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隔岸觀火

2016/09/20 10:00:09 網誌分類: 偉人、領袖
20 Sep

 

    侵略升級更張狂,億萬人民遭禍殃;

 

    無數財產毀於旦,隔岸觀火心亦慌。

 

    就在羅斯福擔任美國總統第一、二屆期間,世界局勢驟變,歐亞兩個戰爭策源

地已經形成,戰爭風雲正從大西洋和太平洋刮過來,引起了這個奉行“孤立主義”

的大國的嚴重不安。

 

    1929年至1933年的經濟危機,沉重打擊了資本主義世界。英國和法國的力量進

一步衰退。德、意、日帝國主義為了擺脫危機,走上了國民經濟軍事化的道路,在

政治上日益法西斯化,終於成為亞洲和歐洲的戰爭策源地。

 

    日本統治階級在政治上實行法西斯化的同時,在經濟上也加速了軍事化的步伐。

從1931年起,日本的軍事預算年年上升,1936年達到10.78億日元,佔財政支出的

47.2%。日本政府還頒布和修訂了許多法令,加強了對主要經濟部門的控制,逐步

將國民經濟納入戰時軌道。日本的軍事工業急劇膨脹,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畸形上

升。構成軍事工業基礎的化學和鋼鐵工業,在1931年至1936年間,增長約2.5倍。

生鐵產量, 1931年不足16萬噸,1936年增至200萬噸以上。1934年初,日本統治集

團以國家壟斷企業八幡鋼鐵廠為中心,把屬於三井等五大財閥的鋼鐵公司合併,組

成龐大的日本鋼鐵公司。

 

    日本經濟軍事化的過程也是壟斷資本擴大的過程。到1936年,大壟斷企業特別

是重工業部門,一般都控制了各該部門總產量的一半以上。從1932年至1936年,財

閥控制的企業接受政府軍事訂貨達55億日元之巨。經濟軍事化促進了財閥同軍部的

勾結,為擴軍備戰創造了條件。日本軍隊得到大力擴充,裝備有了很大改善。1930

年,日軍人數為23萬,到1936年達到38萬。海軍總噸位超過150萬噸。

 

    日本強化法西斯統治和實行經濟軍事化的目的,是為了對外進行侵略擴張,它

的侵略目標首先是中國。早在20年代後期,日本為了稱霸東萬,便加緊推行從侵略

中國東北入手,進而向整個亞洲大陸實行武力擴張的“大陸政策”。1927年,主張

強硬外交的大軍閥田中義當了首相。同年6月,他親自主持召開了有陸軍、海軍、

外務三省以及駐中國的外交官、軍事首腦和行政長官參加的“東方會議”,就侵略

中國的問題進行了精心的策劃。在會議閉幕時,田中發表了“對華政策綱領”,把

中國東北劃為日本“在國防和國民生存上有重大利害關係”的特殊地區,並說,如

果這個特殊地區受到損害,“不論來自何方”,“都必須抱定決心不失時機地採取

適當措施”。這是赤裸裸地把中國東北地區置於日本“保護”之下,亦即視為日本

的殖民地。田中還聲稱,日本對這個特殊地區負有穩定政局和維持治安的責任。日

本帝國主義當時就搞了個武力霸占中國東北的秘密方案。1928年6月,日本軍國主

義者在瀋陽皇姑屯車站製造了炸死張作霖的流血事件,妄圖製造藉口,一舉吞併中

國東北。只是由於時機不成熟,這個陰謀才未能得逞。從這時起,日本帝國主義已

把侵略中國的政策推進到一個新階段。

 

    1931年9月18日, 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炸毀了瀋陽北郊柳條溝的南

滿鐵路,反誣中國軍隊“襲擊”日軍,並以此為藉口,向中國軍隊發動猛烈進攻,

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在日軍進攻面前,蔣介石密令不准抵抗,30萬

東北軍不戰自退。在事變後四個月裡,日軍侵占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白山黑

水間的大好河山全部落入日本侵略者之手。

1932年,日軍又在上海製造了“一二八”事變。中國第十九路軍在人民群眾的

支援下奮起抵抗,粉碎了日軍佔領上海的企圖,史稱“淞滬之戰”。同年3月1日,

日本帝國主義炮製了偽“滿洲國”,並要國際聯盟承認。翌年,日本以國際聯盟拒

絕承認偽“滿洲國”為藉口,宣布退出國聯。

 

    日本侵占中國東北全境後,逐步向熱河省(今內蒙古、河北省之一部分)和華

北蠶食。1933年1月初,佔領了中國東北和華北之間的咽喉要地山海關,3月又侵占

熱河省,並逐步擴大在華北的侵略活動。1936年11月25日,日本與德國簽訂了《反

共產國際協定》,結成了侵略聯盟。1937年7月7日,日本採取突然襲擊的方式,制

造“蘆溝橋事變”,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就這樣,日本帝國主義逐步

成為亞洲戰爭策源地,首先對中國發動了侵略戰爭。

 

    日軍不僅在華北展開大規模攻勢,而且從上海向中國橫插一刀,擴大侵略戰火。

8月7日,日本政府召開四相會議,根據陸海軍的協議,通過了一項決定:在“大陸

主要使用武力的地區應為河北——察哈爾地區和上海”。根據這一決定,日本軍事

當局便於8月9日在上海發難。當天,日寇駐上海的海軍特別陸戰隊官兵二人,駕駛

軍用卡車企圖衝入虹橋中國軍用機場;機場衛兵攔阻無效,不得不開槍制止,兩個

日本侵略兵中彈斃命。日寇便以此為藉口,對上海發動進攻。大批日本海軍陸戰隊

紛紛登陸。日本飛機也在京滬杭鐵路線上空頻頻偵察。12日傍晚,停泊在上海的日

本第三艦隊旗艦“出雲”號司令官電告海相:上海戰事已處在爆發前夕。當天夜裡,

日本政府召開四相緊急會議,決定火速派兩個師團開赴上海。13日,日寇即憑藉租

界和黃浦江上的軍艦,炮轟閘北一帶,日軍飛機也對閘北狂轟濫炸。駐守上海的張

治中將軍指揮的中國第九集團軍和上海人民奮力應戰,中日雙方在上海爆發了一場

異常激烈的戰鬥。上海軍民高唱《義勇軍進行曲》奮勇殺敵: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砲火前進!

 

    前進!前進!前進!進!

 

    日軍進攻上海,動搖了蔣介石在中國東南地區的統治,英美在華利益也受到嚴

重威脅, 於是蔣介石被迫在8月14日發表國民黨政府的抗戰聲明,表示要“實行自

衛權” ,以對抗日本的侵略。8月15日,日寇正式組成“上海派遣軍”,派出兩個

師團到上海,隨著軍事行動不斷擴大,又陸續增派3個師團。到9月底,上海地區的

日本侵略軍已達15萬人,還有38艘軍艦協同陸軍作戰。

 

    但是,闖入上海的日寇儘管擁有優勢兵力和現代化武器裝備,卻遇到了中國愛

國軍民的迎頭痛擊。在3個多月的戰鬥中,僅據日方的統計,日本侵略軍就被擊斃

9115人, 傷31257人。上海愛國軍民在全國人民的熱烈支持下,打得英勇頑強;可

歌可泣。只是由於蔣介石政府仍幻想“和談”,在軍事上採取被動挨打的單純防禦

戰略,使上海愛國軍民的困難日趨嚴重。日寇在11月上旬派一個兵團在中國軍隊設

防不嚴的杭州灣強行登陸.乘虛而入。結果在上海作戰的中國軍隊不得不在付出慘

重的犧牲後撤出上海,11月12日上海淪陷。接著日軍又講犯南京、漢口、廣州等要

地。然而,同日寇的預期相反,中國人民不僅沒有被日寇的氣勢洶洶所嚇倒,反而

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燃起今國抗戰的列火,使日本變成一頭陷入火網的蠢驢。

 

    法西斯德國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首要元兇,是歐洲戰爭的策源地。德國是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根據《凡爾賽和約》,德國雖然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和限

制,但其壟斷資產階級的統治基礎,卻根本未觸動。統治階級又將《凡爾賽和約》

強加於德國的種種經濟重擔轉嫁到勞動人民身上。和約的苛刻限制,容易傷害民族

感情,在當時的條件下很容易藉此煽起民族復仇主義。希特勒及其納粹黨,正是利

用這種民族情緒,為其侵略和戰爭政策服務。

 

    1933年1月, 希特勒被德國壟斷資產階級捧上台,當上了德國總理。這是德國

壟斷資產階級重新爭奪歐洲和世界霸權的一個重大決策,也是德國成為歐洲戰爭策

源地的一個重要標誌。希特勒一上台,立即實行法西斯的極權政治,血腥鎮壓德國

共產黨和勞動人民,瘋狂推行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大力擴軍備戰,製造輿論,準

備冒險發動戰爭。

 

    希特勒就任總理後的第二十八天,即1933年2月7日,精心策劃了國會縱火案,

嫁禍於德國共產黨。6週之內,逮捕了德國共產黨領導人和積極分子1.8萬人,取

締了德共在議會中的31個議席。隨後,社會民主黨及其他資產階級政黨也相繼被迫

解散。希特勒還禁止在德國成立新的政黨。1933年底,希特勒宣布“黨和國家合一”,

使國家政權完全成為納粹黨的權力機構。1934年8月,德國總統興登堡病死,希特

勒兼任總統,自稱元首,實行法西斯獨裁統治。德國建立法西斯專政後,立即把國

民經濟納入戰爭的軌道,提出“大砲代替黃油”的口號,加速國民經濟軍事化。軍

費迅速上升。從1933年開始的6年半時間內,德國軍費支出高達900億馬克,占同期

國家預算支出的3/5。

 

    德國為了擴軍備戰,必須逐步和最終完全擺脫《凡爾賽和約》的束縛。1933年

10月, 希特勒以要求“軍備平等”為理由,宣布退出裁軍會議。1934年8月,希特

勒秘密下令把陸軍限額從10萬人擴充到30萬人。1935年3月,正式宣佈建立德國空

軍, 德國飛機的產量迅速增加, 1934年生產飛機約2000架,1938年增至5200架。

1935年3月,德國還正式發表了重振軍備的宣言。他們一方面製造蘇聯赤色“威脅”

的謊言,表示德國重振軍備是為了反對蘇聯的“威脅”;另一方面又假惺惺地宣稱,

德國增加軍備是為了“維持和平”,並表示德國的軍事力量“絕不願為戰爭攻擊之

用”,以取得英法的支持。與此同時,德國宣布實行國防軍法,實行普遍義務兵役

制,並將軍隊和軍隊中的警察擴編為12個軍,36個師,約50萬人。

 

    希特勒為發動侵略戰爭大造輿論。他有一套極端反動的種族理論,說日耳曼民

族是“地球上最高級的人種”,應當統治其他民族。希特勒叫囂:“我們要精選一

個新的統治階層,這個階層不知溫和為何物;這個階層將認識到自己屬於優良種族,

因而有權統治別人;這個階層將能毫不動搖地奪得併堅守它的統治權。”他還偽造

德國“人口過剩”的理論,說消除“人口過剩”的唯一辦法就是奪取“生存空間”,

要集結全民族政治力量去尋求新的生存空間。

 

    怎樣奪取“生存空間”呢?希特勒說,“要解決德國問題只有一個辦法,就是

動武。要動武而又想一點風險都不冒是不可能的。”希特勒揚言要用刀劍去征服土

地。“任何人要是膽敢對我們的這一行動加以阻撓,我們就要把他撕成碎片。只有

當德國重新用它自己的刺刀來保衛自己的時候,我們的權利才能獲得保護。”同希

特勒一道參加1923年慕尼黑暴動的法西斯頭目、前德軍總參謀長魯登道夫,寫了一

本名曰《總體戰》的書,竭力宣揚軍國主義思想。他主張在和平時期就要把整個經

濟、整個國家都轉入戰爭軌道,鼓吹以突然襲擊、閃電戰、總體戰來進行侵略戰爭。

希特勒全面接受了魯登道夫的總體戰思想,他採用一切手段,包括軍事、經濟和意

識形態等種種手段來準備戰爭。

 

    1936年3月, 希特勒宣布廢除《凡爾賽和約》和《洛迦諾公約》,派兵進入萊

因非軍事區。這是希特勒採取的第一個帶有很大風險的行動,如果當時法國人向萊

因區進軍,德國祇好忍辱撤退。然而,法國對德軍進駐非軍事區沒有採取任何認真

的措施,而英國則採取縱容的態度。就這樣,希特勒以區區四個旅的兵力探明了英、

法的虛實,摸到了底細。德軍進占了萊茵非軍事區,《凡爾賽和約》所給予德國的

限制和束縛也就蕩然無存了。同年7月,德國夥同意大利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至

此,地處歐洲心臟地區的法西斯德國就變成了最危險的世界戰爭策動者,成為歐洲

的戰爭策源地。

 

    希特勒把萊因地區搶到手後,膽子越來越大,他的第二個獵取目標就是他的祖

國奧地利了。他首先謀殺了奧地利總理陶爾菲斯,策動了數起暴亂事件;1938年2

月12日晨,德軍又以保護日耳曼人的名義越過邊界,兵不血刀地佔領了奧地利。希

特勒也隨軍到達維也納。在刺刀逼迫下,3月18日,奧地利當局簽署了“德奧合併”

的法律。法西斯德國以此擴大了17%的領土,增加了670萬人口,5万奧軍併入德國

國防軍,從而加強了德國的戰略地位。

 

    德國吞併奧地利,英、法兩國政府完全聽之任之。法國政府對此無所表示。英

國則認為所發生的事“只不過是兩位政治家商定改善他們兩國之間關係的某些措施

而已”。只是為了裝裝樣子,才由其駐德國大使向德國外交部提出了一個不痛不癢

的“抗議”照會。希特勒對此心領神會,隨即加快了侵吞捷克斯洛伐克的步伐。他

首先把英法領導人叫到慕尼黑,召開了一個臭名昭著的以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為內容

的慕尼黑會議,其後又以和侵吞奧地利同樣的“理由”,出兵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

 

    希特勒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不僅獲得了12.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000多萬人

口, 而且從那裡掠奪了95億馬克的金錢和100多萬支步槍,4.3萬多挺機槍,1500

多架飛機, 2900多門各種大砲,10億發子彈和400多輛坦克。佔領了當時最大的軍

火工廠斯科達。並把大批捷克斯洛伐克青年男女擄去當兵和服勞役。由此大大加強

了希特勒德國的戰略地位,增強了他的戰爭實力。正如納粹二號頭目戈林一個月後

對墨索里尼所講的:“由於捷克斯洛伐克巨大的生產能力轉歸德國而產生的經濟因

素,它顯著加強了軸心國對付西方國家的能力。不僅如此,如果發生更大的衝突,

德國現在毋需保留一個師的兵力去防禦那個國家了。”

 

    意大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第一個用武力向外進行侵略的歐洲國家,又是

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幫兇。意大利經濟基礎薄弱,在1929年經濟危機之後,

預算出現巨大赤字,全國失業人口大增。為了擺脫危機,墨索里尼極力推行國民經

濟軍事化,加緊擴軍備戰,企圖通過武力進行擴張,掠奪市場和原料產地,進一步

同英法抗衡。

 

    意大利為了重新分配東非與北非的殖民地,獨霸地中海,控制紅海通向印度洋

的航路,以削弱英法與亞洲殖民地的聯繫,發動了侵略阿比西尼亞(今埃塞俄比亞)

的戰爭。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出動30萬大軍,從北、東、南三路侵入阿比西尼

亞。阿比西尼亞奮起反抗。1936年5月,意大利佔領了阿比西尼亞首都亞的斯亞貝

巴, 阿比西尼亞皇帝海爾·塞拉西流亡英國。意大利侵略軍以歷時7個月,死傷14

萬人的代價佔領了阿比西尼亞,並將其與意屬索馬里、厄立特里亞合併,組成意屬

東非帝國。在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亞的過程中,由英國控制的國際聯盟對意大利實

施了有名無實的“經濟制裁”,也沒有進行石油禁運和封鎖蘇伊士運河。意大利佔

領阿比西尼亞之後,國聯迅速撤消了對意大利的所謂“經濟制裁”,實際上是對侵

略的承認。對此,阿比西尼亞進行了公開的譴責。

 

    意大利侵占阿比西尼亞全境後不久,又夥同德國對西班牙內戰進行了公開的武

裝干涉。本來德、意之間存在矛盾。1934年希特勒企圖染指奧地利,遭到英、法的

反對,意大利也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一度陳兵意奧邊境,使希特勒不得不知難而退。

事後,意大利感到在爭奪殖民地勢力範圍的鬥爭中,主要對手是英國和法國,需要

有德國支持,以對付英、法。而德國在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亞時也給予了積極支持,

希特勒還曾訪問羅馬,當面吹捧過墨索里尼,兩國關係已有重大改善。在武裝干涉

西班牙時,兩國關係更加密切,並在1936年10月簽訂了共同協定,結成了“柏林一

羅馬軸心”。

 

    德、意與英、法、美爭奪的重點是在歐洲及其惻翼——非洲地區,但是它們需

要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有一個同夥,使英、法、美陷入兩面受敵的不利態勢。而日

本帝國主義憑藉迅速增長的實力,正企圖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獨占中國,稱霸亞洲,

因此也希望在歐洲能找到盟友。經過密謀磋商,德國與日本於1936年11月25日在柏

林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 。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也加入了《反共產國際協

定》。至此,三個法西斯國家結成了“柏林一羅馬一東京”的侵略軸心。

 

    面對著法西斯強盜肆無忌憚的侵略,羅斯福憂愁滿腹,他已經意識到希特勤及

其盟國意大利和日本的侵略擴張,會對美國帶來嚴重後果。當初,他把這些國家視

為“土匪國家”。但是在新政初期,對外政策不是他優先考慮的問題。事實上羅斯

福夫人埃莉諾曾邀請過《紐約時報》的安妮·奧黑爾·麥考密克吃晚飯,並且說:

“不知道你能不能設法使總統比較關心對外事務。”

 

    羅斯福曾試圖使美國加入世界法庭,對侵略者進行製裁,但是沒有成功。此外,

他沒有作出任何努力向30年代中期美國普遍存在的和平主義和孤立主義進行挑戰,

而是採取了隨波逐流的消極態度。羅斯福在回顧伍德羅·威爾遜未能說服美國人民

支持國際聯盟的情況時認識到,一項有效的對外政策需要在國內形成可靠的一致意

見。他主張對人民要引導,要教育,對不同的意見要等待,要遷就。有時他能在同

一個法案中機敏地把不介入戰爭的孤立主義思想和防止戰爭的干涉主義思想結合起

來,給人的印像是前後矛盾,模棱兩可。因此,國際主義者指責他搖擺不定,不能

發揮領導作用;孤立主義者指責他玩世不恭,口是心非。說話尖刻的克萊爾·布思

·盧斯說: “每一位大人物都有典型的手勢。希特勒是舉臂;丘吉爾是V型手勢。

那麼羅斯福有什麼手勢呢?他把食指弄濕,住空中一舉。”

 

    1937年日本入侵中國時,羅斯福正與最高法院進行著尖銳的鬥爭;翌年,希特

勒吞併奧地利時,他頭腦裡考慮的最主要問題是經濟衰退;慕尼黑危機結束時,他

正在進行著“清洗”。當羅斯福確實就國際局勢的嚴重性發出警告和謀求加強美國

的防務能力時、提出批評的人指責說,他試圖以訴諸於必定使美國捲入戰爭的國外

冒險來掩蓋在國內的失敗。

 

    在通常情況下,羅斯福執行對外政策的方式同他處理國內問題一樣,主要不是

從官方途徑了解情況。他花相當多的時間同有見識的來訪者談話,並且擁有從伯納

德·巴魯克到埃文斯·卡爾森上尉這樣的一夥人向他通風報信。總統不相信國務院,

認為它保守、固執,容易洩露情報。他認為,外交機構裡有很多累贅無用的人,這

些人被任命僅僅是因為他們的社會地位,他們本能地反對他的國內外政策。羅斯福

曾經對馬里納·埃克爾斯說過:“你不妨試試改變一個職業外交官的思想、政策和

行動,然後你就知道真正的問題是什麼了。”他經常把本來屬於國務院的任務交給

財政部或者海軍部,或者交給他認為可能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務的任何部門,國務卿

赫爾對此感到沮喪。後來他完全越過了國務院,任命哈里·霍普金斯為他解決外交

上的問題,只向他本人負責。

 

    為了有效地掌握第一線的情況,正確地判斷國際形勢,羅斯福親自遴選外交官,

特別是派駐重要國家的全權大使。他派威廉·多德去柏林擔任大使,這反映他對希

特勒侵略擴張的關注,同時也表明他對納粹主義的反感。他派同情蘇聯的威廉·布

利特去莫斯科任職,這表明美國想同蘇聯改善關係,並謀求日後建立美蘇同盟。布

利特在1919年就斷言過,布爾什維克政府決不是曇花一現,而是一定會在俄國土地

上長期存在下去的,然而他的上級卻傾向於認為這個政府是短命的,為此他被逐出

國務院。他是一個浪漫的自由主義分子,容易感情衝動,然而非常精明。

 

    美國同英國歷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羅斯福對英國政府的動向尤為註意。他

派喬·肯尼迪去倫敦是期望一位眼光冷靜的企業家,能夠就英國政府的綏靖政策提

出公正的報告。肯尼迪是一位有愛爾蘭血統的波士頓人,羅斯福考慮到,由他擔任

駐倫敦大使可能有助於消除愛爾蘭血統的美國人對美國在發生戰爭時同英國合作的

抵觸情緒。於是在1937年秋季的一天,他把肯尼迪邀請到橢圓形辦公室裡。總統先

是向他致意表示歡迎,然後又請他往後站一站,以便仔細觀看他。肯尼迪感到迷惑

不解,往後退了兩步。

 

    “喬,”過了一會兒,羅斯福說,“對不起,請你把褲子脫下來好嗎?”

 

    肯尼迪感到非常意外,問羅斯福是否聽清了他的話,總統點頭示意,一點也沒

有錯。肯尼迪解開了吊帶,褲子掉下去了,穿著褲衩傻呆呆地站在壁爐前,顯得很

不自在。

 

    “有人看見你穿浴衣, 他們告訴過我這件事, 現在果真如此。”羅斯福說,

“喬,就看看你這兩條腿吧,我還是第一次看到你這麼嚴重的弓形腿。你知道不知

道駐英國的大使必須穿著短褲和絲織筒襪出席就職儀式?你能不能想像你將是個什

麼樣子?我們新大使的照片在世界各地出現時,將成為一個笑料。喬,你根本不適

合擔任這項職務。”

 

    “總統先生,”肯尼迪懇求說,“如果英國政府能允許我穿燕尾服和條紋褲子

出席儀式,你能同意任命我嗎?”

 

    “這個,喬,你可知道英國人多麼講究傳統。你無法得到允許。我得很快任命

一名新大使。”

 

    喬要求給兩週的寬限,羅斯福同意了。肯尼迪提起褲子,恢復了尊嚴,離開了

白宮。總統自鳴得意,暗自笑了起來。過了兩週,肯尼迪手持一份允許他穿條紋褲

子和燕尾服出席就職儀式的公函來到白宮,結果他得到了任命。後來,有人就此事

向羅斯福提過意見,但是他把頭往後一仰,一笑了之。他說:“選派大使不僅從政

治上考慮,而且還要注意風度,不時地糾正他們的壞毛病,因為他們出去,代表的

是整個國家呀!”

 

    在美國,雖然沒有幾個人對希特勒或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行徑表示贊同,但是

他們不肯介入歐洲和亞洲的問題。儘管他們非常同情被侵略的受害者,他們也不願

讓1917年的經歷重演。奈伊委員會指責說,“由於盟國的宣傳以及貪得無厭的銀行

家和軍火商人的共同影響,美國被哄騙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人在“修訂

論”歷史學家和奈伊委員會這種指責的影響下,強烈要求:”再也不打仗了!”大

學生信仰和平主義,校園裡發生罷課,要求取消後備軍官訓練團。許多美國人堅決

主張美國避免加入所有“糾纏性聯盟”,其中包括為通過集體安全確保國際安寧所

承相的義務。人們認為,這樣的安排可能再次把美國拖入一場國外戰爭。“美國的

政策是保持不被糾纏和無拘無束, ”美國著名專欄作家沃爾特·李普曼在1936年1

月宣稱,“讓我們奉行這項政策。讓我們保持不被糾纏和無拘無束。讓我們不加入

任何联盟。讓我們不承擔任何義務。”

 

    羅斯福在白宮執政的頭幾年,奉行的對外政策基本上反映了美國的孤立主義思

潮。羅斯福雖然反對對他的行動自由施加限制,但他接受了孤立主義者授意通過的

一系列中立法律。他默許墨索里尼佔領埃塞俄比亞、日本侵略中國和希特勒無視凡

爾賽條約重新佔領萊因區,並且步英國和法國的後塵,對西班牙內戰採取不干涉態

度。毫無疑問,美國的孤立主義鼓勵了獨裁者,但是法國和英國的綏靖政策並沒有

激勵羅斯福採取反對侵略者的立場。由於這些國家沒有作出一些積極的表示,因此

很難指望這位總統會單方面採取行動。1938年,他曾試圖取消武器禁運,因為武器

禁運對忠於西班牙共和政府者的危害大於對叛亂分子的危害。但是,國會領導人告

誡羅斯福,這將意味著“失去所有天主教徒的選票”。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羅斯福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內計劃而附和了孤立主義的潮流,

因此未能履行領導的義務。伯恩斯說:“作為對外政策的決策者,羅斯福在第一個

任期與其說是政治領導人,還不如說是持騎牆態度的政客。”他往往在私下是國際

主義者,而政治上的權宜之計使他不能表明自己的真正信念。他在講演和書信中經

常重申,他堅信美國應該避免被拖入另一場國外戰爭。難怪人們說,在第二次世界

大戰初期,羅斯福採取的是典型的“隔岸觀火”的態度。正是:戰火四起顧慮多,

力圖避免陷漩渦。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亦凡公益圖書館(shuku.net)掃校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Him wong
Him wong 2020/02/07
@k98m...

有沒有聯絡方法,如微信、whatapp

我的微信saiyasat

k98m
k98m 2020/01/24

有,你要解盤?

Eric Lau
Eric Lau 2020/01/17

我都想問有沒有紫微解盤服務。

Abc
Abc 2019/09/11

今日睇好難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