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無宅作

2016/08/27 13:13:55 網誌分類: 文化
27 Aug

大約一年前,出版社友人邀請我寫小說。

當然,實情是「試寫」。不管對方多麼的賞識,還得要看作品實物,才能確定能出版,還是不能。

過了一年,寫了一本,大改一次,友人把作品先後交給兩位編輯,編輯專業地品評,一位有心做,一位不喜歡,不做。有心做的離開了友人公司,我的作品變成沒人願意接。友人開解,勸告我先寫對我而言較熟手的兒童小說,我欣然接受建議。

當然,這必然也是「試寫」,未見實物,作不得準。而且,重新開個大坑,我自己一時也掘不出那個時間來做。不過,過去做了近十年兒童出版工作,為小朋友服務是我的人生座右銘之一,如果有那個機會,我一定接受。

這件事有點扎心,作品被擱置,心情以及對事件的認識必須梳理。

出版社不做,友人的話,我無法反駁--「我編輯話,如果賣得300本,邊個揹?」市場失利的責任,白白浪費出版社的成本,這罪名無人敢揹。一個編輯敢做一本書,就預咗要揹上後果和責任。

友人再補充:「編輯不是不會睇錯,但好少發生囉。」

就這一點來說,我的作品嚇得無人敢接,專家認為市場受不了,是一個現實。

我自己也當過編輯,我也不希望見到做出來的版面讀者跳過不讀,因為一個頁面將要印在上千萬的紙張之上,很是消耗地球樹木資源,如果結果沒有人讀,是一個大罪。所以,友人給我的理由,完全接受,心服口服。

多年前,我曾跟另一位知青型總編交換意見。那位總編說過一句話,我很不服。

她說:「我相信有怎樣的編輯,就有怎樣的刊物。」她的邏輯是,她相信她的編輯是好的,所以由他們做的刊物也是好的。

結果呢,她的雜誌不久便掛掉了。她的邏輯變成--有執笠的編輯,就有執笠的刊物。

在我,她那句話說錯了,應該改為--「有怎樣的讀者,就有怎樣的刊物。」

編輯作者寫作取悅自己,不思想讀者需要,就是孤芳自賞,浪費樹木資源機會很大。

沒想到,今時今日,友人對我講相似的話:「你一味寫自己想寫的,讀者唔受,你出唔到第二本。」所以呢,勸退理由充份,因為這個理由本來就是我自己的信條。

不過,為甚麼我會寫出出版社認為沒有讀者的作品呢?

在我,這個才是問題。

由此至終,我沒想過在香港寫作品,也沒想過給香港讀者寫作。只是友人鼓勵,我便試着相信友人,嘗試相信在香港真的可能有(我的)讀者。但實際上,我想像的那種讀者,即便存在於香港,她們的存在也很模糊,並不明顯,未成氣候。我猜,能讀我作品的那種讀者,很可能不存在於香港,即使存在,編輯也不熟悉她們,不認為她們是確實的存在,她們並不存在於編輯們做開的讀者群之中。

其實,我寫了甚麼呢?

我寫了一種只從宅民角度出發的作品。

大家都知,我是半個重宅,每季日本動畫開番,第一件事就是捱完全部動畫作品的第一集,以求找出值得追看的作品。在我,追番既是一種生活消費享受,也同時是個像責任一樣的東西。我希望鑑別和找出好作品,寧可捱下劣作,不想錯過佳作。

記得一次,有個經典叫《約會大作戰》,單看標題以為純是追女仔的男性中心主義作品,一直沒有看。到了近結局,其他作品看得差不多,撿回來看了一集,才發現自己走了寶。《約會大作戰》並非單純追女仔作品,其舖展手法和故事意義處理出人意表,看了一集,我很快就追到尾集了。

日本AGC,是Anime+Game+Comics的縮略。近十年,要改寫AGCL才對,L=Light Novel輕小說。這四種是構成日本宅文化的四大媒體平台。由於產量多,日本宅文化作品的作者、評論、讀者、製作、技術進化都超出其他地區。在後追趕最力的是中國,近十來廿年中國政府為提升文化軟實力,政策開通之餘又大力投資動漫產業,加上網絡通信的升級,論宅文化發展,中國可謂緊隨日本。在平行時點的另一區,則有日本的老大哥美國。近十來年,美國的英雄式陽物主義作品失勢,純粹宣揚單一真理和英雄的作品已失去大勢,讀者銳減,看得出個別作品還得反過來吸收日本宅文化來維持觀眾,例如黑魔后等作品。

那麼,日本ACGL宅文化有何特質呢?

簡單來說,是(一)角色中心;(二)故事去中心;(三)配角上升等幾種。

(一)和(二)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作品重視人物塑造,有了萌角色便OK,故事甚麼的已不重要,故事爛尾沒所謂,只要角色好,讀者願意一直追看,而且故事爛尾沒所謂,讀者自然會在自己的二創之中把故事發揚光大。

「故事爛尾不是罪」這種想法,傳統作者和讀者無法接受。傳統作者和讀者要求大團圓結局。但是,在日本宅文化中,多重結局(Multi-ending)才是王道。比起大團圓,往往黑暗路線的BAD-ENDING才是最讓讀者無法忘懷的路線,例如十八禁遊戲School Days男主是渣到不行的主角,正因為男主渣到不行,女主桂言葉走向最黑暗BAD-ENDING的黑化路線,反而最深刻地感動了讀者。

不過,這些BAD-ENDING故事路線拿來香港做任何作品,恐怕沒幾間公司夠膽推出好了。

另一個改變了我寫作觀的作品是《DURARARA》或《無頭騎士異聞錄》,故事中角色多到不行,我當初睇第一集睇到唔想睇,因為根本認不了那麼多人物,但捱多幾集下去,人物逐漸熟悉,才看的出個個配角都像主角一樣閃耀!

至今,你問我誰是《DURARARA》的主角?我也不大答得出。名義上當然是無頭黑騎士塞爾堤,但實在在這個怪異的池袋裏,杏里、帝人、靜雄、門田,人人獨當一面,個個都可以是主角,奸角也不止折原臨也一個,鯨木重也是引人入勝。

這個故事有的是一件又一件的軒然大波,故事性甚麼的,我不太說得出來,但就是好看。

有了這些宅文化觀賞經驗,想構築世界,同時又放開懷抱盡情亂寫,我不可能寫出出版社接受的作品。

日本宅文化的主旋律是一種顛覆,它顛覆現世的規律,就連故事的控制也顛覆到由作者轉移向讀者手上。日本腐女作品之驕傲,是所謂的三無(801/Yaoi),即沒有高潮,沒有精句,沒有意義,完全一反傳統文學的全部要求,女性在其中與世隔絕,只畫自己喜歡的場面--Boy's Love。

當然,Boy's Love不會真的沒有高潮和意義,只是她們用「三無」這話表現出她們不隨從世俗權威之志,潛台詞是--我找自己樂趣你別管我!

是的,我的作品所有角色都可以突然變成主角,我覺得這樣才精彩。

是的,我的作品不容易看出想點發展,因為更重要的是每個人如何登場、交手、追蹤又互鬥,比起經營故事主線,我覺得經營人物和場面更加重要。

是的,我有些東西想在故事裏說出來,但我不想說得白,所以讓人覺得說不出,因為我覺得說白了出來就不好看,我寧可讀者看不出我想說甚麼,也不想夾硬塞個道理出來讓讀者記住。

所以,我的作品都有點似三無--道理讀不出,主角看不出,主線看不出。作品被拒,剛好就在這三無。

寫了的東西,不能出,怎辦呢?

友人那邊我會試寫兒童的,因為我欠了小朋友的債,我想還。小朋友東西,寫返主角、主線和一些小道理出來,我寫了近十年,駕輕就熟。

至於我那被遺棄的三無七萬字,我也不想丟棄,我想擠出時間寫完第二部,然後丟到國內或台灣網絡小說平台讓它自生自滅。

一來,日本宅文化在兩岸紥根似乎比香港更穩,在產業層面認受性也較大,在兩岸地區找宅讀者或會比較容易。二來,網絡小說平台未簽約前沒有質檢,作品送出去可以在大自然中自生自滅,甚好。

最難受是時間短缺,近日,曾經祈禱求主多賜一點時間寫東西,真心的。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最新回應

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

現時香港情況,正是全面學習中國文革時期的惡行,口口聲聲要民主,其實係自我民主,不需守法,大話連篇,候德健說得不錯: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事實是不足夠?

泛民也不是好東西,它是常用謊言手段的傢伙!

萬大有商量
萬大有商量 2019/06/20

年青真是好 充滿活力

彭彭
彭彭 2019/06/19
@我係你舊生...

感謝同學... 等候下一個風和日麗的自由寫作時代來臨吧(完全不知何時)... 現在是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