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陰娘娘

2016/07/29 08:16:27 網誌分類: 宗教
29 Jul

 

太陰娘娘道教尊稱為月府素曜太陰皇君,佛教供奉為東方三聖為藥師如來佛的右脅侍,稱為月光菩薩、月宮天子,原為自然崇拜的一種,後來有商受(紂王)之后姜氏為月神之說,紂王納妲已為妃,夜夜笙歌、不理國事、殘害忠良,王后姜氏上奏勸王,紂王心生不滿,在妲已面前怒斥姜后,妲已使計,遣一剌客行剌紂王,剌客故意被捉,說是姜后指使前來行剌,紂王怒拿姜后命西宮娘娘黃妃審問,妲已從中作梗,先嚴刑挖眼、炮烙手掌等嚴刑,姜后為表清白不肯屈招,以致死,其心天地所鑑封為太陰星君,此說受封神榜記載影響

所以人人認為太陰娘娘為紂王之皇后,其心明理,公斷是非,其光明足以配天,又不乏慈悲,掌夜間之光明和人間情愛姻緣、女子訴願之事,所以自古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習俗,因為月神掌理多為女子之事。八月十五日為太陰娘娘祭祀之日,亦為月宮掌姻緣之月合仙翁(月老)八喜仙姑(紅娘)的祭祀之日,而佛教的月宮天子則現女面男子身,配有月宮天妃和月宮太子等仙眷行使夜間照世之責。

太陰娘娘又稱月神、太陰菩薩、太陰,即地球之衛星月球也,在外國人未登陸月球前,我國有吳剛於月中伐桂、后羿妻嫦娥逃奔月球、唐明皇遊月宮、織阿女跳入月中為月御,除此兩男兩女已早與月球接觸外,尚有玉兔於月中搗藥等說,雖屬神話,惟各有所稽,傳說亦久,亦足證國人以月球之可登也。

民間以農曆八月十五日為太陰娘娘誕辰,臺灣文獻有拜月之記載,惟尚未見有以奉祀太陰娘娘為主神之寺廟。

太陰娘娘民間尊之為月宮娘娘-----

是萬壽天宮在上天之宮主,本宮之太陰娘娘非一般外面所稱之太陰娘娘或太陰星君,因其屬先天之神,從未出世。

民間以農曆八月十五日為太陰娘娘誕辰,每戶均擺上香桌、月餅、茶果祭月,令供米粉芋、求好職業,因此俗謂「食米粉芋、有好頭路」析求祖先保佑,則有良好職業。臺灣文獻有拜月之記載。

「大陰星君」在台灣地區稱為「月娘」或「太陰娘娘」,出有稱「太陰菩薩] 中國古以農歷八日十五日[中秋節]為 「太陰星君]有關「太陰星君]的祭典,在上古也和[太陽星君]一樣,歷代帝王只要有[大明之神]的祭典,便同樣也重視[夜明之神]的祭典,民間自然也不會例外。

台灣民間也和中國的民間一樣把「太陰星君] 看成嫦蛾,不過他們還認為「太陰星君]是一位絕色美人,所以非常喜歡人人都欣賞她,也就因為這個緣故,八月十五日的「太陰星君」誕辰祭,都在入夜以后,面對當空的皓月家家戶外圍院,排設香案點上一對紅燭,供上四色鮮果,焚香膜拜,氣氛十分虔誠,而又帶有几分閑情逸致之感。此外,還有賞月會,一家人團圓,或筵款親朋在皓潔月色的籠罩下,共度良宵,另外有博狀元餅,聽香等風雅韻味的趣事。

還有,台灣民間流行的一篇《太陰星君經》,據說:每月十五、十六兩日,趁太陰團圓之夜,戒焚香,誦念十遍,合家清吉。台灣供奉太陰星君的宮廟不多。傳說,孩子營養不良、多病,向太陰星君祈禱,很靈驗。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也是中國傳統的三大節日之一,而中秋節的主角則是高掛天空的一輪明月。中秋又叫仲秋,〝仲〞是居中的意思。七、八、九三個月是農曆的秋季,八月在秋季中間,而八月十五又剛好在八月的中間,所以又叫仲秋。

中秋時的月空萬里無雲,天朗氣清,正足以顯出月亮皎潔的光華。因此,每到秋天,古代天子總要到國都西郊的月壇去祭月。上古祭月的禮儀,很可能就是中秋節祭月的起源。到了清代,拜月仍是一項國家祭典,由此可看出先秦祭月與後世中秋祭月一脈相承的關係。

道教因襲我國上古的宗教思想,因此對星辰的崇信,就成了教義的重要部份,其中對日、月、北斗、五星及二十八星宿尤為崇信,認為與人生的命運前途有密切的關係。

歷代有關月亮的傳說有很多,除了玉兔搗藥、吳剛伐桂外,就屬嫦娥奔月的故事最為人津津樂道。據說后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不死之藥後,卻被其妻嫦娥偷偷吃掉了,並成仙奔月,當了月宮仙子。嫦娥到了月宮後發現月宮出奇的冷清,不像他所想像的美好。但又怕后羿殺了他,不敢回到人間來,於是只好孤寂的一個人住在月宮裡。

中秋節對農民而言也是一個大日子,眼看一年的辛勞有了收穫,總得對土地神表示一番謝意。除了祭祀土地公外,農民還得在田間插設「土地公柺杖」。土地公柺杖是以竹子夾上土地公金,插在田間,插好後再以月餅祭祀。由於中秋節有「秋報」的含意在,所以也有農村在此夜聚資演戲,俗稱「謝平安」。

中秋節對一般民眾來說是一個團圓的日子,團圓是中秋節最重要的民俗信仰,這大概和今日的月亮特別圓有關。具體的活動有吃團圓飯、吃月餅、拜月、賞月等。

就道教來說,中秋節也是太陰娘娘或稱「月宮娘娘」的生日,因此若當地有供奉太陽星君的廟兼祀太陰娘娘,也要在這天到廟裡為太陰娘娘祝壽

嫦娥或姮娥在中國神話中是后羿之妻,偷吃后羿從西王母處盜得的不死藥,奔月。一說奔月後變為蟾蜍,一說後嫁給吳剛。

在道教中,嫦娥作為月神是道教神靈之一,又稱「太陰星君」,道教以月為陰之精,尊稱為「月宮黃華素曜元精聖後太陰元君」,或稱「月宮太陰皇君孝道明王」,作女神像。

另一說  

「大陰星君」在台灣地區稱為「月娘」或「太陰娘娘」,出有稱「太陰菩薩] 中國古以農歷八日十五日[中秋節]為 「太陰星君]有關「太陰星君]的祭典,在上古也和[太陽星君]一樣,歷代帝王只要有[大明之神]的祭典,便同樣也重視[夜明之神]的祭典,民間自然也不會例外。

另一說

到了宋仁宗皇祐二年 

被體制化,月神進入皇帝的神廟,但月神並未指明是嫦娥。到 

了元武宗至大三年,中秋祭月始告確定。由於嫦娥不是指定的 

月神,因而民間拜月也各取所需,道教是「太陰娘娘」,佛教 

是「月光普照菩薩」。後來的人拜嫦娥日多,純粹是嫦娥奔月 

的神話太令人感動喜歡。

太陰娘娘或稱月光菩薩,民間俗稱月娘,我國歷代君王均有『夜明之神』的祭典,對太陰星君相當崇奉,民間習俗以農曆八月十五日為太陰星君的誕辰。

古代有『齋月宮』的祭典,時人通常在入月後,於庭院中排設香案,供俸四果,面對當空皓月焚香膜拜。

月餅是中秋節應節食品,其形狀滿圓如月,餅面分爪錯牙如蓮花瓣形,尤似月光菩薩端坐蓮圃,象徵月圓人圓、闔家平安之意。

太陰星君 俗稱「月娘」、「月神」,賦予柔美祥和女性美之象徵,而廣寒宮「玉兔」之傳誦,益加深其充滿神秘之感。

一般太陰星君都會與太陽星君一起供奉在凌霄寶殿為玉皇上帝的協侍神,農曆八月十五日為太陰星君聖誕,要前往參拜太陰星君只要準備當令應景的月餅與文旦,水果,香花等供品祭拜即可.

「太陰星君」,在台灣地區稱為「月娘」或「太陰娘娘」,也有稱「太陰菩薩」;國古代則稱為為「月神」,或「夜明之神」。溯其源,與中國古代對月亮的崇拜有關。民間以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那天為「太陰星君」的誕辰。

有關「太陰星君」的祭典,在上古,也和「太陽星君」一樣,所以,歷代帝王,祇要有「大明之神」的祭典,便同樣也重視「夜明之神」的祭典,民間自然也不會例外。

古人對月亮的崇拜,最早見於史料記載的是《尚書・堯典》,文稱:日、月、星辰為天宗,岱、河、海為地宗; 天宗,地宗合為六宗。王逸注《楚辭・九章・惜誦》時雲:「六神,謂六宗之神也。」可見月亮在此之前早就被人們視為神而加以崇拜了。其實古人祭祀月亮時,往往是輔助於太陽而行的。且祭日於東,祭月於西,以別內外,以端其位。足以見古代「祭日為主,祭月為輔」的現象。

關於月亮的神話由來已久。據《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月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文中說帝俊之妻常羲生下了十二個月亮。其實更多的則是關於嫦娥(妲娥)、蟾蜍、白兔、吳剛、桂樹的傳說。《歸藏》曰: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淮南子・覽冥訓》曰:「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妲娥(羿妻)竊之奔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又據《五經通義》說:「月中有兔與蟾蜍何?月,陰也; 蟾蜍陽也,而與兔並,明陰系於陽也。」除了蟾蜍外,又有一兔。據《擬天問》曰:「月中何有?白兔搗藥。」可見月中月兔已為當時人們達成共識。後來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把酒問月》中就曾吟道:「白兔搗藥秋複春,妲娥孤棲與誰鄰?」說妲娥與玉兔共棲於月中。到了唐代,又有吳剛伐桂之說。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曰:「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於是月亮在人們的心目中已為神僊境界,中有雄偉的月宮,美麗的嫦娥,可愛的白兔,高大的桂樹,英俊的吳剛。後來道教吸收了這一信仰,將其與太陽、金星、木星、火星、土星等並為「十一曜」,稱其神為「十一太曜星君」。封月神為「月府素曜太陰皇君」,俗稱「太陰星君」。

台灣民間也和大陸其他各省的民間一樣把「太陰星君」看成嫦娥,不過,他們還認為「太陰星君」是一位絕色美人,所以非常喜歡人人都欣賞衪,也就因為這個原故,八月十五日的「太陰星君」誕辰祭,都在入夜以後,面對當空的皓月,家家戶外園院,排設香案,點上一對紅爛,供上四色鮮果,焚香膜拜,氣氛十分虔誠,而又帶有幾分閒情逸致之感。此外,還有賞月會,一家大團圓,或筵款親朋,在皓潔月色的籠罩下,共度良宵,另外有傳狀元餅,聽香等風雅韻味的趣事。

還有,本省民間流行的一篇「太陰星君經」,據說:每月十五、十六兩日,趁太陰團圓之夜,齋戒焚香,誦念十遍,合家清吉。本省主祀主神為太陰星君的宮廟不多。傳說,孩子營養不良,多病,向太陰星君祈禱,很有靈驗。在中國民間,至今仍保存了八月十五(中秋節)拜月的風俗。一般以月餅、瓜果、豆腐作為供品,一些地方在祭拜時還要念《太陰經》和《太陽經》,以祈禱月神保祐全家興旺平安。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