從此出現。去到2005年,一些對沖基金經理發現美國的樓市出現泡沫,之後愈來愈發現問題嚴重,足已拖垮整個美國經濟。
有人嘗試透過報紙暴露問題,但結果不得要領。
最後,泡沫爆破,大型金融機構倒閉,政府出手使用納稅人的血汗錢收拾殘局。
片末,導演指出沒有甚麼人為金融危機爆發負擔起甚麼刑責,而電影裡的數個對沖基金經理事後還是過著平凡人的生活。至於CDO,投資銀行於2015年開始,改用了另一個名字在市場上銷售同類產品。
電影裏察覺金融危機的主角們沒有被擺放在任何道德高地,導演更處處點出他們其實也是「整個金錢遊戲的參與者」,他們「沽注一擲」SHORT CDS (CREDIT DEFAULT SWAP ,一種衍生工具)以小博大,和看好樓市的銀行對賭,泡沫爆破,結果是大有斬獲!
總的來說,電影深入淺出的介紹了2007-08年金融風暴的由來,道盡了當時金融市場的瘋狂、荒謬。
金融海嘯的後遺症至今還未消退 (看看匯豐、渣打的業績便可見一斑),此時此刻,生活在香港這個金融中心的大家,不妨抽空去看一下這套電影。無論你的金融知識是多或少,相信你都會有所得著。
評分 - 5* (最高5*)
我估計雷曼苦主,不看了,免得勾起痛苦的回憶,看了,心更加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