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富人 40歲財務自由路

2016/07/04 17:21:28 網誌分類: Wealth Management and Career Development
04 Jul
平民富人 40歲財務自由 
 

 

「搵夠唔撈」是不少打工仔夢寐以求的終極夢想,但要做到「財務自由」談何容易,與其「葡萄」別人,不如努力增進財務知識。本刊早前邀請兩位「平民富人」——資深物業投資者財叔及人氣理財博客止凡主講「邁向財務自由之路」。

兩位「百萬Blogger」事前沒有夾稿,但講座內容出奇地合拍:要踏上財務自由之路,兩人異口同聲認為平日作好準備至重要。善於累積優質收息股的止凡,建議散戶摒棄投機心態,做足功課建立自己的股票資料庫,候低入市;投資前若做足功夫,別被股市升跌的氛圍影響,應堅持己見。

物業遍及工商住宅商舖的財叔,40歲已夠彈藥辭工追夢,他直言財務自由路未必一帆風順,現時並非投資住宅良機,宜靜候機會;但就呼籲上車族趁低息環境,鋤價兩成入市。

講座精華片段:facebook iMoney智富雜誌

自住宜買樓 鋤價兩成即入市

「財叔」真名龍凱祺,現年48歲,雖然讀書不成會考僅兩科合格,但憑物業投資殺出一片天,手持約20個住宅、工廈、商舖單位收租,每月穩袋十多萬元。40歲已達到財務自由,46歲辭去藥廠銷售經理工作,全職湊仔女,閒時最愛收集懷舊物品,將人棄垃圾當寶翻新自用或變賣,間中開貨Van送貨消磨時間,生活逍遙自在之餘,亦積極支持慈恩基金會,援建內地山區學校出錢出力。

財叔的財務自由之路可算跌跌碰碰,並非一帆風順。自小擔心老來「瞓街」,所以早已死慳死抵儲錢買樓,23歲以一成首期買入馬鞍山居屋錦英苑,後來樓換樓在1997年買入大埔中心,短短數月樓市大升,憑摸貨賺到30多萬元,心雄下再在灣仔買入單位自住,卻遇上金融風暴,一度做過負資產。

但他沒因而氣餒,2001年見灣仔區唐樓僅售70多萬元,每月收租5,000多元,與家人朋友夾錢買入收租。2003年沙氏後,樓價從谷底回升,財叔賣出單位並買入兩間,從此「一拆二、二拆四」,愈買愈多,2004年最高峰試過一年內買賣過30個單位,成功憑收租物業達到財務自由,至2010年額外印花稅(SSD)推出後便轉戰商舖及工廈收租。

香港樓市由2003年一直攀升,造就了這位「平民樓神」,但樓價亦由去年高位開始下調了約15%,現時讀者最關心的,莫過於應否入市買樓。財叔直言,最重要先清楚自身入市目標,究竟是自住還是投資。

對於投資,財叔清晰指出,「這時候絕對不適宜!」他着大家留意施政報告,清楚說明現在樓市政策是幫有自住需要的人買樓:「即係話,政策是要打死買樓投資的人。」而且有SSD下投資者即使買到低水兩成的平樓,賣出也只能打和,「要投資的話都不會是今日,等到撤招那天吧。」

至於自住,財叔則十分鼓勵,更特別為盼望上車的無殼蝸牛,傳授4式破除新手置業心魔。

第一式 只租不買八成輸

很多首次置業的用家,怕入市後樓價跌,但不入市又怕樓市升,對買樓一直猶豫不決。由2003年至今,他眼見一些人下不了決心入市,租樓至今十多年。

財叔分析,對於有自住需要、不買樓也要租樓的人士,若一直只租不買,其實只有五分一機會「贏」:「你個個月要交租唔買,個市無論大升定小升你都係輸。如果樓市平穩,你都輸,因為你要交租,即是蝕緊租。若樓價小跌,你亦是輸,因為跌得少過你的租金支出。所以只有樓市大跌,你才會贏。」

對於自住者,他認為應認真想想買樓自住。

第二式 計好數無懼跌市

財叔強調,只要計好數,自住物業不用太計較樓市升跌,隨即以自身的「血淚教訓」教大家計數。1997年他見樓市轉勢,由年中高峰到年尾下跌約10%,便以245萬元買入一個灣仔單位自住,但「一買完就瀨野」,1998年樓價只值150萬元,2003年更跌至80萬元;單位的租值亦由約1.2萬元,跌至6000元低位。他在2011年曾為這單位埋單計數:「假如計到2011年,14年間平均租金約9000元,14年裏租金合共151.2萬元。即使在1997年高位買樓,14年也節省了151.2萬元租金。」

該單位樓價後來大幅回升,擅於計數的財叔說,即使作最壞假設,若該單位在2003年跌至80萬元後,一直沒再升過,到2011年樓價帳面雖蝕約165萬元,但與14年裏節省了的151.2萬元租金相差不多。「計返條數都無乜點蝕,只不過蝕了中間的機會成本,筆錢可能有更好的其他投資。你不買都要租,既然都要支出,不應太在意樓市升還是跌,所以自住的話,你最後都無輸!」

而且這只是最壞打算,畢竟樓市升跌都有周期:「大家若相信經濟或樓市有周期的話,一定會升、跌、升、跌,永不會一直升或跌,就算跌都好,我不相信樓會跌至零。所以自住的話,一定要買!」

第三式 趁低息供樓儲錢

社會上不少人自稱「廢青」抱怨買不起樓,財叔經常在專欄反駁這種說法,「我企咗喺度分享財務自由,因為我年輕時也是一個『廢青』!」他說自己這名「廢青」也買得到樓,現時一些上車盤已跌至350萬元,不少「廢青」也應該買得到。

說到這裏,財叔即時展示一個自住物業的成交紀錄,「我Cap返當年1997年11月17號,這406平方呎單位是245萬元買的。去到今時今日,同一單位已升到553萬。加上現在低息,何不將錢儲落自己個袋?」

他分析,叫得「廢青」應是首次置業,一個350萬元的單位,便可做九成按揭借315萬元,做30年按揭,每月供款11,800元,本金部分有6,000多元,5,000多元是利息。「首先,供款其實已經跟租金差不多,如沙田第一城現時租值便差不多1萬元。而且當中6,000多元是儲錢,消費的部分只是5,000多元利息,就算計及管理費亦只是7,000多元,便可享受一個租值1萬元的單位。」

相反,若按揭息率高,供樓不划算。他分享1991年買居屋的故事。當時樓價40萬元,他借九成按揭,月供3,791元,當年利息佔去3,600元,達95%;每月供款的本金僅191元,一年只供了2,400元本金。「買層樓每月儲191元,俾人賺晒利息,好彩當時我是廢青,唔識計數!我只得一個理念,就是驚瞓街,希望老了不用瞓街,所以23歲就買樓。」翻查資料,1991年打工仔月入中位數只是5,170元,月供3,800元,加上400元管理費及雜費,財叔坦言每月供樓後已所剩無幾。

以「元祖級廢青」自居的財叔說,不少「廢青」常跟他呻:「你個老嘢同現在邊有得比,你哋個年代買樓容易。」別以為90年初樓價低,當年之難,難在供樓利息超高。

第四式 估市不如鋤兩成

財叔認為,只要供得起,便可考慮買樓,千萬不要「估市」,「我成日都教人不要估市,即是話我估個市年尾會跌,咁我年尾先去買了,你估年尾個市會跌,咁你估會跌幾多呢?10%、5%?點解我唔而家去買一個平20%嘅單位呢!」

若大家估計樓價今年底再跌10%,不如現在買一個便宜了10%的單位,「機會要自己去爭取,而不是去等,你等年尾跌10%,不知是否真的會跌10%。但我就不會等,我覺得跌20%我就會買,我就個個單位都去鋤20%,鋤到就買,鋤不到就不買,你永遠沒有損失的!」

財叔常常在專欄批評樓市充斥專家意見,他語重心長說,「你買一層樓啫,成個樓市升跌對你有何關係呢?你現在不是買一個中原乜乜指數,你買的是一層樓!你做的所有投資、置業決定,其實係同自己交代。」

授上車三部曲

1. 揀樓先揀好代理

財叔曾在專欄分享揀物業代理的方法,他曾陪網友睇樓,約了5個當區經紀,各睇一個單位,每個單位也大幅還價。甲經紀想也不想便說這口價不可能,因昨天已有人開過,業主拒絕;乙經紀也說這麼低價沒有可能;丙經紀即表示還這個價會比人鬧。丁經紀雖然說這口價稍低,但也嘗試聯絡業主,稍後回覆;戊經紀更提議落票去試。財叔認為,只有丁和戊並非站在業主立場,願意幫助買家,業主昨日拒絕但今日可能急着要錢,若經紀連試也沒試便說沒可能,相信他也不可能為買家還到靚價。

2. 劈價也要同理心

買樓前要做足資料搜集,最重要是知道業主用多少錢買入單位,以定立鋤價策略。

「如果有些人用很平價錢買,你劈多些,他只是賺少一些,如果業主是貴買,他當然不會平給你。所以有人問,間間劈兩成,驚俾人鬧,咁你要睇佢幾錢買回來!」

假如業主以500萬元買入,現在叫價300萬元,相信再劈價5%也很難做到。相反,若業主持貨30年,只是用20多萬元買入,現在叫價300萬元,買家還價240萬元,業主仍賺200多萬元,對方也不會鬧你。簡言之,劈價也要同理心。

3. 風筒驗樓試電掣

上車客最怕買中「化粧樓」,這些單位表面上裝修新淨,實際上業主只是為殘舊單位,簡單地髹油、換地板及瓷磚,把牆身發霉、廚廁漏水等問題隱藏起來。

財叔分享自己睇「化粧樓」的經歷,曾有單位設有煤氣爐,卻沒有煤氣供應;有即熱式電熱水爐,卻沒有「三相電」;有冷氣機,其插蘇卻沒有電。因此收樓時不要看見到有煮食爐、熱水爐、冷氣機等便簽名收樓,可帶一個「火數」(電功率)高的風筒試電掣去驗樓,逐個電掣試一試,便知道是否靠一條電綫穿全屋,會否隨時「跳Fuse」。

財叔認為任何住宅也毋須因裝修漂亮而買入,多付二三十萬元的裝修溢價,「我去邊間屋都當『鬼屋』買,當裝修是假的,用到就是Bonus。」

財務自由秘笈:把握跌市執平貨

財叔40歲出頭已達致財務自由,他認為先要定立目標,知道自己要走怎樣的路,但這條財務自由之路不一定一帆風順。他回憶自己在1997年,當年30歲已手持兩個住宅,見樓價連年上升,以為40歲前可以退休。豈料遇上97金融風暴,變成負資產,股票投資又虧蝕。看到同齡朋友的際遇更讓他氣餒,

「我23歲買第一層樓,朋友個個買車去溝女,我戇居買咗層樓,然後日日係屋企食公仔麵,個個都話我傻仔,但個陣時我覺得自己啱㗎,未到97都覺得自己啱㗎,因為樓價升緊,點知到97,一夜之間咩都無晒喎,最慘係揸車溝女個朋友同我講,琴日我買咗層樓,好平呀!即係我辛苦咁多年,我要同佢一齊再起步過,個刻我有啲氣餒,亦諗唔到有咩方向。」

幸好財叔沒有放棄財務自由的目標,投資機會很快又降臨,「邊個知道後來有沙氏,跟住再有金融海嘯呢?沙氏令我行快咗一大步,直到金融海嘯,令到我財務自由就係靠這次。」

他說這兩次跌市,讓他找到機會買到「好嘢、平嘢、靚嘢」,「跌市嘅時候才是最好機會,才可以令你買到靚嘢,買到啲有價值嘅嘢。相反升市時,垃圾都賣得到好價錢,一樓對住垃圾房都賣得到錢,個陣時就要快啲賣,難得有人幫你接貨。」故他寄語讀者靜待投資機會。

跌市機會臨 尋抵買好股

去年港股大上大落,民間股神湧現又消失,長勝將軍能有幾人?人氣財經博客、獲百萬點擊率的止凡堅持細水長流,醉心價值投資,投資股市着重長綫的內在價值,嚴選優質股逢低吸納,每年收取的股息金額達6位數字。

正職工程師的止凡一臉文質彬彬,大學時期醉心鑽研股票投資,但畢身受用的理財之道,是從失敗中汲取教訓。金融海嘯時以為可以實踐「別人恐懼我貪婪」,卻一頭栽進美股馬蜂窩,慘蝕八成。從此領略到投資應從基本因素出發,應深入了解公司業務才投資。

止凡除了是一名「食息達人」,更是「財商達人」,堅持不估市、不炒賣,兩年內推出了3本暢銷財經書,宣揚正面理財觀,期望港人能做好理財計劃,做足功課、穩健投資。

估市升跌無謂 勿信財演

止凡在講座之初,打趣地預測港股走勢,「我睇今年個市恒指升至35000點!點解呢,因為現在PE得7倍幾,(講座當時)恒指19000點,以正常PE14、15倍,照乘返上去好容易。唔睇PE睇股息率,35000點也完全有迹可尋。但通常都有個Range,最低睇10000點左右啦!」隨即哄堂大笑,止凡接着正色道:「基本上財演這樣說,一定中,範圍再放大些,中梗!其實我們有沒有問自己,看財經雜誌的心態,究竟我們想要甚麼?」

止凡並不預測短綫的未來走勢,也不被股價牽着鼻子走,他考考現場讀者,「若一隻股票現值3蚊,抵唔抵?」止凡說,大部分散戶會問:「這隻股票之前值多少錢?」若告訴大家它由10元跌至現在3元,很多散戶都會說「當然不買」!但若情況剛好相反,股價由原本2.1、2.2元一直升至3元,散戶便會覺得「正!」他以此例,說明了股價跌下來還是升上去,很影響大家對股票價值的看法,股民往往被股價走勢影響投資決定。

止凡認為,大部分散戶投資追求「一仗功成」,於是鑽研股市、用技術分析跑贏市場,想靠一個個公式,計完數便買入賣出。止凡說投資方法五花八門,沒有必勝法門,但他一開始已經放棄了以上方法,選擇了價值投資法。

股神併購心態 買股必學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著名的價值投資者,集中投資一些自己了解的生意上,了解後便四出併購、無寶不落,不會估計大市升還是跌。因此投資者可假設自己是善於併購的超級富豪,想擁有世上優質的公司,然後自問投資這家公司能有甚麼讓你值得擁有。

「當你每間公司起碼講3個鐘頭都講唔晒,如公司點樣發展到咁大;當年邊個掌舵、背景;整間公司理念;公司面對高潮低潮的問題;唔夠錢時點樣去集資……」止凡一口氣道出了入市買股票的先決條件——了解上市公司的前世今生,講得出所投資公司的故事,清楚自己的投資,不盲從財演貼士,相信已封掉一大蝕本門。

投資目標變質 及早跳船

止凡堅持價值投資,投資經歷有血有肉,但也有老貓燒鬚的時候。他在講座上以多年前投資一家內地運動服裝品牌為例,告誡大家如何避免掉進典型的價值投資陷阱。

該公司在2007年上市,乘着2008年北京奧運熱,業務一直處於高增長。止凡投資這公司時,見其現金流強勁,持有現金特別多,股價3元,單是現金也值2元多,「連同其公司資產簡直是物超所值」。此外,他當時又見這公司的存貨周轉比率好高,「貨品清得很快,其他運動品牌同業完全比不上。」

後來止凡卻一步步發現這公司的問題一籮籮,公司將運動服賣給分銷商,計入公司盈利,但原來這些分銷商其實是他的子公司或合作夥伴,即左手交右手便當成出售了產品。結果有一年,公司要動用現金回購分銷商手上的服裝,產品就退回給母公司。

另一問題是,有一年這公司突然動用1億元投資阿里巴巴,原因是公司有產品放在阿里巴巴網購,故投資在這位生意夥伴上,接着兩三年阿里巴巴股價上升,公司便聲稱自己投資眼光獨到。

「我感到奇怪,你賣衫的公司,走去投資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係值得投資,但我自己也可直接投資啦,不用買這公司去投資阿里巴巴吧!」止凡感到這公司業務已完全變質,與其投資初衷不符,便沽出平手離場,避開了該公司後來的業績大倒退。

逆市投資三式

第一式跌市掃貨堅持己見

過去一年港股由牛轉熊,止凡直言自己和一眾Blogger朋友見股市大挫,不但沒擔心,反而很興奮,與大部分散戶的心情剛好相反。在他眼中,股市大跌,正是價值投資者在市場上執平貨的良機。

不過,港股今年初屢試低位,2月中一度跌至18278點。一些信奉價值投資、相信愈跌愈買的朋友也動搖,「佢之前覺得3元抵買,買完跌至2.5元、2元,佢開始驚,大市跌得那麼急,會懷疑自己的估值,雖然覺得佢明明值3蚊,但無理由會咁跌㗎?這是一個陷阱或迷思。」有些人會後悔為甚麼不遲兩個月買,他反問大家是否有能力預早估到跌市?

當股市愈跌愈急,大行往往會走出來多踩一腳。「見升便吹上去,見跌便撳落嚟,其實大行係想製造一些波幅來賺錢,出出入入賺佣金,或者撳到要集資。」止凡希望大家別被大行報告影響,他認為,若只是股價下跌,股票本質並沒轉差,投資者根本不用害怕,若一早已做足功課,了解公司的故事和價值,大可堅持己見。

第二式無懼下跌重新估值

不少散戶滿手蟹貨,往往問止凡如何是好,他建議大家應回想買入的時候,有沒有做足功課,知不知道自己投資甚麼公司。例如零售股現時銷售差,除了股價,投資者應評估公司的生意,自問是不是看重公司的價值。「如果公司的價值真係跌,而且超出你的預期,例如你估計跌三成,若新業績真的大幅虧損,加上其管理層一塌糊塗,那就要重新想想你當時個估值是不是對呢!如果你當時做足功課,而你亦預期下跌是短暫性的,即跌下去能否回升,現在便可決定是否要買賣。」

第三式「陰陽眼」捕捉機會

止凡笑說投資者要練就一對「陰陽眼」,即平日要增長自己的投資知識、提高對市場的敏感度。當大家練出這對「陰陽眼」,當股市大跌,機會來到之時自然便捕捉得到。他着大家回想自己在沙氏和金融海嘯時做過甚麼,假若兩三年內又有同樣的投資機會,你又會怎樣做呢?如何把握呢?「如果你不停怨,話沙氏時我工都無得返,金融海嘯時財叔你就好命啦,金融海嘯時有資本投資,咁點解你現在唔作好準備呢?」

他直言,很多人錯失投資機會,過後抱怨別人成功。誰不知他人成功的背後早已準備充足,有全盤計劃,「經濟浪十年裏起碼見兩次或三次,由1997年開始都幾次了,所以應該問要攞啲咩嘅知識?點解人哋睇到(機會)我睇唔到?多於問買咩股票、你睇恒指幾多點,後市如何。」

財務自由秘笈:每月用Excel 描繪路綫圖

現年30多歲的止凡投資不少銀行股及優質高息股,每年股息達6位數字,他謙稱自己仍在通往財務自由之路上,但對於財務自由,止凡早有全盤財務計劃。

他分享自己每月會利用Excel記錄儲蓄金額,輸入自己期望做到的投資回報,看看自己每年收取的現金流,然後得出一幅財務自由路綫圖。每一年、每五年再比對現在究竟是超出、還是落後於目標。此後定期檢討,看看要多久才達到目標。

「我so far去到呢個年紀都跑快咗嘅,我睇到自己的資產、現金流,就feel comfortable,所以用這個方法,你未去到財務自由,就已經得到財務自由心態。」他認為每個打工仔都應該建立這樣的目標,看待工作的心態也大有不同。若已經看得見財務自由之路,便不用為錢而做一些自己不喜愛的工作。

即場樓股問診

聽罷財叔止凡投資心法,現場觀眾紛紛舉手飛紙仔發問,就連iMoney Facebook粉絲也透過專頁留言互動,獲兩位講者慷慨分享回答,部分精華問答值得細味重溫。

Q:若想投資工廈,有何選樓準則?

財叔:今年投資工廈還有機會賺到買賣差價,如果你有本事選中比市價便宜20%的工廈,便有機會賺20%,但投資住宅的話,即使買便宜20%都賺不到錢。去年我購入了比市價便宜20%的工廈,接着以比市價貴20%的價錢賣出,這樣便賺了約50%。其實我不會說這是投資,是投機,因我覺得現在工廈絕對不便宜。

樓價有得呃你,但租金無得呃,租金就是實際的需求,如果租金不升,只是樓價上升,明顯是炒作。政府推出SSD(額外印花稅)後,投資者開始由住宅轉作投資工廈,令工廈價位升很多,但租金都只是升約一倍。

另外,如果投資住宅是幼稚園級的話,那工廈是起碼小學程度,住宅你可以參考附近同區呎價,工廈是比較不透明的。投資一定是低買高賣,如果你沒能力低買,便不要想可以高賣,你又不是與經紀特別熟,令他可以介紹便宜的單位給你,加上有些是劏了的單位,又要了解分契、公契,很難比較價錢是不是「筍」。

所以,投機就要有輸的打算,永遠都要「未計贏先計輸」,最重要是做完投資決定後不會後悔,買完後睡得着,不要跌了價睡不着。

Q:淨租金回報多少才可以入市,選哪一區好?

財叔:不是說有多少百分比就值得入市,只不過差距愈大的話,入市訊號愈強,但係如果負數就一定不會買。我是一個超級價值投資者,如果沒有這價值的話,很明顯是投機成分高。

我一向持有物業(佔資產)九成多,去年已說目標是減持至六成,因去年已經看到租金回報很不合理,證明投機成分過高,就算不見頂,亦離見頂不遠。

至於哪一區,你這樣問即問我「攞冧巴」,如果我說葵涌區好,難道你聽完便買?總之你先了解那區的價錢,「劈」得到便宜就買,有「水位」就買,哪一區都無所謂。

Q:加息時要做多些首期,還是少些首期?

財叔:我永遠不會說首期多還是少好,有錢當然放在身邊好。但你無需刻意做九成按揭,因你要支付按揭保險費,這也是成本,主要看自己是否有需要,有能力便做七成,真的無能力才做九成。

Q:在西環買了一個230萬的單位作投資,現住將軍澳,應否賣出其中一個,以減低風險?

財叔:將軍澳樓一向對我而言是「沒有明天的樓」,供應太多,不要妄想你有機會突圍。但我不太贊成你賣出將軍澳單位,因這是你的家,賣了便沒有家,即使以該筆錢去租樓,每日都會提心吊膽,不知下個月業主會不會加租趕你走,所以我不贊成賣「家」。至於是不是賣西環單位,便要考慮回報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就可考慮。

另外,有人問現時賣樓是否好時機,那就要看看你層樓的租金回報有多少。例如沙田第一城,若該盤跌到只有2厘回報,看不到價值所在,就不應持有。

Q:對內銀股壞帳有何看法?

止凡:這問題經常有人問,另一位Blogger巴黎兄曾從不同角度去看,壞帳的多與少,在心目中應有一個安全界限(Safety Margin)。假設該股股價10元,若你認為該行有一半是壞帳,那麼股價實際應值5元。買不買該股要看它在你心目中值多少元。

其實我寫過一篇文章叫「難得的銀行C」,裏面分享過對它一些的粗略估值和概念,拿這間銀行與花旗、滙豐(00005)、恒生(00011)等國際大銀行相比,其PE(市盈率)、PB(市帳率)等都低水得多。

當然,有些人對內銀信心一般,如果你都覺得它「不是我杯茶」,沒有問題的,不可能我們每一個人的投資方向、購買的每一隻股票都一模一樣。

Q:如想買股收息,現在是否值得入市?若因經濟差而影響將來派息,是否不值得買?

止凡:雖說別人恐慌你貪婪,但貪婪前你要看看,有甚麼可貪。例如內銀是賺息差的,「阿爺」說借貸額是多少便多少,經濟差時,中央救經濟,便叫內銀貸款多些;中央不想你賺得多,便降低息差。先明白內銀的商業模式受甚麼影響,再看壞帳的安全界限,好過估計其未來盈利會否受股市影響。

我常說投資憑感覺,很浮很虛、不能抄。買股票也好,投資物業也好,都一定要自己做功課、培養感覺,建立一個資料庫。若5年、10年後你都沒有這資料庫,你只會原地踏步。

Q:公路股和兩電有利潤管制,但現金流很強,算不算是價值投資?

止凡:先說公路股的性質,它通常有一個經營牌照,假設是營運20年,可能會加上之前的一些設計、建造時間等,公司會計算車流量而去調節收費,這樣看它現金流是很穩定,但其實背後有一些合約,要看究竟合約是多少年、要不要給政府牌照費等。另外,通常公路股欠債很多,因現金流高,它們喜歡發行債券。

至於兩電的利潤管制,要看年期,我本身是電機工程師,持有電能實業(00006),現在我覺得電能的性質不是一間電廠,准許利潤由從前的13.5%降至現在的9.99%,投資是完全不會節省的,放電綫、造廠、建站,只要政府批准就會投資,不需計回報期。你一定要清楚其商業模式,電能賺錢是靠投資的,投資多少錢,都一定會賺9.99%。另外還要看政治氣候,若將來政府把准許利潤調整至6%,那回報便下降。

所以你買這股票時,要花時間去研究它的商業模式,並與其他股比較。甚麼時候買甚麼股,那隻股算不算價值投資,便要看你自己的觀點、角度和心態。

兩大平民富人互問

財叔和止凡為iM寫專欄《百萬Blogger》近一年,兩人之前素未謀面,透過文章隔空交流,惺惺相惜。兩位去年在iM書展攤位首次見面,今次再「拍住上」為本刊主講財務自由,更發現兩人投資取態相近:從不估市、着重價值投資、財務自由計劃。經常有讀者向財叔、止發問請教,這兩位理財達人又有甚麼問題想問對方呢?

止凡問:有沒有印象深刻的失敗經歷?

財叔:我的失敗經歷是過分自信!2006年我看中一幢大廈的B室單位。有一日代理報盤,有個低層B室,見價錢不錯便簽約買入,我一直沒有睇樓,以為自己好熟,因這大廈的A、B、C單位,我倒轉都識畫返Floor plan出來。

到了收樓時,才驚覺為甚麼面積少了30%?原來該幢大廈1樓至4樓是商業契,但很多人作住宅用,這4層有A、B、C、D室,所以該B室比樓上單位細30%,自己卻用樓上B室的價錢買入。

我一心以為自己熟,不看Floor plan,這是我跟家人夾份買,但我買錯了,所以很自責。後來惟有把單位改成落地大玻璃,靚裝做樓上舖出租,後來連租約賣出,賺了50%。

這次教訓是幾熟都好,樓上樓下單位可以完全不同,舊樓可以有很多變化,不睇實樓也要看Floor plan。

財叔問:過去你靠加按物業套出資金,只買股沒買樓,有沒有後悔?

止凡:2010年有想過買樓收租,但樓市明顯不是我駕輕就熟的領域,要進入這新領域我很有危機感,要找一個好時機才投資。而我知識水平未夠,別人賺到錢是別人叻,應該要欣賞,而不是後悔。難道在賭場見人中Jackpot,便後悔自己在賭百家樂?別人買中這投資工具後爆升,是時勢造英雄。

我加按買股票的操作,很多人認為借錢買股票很高風險,但我一直認為股市低水,而樓市在高峰。當時樓價大升,加按得到的資金很多,而利息又非常低,才令我有此決定。

有些人認為物業較穩陣,股票則會跌到變牆紙,但李嘉誠最大資產是物業還是長和系?我覺得港人很奇怪,住宅高槓桿,五成、六成按揭也不覺高風險,但投資股票即使不借錢也覺得風險大。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