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界「女魔頭」

2016/04/28 18:42:39 網誌分類: 藝術
28 Apr

舉世知名,被譽為建築界「女魔頭」的伊拉克裔英國建築設計師紮哈哈迪德,月前因心臟病逝世,終年65歲。 

對於哈迪德這個名字,香港人會比較陌生,而理工大學設計學系的那幢新穎流線型創意大樓,就是她所設計的,在建築界裡,她是近年冒起得很快,鼎盛大名的人物。

「我感覺自己並不屬於權威,反而更像一個局外人,我游走在權威的邊沿,懸在那兒,我很喜歡這樣。我本質上並不反對權威,我只是做著我喜歡的事情,僅此而已。」 

她的設計風格飽受爭議,她素以大膽複雜的曲線造型、和未來派建築設計特色著稱,紮哈在國際建築界極負盛名。

她在世界各地都設計了不少知名的建築作品,比如東京新國立競技場、德國寶馬汽車公司中央大樓、英國倫敦奧運會游泳館、阿布扎比表演藝術中心、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纜車站、德國沃爾夫斯堡斐諾科學中心、美國辛辛那提當代藝術中心、米蘭的170玻璃塔、韓國首爾東大門設計廣場等。 

在北京,紮哈的作品包括新機場一號航站樓、望京SOHO、銀河SOHO和麗澤SOHO。而在香港,她的作品有理工大學設計學院賽馬會創新樓,而這座風格獨特又極具象徵意義的大樓,是她唯一在香港的建築項目。

紮哈是建築界的一個傳奇。有人說她是瘋子,有人說她是異端人物,當然還有人說她是特立獨行的建築大師。不論如何,她被譽為當今世界上最優秀的解構主義大師。 

很長一段時間內,她被認為是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建築師,是一名藝術家或一位學者,而不是一位真正會動手建設的建築師。

實際上,有很多人不能接受她怪異的設計方案。著名的主流建築師羅伯特亞當就批評她打著建築的幌子搞抽象雕塑藝術。那些建築看起來可能很有趣,可是沒有什麼理論支持,那些建築不出5年或10年,一定會倒塌瓦解成碎片。

 

紮哈在北京的設計,也曾在網路上引起了一番爭議,有人說它是上帝的曲線,天堂的水波,也有人說它很醜。大家對紮哈的爭議,並不是只在中國,其實從她做自己第一個項目之後,被日本建築大師磯崎新發現的時候,世界就充滿了對紮哈的爭議。

但這也是紮哈的魅力所在,因為她將建築設計引領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如果沒有她的執著甚至偏執,人們也不會知道建築原來也可以做成流線型。原來爭議也是一種魅力。 

她的性格火爆,對工作和下屬要求嚴苛,常對下屬咆哮。每當聽到她的聲音,下屬們都會嚇一大跳。哈迪德是個與眾不同的老闆。

與哈迪德打交道,就像對付一座隨時會爆發的火山一樣。她的一位前助手說,在她手下工作從來不覺悶,但她經常像一個瘋子一樣,你得忍受她怪物一般的尖叫、怒吼。回過頭看,有時候覺得她很悲哀。我想她一定很不快樂。她的生活一團糟。

2004年,她贏得了建築界的諾貝爾獎普立茲克獎,同時創下了兩項記錄,是該獎項創立25年以來的第一位女性獲獎者,還是最年輕的獲獎者。2012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封她為爵士;2016年年初,她贏得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頒發的皇家金獎, 

此後,紮哈的建築像狂飆一樣掃過城市,隨著時光的砥礪,哈迪德的建築語言越發成熟而堅定,逐步走上空靈飄逸的路數,使整個建築界在相當程度上籠罩了哈式光環。 

如今紮哈的設計,已經在世界各地都變成了時尚、先鋒、銳意進取的標誌和象徵。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