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食經
摩登食經
摩登食經

聽魚

2016/08/06 08:42:00 網誌分類: 經濟
06 Aug
        往時漁民沒有聲吶和衞星導航,在茫茫大海中尋找魚汛只能靠經驗和直覺。聽魚是傳統華南漁民探測魚群的方法,所謂聽魚,顧名思義就是漁民在下層船艙吃水線以下位置聆聽魚群發出的聲音來推斷魚群位置。

        聽魚針對石首魚科的魚種,如獅頭魚、黃花、白花、鰵魚和鰲魚。石首科的魚頭內有兩顆石狀魷骨,能製造聲響。聽魚人憑聲音判定魚群種類、位置、深度和游弋方向。

        聽魚是一門快將失傳的絕技,通常由船上最資深的長輩負責,當漁船駛至目標海域後,漁民關掉引擎,聽魚的漁民伏在船艙中探聽魚的聲音,眾人屏息靜氣等候聽魚人的指示,當發現魚汛後就下網捕魚。

        朋友的母親是長洲漁民,她憶述四十年前在萬山和東澳等水域捕魚。農曆二至三月是捕捉鰵魚的季節,她得到父親傳授聽魚技巧,每逢黃昏之後,伏在船的底部,聽着「咯……咯……」聲,得知魚群位置後就靠小艇落圍捕,每次漁獲達千多公斤,每條鰵魚重達十幾斤,魚鰾能製成花膠賣得好價錢。

        朋友母親說鰵魚的聲響大,黃花和白花聲音較小,她能夠憑聲音判斷魚群游弋位置、活動情況。

        眾多石首魚中,最昂貴的就是鰲魚,鰲魚的魚鰾能製成鰲魚膠,黃鰲膠最值錢,一斤重的黃鰲膠今天能賣上二百萬港元。

        往時漁船靠風力和人力驅動,漁民能一邊聽着魚聲一邊駛船追蹤魚群,後來漁船都機械化,聽魚時要關掉引擎,不方便作業,加上聲吶探魚機的出現令聽魚的技術漸漸失傳。

        三聯書店的新書《做海做魚—康港漁業的故事》亦有記載聽魚和其他漁民故事,對漁業歷史有興趣的人不能錯過。

        劉晉

        
鰵魚
鰵魚
■自漁船機械化和聲吶出現後,聽魚已漸漸失傳。
■自漁船機械化和聲吶出現後,聽魚已漸漸失傳。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