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發展商無信心樓市不跌

2016/03/23 10:12:14 網誌分類: 經濟
23 Mar
        長和主席李超人講完「香港經濟廿年最衰」,搶盡全城眼球之際,恒地主席李兆基不讓李超人專美,放出一個「樓價跌三成」的論調,又馬上成為新焦點。

        人稱四叔的李兆基近年開始看淡本港樓市,但一直估跌幅不大;但他在周一的公司業績會上放出新論調,估計樓價會由高位累跌最多30%,他認為「樓市由高位跌到今日,已跌咗15%,估計今年上半年或再跌5%,隨後慢慢跌多10%直到明年底。」

        不過李四叔堅持他的「起樓成本論」,話香港住宅建築成本要每呎5,000元(市場說法是4000元),若樓價跌多於30%,則地價要降低60%,再跌下去政府賣地無錢收。故此他相信樓價跌到一定程度,政府會出手扶持,甚至減辣招,「跌到政府驚起上嚟都要減㗎啦,唔會畀佢跌50%。」

        李四叔的「成本論」不變,但預期樓價的跌幅就大變。去年十月李四叔預期未來一、兩年樓價每年跌5%,並表示「若跌30%就會好慘」,如今他已改口預跌30%。

        我自己一直對以「起樓成本論」來推敲樓市不會大跌,甚有保留,因為這是一個靜態分析,不能解釋市場的動態變化。

        起樓三大成本,一是地價,二是建築費,三是借貸利息等財務開支。其他如推廣或銷售費用屬較少的數目。在高息的年代,財務開支佔起樓成本的比例不低,記得九七年前華懋集團老細龔如心去投淺水灣的地王,得手後接受記者訪問,講來講去開發成本每呎只是萬多元,低得不尋常,後來傳媒發現,華懋大把錢,不用向銀行借錢,所以起樓不用計利息成本。

        如今利息低,所以發展商講起樓成本只提地價和建築成本兩條大數。舉例中國海外今年二月低價投得的大埔茘枝山地皮,由於涉及司法覆核官司,每呎地價低至1848元,加上4000元建築費,主要成本每呎5848元(地皮入則興建時可「發水」近一成,實際呎價更低,可吸收其他成本),即是將來發展商以平均7600元呎價清貨,可以有三成的「合理利潤」。

        用李四叔的邏輯,若荔枝山的樓價跌到4000元以下,地價變成0,所以不會跌到這種價錢。

        這個推論有幾個漏洞,第一是假設建築費不會跌。事實上經濟差時建築工人的人工都會跌,這是正常的經濟調整。第二是假設政府不能忍受賣地收入大降。現實是政府有政治考量,樓價高激起年輕人怨憤不利管治,所以樓價大跌前政府不會減辣。

        第三是假設無人會蝕錢賣樓。事實是即使發展商有實力守不願平賣,二手小業主也可以低價賣樓,而且若他們早年買入,也不一定要蝕本。

        結論是不能因成本高而確信樓價不會大跌,現在只是利息低持貨成本便宜,樓價才不至於大跌。

        而發展商自己對後市亦似乎沒有信心,據工程界朋友說,有工程顧問公司的建築服務部裁了三分一人,因為大發展商不知是否看不清前景,大項目暫不動手起樓,搞到業界生意大減。後市不明,大家都是小心為上。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