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五十陰魔—色陰十魔

2016/05/11 20:19:25 網誌分類: 冤家債主亡魂
11 May


即時如來。將罷法座。於師子床。攬七寶几。迴紫金山。再來憑倚。普告大眾。及阿難言。汝等有學。緣覺聲聞。今日迴心。趣大菩提。無上妙覺。吾今已說。真修行法。

 

「即時如來」:在這個時候,如來「將罷法座」:《楞嚴經》快要講完了,「於師子床」:佛在法座上,這個師子床——佛說法猶如獅子吼,獅子一吼百獸皆懼,所以稱其法座為師子床。「攬七寶几」:佛前桌子是七寶造成的,七寶莊嚴的。「迴紫金山」:佛的身體好像紫金山,光明遍照。「再來憑倚」:再來憑几講這個法,「普告大眾」:普遍告訴大眾,「及阿難言」:和阿難說,「汝等有學緣覺聲聞」:沒有證四果以前,都叫有學位。你們現在這些有學的人,修十二因緣而開悟的緣覺,或者修四諦法而開悟的聲聞。「今日迴心」:你們現在都迴小向大了,由二乘人發大乘心,「趣大菩提」:想得到大的覺悟,「無上妙覺」:沒有比這個再高上的妙覺。「吾今已說」:我現在已經講了,「其修行法」:真正的修行法告訴你們了。

 

汝猶未識。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細魔事。魔境現前。汝不能識。洗心非正。落於邪見。

 

「汝猶未識」:阿難在前邊請問佛怎麼樣修行,為未來的眾生請法,他雖然明白修行的道理,可是他並沒有實地的經驗。理論他是明白了,可是他沒有經驗,所以他也就不知道修行中,會有一些什麼事情發生。所以佛就說:「你啊!現在還不知道呢!」你不知道什麼?「修奢摩他」:修這個楞嚴大定,「毗婆舍那」這個微密的觀照。這個微密的觀照這種的法、這種的定裏頭,「微細魔事」:在這修行裏頭,可有很多的魔事,這個魔並不是很顯著的,而是非常之微細。

 

「魔境現前」:在你修道用功,用反聞聞自性的功夫時,魔境現前,「汝不能識」:你不認識這個魔怎麼叫魔?「洗心非正」:你就是雖然洗心,但你稍微有一點不對,不合乎正知正見,就「落於邪見」:你稍微有一點點不是正知正見,就會落到邪見去。

 

或汝陰魔。或復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認賊為子。

 

「或汝陰魔」:或者你自己心裏生出來的魔——自心魔。或者就是由色陰生出來的這十種魔,這也是屬於你自己的。

 

「或復天魔」:或者又有天上的魔。為什麼天上的魔他來魔你呢?就因為你這修行的人,修行有了定力了,你這一有定力不要緊,可是魔王的宮殿都搖動了,就好像地震似的。他也有神通,那兒一搖動,他一觀察:啊!我這宮殿怎麼無緣無故就搖動起來了呢?就破裂了呢?喔!他就知道世界上有一個人要成道業了,所以他這種定力,把魔王的宮殿都要給破碎了。於是乎——你想破碎我嗎?我就先破壞你的定!所以他就來破壞這個修道人的定力,這是天魔。

 

「或著鬼神」:鬼神也是這樣,看見你要修行證果,他就妒忌了。你要證果?我先來破壞你的修行。於是乎他就鑽到你的心竅裏去,或者附到你的身上,令你定力就不成了,令你就走火入魔。這個著魔,前面這經上不是講了,這最重要的。為什麼著魔呢?就因為洗心非正,就因為你立心立得不正,所以呀!你有一點邪心,哦!就著魔了,這叫走火入魔——走著火,入魔了。

 

「或遭魑魅」:或者遭魑魅魁魎上,這都是妖怪之類的。「心中不明」:你一遇到這種境界來了,心中不認識、不明白,「認賊為子」:你就認這個賊人做為自己的兒子。你想想,那你的東西他焉能不搶去、偷去呢?你把賊都引到家裏來了,家裏所有無價的寶珍都會給偷去的。

 

什麼是你家裏的無價寶珍呢?我現在老老實實地告訴你,你切記啊!應該相信我的話,切記不要不相信我的話!為什麼呢?這是對你的前途和生命有大關係的,什麼是你的寶啊?就是你自己本有的如來藏性。這如來藏性,他能搶去嗎?前面不是講過精、氣、神嗎?你若是要恢復你的如來藏性,首先就要保持你的精、氣、神,如果不保持住,那就是財寶被人搶去了,被人給奪去了,受打劫了,被人打劫去了,你小心一點啊!【註一】

 

又復於中。得少為足。如第四禪。無聞比丘。妄言證聖。天報已畢。衰相現前。謗阿羅漢。身遭後有。墮阿鼻獄。

 

「又復於中」:在修道中,你就是不著魔,也要有真正的智慧,要有擇法眼。擇,是選擇的擇;法,是佛法的法;眼,是眼目的眼。若你能認識佛法,自己到什麼程度上,你應該知道。不要「得少為足」,「如第四禪」:像什麼似的呢?就像那個修道修到第四禪的「無聞比丘」:像無聞比丘似的。怎麼叫無聞比丘呢?就因為他自己沒有那麼大的知識,知識不夠,知道佛教的道理很少,所以叫無聞比丘。

 

怎麼樣無聞呢?本來四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這都超過四禪天了,佛講證到四果阿羅漢就不會再受生死了;二果的聖人,名為一來,一升天上一來人間,這還有一番的生死;而初果就有七番生死。那麼這種的境界都超過四禪天。這無聞比丘修行用功,他的程度只是到四禪天,他就以為證了四果阿羅漢了。其實這四禪天,根本就不是證果,這還是凡夫。

 

那麼無聞比丘「妄言證聖」:他說自己證了四果阿羅漢。現在有些人,不單以為四果阿羅漢這種程度都低了,這些人直認自己就是佛了!可是佛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那麼自認是佛的這個人,你先問問他有幾通?六通之中,鬼有五通,沒有漏盡通,佛果位上有六通。我相信現在自認是佛的人,不要說六通、五通,我相信一通都不通。一通都不通,所以他就說他自己是佛了,如果他要是有一通,也就不會打大妄語的。

 

「天報已畢」:等他在天上的壽命完了之後,「衰相現前」:這個衰相,記得以前我講的五衰現相嗎?天上的人壽命終了,要死的時候,就有這五衰現相,有五種。誰記得就講給大家聽一聽,若不知道的人應該記一記,現在我就不必再講了。(五衰現相:一、花冠萎謝;二、衣著塵埃;三、兩腋汗出;四、身體臭穢;五、不樂本座。)

 

「謗阿羅漢」:等到他天福盡了,五衰相現,壽命終了的時候,他就發了脾氣。無聞比丘發什麼脾氣呢?他說:「我現在被佛給騙了!佛是欺騙人的,他說證四果阿羅漢就永遠不受生死了,我現在為什麼壽命又終了呢?又要去托生、去受輪迴?這是佛打妄語啊!」他這一謗佛,你說怎麼樣啊?就墮阿鼻地獄了。

 

「身遭後有」,「墮阿鼻獄」:阿鼻獄,就是無間地獄。根本他不是證到四果阿羅漢,他就說自己是四果阿羅漢,證果了,所以他天福享盡,壽命終了,又墮落了!他不知道他自己錯誤,而說佛說法說錯了,根本佛說:「你沒有證到四果阿羅漢嘛!你若證到四果阿羅漢,自然就沒有生死了嘛!怎麼還會有五衰相現呢?」所以他這一謗佛,即刻就墮無間地獄——阿鼻地獄,這是無聞比丘。

 

你現在說自己就是證佛果了,就是佛了,這樣的人應該到什麼地方去?這我都找不著他所去的地方,不知道他到什麼地方去。

 

汝應諦聽。吾今為汝。仔細分別。

 

「汝應諦聽」:阿難,你應該諦視而聽,應該特別注意,審視而聽。「吾今為汝」:我現在為你阿難及一切的人,「仔細分別」:詳詳細細地為你分別,講給你聽,你不要辜負我這種的心。

 

阿難起立。并其會中。同有學者。歡喜頂禮。伏聽慈誨。

 

「阿難起立」:阿難即刻就站起來了,「并其會中」:和在會裏頭的大菩薩、大阿羅漢、大比丘,「同有學者」:和初果、二果、三果這一些有學的人,「歡喜頂禮」:一聽佛要分別仔細地講,大家都高興地一起頂禮,給佛叩頭。

 

「伏聽慈誨」:都趴在那個地方聽佛來講這種的法。伏,是趴在那個地方。這並不是趴到地下,就在那兒聽,這個伏是把心裏什麼念頭都降伏了,沒有其他的妄想,就一心聽佛說法,這叫伏聽慈誨。

 

佛告阿難。及諸大眾。汝等當知。有漏世界。十二類生。本覺妙明。覺圓心體。與十方佛。無二無別。

 

「佛告阿難」:佛告訴阿難,「及諸大眾」:和在會的一切大眾,「汝等當知」:你們現在的人應該知道,「有漏世界」:這個有漏的世界,「十二類生」:所有的十二類眾生,「本覺妙明」:本來這個覺性,妙明的真心,「覺圓心體」:又圓滿又覺悟的這種心體,「與十方佛」:這十二類眾生的本覺妙明,覺圓心體與十方一切的佛,「無二無別」:都是一樣的,沒有分別。十方佛也是這個本覺妙明,覺圓心體;十二類的眾生也是這個本覺妙明,覺圓心體,這又叫如來藏性,和一切眾生是一樣的。

 

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癡愛發生。生發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頑。妄想安立。

 

「由汝妄想」:阿難啊!你的自性和十二類眾生的自性,與佛是無二無別的。可是你依真起妄,「迷理為咎」:把真正的真理迷昧了,所以就生出毛病,生出過錯來了。「癡愛發生」:最大的毛病是什麼呢?就是愚癡和這個愛。愚癡和愛,可以說是兩個,又可以講成一個。愚癡是一個,愛是一個,又愚癡,又有愛,這是分兩個講。若合上一個講,就是癡愛。因為你這個無明,變成什麼都不明白,就知道愛,一天到晚就想這個東西,想這個婬欲、想這個愛欲,啊!時時刻刻也放不下。

 

你若能對研究佛法像這麼樣注意,時時刻刻也忘不了佛法,那很快就成佛了。可惜你沒有能把好色的這種心,放在好佛法上,所以學佛法,學來學去,愈學愈覺得乾燥無味,說:「我就這麼多毛病,這個佛法都把我講出來了,哎!真是不要學了,學佛法把我的毛病都要學沒有了,這怎麼可以呢?」這就是一種癡愛。這個前邊說是由汝妄想,迷理為咎,我現在可以說是癡愛為咎,癡愛的過錯。

 

癡愛發生,「生發遍迷」:因為你有癡愛,所以就生發出來遍迷,一切都迷了,什麼都迷了。最初就是癡愛,你有了癡愛,什麼都不明白,什麼都不顧了,下地獄就下地獄,管那麼多幹什麼!所以什麼也都不管了。

 

「故有空性」:因為你這個癡愛為咎,一天到晚就想女人,女人就想男人,所以就發出一種虛妄的空性。「化迷不息」:這個迷就變化,由一個迷化出兩個迷,兩個迷又化出三個迷,化迷不息,總也不停止。聰明的人應該在這個地方著眼哪,應該注意這段經文哪,這個把你真講到骨頭裏去了,講到人這個骨頭裏去,這個毛病都給你講出來了!

 

「有世界生」:才有這個世界生。「則此十方」:既然這樣子,這個十方所有一切的世界,「微塵國土」,「非無漏者」:這不是一個不壞的,不是一個無漏的,因為它根本就沒有體性,是由妄想造成的。「皆是迷頑」:都是不明白。迷就是不明白,頑就是頑固不化。「妄想安立」:都是你這種妄想所安立的,你知道嗎?

 

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況諸世界。在虛空耶。

 

阿難你不要睡覺!應該知道,知道什麼呢?你「當知虛空」:所謂我說不要睡覺,就是叫你不要迷惑了,不要再有這個癡愛,不要再迷昧這個真理了,所以叫你不要睡覺。那麼佛叫阿難不要睡覺,我現在叫你們各位也不要睡覺。現在主要的問題,你應該知道這個虛空,「生汝心內」:這虛空在你的心裏邊,「猶如片雲」:好像一片小小的雲彩,「點太清裏」:點到太清裏邊。太清也就是虛空的一個別名。

 

「況諸世界」:何況所有的一切世界,「在虛空耶」:虛空在你的心裏邊,就像一片雲彩在虛空裏頭似的。一片雲在虛空裏是很小的,但是這個虛空是很大的。可是虛空在你的心裏頭,也是像一片雲彩那麼小。

 

本經卷六不是講過「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空在大覺心裏頭,就像海裏邊一漚發,現在又說「空生汝心中,片雲點太清」,空在你的心裏頭,好像一片雲點在太清裏那麼小。那你的心有多大,況且諸世界在虛空呢?所有一切的世界在虛空裏面是很渺小的,那麼如果在你的心裏呢,那就更小了。所以這就是形容我們的覺性,是遍滿一切處的。

 

汝等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皆悉銷殞。云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

 

「汝等一人」:阿難,在你們裏邊的一個人,「發真歸元」:如果成佛了。發真歸元就是成佛了,證四果阿羅漢也叫發真歸元。

 

「此十方空,皆悉銷殞」:這十方所有的虛空都沒有了。「云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怎麼可以說虛空裏邊所有這一切國土,而不振裂呢?虛空都沒有了,國土又怎麼能存在呢?所以一切國土也都沒有了。

 

那麼有的人說,既然成佛,虛空都消滅了,十方的佛成了很多,現在我們的虛空怎麼還沒有消滅呢?還沒有銷殞呢?在眾生分上,你看見,這是有的;在諸佛的分上看,這一切的虛空都沒有的,什麼都沒有。所以所見的不同,你就不能一概而論。好像現在我們有人得到五眼,開五眼的人,他就幾千里、幾萬里,此國土、他國土,這個國家的事情,那個國家的事情,他都可以看得見的,都可以知道的。那麼你沒有佛眼的人,你看得見嗎?看不見的。所以由這一點,你就不能說是:「喔!我看見了,這就是有的。」你看見這是有的,在佛的分上看,就沒有了,虛空粉碎了。

 

汝輩修禪。飾三摩地。十方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心精通吻。當處湛然。

 

「汝輩修禪,飾三摩地」:你們修禪定,也就是修三摩地,得到三摩地。

 

「十方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所有的十方菩薩,及一切無漏的大阿羅漢。「心精通吻」:你修這個禪定,得到定力,和十方菩薩、大阿羅漢的心裏都互相通的,互相吻合,就像一個似的。所以「當處湛然」:這種清淨本然的樣子,不要到旁的地方去找,就在你當處就是,當處就是清淨本然、周遍法界的如來藏性。

 

為什麼說十方的菩薩、大阿羅漢和修道的人,心精通吻呢?因為菩薩、阿羅漢和你所修的定是一樣的,都是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都是修這個楞嚴大定,所以大家都是一樣的。既然一樣,所以心精通吻,心裏都是相合的,彼此就好像互相都有電,通著的。

 

不要說和諸佛菩薩、阿羅漢,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和每一個人的心裏,你如果想這個人,你那電報就打到他心裏去了,說:「那個人知道不知道呢?」他自性裏知道,他心裏不一定知道,但是彼此大家自性方面都知道了。

 

你說:「那每一個人,我一天到晚就想他,想、想、想......,那麼他也就會想我了?」

 

你想死了也沒有什麼用的,好像前邊講那個癡情、癡愛的人就是,噢!如果有一個愛人,一天到晚想著放不下,啊,總那麼想,想!想!想!想來想去就想得死了。怎麼死的?想到一起來結婚了,結了婚就昏了;昏了,然後久而久之就死了嘛!結婚!結婚!結婚就是昏,昏就是愚癡,就是什麼也不知道了。這在中文的意思是這樣,英文是什麼意思,那我就不知道了。

 

一切魔王。及與鬼神。諸凡夫天。見其宮殿。無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陸飛騰。無不驚慴。凡夫昏暗。不覺遷訛。

 

你得到楞嚴大定、真三摩地這個時候,你說怎麼樣啊?就好像昨天你們去開會,那些個人一看到你們就震了。啊!現在有一個人得真三摩地,魔王也就震了。「一切魔王」,「及與鬼神」:和一切的鬼神,與「諸凡夫天」:凡夫天就是六欲天、四禪天,這都叫凡夫天。「見其宮殿」:他們那個地方就不得了了,怎麼樣啊?他的宮殿「無故崩裂」:無緣無故這個宮殿就壞了。

 

我有沒有對你們講過?以前我在東北,我有一個小徒弟,這個小徒弟大約十四歲的樣子,雖然是個小徒弟,他的神通可不小,他可以上天入地。他得到五眼,但是沒有得到六通——他得到五通,沒有得漏盡通;若是得漏盡通,那就證阿羅漢果了。

 

有一天,他就跑到天上去玩。到了天上,這個魔王很歡喜他,就把他圈到宮殿裏頭了。魔王的宮殿都是玲瓏透體的,都像那個琉璃造的,非常地美麗,他就留在那裏。因為他有五眼,他看到他自己的法身到那個地方,魔王就不叫他回來了。他就告訴我:「師父啊!我到天上去,現在回不來了!」

 

我說:「你到天上去回不來,誰叫你去來著?」

 

他說:「我以為那個地方好好玩的,我到那個地方去看看,啊!天上那個人就不叫我回來了。」

 

我說:「你玩,不要到那個地方去玩嘛!那六欲天的天魔,他專門就想要破壞修行人的定力。」於是乎我說:「你不要害怕,我叫你回來。」

 

我叫他回來,這魔王就在那兒圈著他不叫他回來,這個時候他就很恐懼了,他說:「他不叫我回來,那怎麼辦呢?」

 

我說:「你不要怕,我現在叫你回來。」於是乎我就用這個〈楞嚴咒〉,我已經告訴過你們了,那個破魔咒術的五大心咒。喔!魔王宮殿即刻就粉碎了!這次他回來了,這是真實的事情。

 

所以現在這魔王宮殿崩裂了,「大地振坼」:大地也都震出很多的裂口,地也都破壞了。「水陸飛騰」:水陸都飛騰,「無不驚慴」:大家都恐懼得不得了。「凡夫昏暗」:可是我們世間的凡夫,感覺力不那麼清楚,所以也不知道,「不覺遷訛」:不覺這個大地有這麼多的變化。因為他感覺力沒有那麼靈敏,沒有那麼快,所以就不知道有大地六變震動的這種情形。

 

彼等咸得。五種神通。惟除漏盡。戀此塵勞。如何令汝。摧裂其處。是故鬼神。及諸天魔。魍魎妖精。於三昧時。僉來惱汝。

 

現在明白了吧!那個魔為什麼要來,就因為這樣子。「彼等咸得,五種神通」:天上的魔和這個鬼神,都有五種的神通。什麼五種神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但沒有漏盡通,如果他得到漏盡通,他也就不會來擾亂你了。因為他沒有得到漏盡通,所以他就還想做壞人,還想做惡人,來破壞你。

 

「惟除漏盡」:可見這個漏盡不容易得的。什麼叫漏盡?我再給你們講真了一點,就是你一天無論男人、女人,男的想女的,女的想男的,那就叫漏。你沒有把這個念頭斷了,那就沒有得到漏盡。

 

再給你們說深一層,我現在要給你們講真了,若不講真了,好像蓋著蓋兒搖,搖到幾時,你們也不知道這裏邊是什麼?講真了,就是要你那個精不走了,那就漏盡了;你的精若走了,那就漏了。現在我把天地的祕密都告訴你們,你能精不遺失,那你就沒有漏了。你不單精不走,你連那個念頭,那個心都沒有了,微細微細的那個念頭,好像要有婬欲心的念頭都沒有了,那是漏盡了。現在明白了嗎?天魔為什麼沒有漏盡?他就有這個婬欲心,鬼神也有婬欲心。

 

「戀此塵勞」:塵勞是什麼?我告訴你們,就是這個婬欲,婬欲就是塵勞,塵勞就是婬欲,他就貪戀這個東西。「如何令汝,摧裂其處」:他貪戀這個東西,所以他也不願意叫你放下,叫你也要貪戀。他說:「我們兩個是好朋友,我沒有放下這個東西呢,你就想要跑了,要把這個東西捨了?不可以的!」所以他就來了。幹什麼呢?摧裂其處,他捨不得你離開這個世界,「是故鬼神」:所以這一切的鬼神,「及諸天魔,魍魎妖精」:以前我講妖精,你們不懂,現在告訴你了。

 

你看中國這「妖」字怎麼、罵的呢?什麼是妖精?這個「女」是壽「夭」了。怎麼叫夭?夭就是年紀不過三十歲以前死的,這都叫夭。那麼這個妖精,你看這個字義,我不要講得太多了,這個意思你明白就可以了。總而言之,這個女字邊擱一個短命鬼,青年死的就會做妖精。

 

「於三昧時」:誰的三昧?就是你的三昧,你在定的時候,「僉來惱汝」:僉當「全」字講,當「皆」字講,也可以當「都」字講,就是他們統統都來了,來了要幹什麼呢?所謂都來要吃唐僧肉。

 

唐僧,誰叫唐僧呢?唐玄奘就叫唐僧,好多妖精都想要吃他的肉,那就是惱亂他的定。所以你要是修行有了定力,那一切的妖魔鬼怪也想要來吃你的肉。不是吃你的肉,我再給你們講真一點,今天我和盤托出,一點都不保留,怎麼樣呢?就因為你沒有婬欲心,你的精足了。

 

你的精足、氣足、神足了,所以他這個時候,看你有這麼多寶貝。說:「我一定到你那兒搶你的寶貝來了。」為這個,所以他就來破壞你。他破壞你的原因,就想要搶你的寶貝。你誰有女朋友,那個女朋友就是搶你寶貝的!誰有男朋友,那個男朋友也就是搶你寶貝的!你以為幹什麼的呢?你說:「我學佛法,佛法講布施,我把我的寶貝布施給人。」那你將來就變成窮鬼墮地獄了。那時把你寶貝搶去的那個人,他不會再到那兒跟你說:「我給你一點寶貝,你可以再出去了。」那時候沒有法子幫你的忙,你自己想一想看。

 

然彼諸魔。雖有大怒。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汝如沸湯。彼如堅冰。暖氣漸鄰。不日消殞。徒恃神力。但為其客。

 

在前邊所說的這個魔,你的定力修得有所成就了,魔王就怕你成就定力,於是乎,他就來破壞你的定力,令你三昧不能成就。「然彼諸魔」:雖然魔王都來擾亂你,給你麻煩,可是這一些個魔,「雖有大怒」:雖然他們都非常地惱怒,「彼塵勞內」:可是他們有這種塵勞染污,「汝妙覺中」:所以在你的妙覺性裏邊,「如風吹光」:他們沒有你的辦法,不能奈你何,怎麼呢?就好像風吹這光似的,光不為風所搖動。「如刀斷水」:又好像用刀來斬水一樣,「了不相觸」:刀斬水,你就怎麼樣斬也斬不壞水的。

 

「汝如沸湯」:你這種修行的定力,有一個比方。比方什麼呢?就好像熱湯似的,「彼如堅冰」:魔王也有一個比方,比方什麼呢?比方冬天凍的堅冰。「暖氣漸鄰」:這個堅冰雖然堅固,但是遇到沸湯,暖氣漸漸地和它就接近了,「不日消殞」:不用一天的時間,它就會消滅了。「徒恃神力」:他們只仗恃著有神力,「但為其客」:始終是做不了主人,就僅僅做一個客人而已。

 

成就破亂。由汝心中。五陰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

 

「成就破亂」:他們不能成就他們的破亂,「由汝心中,五陰主人」:你心裏五陰的主人,「主人若迷」:你這個主人若是迷惑了,那麼「客得其便」:客就得了方便了。如果你這主人不迷,他就沒有你的法子。誰是主人?就是自性。你自性假使迷了,那魔就有辦法了,就可以惱亂你;你自性要是不迷呢,魔就沒有辦法你,他就束手無策。

 

當處禪那。覺悟無惑。則彼魔事。無奈汝何。陰消入明。則彼群邪。咸受幽氣。明能破暗。近自消殞。如何敢留。擾亂禪定。

 

「當處禪那」:當你得到三昧的靜慮,得到正定正受這種禪那的時候,「覺悟無惑」:你只有一個覺悟的菩提心,而沒有一切的疑惑。「則彼魔事」:那麼魔的本能,「無奈汝何」:他就不能奈你何,不能把你怎麼樣子,他沒有辦法你,也沒有法子給你麻煩。

 

「陰消入明」:那麼魔是屬陰的,陰會消去了,就好像這魔就是冰,你自己就好像熱水似的,熱水把冰化了,這就叫陰消。入明,你的智慧火高懸,所以就入明了。「則彼群邪」:那一班的邪魔外道、妖魔鬼怪,「咸受幽氣」:他們所有的本事就是黑暗的幽氣。「明能破暗」:你自己有真正的定力,有真正的慧力,慧光的發明,明能破暗,這暗就破了。【註二】

 

「近自消殞」:如果他想近前來惱亂你,來給你麻煩的話,他自己就會消滅了。「如何敢留」:他怎麼樣還敢在這兒留難你,在這兒給你添麻煩呢?他就不敢「擾亂禪定」:他就不敢在這個地方來惱亂你了。

 

若不明悟。被陰所迷。則汝阿難。必為魔子。成就魔人。

 

「若不明悟」:假使你不明白、不覺悟,「被陰所迷」:被這個五陰魔所迷,「則汝阿難」:那麼現在你阿難「必為魔子」:一定做魔子魔孫了,「成就魔人」:你所成就的,此是屬於魔之類的。

 

如摩登伽。殊為眇劣。彼惟咒汝。破佛律儀。八萬行中。祇毀一戒。心清淨故。尚未淪溺。

 

「如摩登伽」:像摩登伽女,「殊為眇劣」:這是一個很渺小、很平常的魔事。「彼惟咒汝」:她就用先梵天咒來迷你,「破佛律儀」:她破壞佛所有一切的規矩,在這「八萬行中,祇毀一戒」:就只毀壞了一戒而已。

 

「心清淨故,尚未淪溺」:因為你心裏清淨,你這時候證了初果,所以尚未被她魔住,還沒有墮落。

 

此乃隳汝。寶覺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沒。宛轉零落。無可哀救。

 

「此乃隳汝」:這個是令你墮落的一種行為。「寶覺全身」:你這個寶覺的全身,「如宰臣家」:就好像做大官的家裏頭,「忽逢籍沒」:忽然被皇帝給抄家了。「宛轉零落,無可哀救」:那麼就互相輾轉地零落,你沒有地方去求救,沒有地方求哀憐,叫人可憐你、來救救你,沒有的。

 

阿難當知。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

 

「阿難當知」:阿難,你應該知道,「汝坐道場,銷落諸念」:把一切的念都沒有了。你只修反聞聞自性這種的功夫,所以把一切的諸念都銷落了。「其念若盡」:這個念若沒有了的時候,「則諸離念」:則所有的一切離開你想念的,「一切精明」:所有一切的精明,所有的這種智慧和定力,「動靜不移」:你動,它也不會改變的;靜,它也不會改變的。「憶忘如一」:想起來和忘了,這兩種道理是一樣的,是一個,沒有兩個的。

 

當住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此則名為。色陰區宇。

 

「當住此處」:阿難啊!你應該知道,修這種的定力,住在清淨、動靜不移、憶忘如一這種的境界上,「入三摩地」:得到一種定力。「如明目人」:就好像有眼睛的人,「處大幽暗」:居住到一個大幽暗的房子裏頭。「精性妙淨」:雖然有這種精明的妙性,這種妙淨,而「心未發光」:心裏沒有得到真正的智慧光明。「此則名為」:這個名為「色陰區宇」:就是色陰所管的一個地方。

 

若目明朗。十方洞開。無復幽黯。名色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劫濁。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為其本。

 

「若目明朗」:假設你這個人的目明朗,則「十方洞開」:十方世界都給洞開了。「無復幽黯」:再沒有幽暗的情形了,這個時候叫什麼名字呢?「名色陰盡」:這個名字叫色陰盡。這五蘊——色、受、想、行、識——中的色陰就沒有了。「是人則能超越劫濁」:這個人他還能超越過去劫濁這時候,「觀其所由」:觀看觀看他這個人這種行為、行動的所由。「堅固妄想」:他這種堅固妄想,「以為其本」:以做他這個根本。【註三】

 

阿難。當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斯但功用。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現在講到這五陰魔上,文當五陰魔,五陰是什麼呢?是色、受、想、行、識。色有十種魔,受有十種魔,想有十種魔,行有十種魔,識有十種魔,合起來就是五十種陰魔。修道的人必須對這五十種陰魔認識得清清楚楚的,如果不清楚這五十種陰魔,很容易就做了魔王的眷屬。等做了魔王的眷屬時,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就做了魔王的眷屬呢!還不得其要領,還不知道。所以這要特別注意的。

 

「阿難,當在此中」:當在什麼中呢?就在這個色陰將盡的時候。在這個人十方洞開、無復幽黯的時候。「精研妙明」:因為這時候有一種光明,在精研這個妙明。「四大不織」:四大互相都不起作用了。

 

「少選之間,身能出礙」:在這個十方洞開、無復幽黯的時候,就等了少選,就是沒有好久的一個時間,在很短的一個時間之內,這個身已經沒有障礙了,好像等於虛空一樣。這時候叫什麼?叫意生身。這個身能出礙,就是離開這個肉體,另外還有一個身。就像前面講的我那個徒弟,他到了天上去,這叫法身,又叫意生身。這意,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這個意,是由意生出來的這個身,這叫出礙了。

 

「此名精明」:這個名字叫精明。「流溢前境」:這個精明,流溢前邊的這種境界。【註四】

 

「斯但功用」:這一種的境界,只不過是一種功用而已。不能常,它是偶爾的。如果你隨時可以自由出入,我願意到什麼地方去就到什麼地方去,我願意回來就回來,操縱自由。「放之則瀰六合」,放開了滿三千大千世界,「卷之則退藏於密」,收回來呢,隨時可以收回來。你若不能這樣子,不能隨你自意,這叫什麼呢?這是暫時的一種功用,你用功用到這個地步了,就有這麼一個境界。「暫得如是」:暫時間得這麼一個境界,不是永遠的,不是常常都能這個樣子,不是常常能身出礙。「非為聖證」,這不是一種的證果,聖人證果不是這個樣子的。

 

「不作聖心」:你若不作證果這樣的解法:「你看,我這修行真有了功夫囉,我簡直地又能怎麼樣出玄入牝!」你若這樣一自滿,怎麼樣啊?那就完了。不作聖心,「名善境界」:你若不作證聖、證果,這還算可以,這種境界還算沒有大的妨礙,沒有大的過錯。

 

「若作聖解」:假使你若說:「哦!我現在的功夫不得了了,我真了不起了,我現在就是出世的聖人,我就是阿羅漢了!」你若一這樣子,認為自己是阿羅漢,證了聖果,「即受群邪」:這時候一切的魔就都會來了。魔既然來了,那將來是墮地獄的。

 

阿難。復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內徹。是人忽然。於其身內。拾出蟯蛔。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斯但精行。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這是五陰裏色陰的第二種魔的境界。這種魔境為什麼來的?就因為你修行,你用功它才有的。如果你不用功,你想找這種魔的境界也找不著,他不理你的。因為什麼呢?因為你是個窮人,他到這兒來,也沒有什麼好處。現在你修行修到有寶貝了,你有了寶貝,所以他就來了,想要把你的寶貝給搶去。

 

那麼來的時候,你要怎麼樣子呢?你還要如如不動,了了常明,不要著相,不要生一種的執著心,也不要想:「啊!這種境界真好啊!再來一次吧!」不要去歡迎它,也不要不歡迎它,就像沒有那回事似的,非為聖證,這不是一種證果的境界。不作聖心,你要是不作證果這樣想,名善境界,這個還不錯的。

 

你若一作聖解說:「啊!我現在真是了不起了,連在我身裏的蟲,我都能把牠拿出來。」這種認為自己得了神通自在,這就錯啦!你只要有這一念的貢高心,魔就來了,隨著你的貢高心,就鑽到你心裏來。鑽到你的心裏怎麼樣啊?就把你擺佈得搖搖盪盪,得不著定力了。

 

所以修道你一定要真正地明白這個道理,才不至於墮坑落塹,不至於走錯路。你若不明白佛法,好容易就走錯路的。你沒有功夫,那不成問題;有功夫的時候,那個魔王時時刻刻都看著你的,看著你一有機會可趁,他就來惱亂你了。

 

「阿難,復以此心」:再用這個心,「精研妙明」:精研這種微妙而光明的情形。「其身內徹」:內裏通徹光明了。這個人修行修行,啊!自己身體裏邊,什麼東西都看見了。要是常常能看得見,那就可以;要是不是常常看得見,只是偶爾看見,這就是一種境界,這是五陰中色陰的一種境界。

 

「是人忽然」:這個人忽然間,「於其身內」:在他的身內,「拾出蟯蛔」:他可以在肚皮裏面自己拿出蟲子來。這蟲子有長的、有短的、有大的、有小的,他都可以伸手就拿出來。拿出的蟲子,是清清楚楚、真實不虛的,但是肚皮也沒有壞,你說他怎麼拿出來的?你若伸手到肚皮裏頭拿這蟲子,肚皮應該壞了,可是肚皮也沒有破裂。「身相宛然,亦無傷毀」:這個身相宛然,這個地方就有兩個解法:可以說這蟲子身相宛然,一點都沒有壞,是整個的,是完整的,是活的,是生動的,這是一個講法。又可以說,你自己的這個肚皮,也宛然沒有損壞,這也是一個解法。

 

「此名精明」:這叫什麼呢?這就叫精明。精到極處,也明到極點了,所以就其身內徹,「流溢形體」:這不是你用手到肚子裏面去拿出來的,是從你身子裏邊流溢出來的。

 

所以,「斯但精行」:這個就是你用功用得精微,得到一種奧妙,發生一種妙行。「暫得如是」:暫時間這個樣子,不是常常這個樣子,你若是常常這個樣子,那又另當別論了。「非為聖證」:這不是證果聖人的境界。

 

「不作聖心」:你若不是作證果聖人的想法,「名善境界」:這還可以,過得去,沒什麼大問題,沒有大的麻煩。

 

「若作聖解」:你要是說:「我現在證了聖果囉,我肚裏邊的東西,我隨便可以拿得出來,你說這有多妙!這個境界,你是沒有的。」你若一有這種貢高我慢心,一有這種的執著心,「即受群邪」:就會被魔王拖去了。拖去,就變了魔王眷屬了。

 

又以此心。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餘皆涉入。互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魄。遞相離合。成就善種。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那麼又以精研妙明這種的心。「內外精研」:精益求精,深造不已。「其時魂魄」:其時自己的魂魄——魂有三個,魄有七個。

 

以前我不是講在人身上有十兄弟嗎?有的就單單有耳朵;有的就單單有眼睛,沒其他的五根;有的就單單有個鼻子,沒有嘴,也沒有眼睛,也沒有耳朵。這三魂七魄,各有一根,沒有其餘的五根,所以,它單獨的就不能成立,必須要大家來共同合作。你有耳朵的,幫忙我沒有耳朵的;你有眼睛的,幫忙我沒有眼晴的,這真是互相利用,互相幫助,他們很合作的。【註五】

 

那麼在你的身上,和這個「意志精神」:意,就是意志。這個意,同你的志氣,和你的精神這種種的。「除執受身」:你除了這個身體,「餘皆涉入」:這個魂、魄、意、志、精、神,互相涉入,你到我這兒,我到你那兒,互相幫助,互相涉入。「互為賓主」:有的時候你做主人,我做客人;有的時候又他做主人,你做客人,這六種互相為賓主。

 

「忽於空中」:忽然在虛空裏頭,「聞說法聲」:虛空裏頭講經呢!說法呢!誰講的?只聞其聲未見其人,就聽見說法聲,但是看不見誰說的,其實就是你自己的魂魄、意志、精神互為主賓去講的。

 

「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或者啊,聽到十方虛空裏頭都講經說法呢!這是什麼道理?這個就是因為你在因地——所謂因地就是前生,前生你聽過經、聞過法,在你這魂魄、意志、精神裏頭沒有忘了。所以今生你用功逼拶到極點,就把這個東西都拱出來了,都跑出來了,就聽到好像講經說法的聲音。

 

「此名精魄」:這個名字就是精魄。「遞相離合」:或者我和你合作了,或者你和我合作了,互相離合,互相結成一黨,做了一個團體。「成就善種」:或者說法,令你在不明白的時候,又提醒你,令你種善根的種子。

 

「暫得如是」:這也是暫時間的,不是永遠的。「非為聖證」:這不是證果,你不要以為這個境界:「喔!又不得了了,你看我現在不用去聽經,隨時隨地我聽見虛空中都在說法呢!」你聽見說法,那是說法,也不是你自己證聖果了。

 

「不作聖心,名善境界」:你不生貢高心,不生自滿心,不生自己了不起的心,不生這種騙人的心,「啊!你看,我用功用得沒有人講經,我都聽到說法,你有沒有這樣子啊?」故意地去向人家講自己的這種境界,好叫人家相信自己。「你有沒有這個時候啊?」「沒有啊!」「哦!我是得過啊!」就這麼炫示自己的長處,這怎麼樣啊?「若作聖解,即受群邪」:你這麼一自滿,一執著,一貢高,一我慢,一認為你自己不得了,一定著魔的,著魔幹什麼去呢?一定墮落的。

 

又以此心。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一切種類。化為如來。於時忽見。毘盧遮那。踞天光臺。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以這個心,「澄露皎徹」:澄清而顯露出來,皎潔而明徹。「內光發明」:內裏邊就發出一種光明來,發出光明怎麼樣子呢?「十方遍作,閻浮檀色」:十方的世界,都像閻浮檀金這樣的顏色。「一切種類,化為如來」:所有胎卵濕化,無論什麼種類,都變成如來了。

 

「於時忽見」:在這時候,忽然間就見著了,見著誰呢?「毘盧遮那」:毘盧遮那,就是遍一切處,這是佛的名字。他無在無不在,任何地方都有他的身體。忽見毘盧遮那遍一切處這一位佛。「踞天光臺」:他坐在天光臺上,現千丈毘盧遮那身,「千佛圍繞」:有一千位佛周圍圍繞著毘盧遮那佛。「百億國土」:國土也非常多。「及與蓮華」:和所有的青黃赤白的蓮華都有。「俱時出現」:同時都現出來了,佛就坐在蓮華上,蓮華就在佛的足下出現。

 

「此名心魂,靈悟所染」:這個你不要認為是真的,這是你的心和你的魂靈悟,互相這麼一種靈感的覺悟所染,這並不是真的。「心光研明」:你這個心光在研明了,在明白。「照諸世界」:這時候這個心光照諸世界。

 

「暫得如是」:這不是永遠這樣子,是暫時的。「非為聖證」:這不是證聖果。

 

「不作聖心」:你不要作證聖果的想。「名善境界」:就是善境界。

 

「若作聖解,即受群邪」:你若說:「哦!這又是個不得了的境界,這毘盧遮那佛我都看見了,你看見了嗎?你沒有我這麼功大深,我真夠功夫了!」你若這樣一想啊,魔王又來了,拖你到地獄裏去了。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於時忽然。十方虛空。成七寶色。或百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抑,就是把它壓抑著;按,是按住;降伏,來降伏它。「制止超越」:制止這種的心,不讓它有所偏激。

 

「於時忽然」:在這個時候,忽然間,「十方虛空」:所有的十方虛空,「成七寶色」:成七寶的顏色,「或百寶色」:或百寶這種顏色,「同時遍滿」:在這一個時候遍滿虛空,「不相留礙」:互相誰也不妨礙誰,互不留礙。「青黃赤白」:青黃赤白各種顏色,「各各純現」:自己現自己的顏色。

 

「此名抑按」:這個也就是抑按著,修到你這個心抑按了,不叫它打妄想,不叫它想其他的東西。它抑按久了,「功力逾分」:功力,就是你用功修行的這種功力。逾分,就是超過平時應有的分了。

 

「暫得如是」:暫時間看到這七寶的顏色,「非為聖證」:這不是證聖果的一種表現。

 

「不作聖心」:你若不作證聖果的這種想法,「名善境界」:這還可以的,這個境界也不是不好。

 

「若作聖解」:你若是以為證了聖果,「即受群邪」:就受到群邪的包圍,就會墮落了。

 

又以此心。研究澄徹。精光不亂。忽於夜半。在暗室內。見種種物。不殊白晝。而睹室物。亦不除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以這個定的心,「研究澄徹」:研究清徹。「精光不亂」:這種澄徹的精光不亂,有一種定力。「忽於夜半」:忽然間在夜半,「在暗室內」:在那麼一個沒有光的房子裏邊,「見種種物,不殊白晝,而暗室物,亦不除滅」:看見種種的東西,不但房子裏的東西看得見,而且房子外邊的東西,也看得見。不但房子外邊的東西,可以看得見;這個房子裏邊本來有的東西,也可以看得見。不但本來有的東西,可以看得見,而且從這個房子外邊所來的東西,也看得清清楚楚。

 

「此名心細」:這個叫什麼名字呢?這個就是你心細到極點了,「密澄其見」:把你這個見也清淨到極點了,「所視洞幽」:因為你的見清淨了,所以就是幽暗的地方,也一樣看得見的。

 

「暫得如是」:可是這是暫時間得這個境界,「非為聖證」:這不算證聖果的一種境界,不要以為這就是證聖果了,這不是證聖果!

 

「不作聖心」:你若不拿它作證聖果嘛,你不這樣想,「名善境界」:這還可以算一個善的境界。

 

「若作聖解」:假設你自己生出貢高的心,自滿的心,驕傲的心,認為自己這功夫不得了了,「即受群邪」:這就會招魔障的。

 

有的修道人,在這個淨極光通達,他清淨到極點了,啊!忽然間他就見一切物。見一切物,是什麼所見的呢?就是他開了佛眼所看見的。那麼這個佛眼,並不是人人都可以開的,也不是你開了,就永遠開了,這種境界是暫時開的佛眼。所以在暗室裏邊,他也看到光明,也看到房子裏邊一切的物質,一切的東西。可是,方才我說從外邊來的東西也可以看得見,從外邊來的什麼東西呢?好像在這一個房裏頭是黑暗的,你可以看到從外邊來個神,或者是來個鬼,或者來個菩薩,或者來個佛,這都沒有一定的。

 

以上所講的這種境界也不是一定的,也不是人人都一定有的,也不是人人都一定沒有的,這也不一定是必經之路,這不過是修道有時會有這種境界。所以你不要以為,個個修道人都是一樣的境界,不是的。

 

談到這個佛眼,有的人開佛眼就可以永遠都開了,這叫報得通。什麼叫報得通呢?就是他前生修行用功,修千手千眼這個法,所以感得生生世世都可以開佛眼。有的開的是臨時的,暫時這麼一開,他不是永遠的,為什麼不是永遠的呢?就是因為你心哪,不是時時那麼清淨,如果你心時時清淨,你在前生修過大悲法,那就可以永遠開了,所以這有種種情形,是不同的。

 

又以此心。圓入虛融。四肢忽然。同於草木。火燒刀斫。曾無所覺。又則火光。不能燒爇。縱割其肉。猶如削木。此名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圓入虛融」:圓滿而又虛融,你說它有,也不是有;你說它沒有,它又有。

 

「四肢忽然」:這兩隻胳膊、兩條腿,忽然間「同於草木」:像草木似的,沒有知覺了。「火燒刀斫」:用火燒它,用刀來砍它,「曾無所覺」:也是沒有知覺。用刀砍就砍,用火燒就燒,也不痛、也不癢了,沒有感覺。

 

「又則火光,不能燒爇」:用火燒它也燒不熱。「縱割其肉」:你就把胳膊、腿上的肉割下來,「猶如削木」:像什麼似的呢?就像削木頭似的,也不知道痛癢,這叫什麼呢?

 

「此名塵併」:這是所有的塵相都合併起來了。「排四大性」:排地、水、火、風四大的性,「一向入純」:都合而為一,都合成一個了。

 

「暫得如是」:可是這是暫時間的,不是永遠這樣子,是偶爾的,或者一陣間的。「非為聖證」:不要以為這就是證聖果了。

 

「不作聖心」:你不作證聖果的想,這個就是「名善境界」。

 

「若作聖解」:你若是以為是證果了,生一種大我慢,生了一種驕傲心、自滿的心,「即受群邪」:就要受群邪來交攻你,群邪就來包圍你了。

 

又以此心。成就清淨。淨心功極。忽見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國。具足七寶。光明遍滿。又見恆沙。諸佛如來。遍滿空界。樓殿華麗。下見地獄。上觀天宮。得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曰深。想久化成。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又以這個修道、修三昧的心,「成就清淨」:他所成就的非常清淨,「淨心功極」:清淨的這個心,功夫到了極點。

 

「忽見大地」:忽然間就看見所有的大地。「十方山河」:所有十方一切的山河大地,「皆成佛國」:都變成佛國了。「具足七寶」:每一個地方都有金、銀、琉璃、硨磲、赤珠、瑪瑙、珊瑚這七種的寶貝。「光明遍滿」:這個七寶也放光,光明照徹十方。

 

「又見恆沙,諸佛如來」:又看見如恆河沙數那麼多的諸佛如來,「遍滿空界」:遍滿在虛空裏頭,「樓殿華麗」:樓閣和寶殿都非常華美的。「下見地獄」:往下一看,怎麼樣呢?就看見所有的一切地獄。「上觀天宮」:往上邊一看,天宮的境界也都看見了。「得無障礙」:他沒有一點的障礙,任何地方都看見了。

 

「此名欣厭」:為什麼看得見這些個東西呢?就因為平常你有歡喜和厭惡,歡喜或者上天,或者佛國,你厭惡地獄。那麼「凝想日深」:凝結你這麼想,就好像雞抱雞仔似的,又好像貓在那兒等著老鼠那麼樣子,又好像龍養牠的珠子那麼樣地注意。凝想,就是不想旁的東西了,專心致志,一心就想這個佛國怎麼樣好,地獄是怎麼樣痛苦。他的心就歡喜快樂的地方,厭惡苦惱的地方——特別苦的地方,心念專一,想得專一了,「想久化成」:想得久而久之,就化成這種境界了。

 

「非為聖證」:你不要以為這就是證了聖果,有了功夫了,不可以的。「不作聖心」:你若不作證聖果的想法,「名善境界」:這個境界還不壞的。

 

「若作聖解」:假設你若說是:「啊!這個境界可妙了,我現在和佛住在一起了,我甚至於也就是佛了。」若這樣一想,「即受群邪」:那一些個天魔外道就都陪著你來了,你說你和佛住在一起嗎?這會兒他們先親近親近你,和你做一做朋友再說。

 

又以此心。研究深遠。忽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多隔見。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研究深遠,忽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看見遠方一切的情形,遠方什麼情形呢?看見賣東西的街市上,又看見井,就是取水的地方;街,就是大街;巷,就是小街道;「親族眷屬」:或者你的親戚,或者你的朋友、眷屬;「或聞其語」:或者聽到他們說話。

 

「此名迫心」:那麼這就是你修道修得逼拶這個心,逼迫到極點了。「逼極飛出」:你把你這個心壓制它,總不讓它打妄想,逼到極點了,這個心就飛出這種境界來。「故多隔見」:所以隔著多遠,他都看見了,因為你總也不想見東西,這回呀!它可一下子跑出去了,就什麼都看見了。

 

「非為聖證」:你不要以為這個境界,就是個好境界。「不作聖心」:你若不作證聖的這種想法,「名善境界」:這個境界還可以的。

 

「若作聖解」:假設你說自己得了聖果,啊!未證言證,沒有證果,你說證果了;未得謂得,你沒有得道,就說得道了。這樣的話,「即受群邪」:就要受一切的魔來包圍你了。

 

又以此心。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少選無端。種種遷改。此名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非為聖證。不作聖心。魔事消歇。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這是色陰第十種的陰魔,叫妄見妄說。

 

「又以此心」,「研究精極」:研究到極點了。「見善知識」:他這時候看見那個善知識。什麼叫善知識呢?就是他過去跟著學法的這個善知識,怎麼樣呢?「形體變移」:看見這個善知識,咦!等一等又變成了一個老年人,等一等又變成一個中年人,等一等又變成一個少年的人。又看這個善知識,好像本來是個男人,又變成個女人。「唉!這個善知識,原來前生大約是個女人。」就生這一種邪知邪見。其實他所見的這個見,不是真正的見,這種改變,是由他的妄想變成的。

 

「少選無端,種種遷改」:少選就是時間不長,啊!什麼都變了,什麼都和平時不同樣了,這就和現在一般人所吃的那個LSD(迷幻藥)差不多。吃了——哦!花花綠綠的,眼晴看什麼東西也看得不清楚了,看得紅紅綠綠。畫出來那個畫,也畫得古靈精怪的,也不知道是個什麼,就那麼亂畫。畫出來,這兒說:「啊!畫得真好。」有人還讚歎。你看!就是這種樣子。那麼說:「這個人是不是吃那個東西了呢?」這個不是,這是一種魔王的作用。你就吃LSD,那也是魔王的作用。你一吃那個藥,那魔王就幫你忙來了,叫你改變。【註六】

 

不過這個色陰的境界,有的時候會改變好的,有的時候會改變壞的。這個人善根充足,有善根的,他就變到好的那一邊去;那善根不夠的人就往下流,變得不好了。所以說種種遷改。

 

「此名邪心」:這個名字就叫邪心,心裏不正當。「今受魑魅」:他心裏有鬼。「或遭天魔」:或者是天上的魔王,「入其心腹」:入到他心竅裏頭去了。「無端說法」:你說怎麼樣啊?就像某某人說他也會講經了,某某人他又會說法了,某某人他又開了悟了,某某人又成了長老了。所以他無端說法,自己也不知道是說的什麼。

 

「通達妙義」:這個通達妙義,不是真正通達妙義;這個說法也不是真正說法。他就拿這個不對的,認為對了,他說他說的法最妙了,就這麼自讚毀他,說他是最第一,是個長老了。

 

「非為聖證」:這種境界不是一種好境界,「不作聖心」:你若不作證聖果的這種心來想,「魔事消歇」:這個魔事就沒有了,就消了。「若作聖解,即受群邪」:你要是認為你自己證果了,那就快囉!快到什麼地方去了?就快到地獄去了,你證了地獄的果了。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色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像以上所說這十種的禪那,這種靜慮所現的境界,「皆是色陰」:這都是屬於色陰。「用心交互」:因為用心互相這麼研究它,到了極點,「故現斯事」:所以就有時會現出這樣的事情來,這樣的境界來。

 

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

 

「眾生頑迷」:眾生頑固不化,愚迷不醒,「不自忖量」:也不自己忖量忖量自己,是在什麼程度上。「逢此因緣」:遇著這種的境界,這種的因緣,「迷不自識」:愚癡而不認識這種魔的境界,「謂言登聖」:自己就說,我現在已經成了佛,開了悟,證了果了。啊!你說怎麼樣啊?這「大妄語成」:這真是打大妄語,這就是打最大的妄語。打這種妄語,說自己就是成佛了,這決定下地獄的,「墮無間獄」:墮落到無間地獄裏去。【註七】

 

汝等當依。如來滅後。於末法中。宣示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汝等當依」:阿難,你們現在應該依照我所說的這個法去做。「如來滅後」:佛滅度之後,「於末法中」:在將來末法的時候,「宣示斯義」:一定要宣傳這種的道理。「無令天魔」:你不要令天魔,「得其方便」:令他得方便。「保持覆護」:你要保持覆護這真正的佛法,「成無上道」:得成無上的道果。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