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聲集
恒聲集
恒聲集

港應發展時裝批發市場

2016/03/01 08:41:49 網誌分類: 經濟
01 Mar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上周三發表《財政預算案》,作為商界人士,最關心的當然是經濟政策。財爺今次強調未來一年全球經濟不容樂觀,香港也不可能獨善其身,明白到中小企的困難,故將採取多項措施扶持,協助中小企渡過難關,包括融資、產品創新和開拓市場等,都有所安排。儘管未能盡如人意,不過也感受到財爺的用心,所以這份預算案,相信工商界是接受的。

        在推動經濟發展方面,筆者想集中談談關於時裝業的發展。整份預算案洋洋二萬多字,其中只有三百餘字是講述推動時裝業發展,似乎不起眼,但筆者卻認為值得深入探討。香港最早期的製造業,就是以紗廠和製衣業為主,後來工業北移,製衣廠紛紛搬到珠三角,大批量產,經香港轉口到海外。據政府統計,本港服裝及衣服配件整體出口,每月平均約為一百四十多億元,可說是本港主要貿易貨品之一。

        但是,這些時裝大都是檔次較低,缺乏品牌效應,經濟效益有限。如何把香港時裝提升檔次,擴大效益,一直是業界談論的話題。政府今次預算案明確提到,會參考其他時裝都會,包括倫敦、紐約和首爾的經驗,為時裝設計師設立創業培育計劃;以及成立資源中心為年輕設計師提供技術培訓和支援;透過「創意智優計劃」,資助十名本地新進時裝品牌的設計師參與巴黎時裝周;貿發局亦將為香港設計師在紐約時裝周舉辦時裝表演,在當地推廣品牌,提升知名度,吸引海外買家。

        僅栽培設計師並不足夠

        大力栽培時裝設計師,為他們提供學以致用的機會,對提升本港時裝業檔次當然有幫助,但這並不足夠,因得益人數有限。要推動整個時裝業發展,便應該走專業批發市場之路,打造一個港版東大門,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

        理工大學兩年多前曾發表過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長沙灣區有條件發展為時裝批發市場,一來該區目前已是成衣批發集中地,具備批發市場的雛型;二來區內有不少工廠大廈,可成為批發市場的服裝生產、展銷和後勤基地,不用政府為覓地而頭痛。

        發展服裝批發的好處,是經營門檻較低,中小企容易參與,亦可容納更多人就職。據保守估計,如批發市場成功發展起來,本港服裝出口會有兩成增幅,以平均每個月一百四十多億元出口額計算,即每月可增加約三十億元收入,且可創造的職位數以萬計。

        年前,有一批製衣業人士組成「服裝發展委員會」,把有意回流返港的廠商組織起來,打算將香港服裝的設計、生產、宣傳、展銷、批發及零售等集中在長沙灣,讓該區變身成港版「東大門」。這反映民間已積極準備,現就要看特區政府的魄力了。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李秀恒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