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聲集
恒聲集
恒聲集

不必把離岸公司妖魔化

2016/05/06 08:41:50 網誌分類: 經濟
06 May
        「巴拿馬文件」離岸公司風波席捲全球,繼歐美多名政要陷入逃稅醜聞,本港也有政經人物受牽連,被指涉嫌隱瞞申報,引起爭議。其實,開設離岸公司,在商業運作中是很普遍的做法,莫須大驚小怪,更沒必要把離岸公司妖魔化。

        世界各地很多企業都設立離岸公司,那是十分正常的。因為當今世界經濟日益一體化,但很多國家地區都有各自不同的貿易規則,經貿關係亦有親有疏,企業為了省卻麻煩和更好保護商業機密,利用離岸公司處理部份業務,只要不涉及洗黑錢、詐騙或恐怖活動等違法行為,國際上是容許的。

        例如香港在回歸之前,中英談判期間,不少企業感到前景不明朗,紛紛在海外開設離岸公司,以作應變,這些舉動無可厚非。要明白,離岸公司已成為國際金融與投資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有助簡化很多複雜的程序,亦可減輕企業不少風險,以達到高效低成本的效果。

        而今,很多人一提到離岸公司,就聯想到「逃稅」,或者必定是做了一些見不得光的違法勾當,這種觀念其實是對商業運作並不了解。一些政客利用離岸公司來大做文章,顯然是另有目的。

        綜觀「巴拿馬文件」有選擇性的曝光過程,有分析指是美國在幕後操控的把戲,這說法並非空穴來風。涉及的洩密文件,據說有一千一百五十多萬份,體量之大相當於三年前維基解密洩漏資料的一千五百餘倍,波及超過五十國家的一百四十名政治人物及相關者,包括全球七十餘位前任或現任國家領袖及其家族。這場風波中,冰島總理貢勞格松首先受到衝擊而下台,隨後西班牙的工業、能源與旅遊大臣也宣佈辭職。

        若有留意的話,當會發覺被曝光的人物,大都不屬於美國盟友的國家,包括俄羅斯和中國等;至於美國的公司和政治人物,卻鮮有提及,迄今亦未有美國官員受牽連,是純粹巧合,還是另有玄機,值得探究。

        引爆這場風波的「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對於密件源頭從何而來,一直語焉不詳。ICIJ總部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於一九九七年成立,有福特、索羅斯等為首的基金會撐腰,這樣的背景,難免讓人懷疑今次的揭秘事件,不會只是為了「爆新聞」,而是有明顯的政治意圖。所以,香港實在無必要跟隨起舞,使離岸公司成為政治鬥争的犧牲品。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李秀恒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