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一切都有代價

2016/04/23 08:41:33 網誌分類: 經濟
23 Apr
        香港二月零售銷售大跌兩成,令本地經濟大吹冷風,很多與零售推廣相關行業,掀起裁員潮。我與一位退休高官談起香港當前狀況,他形容現時的香港就是一名「二世祖」,正在食「老本」,不知道還可以吃多久。

        他提到香港還是殖民地的時候,無論政府或民眾,做事都是理性而節約,但回歸以後,政府開放了,衍生眾多政治爭端,各方漸失理性。過去十年,外圍央行不斷放水,造成虛假的繁榮景象,令到很多香港人做事都像不計成本似的,不知道最終整個社會要付出沉重代價。

        他提到今年二月政府招標拍賣一幅大埔荔枝山山塘路地皮,結果由中資地產商中國海外以21.3億元投得,遠低過市場估計的下限價36.9億元,樓面呎價只有一千八百四十八元,而非估計下限每呎三千二百元。

        這幅地皮之所以這樣低價售出,除了發展商不看好未來樓市之外,關鍵原因還是地皮正受到司法覆核困擾。發展商要冒萬一司法覆核成功,地皮上的建設可能要停頓的風險。地皮售出的價格至少比市場估計下限價位低了15.6億元,等如一場覆核,令庫房少收這筆金錢。一個家庭派一千元,可以令一百五十六萬個家庭受惠,差不多家家有份,這絕對不是小數目。

        這位前高官又談到今年二月農曆新年的暴動,他認為香港零售急跌與暴動嚇怕了內地遊客來港有關。暴動發生後的初期,社會好像對暴動很反感,但隨後輿論開始逆轉,不少人認為暴動沒有死人,沒有甚麼大不了。但現在回看事件,才知道暴動散發出來的毒素,已經全面感染本地旅遊零售業,令到很多相關行業的從業員,要蒙受裁員減薪之痛。

        他語帶譏諷地說,香港過去環境太好,令到香港人變成二世祖一樣,以為所有正在享受的事物,都是必然的、沒有成本的。當有些人,特別是年輕人,提出激進而不切實際的理想,甚至付諸行動,大家都覺得沒有所謂,隨他們去吧;更有不少公眾人物,把自己包裝成理想主義者,貌似很同情年輕人,藉此博取更高民望。香港社會卻逐步為這些人的所作所為埋單,各行各業的打工仔開始受害。

        聽完退休高官的一番話,頓覺背部涼了半截。他的說話聽起來特別的逆耳,但也是冷靜的忠言。特別是他提到香港人回歸前很務實,政府亦頗為理性行事。但回歸以後,香港人變得理想化,政府很多時候只按政治原則運作,不採取有效率的方式解決問題,怕遇上政治問題。香港整體逐漸變成一部運轉得很慢的機器。

        或許這些觀點,會被視為保守,不合時代潮流,但當我們見到經濟轉壞,裁員之風日盛的時候,或許可以問問自己,香港是否太政治化呢?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