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恐襲.政變.不安全的歐洲

2016/07/19 08:42:24 網誌分類: 經濟
19 Jul
        上周的歐洲,並不平靜,剛捱過英國「脫歐」公投的第一波衝擊,法國度假勝地尼斯又出現恐怖襲擊。法國出生的突尼斯裔恐怖份子駕駛大貨車衝向人群,並向人群開槍,造成八十多人死亡,這種恐襲的效率,比放炸彈還要高。

        事後伊斯蘭國(IS)對恐襲承認責任,這次恐襲的目的十分明顯,就是要告訴法國人,巴黎以外的其他法國大城市亦不安全。事件顯示可以用如此低成本的方式,發動信奉伊斯蘭教的移民後裔施襲,歐洲的大城市將無日安寧。

        土耳其亦出現失敗政變,在強人總統埃爾多安休假期間,軍人發動政變。首都炮彈橫飛,雖然政變在短短幾小時內便結束,但顯示有保守宗教勢力民意支持的總統埃爾多安,與代表世俗主義的軍人,長期存在的矛盾,有增無減。

        美國在接鄰土耳其的敍利亞,支持反政府叛軍組織,想推翻反美的敍利亞總統阿薩德,結果令敍利亞陷入內戰,伊斯蘭國乘機入侵,形成叛軍、伊斯蘭國和庫爾德族三方力量與政府軍對峙的局面。土耳其相信敍利亞庫爾德族勾結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人反政府,一直被指暗助伊斯蘭國攻擊敍利亞國內的庫爾德人,甚至被指為協助伊斯蘭國走私石油到西方世界的國家。

        強人埃爾多安得到土耳其人民支持,顯示宗教力量並不可以輕易取代。他的政策就像走鋼索一樣,政治上行宗教保守主義,經濟上則親近歐盟,希望得到發展,而這次失敗的政變,顯示國內的壓力不少。

        不過,埃爾多安控制局勢的能力,卻肯定遠高於法國總統奧朗德。奧朗德的民望已經跌到5%,國內頻頻出現恐怖襲擊,明年總統大選,他的選情真是「凍過水」了,恐怕更民粹的反移民候選人會上台。

        整個歐洲正在面對的問題,主要不是他們自己做成,而是源於美國在中東插手的惡果,美國發動在敍利亞及伊拉克推翻之前的專制反美政權,但事後卻無力掌控局面,令伊斯蘭國坐大,引發難民湧出國外,歐洲卻要承受惡果。以德國總理默克爾為首的歐盟,既無對付恐怖襲擊的能力,亦未能好好地處理難民的問題,還要面對英國「脫歐」的衝擊,多災多難的歐洲,恐怕還要承受一波又一波各國民意的挑戰。

        見到歐洲要承受他人挑起的亂局,你說世界公平嗎?答案似乎是否定的。美國在中東發動多場戰爭,支持親美政府,保護石油資源。但戰爭爆發造成的亂局,美國無力收拾,激發伊斯蘭國在歐洲不斷施襲。美國起碼在接收敍利亞難民上,可以貢獻更多,但去年十一月底,在四百二十萬出走的敍利亞難民中,美國只願意收容二千二百九十個,美國《時代雜誌》也形容為「令人羞恥」的反應。

        恐怖襲擊未停,歐洲難民災難未止,美國卻把精力集中在亞洲,支持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利用仲裁點火。美國堅拒加入《海洋法公約》,未願意受其約束,卻雙重標準地跑出來叫中國接受國際仲裁庭按《海洋法公約》的裁決。

        美國人過去承認中國對南海諸島擁有主權,如今又按國際仲裁庭的判決,搞到有點混亂不清,上周美國發言人唐納,就被一個拿着美國製作的官方地圖的女記者質詢,地圖上明明標示着屬於台灣的太平島,是一個島,為甚麼仲裁庭卻判定為岩礁?美國接不接受這樣的判決?唐納根本不知道自己國家的地圖,一直將太平島視為島嶼,當然答不到記者的提問。他即時遭到現場另一個記者用Simon&Garfunkel的歌曲IamarockandIamanisland(我是一塊石也是一個島)來譏諷,說太平島可以是岩礁,又可以是島嶼。

        這個提問正好反映了美國在處理很多國際問題上的邏輯,矛盾百出。然而原因其實只有一個,她的外交國策只以利益為驅動,例如今期鎖定了中國作為打擊對象,即使論據與自己過去的立場有多大的矛盾,也照樣堅持,到處放火之後,殘局也不收拾。歐洲就是一個樣辦,看來亞洲將來也會出現同樣的局面:美國放火,亞洲各國卻要自行收拾爛攤子。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