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天才

2016/07/28 08:42:00 網誌分類: 經濟
28 Jul
        英美合拍一部傳記電影《筆羈天才》,由英國兩大男星扮演美國的編輯和作家,演員一改口,美國口音上身,而且是二十年代老派紳士的口音,只「聽戲」,也能過一把癮。

        傳記片難拍,尤其當主角都只有文戲,沒有拳腳動作,更沒有電腦CG,要吸引觀眾入場,可謂難如登天。但至少在英語的電影業,還有人願意接手這樣的題材。電影的主要角色沒有一張年輕面孔,最年輕是祖迪羅(見圖),也已經四十三歲,女明星妮歌潔曼,則將近五十,在這部電影裏演一個世故滄桑的角色,也很動人。

        主角都是荷里活的一線明星,因為健康的電影市場,除了有青少年入場狂吃爆谷的那一種快餐,也應該容得下精烹細調像法國菜那樣的店家,可以任君選擇,不可以因為潮流粗糙反智,就把品味成熟細膩的觀眾都趕絕。

        《筆羈天才》一開幕,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前夕,街上飄着雨,主角出場,有點像占士甸的一幅舊照片:當你已不太年輕,曾經自命不凡,突然有一天,在繁忙的城市塵囂中,感到前路茫茫,孤立無援,不知何處安身立命的時候,這一幕,刻畫的就是這種感受。

        哥連費夫演一個編輯,看起來木訥寡言,長期戴一頂帽子,在室內也不脫下,十分反常。觀眾一邊看,一邊埋下疑問:這頂帽子有甚麼作用?

        二十世紀初,西方社會風氣嚴謹,婦女剛剛得到投票權,在職場上尚不能平分秋色,電影裏的兩個女人,一個相夫教子,另一個離經叛道,但面對衝突的時候,這兩個女人最後都能保持鎮定,絕對不會「破罐子破摔」。這就是當時社會風氣的約束了,人人都必須保持最基本的體面:男人穿西裝打呔,女人戴帽子和手套,這種裝束不是為了舒適,而是為了保持莊重,哥連費夫演的角色一直不脫帽,因為帽子是嚴謹外表的一部份:喜怒不形於色,感情不輕易坦露,律己、克己,才是做人的道理。

        電影的氣氛也跟這種裝束一樣,層層包裹,不輕易釋放感情,表達個人的情緒起伏,心潮澎拜,都用文字交代。除了祖迪羅演的男主角,配角中還有海明威和費茲傑羅兩位大文豪,更要求劇本寫得精緻,觀眾最好也要有一點對於英文的鑑賞和消化能力,這齣電影的許多對白,可以當範文來教。

        雖然世俗的道德約束嚴謹,但對於少數有才華的人,也有縱容他放浪形骸的度量。擁有才華還不夠,一定要有人賞識,還要懂得培育,才能從地底的礦產中煉出純金,打磨出鑽石。賞識天才,令其成大器的人,其實也是一個天才。

        陶傑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