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族的伙伴

2016/02/28 10:00:27 網誌分類: 健康
28 Feb

轉載:

近年,流行電子產品當道,不少人成為「低頭族」,從手指到肩頸均有機會出現痛症,最近臨床上更多了一些名為「上交叉症候群」的患者。不少上班族長期以不正確的姿勢使用電腦或在案頭工作,會令上背肌肉帶來壓力,有機會造成發炎和痛症,甚至為你的頸部帶來不適。以上所有因為不良姿勢而所引發的肩、頸、背等疼痛,被簡稱為「上交叉症候群」(Upper Cross Syndrome)。

35歲王先生是典型的都市人,日常工作都是依賴電腦,加上本身從事I.T.工作,令他每日需長時間使用電腦,久而久之引起肩、頸不同位置的疼痛問題。王先生一直以自行按摩舒緩痛症,惟近月開始,疼痛愈來愈嚴重,有時更會出現胸口悶痛、呼吸不暢順,甚至伸延至牙骹肌肉出現拉扯狀況。


為此,王先生求醫各個不同專科,但心臟專科、耳鼻喉專科的檢查結果均顯示他各個器官正常,沒有出現任何腫瘤或病情。最後,在朋友的介紹下轉投脊醫協助,結果發現王先生的姿勢欠佳,寒背情況嚴重,確診屬於「上交叉症候群」,需透過姿勢矯正治療,再配合其他不同方法舒緩痛症。

王先生的個案,在現今都市,應該很常見吧!這種病症之所以稱為「交叉」兩字,是因為緊繃與無力肌群的連線剛好互相交叉而命名。一般來說,正確的上半身體態,無論在坐姿還是站姿,都為90度垂直而立的,頭應該在肩膀之上,肩部放鬆時,耳朵與肩膀呈垂直線。

不良姿勢為患無窮 頸椎承受嚴重負荷


長期維持不良的上半身姿勢,患者會出現頭部前伸(頸椎的自然彎曲消失或減少)、圓肩(即肩部向內彎)、中背部(胸椎部位)後曲增加、肩胛骨聳起等徵狀。隨著患者的頭部不斷向前傾,頸椎所承受的壓力亦愈來愈大,根據研究顯示,頸椎每向前傾一吋,便會增加10磅負荷。
若患者的頸椎前傾3吋,壓力負荷更會增加至42磅,相等於一個約4歲小童的體重,可想而知,長期承受著這樣的「重擔」下,患者會慢慢出現不同的肩、頸、膊痛問題,長遠更會因為頸部肌肉過於僵硬,引起對大腦供血不良,大腦功能衰退的可能。

少則手麻無力 重則影響心臟


如果忽視上交叉症候群,患者的頸椎長遠會變形,或是導致椎間盤突出,進而演變成神經症狀,如手臂麻痺與無力等問題。而隨著圓肩(即肩部向內彎)的問題影響,不少患者更會發覺前胸部的悶痛,平時會有悶悶舒展不開的感覺。此外,圓肩姿勢更會使橫膈膜處於緊張縮短狀態,造成對大動脈和腔靜脈的壓迫,使心臟工作負擔加重。


不少研究更指出,上交叉症候群會使患者呼吸不暢順,肌肉崩緊下令人吸入的氧氣減少,體內廢物排出受阻,影響對身體供能,讓患者容易在體內累積毒素,而腹腔肌肉亦會因為圓肩的問題而收緊,繼而容量影響消化和營養吸收,造成便秘。由此可見,上交叉症候群不僅僅是讓姿勢外形不好看,還會引起各種健康問題,絕對不能忽視。

一般來說,上交叉症候群患者的緊繃的部位包含了前胸肌群(即胸大肌、胸鎖乳突肌)及後頸椎肌群(包括枕骨下肌群、上斜方肌與提肩胛肌),而無力的部位則包括了後上胸椎的肌群(如中與下斜方肌及前鋸肌),及前頸椎肌群(即深層頸椎的彎曲肌群)。要治療這些問題,要重要的是需要回歸到正確姿勢才能徹底得到解決。


聚焦式衝擊波能有效舒緩痛症


不過,在慢慢改善姿勢的同時,患者亦可先接受各種的舒緩痛症治療配合,增加肌肉恢復的速度。而「聚焦式衝擊波」及「高能量激光」都是目前最有效舒緩上交叉症候群所引起的疼痛方法之一。


「聚焦式衝擊波」治療是體外衝擊波的一種,近年廣泛應用於肌肉及骨骼組織的勞損性痛症上,它可刺激新血管生長,加速血液循環及喚醒細胞的自我修復功能。此外,衝擊波的高能量也能大量刺激痛覺神經受體,達到即時止痛的效果。


聚焦式衝擊波能針對肌肉激發點,聚焦於肌肉下125毫米下位置,治療一些深層肌肉問題,治療過程中,患處會感到一定程度的酸軟、疼痛或反射式疼痛,由於衝擊波最大的能量在聚焦的位置,當聚焦於非患處時患者通常不會感到不適。


集中能量治療深層肌肉 成效率近八成


治療師亦會因應患處的數量、患處的大小決定治療時間。一般治療約需十至十五分鐘。每星期接受一至二次治療,經四至八次衝擊波治療後,可達到顯著的治療效果。研究顯示,接受三至五次治療後慢性痛楚有明顯改善,成功率接近80%。


完成衝擊波治療後,病人可能於一至兩天內感到患處疼痛、肌肉拉緊或腫脹,少部份患者在治療後皮膚表層有機會出現輕微血瘀或紅腫等徵狀,但情況很快便會消退,不會對身體組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不過,由於聚焦式衝擊波能啟動患者的自我修復功能,所以不能每天連續接受療程,療程與療程間應相距最少一日。此外,孕婦、使用心臟起搏器的病人、出血性疾病患者、痛症部位附近有腫瘤、傷口和感染等情況,都不適合接受衝擊波治療。

透過光學聚焦改善疼痛


至於「高能量激光」治療則是一種非侵入性,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療方法,可用於緩解疼痛,減輕炎症,促進傷口癒合及軟組織修復。激光治療的原理是透過光轉換成生化能源,導致正常細胞功能,從而導致疼痛症狀消失。


整個過程能增加血管的擴張(血液供應)和微循環的改善,增加供給細胞營養促進組織修復和改建,顯著減少腫脹及痛楚。而治療過程中,患者不會有太大感覺,特別適合一些畏懼疼痛的人士使用。

不過,高能量激光治療的成效較聚焦式衝擊波治療慢,上交叉症候群患者需接受最少六次至十次治療,及需要不斷進行定期護理,才能控制疼痛。而每次療程大約為10分鐘,一個星期兩至三次治療可得到較好效果。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