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傳媒雪崩

2016/04/22 08:41:54 網誌分類: 經濟
22 Apr
        《明報》以經營環境惡化為理由,把執行總編輯姜國元解僱,惹起報館內員工大力反彈。有傳媒業工會中人問我,究竟傳媒業經營環境是否真的這樣差,令到《明報》要這樣裁員,抑或只是一個藉口。

        對於其他報館的運作,我不方便評論。但既然有行家問起,不談政治,只講經營,倒可說說傳媒正遇到的經營問題。傳媒行業過去這兩年的經營環境本來已經急速惡化,先是雜誌的廣告下跌,由前年開始,雜誌廣告收入按年跌兩成至三成,其後蔓延到報紙及電視台。很多人會將傳媒廣告收入下跌,歸因於網媒搶了他們的生意,我覺得這個講法雖然不是全錯,卻不全面。

        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的確對傳統傳媒構成很大的衝擊,但搶的主要不是生意,而是眼球。過去受眾會花很多時間去閱覽傳統傳媒的產品,但自從iPhone在二○○七年面世,智能電話快速普及,手機變作電腦,移動互聯網崛興,便搶走了受眾大量時間。在此之前,很多人利用「碎片時間」閱覽傳統媒體,例如上班時、用餐前後、等人坐車之時等等。但移動互聯網將那些「碎片時間」全都搶走了,人們不斷使用手機,卻不一定是看新聞,也會看電影劇集或者上社交網。

        當傳統媒體的受眾眼球不斷流失,媒體的廣告也逐步下跌,初時慢慢,最後由雜誌開始斷崖急跌。到了今年年頭,更可以用雪崩來形容,主要原因是今年二月香港零售銷售按年大幅下滑兩成以上,零售商是賣廣告的中堅,零售商經營出問題,自然會大量減少廣告,便令到今年一、二月媒體廣告收入急速下滑,三月略為喘定,但仍未見到有明顯的反彈跡象。廣告下滑的趨勢是否見了底,目前仍是未知之數。

        傳統媒體生意本來已利錢薄,做十元生意,可能只賺一元,毛利率是一成,當廣告收入下跌兩成,馬上由賺轉蝕。所以,不要以為傳媒去年賺錢,今年也一定有錢賺。以年頭的廣告量推算,如果今年下半年廣告量不反彈回升,將有大量傳統傳媒機構由盈轉虧,甚至結業。

        分析報紙的經營狀況,要分開收入和支出看。在收入方面,報紙的廣告收入佔了總收入的六、七成甚至更多,發行收入只佔少數,因此,廣告收入下跌,報紙是沒有辦法用其他收入來彌補的。在收入大減的情況下,唯一可以做的便是節約開支。

        收費報紙的主要開支有兩方面,第一大範疇是人工開支,約佔四成,另一大開支是印刷及發行開支,佔近三成。剩下的是租金及其他開支。由於印刷及發行的開支主要與賣報紙的數量有關,不太容易隨意調節,比較容易調節的是工資及其他經常性開支。當然,報業無論裁員或者減薪,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難以叫員工接受。

        大家此前也見過一些極慘烈的例子,《忽然1周》去年八月結束,它直至死亡的當天,仍有六萬多發行量,仍是香港發行量最高的雜誌;另外估計其結業時每年的廣告收益仍有一億多元,在香港雜誌界中,也是數一數二。一個市場「一哥」,竟然落得「執笠」收場。雖然有說法是公司要保着另一份雜誌才作出停辦《忽然1周》的決定。但還原基本步,還是因為《忽然1周》的成本沒有彈性,在收入大減的情況下,成本無法收縮,最後即使銷量第一,也只能夠結業收場。

        我想指出報業經營情況極其惡劣,這並不等同於裁員減薪的決定一定正確,或者決定裁走某些人是對的。但從宏觀的角度去看,報業的情況惡劣,恐怕業界最不想見到的情況,還會陸續有來。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