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明領袖羅斯福第四章在海軍任上

2016/08/30 11:04:57 網誌分類: 偉人、領袖
30 Aug

 

 

    海軍任上顯才華,軍備訓練眾驚訝;

 

    雷厲風行渾身膽,邪氣惡習被沖刷。

 

    富蘭克林·羅斯福擔任海軍助理部長,如魚得水,情緒十分高漲。從此,這個

31歲的年輕人,要肩負起整個美國海軍的技術領導和業務建設的重任,加上當時正

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夕,公務十分繁忙。他曾風趣地對記者說:“今天羅斯福很

忙。你們記得上次另一位姓羅斯福的人,擔任同一職務時的情況。”這無疑指的是

西奧多·羅斯福。1898年西班牙——美國戰爭爆發前夕,西奧多·羅斯福在海軍部

長缺席的情況下秘密命令喬治·杜威準將在宣戰後立刻襲擊西班牙在馬尼拉的艦隊。

 

    如今,這位年輕的羅斯福,像義勇騎兵團的騎手老羅斯福一樣,從助理海軍部

長開始,然後擔任紐約州長,最後登上總統寶座。紐約州議員桑德斯在給富蘭克林

·羅斯福的信中說:“我為你的好運而由衷地高興,並希望你能沿著另一個羅斯福

的道路堅決走下去,從目前的職務一直到總統。”

 

    羅斯福擔任助理海軍部長7年半的經歷, 為他後來在戰爭中擔任總統打下了最

堅實的基礎。置身於新的環境之中,羅斯福像一台渦輪機似地拼命幹。當海軍部長

丹尼爾斯不在時,羅斯福代行部長職務,並參加內閣會議。羅斯福主持海軍的日常

事務,職責包括採購、文職人事、預算事務及船廠、船塢的管理和部隊的裝備等。

這些工作為羅斯福提供了寶貴的行政管理經驗。他學會在危機時如何管理一個大的

聯邦機構,總統在戰時如何行動,如何與盟國製定共同的目標以及一個主權國家如

何適應全球性戰爭中的軍事需要。羅斯福雷厲風行的工作態度。就像在死氣沉沉、

昏睡不醒的海軍部的官僚機構當中爆炸了一顆重型炸彈。

 

    羅斯福上任不久,就在他新的管轄領域裡作了一次全面檢查。情況正如他過去

所聽到的一模一樣。太平盛世的虛假安全感沖刷著艦隊,沉積了一層漠然置之、高

枕無憂的淤泥。高級司令部猶如幾百年前西班牙大帆船的船尾樓,裡面充斥著廢物;

戰鬥人員的士氣低得跟潛水艇的船底一樣。軍艦雖油漆一新,銅製器件在閃閃發亮,

砲膛擦得一塵不染,但是人們的腦袋瓜卻在發霉生鏽。羅斯福把視察的情況,直言

不諱地告訴大家:“過去對美國海軍的估計遠遠超出了它的實際,我們號稱已經建

造或正在建造的軍艦有三十六七艘, 放在第一線的只有16艘; 我們的海岸線長達

2000英里, 其中只有200英里有海岸砲兵防守。”他越講越激動,最後竟情不自禁

地說:“如果我是日本人,在打垮艦隊之後還不能在那1800英里的某一地段登陸,

那麼我寧可剖腹自殺。”

 

    經過詳細調查之後,羅斯福看到,由於海軍缺額1.8萬人,許多軍艦都因人員

不足而擱在那裡。但那些現役軍艦的效率卻相當不錯。最令人擔憂的要數造船廠的

狀況了。所有的財力和人力大都花到船上去了,但這些船廠多數技術陳舊,管理落

後,生產出來的都是老的產品。羅斯福認為,“這也是一種十分危險的情況,因為

艦隊如果沒有更新的設備,就好像一個長著'玻璃下巴'的拳擊師,只要受到一次

打擊就一敗塗地了。”

 

    同樣,海軍的管理機構自1842年起就基本上沒有變化,陳規舊習嚴重,官僚主

義盛行,工作效率極低。由將軍或上校領導的這些司局,只知道爭奪優先地位和經

費,而不考慮相互協作和通盤的政策。公文長期旅行,在部內轉來轉去,缺乏嚴格

的責任制,好像事無鉅細,都要由部長或助理部長審批。有一次羅斯福給部長丹尼

爾斯寫了一封短箋, 發洩了對官僚主義積鬱多時的不滿。“為購買8枚地毯釘,我

已簽署了正式申請(一式四份),謹此報上。”風趣幽默的丹尼爾斯复信道:“為

何如此鋪張?兩枚足矣。”

 

 

 

 

 

 

    威爾遜挑選約瑟夫斯·丹尼爾斯來領導海軍是出人意料的。他是促進農民利益

的人民黨人,又是和平主義者。他身穿皺皺巴巴的衣服,頭戴氈帽,脖子上打個系

繩的領帶,使許多人誤認為他是小鎮上的鄉巴佬。丹尼爾斯與新任命的國務卿布賴

恩,都被認為是威爾遜內閣中最激進的成員。丹尼爾斯進入海軍部時懷疑情緒很重,

覺得高級將領們對他說的每一句話都不一定正確。而羅斯福則與丹尼爾斯截然木同。

他長期以來就是阿爾弗雷德·馬漢的信徒。馬漢是極力鼓吹海軍作用和主張建立強

大海軍的。羅斯福認為,戰爭的危險依然存在,美國必須“具有最高效能的戰鬥力

量”。

 

    羅斯福的呼籲和報告,在海軍中引起震動。為了扭轉海軍落後的局面,他一面

大聲疾呼,一面腳踏實地地干起來。在以後的兩年裡,他走遍了東西海岸所有造船

廠,決定對這些工廠進行改建、調整或者乾脆撤銷。為了使那些造船廠充分開工,

並做到自力更生,他把那些具備條件的改為工業基地。這些措施使政府節省了大筆

資金,造船廠成了自給自足、欣欣向榮的企業。由於這些工程效率高,計劃周密,

羅斯福贏得了“節約專家”的稱號。

 

    此外,羅斯福還經過調查研究提出了一套採購供給品的有效辦法;他把高級軍

官的提職晉級從論資排輩改為擇優錄用,從而提高了進港船艦的補給速度;他廢止

煩瑣的公事程序;他聲稱要向外國購買裝甲板,藉此壓低了美國企業家向政府開口

的高昂價格;他發現溺水事故太多——不教海軍士兵學會游泳顯得荒唐可笑—一因

此在艦隊中設立游泳競賽杯,大力宣傳補救措施;他撰寫論文,分析海軍今昔和國

際形勢;他保護海軍汽油儲備……所有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海軍素質和工作效率。

 

    羅斯福在海軍部所以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除了威爾遜總統的信任外,也

和“親信”們的鼎力協助分不開。羅斯福上任不久,就把他的競選顧問路易斯·豪

調來任海軍部秘書。豪的主要任務是蒐集資料,有時為羅斯福和丹尼爾斯起草講稿,

處理海軍人員的僱傭事務,督促落實建造艦隻的重點項目,甚至調查海軍所在城鎮

的賣淫及賭博問題。他還負責為羅斯福起草給選民的信,從政府那里為選區爭幾個

郵政局長的職位,為報答一些民主黨人而給他們安排在造船廠工作等等。所有這一

切,都是為了提高羅斯福的形象,擴大政治影響,以便將來能向黨魁墨菲和坦慕尼

廳挑戰。路易斯一心一意致力於羅斯福的事業,努力維護和提高他的聲望。路易斯

做任何事情都考慮到羅斯福的利益,他不地向羅斯福提出各式各樣的建議。正像丹

尼爾斯所說的;“他可以趴在地上讓富蘭克林·羅斯福從他身上踏過去。”

 

    羅斯福在華盛頓期間,路易斯·豪住在賓街一個公寓裡,幾乎每天早上都來找

羅斯福,和他一起沿著康涅狄格大道步行到海軍部上班。他們邊走邊談,交換對各

種問題的看法。有一次在步行上班的路上,豪在他最關心的一個問題上進一步向羅

斯福闡明了自己的看法:關於海軍內文職人員的合同的談判,羅斯福應親自過問。

豪覺得10萬多名文職僱員可以成為有力的政治武器,因而一再建議羅斯福要親自同

工會領導人打交道,而木要將業餘時間全用在同闊朋友打高爾夫球上。後來羅斯福

同勞工組織的接觸,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彌補了一個很大的不足。到了他不再當海軍

助理部長時, 他可以誇口說,在他主管海軍內勞工關係的7年半里,沒有發生罷工

和嚴重的停工事件。

 

    埃莉諾更是全力以赴支持丈夫的事業。她勇敢地擔當起由於羅斯福的地位而帶

來的社交方面的重擔。她說:“現在完全習慣了。我從沒想過要問問我們該到什麼

地方去,該做什麼,如何去做。我只知道,我們所要做的都是必需的,而我的任務

就是把事情做好。”對羅斯福來說,埃莉諾既是夫人,又是秘書,而且還是顧問。

她不時地提醒羅斯福需要處理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據菲利普斯回憶,一天吃早飯時,

埃莉諾問起羅斯福是否已收到了某人的信。羅斯福一邊喝著咖啡、吃著烤麵包片,

一邊說信已收到了。

 

    “那麼,你回信了嗎?”

 

    “還沒有,但是要回的。”

 

    “富蘭克林,難道不應該立即回信嗎?”

 

    “對,要立即回信。”

 

    這樣,羅斯福立即寫了一封回信。菲利普斯認為,要不是埃莉諾的催促,羅斯

福準會把這事忘了。

 

    埃莉諾隨丈夫來到華盛頓後,還注意同各方人士廣泛聯繫。為此,她經常舉行

午餐會、茶會、招待會和晚宴,同時挨家挨戶送名片,拜訪海軍軍官家屬。僅一個

星期就拜訪了60家,詢問他們的家庭情況,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問題。開始時,

埃莉諾凡事盡量自己做而不請社交秘書;但由於事情實在太多,最後不得不雇了一

位年輕姑娘每週來幹三個上午。這個姑娘名叫露西·佩奇·默塞爾。後來,羅斯福

同她發生了曖昧關係,並因此導致了家庭的不和。

 

    露西當時23歲,像埃莉諾一樣高,長得漂亮,性格活潑開朗。她出身於馬里蘭

州卡羅爾家族的一支,後來敗落了;但露西受過與羅斯福家一樣的貴族教養。她小

時候住在北街1761號,與她現在當社交秘書的羅斯福家隔不了幾個門,在華盛頓和

紐約社交界名單上也有她的名字。像露西這樣家庭背景的年輕女子要想維持生活,

辦法不多,其中之一就是替別人當社交秘書。據羅斯福的傳記作者內森·米勒介紹,

露西很能幹,做事利落,埃莉諾交辦的事,總是很快就辦得有條有理。她很得羅斯

福夫婦的喜愛。就連羅斯福的母親薩拉老夫人對露西也是稱讚不止,在她寫給兒媳

婦的一封信裡說:“默塞爾小姐到這兒來了,她真叫人喜愛,事事想得很周到,還

挺崇拜你埃莉諾。”

 

    正當羅斯福在海軍部的工作通過各個渠道順利展開的時候,突然歐洲戰雲密布,

震驚全球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在1914年夏天爆發了。這場戰爭是由於塞爾維亞兩名

愛國青年刺殺奧匈帝國皇儲弗蘭茲·斐迪南引起的。

 

    20世紀初期,帝國主義國家在地中海沿岸和巴爾乾地區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經

過兩次巴爾幹戰爭,大大鼓舞和促進了在奧匈帝國統治下的各被壓迫民族爭取獨立

的運動。尤其是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兩地的斯拉夫人,強烈要求擺脫奧匈統治,

與塞爾維亞合併,建立統一的國家。奧匈帝國為了摧毀塞爾維亞,便加緊對塞的作

戰準備。奧匈帝國的野心,得到了德國的大力支持。德國希望通過奧國打擊塞爾維

亞,以削弱俄國在巴爾幹的勢力。雙方約定,一旦奧塞發生戰爭,如果俄國站在塞

爾維亞方面進行干預,德國將支持奧國。

 

    奧國為了對塞爾維亞炫耀武力,決定在鄰近塞爾維亞邊境的波斯尼亞舉行軍事

演習,把塞爾維亞作為假想敵。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弗蘭茲·斐迪南決定親自檢閱

這次演習,並選擇在塞爾維亞每年都要紀念的“維多夫丹”國恥日,到波斯尼亞首

府薩拉熱窩去巡視。裴迪南的目的,不僅是要顯示奧匈帝國在1908年吞併波斯尼亞

和黑塞哥維那以來對這兩地區的統治權力,而且更主要是向塞爾維亞示威,打擊塞

爾維亞人民的反奧情緒。奧國的蓄意挑釁引起了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極大的憤怒。

一個定名為“不統一,毋寧死”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軍人團體,決定刺殺斐迪南,

以打擊奧國侵略者的氣焰。6月28日,斐迪南檢閱完軍事演習後,惜同妻子乘敞篷

汽車,在總督和市長陪同下,傲然自得地前往薩拉熱窩市政廳。當車隊行駛到鬧市

中心時,事先埋伏在路旁的波斯尼亞青年查卜林諾維奇衝上前去,向斐迪南乘坐的

汽車投擲了一枚炸彈,但沒命中,車隊繼續開往市政廳。當斐迪南夫婦參加完市政

廳舉行的歡迎儀式,乘車返回,行駛到一個街口的轉彎處時,隱蔽在路旁的塞爾維

亞族愛國青年加弗利爾·普林西普,快步上前、用手槍對準斐迪南夫婦連發兩槍。

這個狂妄、傲慢的帝國主義分子連同他的妻子當場被擊斃。

 

    斐迪南是個臭名昭著的軍國主義者,他的遇刺被人民群眾視為對帝國主義戰爭

狂人的一個懲罰。奧國把這一事件看作是侵吞塞爾維亞的好機會。從此,以英國、

法國、俄國、塞爾維亞和意大利一方。以德國、奧國和土耳其等國為另一方的世界

戰爭就這樣爆發了。而且戰爭的規模愈來愈大,捲入的國家和地區也愈來愈多。

 

    大戰爆發後,美國沒有馬上參戰。美國政府從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出發,採取

了坐收漁利的政策。它指望交戰列強在戰爭中相互削弱,最後由它來收拾殘局,奪

取世界霸權。威爾遜在1914年8月4日發表了美國“中立”的聲明。8月19日,他又

假惺惺地發表了告美國人民書,要美國人民“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同樣做到不偏不倚”。

美國用所謂“中立”的虛偽面紗巧妙地掩飾了它坐收漁人之利的政策。

 

    羅斯福由於家庭背景、社會關係以及他認為德國對西半球懷有帝國主義野心,

因而一直保持戒心,所以幾乎從戰爭一開始他就採取了親協約國的立場。他為英國

部隊登陸、阻止德國向比利時的挺進而興高采烈。一天,羅斯福同英國大使塞西爾。

賴斯爵士在大都會俱樂部共進午餐時,發現德國大使約翰·馮·伯恩斯托夫坐在鄰

近的一張餐桌旁,試圖偷聽他們的談話。羅斯福說:“我完全清楚,要按我的主張

辦事,我就不那麼中立。”羅斯福的這番話與威爾遜總統的主張是背道而馳的。

 

    1915年5月7日,英國丘納德輪船公司的“露西塔尼亞”號客輪在愛爾蘭附近海

域被德國魚雷擊沉,使1195人葬身海底,激起了美國人民對德國的仇恨。但是,威

爾遜為使美國不捲入戰爭,只發表了一個措詞不太嚴厲的聲明。為此,西奧多和富

蘭克林這兩個羅斯福都十分不滿,他們竭力主張要針鋒相對。當時美國輿論分成兩

派,一派擁護西奧多·羅斯福,呼籲靠戰爭為美國的榮譽報仇雪恨,使世界免遭德

國的主宰;另一派願意為和平作出任何犧牲。站在中間的則是威爾遜總統,他好像

被左右夾攻,無所適從,實際上在絞盡腦汁,尋找有利時機,為美國統治集團撈取

最大的利益。

 

    到了1916年冬天,協約國的處境正明顯地變得岌岌可危,德國人的氣焰則相應

地變得越發囂張。富蘭克林·羅斯福前去拜見總統,請求他為了美國的安全,下令

把艦隊從關塔那摩調回,作好戰爭準備。威爾遜聽完了他的意見,最後斬釘截鐵地

說:“很遺憾,羅斯福先生,我不允許這麼做。”

 

    “但我們已經到了戰爭的邊緣,”羅斯福喊了起來,“我們可等不得啊!”

 

    威爾遜的下巴伸得很長,他說:“不,我不願意調艦隊北上。我們必須讓世界

輿論說出,美國在被迫參戰以前,沒有做任何一件給戰爭火上加油的事情。”

 

    當時,整個美國在戰爭與和平問題上鬧得不可開交,但絕大多數美國人主張有

備無患。富蘭克林·羅斯福為了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不遺餘力地進行工作。他四

處遊說,再次要求增加三萬名海軍現役人員,並建立一支20萬人的海軍。在群眾輿

論和形勢的逼迫下,威爾遜向國會提出了擴軍備戰的計劃,建議:增加陸軍;擴大

艦隊和增加海軍人員,建造商船、軍艦;建立諮詢委員會,以開發國內一切經濟資

源。根據威爾遜的建議,國會通過了1916年造艦計劃,規定在三年內建造26艘各種

不同類型軍艦,總價值約5至6億美元。1916年6月3日,國會批准了國防法,規定增

加常備軍和國民警衛隊,在各大專院校內設立預備軍官訓練團。

 

    美國政府在進行了一系列參戰準備工作之後,伺機直接參戰。1917年初,在德

國宣布恢復無限制潛艇戰之後, 協約國與中立國的船隻遭受慘重損失。150艘德國

潛艇, 肆無忌憚,橫衝直撞。1月份擊沉商船181艘,2月份259艘,3月份325艘,4

月份達423艘。丘吉爾當時發出哀嘆:“愛爾蘭西南的巨大海運線,正變成英國船

舶的真正葬身之所。”美國“孟菲斯市”號、“伊利諾斯”號和“維吉倫提斯”號

等10多艘船隻也在沒有任何警告的情況下被德國潛艇擊沉。在美國統治集團中又一

次掀起了反德聲浪。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根據威爾遜的提議,分別於4月4日和6日

通過了對德宣戰決議。12月7日,美國又對奧匈帝國宣戰。

 

    美國的參戰,進一步打擊了德奧集團,使整個軍事形勢向著有利於協約國方面

轉變。從美國向德國正式宣戰之日起,羅斯福就立即著手執行動員海軍的任務。他

連續派出魚雷艇前往英國,協同英國艦隊在歐洲海面作戰。1917年6月5日,34艘美

國驅逐艦從昆斯敦出發, 參與大西洋上的反潛艇戰。稍後,又有6艘戰鬥艦加入北

海方面的英國海軍, 另有3艘開赴愛爾蘭沿海。美國在布加勒斯特、直布羅陀、亞

速爾群島等地,都建立了專用的海軍基地,以供美國的巡洋艦、潛水艇及其它艦船

使用。至於陸軍,宣戰時,美國祇有30萬人。為了解決兵力不足的問題,從1917年

5月18日開始實行義務兵役制,逐步動員了275萬人加入正規軍。除義務兵外,在國

民警衛隊、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中,還有志願人員。到大戰結束時,美國陸軍差不多

達到475萬人,海軍達到50萬人。

 

    為了製止威脅最大的德國潛水艇,早在參戰前,羅斯福就在醞釀一個富有想像

力的計劃。為什麼非要在行無踪蹟的汪洋大海捕捉這些機械鯊魚?難道就不能把它

們阻攔在巢穴裡嗎?這個計劃要求在從奧克尼島到挪威的北海咽喉處布下一道水雷

網。經過與海軍官兵的精心研究,他們發明了一種“布朗潛水砲”,它使北海水雷

網的計劃變得切實可行,因為靠蛛蜘網一樣四面散開的致命的天線,每顆水雷的能

爆區域就大得多了。只要船碰到一根銅絲,大砲就響了。布朗的這一發明,大大鼓

舞了美國及其盟國海軍的土氣。北海水雷網於1918年春夏季布下,每顆水雷內裝有

300磅黃色炸藥。這道用高能炸藥建造的波動長城,可以把德國潛艇部隊拒之於公

海之外。這在摧毀德國海軍的土氣方面起了有力的作用,使他們一服不振,從此再

也神氣不起來了。

 

    指揮一場現代化的戰爭決非易事,為了增加實戰經驗,富蘭克林·羅斯福決心

到前線作一番視察。他說:“在華盛頓的每個海軍部的頭頭,都應該親自去看一看

戰爭的進程,不然的話,就像一個在黑暗中下棋的棋手。”1918年6月9日,羅斯福

乘坐一艘新下水服役的驅逐艦“戴爾”號,橫渡大西洋,先後訪問了英國、法國、

意大利和比利時。7月31日,羅斯福渡過英吉利海峽到了敦刻爾克,在那裡頭一次

見到了戰爭所造成的破壞。這座小鎮三年間幾乎每夜都遭到轟炸,這裡連一所完整

的房屋也沒有。在凡爾登要塞,羅斯福碰上了德軍炮火的轟擊。1916年,這裡有近

50萬人在戰爭恐怖中死亡。在已被夷為平地的弗勒希村,羅斯福一行停下來想拍張

照片,結果遭到德軍炮火的猛烈襲擊。戰爭對人民生命財產所造成的重大損失,給

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

 

    最後,羅斯福到比利時的協約國占領區匆匆轉了一趟,會見了比利時國王艾伯

特,目睹了驅逐艦同一艘德國潛艇在沿海的一場戰鬥,並又一次遭到敵軍炮火的轟

擊。儘管羅斯福精力充沛,但由於活動安排太緊、勞累過度而病倒了,發燒達華氏

102度, 後來又導致肺炎,9月8日只好乘船回國。病癒後即提交了一份考察報告,

建議對海軍在國外的活動,進行大規模的改革。海軍部長丹尼爾斯稱羅斯福這一報

告,“簡明扼要,發人深思。”羅斯福再不能滿足於辦公室工作了,他要求總統接

受自己的辭呈。但要實現他從軍立戰功的夢想已為時太晚了。威爾遜告訴羅斯福,

戰爭即將結束。1918年11月11日,“結束戰爭的戰爭”打完了。

 

    大戰給美國帶來了巨額利潤。大戰結束時,美國的國外投資額達70億美元。美

國借戰爭機會,使世界上20個國家欠了美國的債,包括英國也欠它44億美元的債款,

從而使美國由戰前的債務國變成了債權國。同時,由於美國掌握了巨額世界黃金儲

備,因而加強了它在資本主義世界金融市場上的控制地位,成了首屈一指的暴發戶。

大戰期間,美國商船噸位增加了10倍,不但滿足了海上運輸的需要,而且為海軍的

發展創造了條件。戰爭也使羅斯福這樣一位資產階級領導人受到了鍛煉,為他日後

進入白宮、特別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充當三軍總司令,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

正當羅斯福準備在政壇的競技場上大干一場的時候,厄運卻接連向他襲來。正是:

好事多磨不遂願,厄運襲來受熬煎。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亦凡公益圖書館(shuku.net)掃校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Him wong
Him wong 2020/02/07
@k98m...

有沒有聯絡方法,如微信、whatapp

我的微信saiyasat

k98m
k98m 2020/01/24

有,你要解盤?

Eric Lau
Eric Lau 2020/01/17

我都想問有沒有紫微解盤服務。

Abc
Abc 2019/09/11

今日睇好難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