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聲集
恒聲集
恒聲集

國產客機準備攻堅

2016/09/06 08:41:50 網誌分類: 經濟
06 Sep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日前在北京成立,主要目的正如習近平所指,就是要國家早日成為航空強國。一般民眾可能以為這只不過是一條普通的經濟訊息,但內行者卻感覺到,這家國營的新企業來頭不簡單,它的成立,標誌着航空世界的格局,不久的將來便會出現大變動,由現時的「二分天下」變成「鼎足而三」。

        眾所周知,目前國際民航客機市場,是由美國波音和歐洲空中巴士平分秋色,其他國家很難染指,當中除了由他們把持的「安全認證」讓不少對手知難而退,航空發動機製造技術未成熟,也是主因之一。若然中國能夠攻堅而入,足可打破美歐的壟斷。

        先引進外國技術

        國產飛機製造,實話實說,現與西方國家仍有差距,就連最近投入運營的首架國產支線客機ARJ21(載客70至90人),以及將於年內首飛試驗的大型客機C919(載客量150人),還未能做到全機國產化,關鍵是整個飛機的最重要部份──發動機,還須引入西方國家的產品。

        看國產客機的發展,似乎有意仿效高鐵的發展模式,初期先行大量採購外國先進設備,讓產業運作起來,消化當中的技術,然後加以改進和創新,研發出自己的產品。航空工業的技術門檻比高鐵要求更高,研發過程相信會更漫長,然而ARJ21和C919客機的出現,說明內地已掌握了一些飛機製造的新技術,更重要的是培育了大批相關的專才。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中國高鐵用了約十年時間研發,刷新了多項世界紀錄,包括系統技術、集成能力、運營速度、在建規模等,都處領先地位。早期,內地高鐵技術落後,要與加拿大和日本等合作,後來靠「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終於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成為國際市場的搶手貨。

        刷新多項紀錄

        而今,隨着航發公司的成立,看來中國可以自主研製的航空發動機日子已為期不遠,一旦研發成功,即為國家航空發展掃除了最大障礙。內地發展客機產業有三大優勢:一是中國國土遼闊,人口將近十四億,交通工具需求甚大;二是內地有完整工業配套,施工和製造能力甚強;三是經濟發展仍處上升周期,投資很快有回報。

        須知道,飛機製造業不僅要有巨資和人才,還要有足夠的產量和銷路,才能降低單架成本,實現投資盈利,再推動科研創新和質量升級。按照西方經驗,一個型號客機若能銷售四百架,就能填平研發成本,現在C919定單已超過500架,可說封了蝕本門。儘管國產客機短期內很難得到歐美航空局的安全認證,原因除了西方標準高,當中也存在西方的保護主義心態,故要開拓國際市場絕不容易。不過,波音預計中國本土的民航市場,15年後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龐大的客運市場,足以養得起國產客機的產業有餘。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李秀恒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