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真不了真的假的?

2016/07/24 01:10:08 網誌分類: 文化
24 Jul

陳志雲被捕的某日,他說:「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這話一夜之間成為經典名句。[1]

早陣子,馬雲在一個公開場合回應關於淘寶網商品的爭議時,提及「產品不見得比正品差,同時有更好的價格」。所謂的「產品」指的是非正品,外間直接說成「假貨」,觸發熱議,我在facebook看見好些揶揄馬雲的帖子,但雖則馬雲只是描述現狀,對於這話我心裏卻是十萬個舉腳贊成。[2]

猶記得早十零年前,買VCD看,想找一些配音比較原汁原味的,總是找不到,所謂正品都是配音水準跌九成的劣品,反而想看好的片子,還得找一些配字幕的翻版光碟。

這個經歷,讓我充分體會到一個事實--正不正品關我屁事,重點是製作人有否為了用家用心去做產品。

最近,讀到香港同人一篇專文,講述一隊日港合作的女子組合「乙女LILACLE」,因為成員一時日語唱歌,一時粵語說談,引起一些睇開AKB的觀眾不滿,文章作者稱這種觀眾態度為「文化原教旨主義」,意思是擁有這種觀念的人,接受不了外來文化元素滲入他們的信仰之中[3]。

其實,這種原教旨主義,其基礎正好就是對事物真假區別的執着。原教旨主義者相信凡事皆有真假之分,而且真假之間有着差天共地的差別。

事物孰真孰假,到底有多重要呢?

如果是黃金、牛奶、石油等物質商品,真假之別當然重要,因為真假黃金、牛奶和石油的應用價值與其內在構成及稀有度有直接關係。

不過,我們須得留意,現代工商業所產生的價值,愈來愈多是非物質性的價值,而是一種文化意義上的價值,而文化意義基本上是非物質的,是象徵性的,人在其中不是消費實物,而是消費符號。這種消費模式挑戰了真假的界線,或者說,它使真假之別失去意義。

對於真假的價值和意思,法國已故哲學家讓.波德里亞看得最為透徹。在我出世以前,他已經看透了商品的真實,不是任何實體,而是符號。在《物體系》和《消費社會》兩個作品中,他已提出,我們所買的東西都是「符號物體」而已。

直至在1970年代中期,波德里亞在《象徵交易和死亡》中,提出三種符號擬象,說明三個歷史階段中所謂「真品」跟「膺品」兩種商品符號的之關係變遷:

(一)
仿冒品(contrefaçon)
時代: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先
這個時期,在原始物(真品)之後有的擬像商品,都是仿冒品,仿冒品是假值不高的真品替身而已。
例子: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是真品,以後有的複製本即被認為是膺品或仿冒品。

(二)
生產品(production)
時代:工業社會時期
工業革命之後,人類能夠對單一商品進行大量生產,所有在原始物(真品)之後有的擬象商品,都是合法的擬象,不再有原始物與仿冒品之區別。
例子:iphone,第一部反而是不完全的藍本或Dummy,後來大量生產的才是正品,沒有人說:「怎麼你的iphone跟我的一模一樣,你的那一部是我這一部的仿冒品。」不是嗎?

(三)
模擬品(simulation)
時代:現在
進入數碼時代,所有符號產品都能以數碼技術完美重現,後來重現之作品,甚至比原始物更加完美,看似更加真實,甚至讓人感到「過份真實」,比「真品」看起來更加像「真品」。
例子:立體電影中的3D人物,例如周星馳《西遊記》裏的孫悟空、Vocal初音未來、《哈利波特》裏的弗地魔等等,實體原始物沒有存在過,但憑虛擬數碼技術,卻可以獲得再現,而且比原始記錄所載的形象更加真實,仿佛這個後來的擬象物才是「真品」一樣。

波德里亞之分析如暮鼓晨鐘,使我覺醒到真假物事之間的差別是何等的虛幻。在符號世界裏,任何東西只要有了形,有了意,那個東西就有了生命,不管那個形是甚麼,意為何物,那個東西都已然是個有生命的存在物。你可以說它是膺品,但它在你眼前雖然沒有價值,在另一個人眼中可以成為恩物。

究其原因,是我們消費的,已不是實物,而是符號。

在符號世界之中,甚麼是真,甚麼是假,其界線異常脆弱。問題是,為甚麼在符號世界,仍有真假之分?原因只有一個--這條真假之界不是客觀存在的,這條界線是我們用自己的想像力畫出來,並用自己在現世之權力逼使他人相信這條界線確實存在。

首先,是一群相信有真假之分的「原教旨主義者」在發功,他們不斷在嘴裏述說真假之差,並者貶抑他們口裏所說的膺品。既然一個大話講十萬次可以變真,只要他們不斷重複自己的理論,真假之說就變得看起來很真實,其他人不隨他們區分真假,即難以跟他們相處。為了跟他們做生意,不得不附和其真假之說。

第二,真假論仍是確保文化工業盈利的重要武器。沒錯,在數碼模擬年代,人人都可以輕易複製出自己想要的符號擬象物,根本不用向別人買。但是,如果真的人人如是,製作文化商品就難維持盈利,為了確保盈利,商人只能繼續擁護愈來愈脆弱的真假論和版權論,盡其最後努力維持版權論的法律地位,同時培養為自己服務的原教旨思想,使大眾主動捍衛其利益所在。

說到底,真假之界線,其實是族群之間你爭我奪的結果,只是不同人群的欲望、信仰、利益之間互相鬥爭的結果而已,世界自己內裏根本沒有所謂的真假之分。真假之界線一如古代國界那樣,天天在變。

從來,經濟和技術都是塑造人類歷史文化的最大推力。現今世界進入了數碼時代,人人都會用Photoshop改圖做二創,又能把自己畫出喜愛的動漫人物放在網上公開分享,超真實模擬品時代已然來臨,「真品」敵不過「膺品」的情況比比皆是,馬雲說的不過是事實而已,只是忠言逆耳,Shing所說的「文化原教旨主義者」不愛聽,才對馬雲冷嘲熱諷。

歷史巨輪由技術革新推動,一開動了甚麼人能把巨輪煞停?

眼下,維護版權論和真假論的,只剩下商業法律一道防線。這防線能防多久,就看想要維護它的人有多大經濟實力了。有一天,當這些人都撐到精皮力竭時,世界就要變天了。

我所認識的一些宅宅朋友,已經確實地感受到真假論/版權論背後兩種矛盾拉力。

在這個版權論的左面,是他們製作模擬品的自由,也就是他們極力要維持的二創自由。

在這個版權論的右面,是捍衛文化原始物價值的主觀願望,通過捍衛原始物的價值,他們使自己與自由海盜仿冒派的民眾區別開來,確立自己那個文化原始物正統繼承者的地位。

但是,左和右兩面的拉力,其實是180度反向的,有如古代可怕的分屍酷刑,過份右則失去二創自由,過份左自己就不再特別。魚與熊掌,兩者漸難兼顧。

問:我們的靈魂在這種矛盾下能抵受多久?

我自己雖然好歹算是一個作者,但由於早年受夠了某些企業的哄騙,早就看透了版權從不保護原作者,只保護資本家的現實,因此立場上早已放棄無條件的擁護右,選擇了總體上稍微左傾的協商策略,或者簡單一點說--「隨緣」。

[1]
《陳志雲:真的假不了 假的真不了》,https://forum.hkej.com/node/46198

[2]
David H,《馬雲:「假貨品質比真貨好」是被媒體斷章取義》,http://technews.tw/2016/06/24/jack-ma-on-alibaba-counterfeit/

[3]
Shing,《打造「港式日本偶像」的煉金術?- 從文化人類學角度探討本地日式偶像組合乙女奇蹟》,http://column.hkdoujin.com/?p=3471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最新回應

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

現時香港情況,正是全面學習中國文革時期的惡行,口口聲聲要民主,其實係自我民主,不需守法,大話連篇,候德健說得不錯: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事實是不足夠?

泛民也不是好東西,它是常用謊言手段的傢伙!

萬大有商量
萬大有商量 2019/06/20

年青真是好 充滿活力

彭彭
彭彭 2019/06/19
@我係你舊生...

感謝同學... 等候下一個風和日麗的自由寫作時代來臨吧(完全不知何時)... 現在是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