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世界中哪裡有正信呢?

2016/04/16 21:02:20 網誌分類: 真假修行
16 Apr

 

   談到正信就必須先瞭解何謂迷信,那麼在這個娑婆世界之中真的有正信嗎?所謂正信不是各宗教的信徒說他們所信仰的宗教是正信,那麼他們所信仰的宗教就真的是正信了,當然也不是任何一種宗教法門之信徒說別的宗教信仰是迷信,那麼那一種宗教信仰就是迷信了,有人對宗教的「正信」與「迷信」下了一個定義,他認為迷信者的現象就是崇拜敬仰有一神通廣大無所不能而且永遠不會死的神明,祂可以掌握萬物的生滅,也可以降禍或降福給世人,人與其他的萬靈蒼生都需要仰賴其喜怒以過活,這種高等的迷信宗教就稱為「一神論」,另外還有一種迷信者的現象,就是指那些崇拜敬仰大自然四大、山川萬物都有神靈的人,那些迷信的人要向那些神靈祭祀供養以求升天、趨吉避凶或求福去禍,如各國的神教、巫教…等等皆是,這就是屬於低等的迷信宗教者,這種信仰稱為「多神論」,而他認為正信者的現象為:佛法是以自己為舟,以佛法為心皈依處,依三法印、四念處、四依法入佛知見,他又認為諸法無我,應該相信萬法緣起無自性,性空十法界,緣起因果如幻,相用不無,依此知道體悟諸行無常,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三毒,以入涅槃寂滅。在平常言行生活之中遵循八正道,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這種宗教便是一種正信的宗教了。

他又說這種正信之宗教,沒有神奇的色彩,沒有無謂的祭祀,相信因緣果報,自作自受,沒有被主宰生死禍福的迷思,是內學、勤斷自己的煩惱習氣,廣修六度波羅蜜以培養將來成佛度眾的福報,自利利人,寧靜而優雅,平實亦平凡,處於生死、興衰、毀譽、稱譏、苦樂之中,皆能逐漸平等清淨看待,知善惡因緣如幻無實,心無起無滅,證無生法忍,漸入無住無餘般涅槃,有這種現象的宗教就是正信之宗教,而對於佛陀所宣說的真理事實,相信它是真實不虛的,對於佛菩薩聲聞所具有的功德,也要相信是無偽的存在;對於佛所宣說的真理事實和佛的功德,相信自己能證能得,對於真理事實也能深刻思考決定即得無礙忍解;對佛菩薩聲聞所具有的功德,希望好樂欲求,以能證能得的堅定信受不疑,不為非理之說所動搖,這就是一種清淨的正信心。另外正信的宗教也要信一切法因緣生,信一切我法空,信一切法無性,並深信佛及佛法;另外佛教某一大師則認為正信的條件有四種檢驗方式,第一、你所信仰的對象有歷史事實根據嗎?第二、你所信仰的對象有道德慈悲嗎?第三、你所信仰的對象有能力救苦救難嗎?第四、你所信仰的對象人格能淨化嗎?他認為如果能通過這四項條件之檢驗者,那麼這種的信仰才能稱為正信。

佛教徒所編撰出來的正信條件,一定是符合佛教的現況,同樣的道理基督徒所編撰出來正信條件,一定也是符合基督教的現況,如此的話那麼全世界八萬四千法門與三千六百道門在他們自己的信徒眼中一定都是正信,而別的宗教法門之信仰在他們自己信徒的眼中一定都是邪信,否則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法門若不是正信的話,那麼自己又怎麼可能會去信仰它們呢?所以稱自己的宗教信仰是正信的人,他這種觀念其實就是私心在作祟,也是一種標準的無知心態,事實上全世界八萬四千法門與三千六百道門的信仰都是迷信,沒有一種是正信,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因為天下無二道,沒有文字相與語言相的真理是宇宙間唯一之正信,而全世界八萬四千法門與三千六百道門那些具有文字相與語言相的假理,都是為了教化信徒悟出真理的方便之說,所以說全世界八萬四千法門與三千六百道門那些具有文字相與語言相的假理不可能是正信,因為各宗教法門之信徒皆沉迷於那些假理之中,所以才稱為「信徒」而不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真理哪裡會有什麼宗教、教門、宗門與派別這種框框在束縛自己呢?

要瞭解自己宗教法門那些假理為什麼不是正信,我們可以從道理、真理與道德這三種不同的名詞來分析,稍有一點點悟性的人一聽就能明白,「道」與「理」不一不異,理無道不真,道無理不顯,道是指沒有文字相與語言相的真理,而理是指具有文字相與語言相的那些假理,假理有千種萬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種理只有自己能認同,別人卻無法認同,所以才會產生辯論的現象,但是真理是唯一的,真理只能悟不能辯,真理只能參不能說,所以孝順是假理可以在教科書中傳授,也可以藉由經師的口中來勸世,但是孝道卻需要自己悟出來,所以根本無法說,為什麼會有「婆媳相處之道」呢?每一對婆媳在學歷、經歷、成長背景、執著之處、兩人心結、個性、嗜好…等等方面都不同,因此兩人要如何相處才能產生最圓滿的結果,就要婆媳兩個人自己去參悟才能有所得,所以學者所寫的有關婆媳應該如何相處的書,其內容都不是針對每一對不同的婆媳來寫,所以那些內容都是假理只能參考,不可信以為真,同樣的道理,一大堆專家在體育館面對所有婆媳所演講的「婆媳相處之道」,也是通盤性的,根本無法解決每一對婆媳個別的問題,所以那些假理聽聽就好,婆媳要如何相處才會圓滿,其實婆媳兩個人自己參悟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去聽什麼專家的演說。

同樣的道理,每一個眾生道根、悟性、學歷、經歷、成長背景、執著之處、個性、習氣、心結…等等方面也都不同,因此不管是聽各宗教法門的那些活佛、上師、金剛上師、仁波切、上人、無上師、大師、法師、神父、牧師、導師、阿訇、喇嘛、尊者、禪師、祖師、大法師、主教、樞機主教或教宗…等等之經師講他們自己宗教法門經典教義之內容,皆無法悟出真道來,因為他們所聽的都是各宗教法門一己的門戶之見,那些各宗教法門一己的門戶之見都非正說而是邪說,真理要自己悟才能有所得,這就是「佛不能度人」這一句話之真諦,全世界已經悟道的人沒有一個是被佛度化的,都是他們自己悟出來的,佛言、佛語或是佛經只不過是一種助緣而已,否則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三百餘會,祂已經度了哪一個人呢?如果釋迦牟尼佛說法真的能度人悟道的話,那麼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三百餘會,包括菩薩摩訶薩、比丘、大比丘、天龍、鬼眾、乾闥婆、阿修羅、優塞婆、諸梵天王、龍王、夜叉王、一般大眾…等等何止百億,光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大乘方總廣持經》就已經記錄有大比丘眾六萬兩千人,菩薩摩訶薩八十億眾、摩迦陀國優塞婆六十億百千人,因此說聽眾有百億還是少說了呢?

那麼各位再仔細的想一想,釋迦牟尼佛說法的時代有沒有麥克風呢?有沒有大禮堂呢?那時候全世界人口才多少人?釋迦牟尼佛一次說法,就記錄說有大比丘眾六萬兩千人,菩薩摩訶薩八十億眾、摩迦陀國優塞婆六十億百千人在現場聽經聞法,這種經典內容能相信嗎?如是我聞所說的全是假話,在那一種說法的環境之下,坐在釋迦牟尼佛旁邊的人都不見得能聽懂釋迦牟尼佛在說什麼,更遑論說有一百多億的聽眾在現場,難怪有人說「宗教是人民的麻醉劑或鴉片煙」即是此意,真正的修行人不會胡亂相信那些不合邏輯的事情,更何況是有如天方夜譚般的經典內容呢?因為迷信的人缺乏正知、正見所以才會當信徒,娑婆世界是一個陰陽相對待的世界,也是一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似真似假、似假似真的世界,更是一個是非不明、善惡不分、真假不辨、佛魔不分的世界,就是因為如此所以才要眾生去藉假修真與借假悟真,但是百分之百的宗教信徒卻誤將全世界八萬四千法門與三千六百道門那些具有文字相與語言相的假理當成真,所以無法悟出真道來即是此意,古德有云:「宗教若興,真理必隱,真理若現,宗教必衰」即是這個道理。

古德又云:「佛陀若有說佛法,眾生死在佛法裡,佛陀若未說佛法,眾生墮入輪迴中」即是在指佛教信徒將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方便之說已經誤認為真理了,並且還要信徒依教奉行,顯然這些佛教經師與信徒已經誤將那些具有文字相與語言相的假理當成沒有文字相與語言相的真理了,所以一生都在宗教的假理之中打轉無法解脫出來,這就是他們根本不知「道」與「理」不同之處在哪裡,所以才會誤將佛理當成真理,誤將邪信當成正信,「真」與「理」的道理也是如此,假理是理,真理是真,兩者具霄壤之別與天地之差,而「道」與「德」兩字之區別旨在分辨「真德」與「假德」的差異性,真德是指天德,天德才能化解自己累世所積欠他人的因果業障,而假德則是在製造新的業障出來,目前宗教所做的那些放生、濟世、助人、廢除死刑、法會、助印道書、捐款蓋寺廟…等等的有為法,只要是不符合道無為的原則,那麼其所累積之福德、功勞都會造出新的業障出來而不自知,善業也是業,善業也會障礙修行人之慧命,所以造善業也是在製造業障來障礙自己的慧命,故仍然是愚癡之人。那麼何謂「天德」呢?心無所求所做的一切真德即稱為天德,陽光、空氣與水滋養萬靈蒼生而不求萬靈蒼生任何的回報,這種德即是天德,否則寸草心又豈能報得了三春暉所施予它們的德呢?

一般修行人皆知道正信是來自於自己的正知與正見,但是大部份的人卻不知道何謂正知?又何謂正見?有的佛教徒認為正知是指出離心、四無量心的尋思,有的佛教徒認為發菩提心就是正知正見,事實上這就是標準的邪知與邪見,有的佛教徒認為「正知正見」就是要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此話雖然沒有錯但是佛法所說的人生觀就是一種「正確的人生觀」嗎?而其他宗教信仰所說的人生觀就是一種「錯誤的人生觀」嗎?大部份的宗教信徒皆將自己宗教一己的門戶之見當成正知正見,所以陷在邪知邪見之中仍然會誤以為自己所認為的正知正見是正確無誤的,一個已經悟道的真智慧者,他的所知之知才是真知,也才能稱為正知,他的知見才是正確的知見故稱為正見,凡是仍然還有宗教分別心者,其所知之知是宗教一己之知,所以不是正知而是邪知,其所見之見是宗教一己之見,所以不是正見而是邪見,一個具正知與正見的人才可能知道何謂正信,若是此人並非是一個具有正知與正見的人,那麼他所信仰的對象絕對不是一種正信,而是一種標標準準的邪信。

釋迦牟尼佛認為「若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非我所,如是見者,是為正見」,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是「諸行無常」與「諸法無我」的佛知見但卻不是真正的正知與正見,有人認為若以心為有(五蘊心、無明)的話,那麼不論知或是不知,都是虛妄的,既然是虛妄的那麼即非正知,但若是以心為空(五蘊心皆空、無無明) 的話,那麼這種的知與不知都是真,故稱為正知,因為無知之知乃是真知,故般若無知故能無所不知,亦就是指「心無所住」也,這是一種涅槃寂靜心的無知,而非是指對宇宙真相的真知。古德有云:「無一物可知是真知,無一物可見是正見」,當然佛教徒又會將「無」這一個字解釋為心中不執著,因此這一段話他便會解讀為「心中若不執著一物的知就是真知,心中若不執著一物可見即是正見」,事實上這種解讀即是指「般若無知,故能無所不知」的知,但是般若的無知並非指對宇宙真相的真知,般若的無知指的是清淨心,而真知指的是參透宇宙之實相,兩者是「佛理」與「真理」的不同,若是修行人沒有辨別清楚的話,那麼佛理便會被導誤為真理,佛理是以治心為此,其目的在使眾生能夠離苦得樂,而參悟真理之目的則是要世人能夠產生真智慧,故兩者仍然是不同的。

就如同「如來」不等於「本來」一樣,「如來」是指如其本來,但是卻不等於是「本來」,猶如佛性之性非常像本性,但是佛性仍然不等於是本性,所以佛教徒常說:「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其實這一句話只說了一半,因此不能稱為正知正見,因為還有「人人也都有魔性,人人也都能成魔」這下半句沒有說,所以佛教徒一般而言皆知道「貪婪、嗔恚與癡迷是三毒」,但是一般佛教徒皆不知道「佈施、供養與福無邊是三惡」,所以「貪婪、嗔恚與癡迷是三毒」這一句話是佛知見而非正知見,正知不是指知道佛理而是指知道真理,正見不是指佛知見,而是具真知之後所有的見皆是正見,故沒有真智慧者其知見皆是邪見,正知所知之理是真理之真,而邪知者所見之理是真理之理,正見者其知見是道理之道而邪見者其知見是道理之理,所以慈悲、愛心、善心、側隱之心、不忍人之心、放生、濟世、助人、放下、看開、無常、無我…等等之知見皆非正知見,而是偏向於善或偏向於空之邪見,「邪」者斜也,「正」者不二也,「正」字是一個隱喻字,由「一」字與「止」字上下組合而成,所以到一為止即是正,因此只要是相對待之事、物或理就不能稱為正,此時所說的「正」是為了度化眾生而說的方便之說,故應該稱為「道」,但是因為道不能說,一言說即離道,言語道斷故,所以才會以「正」這個字來應世,事實上「正」與「邪」仍然是相對待的。

所以目前凡塵俗世有關於佛魔、是非、對錯、善惡、色空、理事…等等之知見仍然不是正知正見,全世界八萬四千法門與三千六百道門的信仰之經典教義內容仍然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何謂「迷信」呢?凡是對某一些事物迷惘而不知其究竟,但卻又盲目地相信其說者通通都是迷信的人,所以「迷信」的含義更廣泛的解釋即是傾向於盲目的相信或不理解的相信即是迷信,像一些宗教的神話故事、神通故事或是感應故事許多皆非真實之事,尤其有些佛經一開始即說有什麼大比丘眾六萬兩千人,菩薩摩訶薩八十億眾、摩迦陀國優塞婆六十億百千人在現場聽經聞法,類似這種經典的內容能相信嗎?對某一些事物迷惘而不知其究竟者稱之為「迷信」,那麼何謂「究竟」呢?事實上究竟指的即是萬事或萬物之源頭,若沒有探究至源頭,那麼又豈能稱為究竟呢?那麼萬事或萬物之源頭是什麼呢?其實宇宙間萬事或萬物之源頭就是指「道」,所以才有「頭頭是道」這一句成語,很多人誤解「頭頭是道」這一句成語的意思是說某一個人他講話或做事都很有條理,事實上其原意並不是這個意思,為什麼呢?因為宇宙間萬事或萬物之源頭通通都是道,所以才稱為「頭頭是道」。

有的佛教徒認為第八識的「阿賴耶識」或「如來藏」即是究竟,其實這是一種非常無知的觀念,人類演化迄今只有六萬餘年,萬靈蒼生的阿賴耶識是什麼時候才有的呢?真如暗藏阿賴耶識,但一個人若沒有動心起念會產生那些識嗎?所以阿賴耶識是心的問題,並不是宇宙的究竟,大家都知道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二冲和章有一段話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一段話已經講的清清楚楚,在《太上清靜經》又說:「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道先天地而有,後天地而存,沒有道即無天地,沒有道亦無日月,沒有道更無萬物,又哪裡會有什麼「阿賴耶識」或「如來藏」呢?這就是將佛理誤當成真理的典型例子,佛教的《緣起法》所說的:「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或諸行無常印、諸法無我印與涅槃寂靜印等三法印…等等佛理,都是「二生三」以後的凡間東西,怎能說是真理呢?「二」就是指兩儀,對於佛教來說就是「因」與「緣」,「三」就是因、緣、果等三項,以因待緣,仗因托緣,緣成熟即產生果,所以眾生畏果菩薩畏因即是此理。

不想有惡果就不要去造惡因,不想有善果就不要去造善因,因為有因就會有緣,緣是隱伏的,時機一到緣其成熟,故有「以因待緣」或「仗因托緣」之說,但是因如何而來呢?不可能無緣無故產生因吧!所以佛教的《緣起法》所說的凡間的普通道理,沒有達到究竟,故只能產生佛智慧而無法產生真智慧即是此理,儒家大學之道的八目一開始即談到「格物」,格物即是窮究宇宙間萬事與萬物之真相,「致知」則是產生真智慧,一個沒有窮究宇宙間萬事與萬物之真相的人,他是絕對不可能會有真智慧的,不管他們的頭銜是什麼,不管他們的學歷或經歷是什麼,說穿了他仍然還是凡夫俗子一個,所以目前全世界八萬四千法門與三千六百道門的信仰之經典教義內容,事實上皆是引導世人去悟出真理,所以這些宗教法門根本沒有什麼殊勝或不殊勝的問題,其經典教義之內容也沒有內道與外道之區別,因為這些經典教義內容通通都是俗諦並無一教是例外。

大道至簡但卻沒有想到各宗教法門將經典教義內容搞的那麼複雜,大道唯有心悟才能得,沒有想到各宗教法門卻搞一些放生、朝山、彌撒、禮拜、法會、濟世、救災、誦經、念佛、加持、灌頂、印心、浴佛、曬佛、繞佛、繞境、進香、安太歲、化煞、吃素、出家、朝覲、點戒疤、剃度、浸禮、受洗、點玄關竅…...等等的末法,這些末法離道很遠導誤了無數的信徒,這是各宗教法門那些未悟道的經師之過啊!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七天道章有云:「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所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這一段經文即是說一個成道者他不出門,即能知天下的道理,一個成道的人他不需要開窗往外看天,即能知道天地間的真理,事實上一個知識領域越豐富的人,因為他所知道的都是假知識,所以知道的越多就越沒有智慧。所以聖人,拋棄知識領域及我執我見而得到真智慧,不需要去每天吸取精神食糧,也不去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經歷做為頭腦的思想,因為無為所以才能無所不為,因為不為所以才能成就宇宙大自然法則的道,並達成至高完美的智慧。所以目前各宗教法門那些有為法事實上皆是背道而馳的。

沒有文字相與語言相的道才是宇宙間唯一之正信,其他八萬四千法門與三千六百道門的信仰之經典教義內容,事實上皆是引導信徒悟出這個真理之假理,而不是如各宗教法門那些經師所說的自己宗教法門那些經典教義內容才是正信,佛教徒認為佛教是一個「正信的佛教」,基督徒認為《聖經》的內容皆是真理,這都是標準的無知,也因為他們自己的智慧不足,所以根本無法分辨出真理與假理出來,古德有云:「真經不在紙經上,真道不在道場中,對佛有求非真修,心性不空非真悟」,目前各宗教法門一些未真正悟道的大師,每天忙著到世界各國去辦道,到臺灣南北各道場去弘法或在各大型體育館中佈道,事實上皆是在傳播宗教一己門戶之見的邪說,也是在導誤千千萬萬的信徒及其家屬,還廣受信徒之財物供養,並自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功德無量,真是無知到極點,大家都認為自己的宗教信仰是正信,有沒有想到說其他宗教法門之信徒皆嗤之以鼻,如果真理可以這樣各說各話,那麼真理還有什麼值得追求的呢?如果各宗教法門那些經典教義內容是真理的話,那麼為什麼全世界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有宗教信仰,而世界仍然這麼亂呢?還不都是因為每一個人皆將假理誤當成真理所導致的,不是嗎?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