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

2016/03/20 07:53:01 網誌分類: 健康
20 Mar

轉載:

近日家長除要助孩子嚴防奪命流感外,還應注意春季回暖,當氣溫開始上升期間,乃腸胃炎高發期的開始。腸胃炎成因眾多,以細菌性為例,當中的李斯特菌、沙門氏菌及O-157大腸桿菌,均對長幼及孕婦有極高危險性,嚴重者足以致命及引發流產,故絕不可掉以輕心。

自行判斷危險性指引

腸胃炎絕大多數成因都是食物受污染所引致,當中如果食物受到細菌污染,即屬細菌性腸胃炎。尤其近日氣溫不時回升,細菌於食物滋生的風險大增,進食各類生冷食物,也會增加「食錯 」的機會。

一般人都知肚痛、腹瀉是腸胃炎的徵狀,但如何判別甚麼狀況下可自行處理,還是情況緊急必須立即求醫?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姚志謙(上圖)解釋,要判別其危險性,可留意以下幾方面:

1. 是否有發燒:

如果細菌已離開消化系統,進入人體的血液和其他組織,身體多會有發燒徵狀,表示體內其他器官受到感染,需要進一步的專業治療。

2. 肚瀉次數及狀態:

如果肚瀉持續四、五日都沒有改善,或者每日連續肚瀉多於八次。排泄物為稀溏狀,則需要留意是否因嚴重肚瀉而引致身體缺水,應盡早求醫。

3. 身體缺水狀況:

身體缺水可從皮膚彈性顯示,如皮膚用力按下後,久久都未能回復正常狀態,或者四肢乏力、有精神難以集中等情況,都有可能是因為缺水所致。

長幼易有併發症

姚醫生指出,一般腸胃炎患者只要沒有出現上述危險情況,大多可透過適量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再等待身體經過排泄過程,排走腸道內的致病細菌或病毒,便可自瘉。不過,如果屬較嚴重的細菌性腸胃炎,則有可能要服用抗生素殺死病菌,加速復元。如為幼童、長者和孕婦,更應特別小心防患。

1. 染李斯特菌孕婦高危

雖然總括而言,李斯特菌並非最常見引致腸胃炎的病菌,對一般人所引發的併發症也較不明顯,但由於它可於較低溫下生存,對孕婦有極大危害性,胎兒可從母體感染病菌。近三成的孕婦感染李斯特菌後,都會出現流產風險。因此孕婦一但有腸胃炎徵狀,應立即求醫,減少流產機率。

•易受污染食物:蔬菜、生肉、凍食肉類、未曾消毒奶製品。

2. 沙門氏菌隱藏體內

由於沙門氏菌常見於由蛋製成的甜品或甜食,兒童較易「中招」,加上沙門氏菌本身除可引致較嚴重腸胃炎外,更可引發長期慢性腹瀉,增加營養不良機會,故兒童患者應分外留神。

即使腸胃炎痊瘉後,沙門氏菌也有機會轉移及隱藏於腸壁、膽、泌尿道等位置,令患者變成帶菌者,不但可傳染他人,如帶菌者免疫力減弱時,便有復發可能。

•易受污染食物:未熟透蛋製品(包括蛋殼表面)及各類動物肉食如海產魚生、刺身,尤其家禽的腸道組織。

3. O-157大腸桿菌致腎衰竭

O-157大腸桿菌是其中一種毒性較強的大腸桿菌,除可引致類似霍亂的嚴重發燒、嘔吐和出血性腹瀉等問題外,更有可能引發溶血尿毒症的併發症,最終引致腎炎,導致腎功能衰竭,足以致命。當中又以年幼兒童和長者,最易出現嚴重併發症。

值得注意的是,除飲食途徑外,接觸受感染的動物、於受污染水域中游泳均有可能受感染。

•易受污染食物:未曾消毒的奶製品、受污染蔬果、生肉類製品及海產如生蠔。

兒童徵狀勿輕視

由於兒童體內水分量較成人為低,同樣流失一、兩公升水分,成人可能沒有問題,但兒童因體積較細小,已可出現致命的缺水狀態。身體缺水或電解質不足,均會令體內器官出現衰竭,以至心跳不協調等情況。

加上兒童多難直接表達身體不適,容易延誤醫治。因此建議家長應留意病童是否有皮膚失去彈性、眼眶下陷、精神散渙、呼吸困難、長時間無胃口或精神難以集中等情況,以便及早察覺病情有否惡化,需要時立即求醫。

●發燒是體內器官受感染的徵兆之一,必須多加注意。

●較嚴重的細菌性腸胃炎病童,有可能需要服用抗生素。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