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樹良
錢樹良
錢樹良

比特幣得個「噏」字

2016/07/28 08:41:35 網誌分類: 經濟
28 Jul
        本地一份財經報章網站,日前刊出一篇專欄文章《比特幣穩陣過人民幣》。文章引用《紐約時報》的報道,宣稱截至目前為止,所謂「中國比特幣交易所」今年的交易額佔全球總額42%,期間70%的比特幣網上交易是通過4家中國企業進行。於是乎,這位專欄作者便認為中國內地居民熱愛比特幣,是為了對冲人民幣購買力下降(對抗通脹)的風險;藉此走資。

        前事不忘,1998年,本港剛甫「回歸」,國際大鱷索斯聲勢兇兇,來港狙擊港元港股。在此期間,該財經報章大力捧場,邀請曾獲諾貝爾經濟學得獎者來港演講,替索羅斯造勢。結果如何?索羅斯偷雞唔到餂揸米,敗在當年財政司曾蔭權、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聯手反擊手上,其「量子基金」煙消雲散。

        未知是否這是該報的傳統習慣,總喜愛借「鬼」嚇人,今番又引用《紐約時報》報道,在吹捧比特幣的同時唱衰人民幣,委實「用心良苦」。誠然,所謂《紐約時報》報道,頗有疑點。

        眾所周知,比特幣(BitCoin)是一種網上交易的虛擬貨幣,沒有發行國家,沒有實體,只靠電腦運作,用廣東人口頭譂來形容,得個「噏」字,一旦營運者閂咗電腦就乜都冇晒!或者有人會說,曾有大財團也在網上用比特幣做生意,理應靠得住。請問,閣下叻得過「股神」巴菲特嗎?佢老人家亦會睇錯市、入錯貨!

        如果有關注中國內地的金融行政政策,請關注一下13年12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發出的《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通知》明確指出,比特幣不是貨幣,只是一種虛擬商品,並規定全國金融機構及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

        中國內地明令禁止金融及支付機構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請問這又何來《紐約時報》所謂之「中國比特幣交易所」?這「中國比特幣交易所」設在中國哪個城市?曾向哪一個政府部門登記註冊?

        再者,說道中國內地70%比特幣的網上交易是通過四家中國企業進行。試想一下,中國內地的匯兌、支付交易;無論是櫃員、網上,均須經由在認可的銀行金融機構進行。既然央行明令不得開展與比特幣有關業務,這四家中國企業若然繞過認可的銀行金融機構進行網上交易,已觸犯國法,請問是哪四家中企膽敢以身試法。

        至於內地居民捨人民幣而持比特幣,在於走資。持此論點,幼稚之至!資金不出國門,何走之有?要保值抗衡通脹大可投資股票、房地產或國債,要持有其他貨幣,熱門選擇是港幣或美金,豈會買賣沒有實名機構;沒有國家政府、城市登記註冊;沒有官方牌價;而營運者一旦關掉電腦,便在空氣中消失,無從追查的虛擬貨幣。

        放眼亞洲,比特幣不但只中國內地嚴禁比特幣交易,台灣、南韓、印尼也禁止比特幣在金融市場交易。那麼,該專欄作者所謂「比特幣穩陣過人民幣」,是否誤導?是否另有目的?apolloslchin@yahoo.com.hk

        資深財經傳媒人

        錢樹良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