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食經
摩登食經
摩登食經

臭得有道理

2016/09/24 08:41:54 網誌分類: 經濟
24 Sep
        噁心與美味之間的界線很模糊,正如上周介紹的瑞典鹽醃鯡魚,有人情有獨鍾,亦有人退避三舍。在大自然裏,臭味源自腐化的動植物或有毒的物質,對臭味感到噁心本來是生物自我保護的本能,可是人類卻偏偏要向相反方向發展:故意讓食物腐化,製作腥臭的食物。

        臭豆腐就是經典例子:小小一塊臭豆腐背後的製作殊不簡單,先以鹽鹵把豆漿凝固製成豆腐,因為鹽鹵豆腐夠鬆軟,而且佈滿小孔,讓臭鹵汁能平均滲透整塊豆腐。

        臭鹵汁是臭豆腐的靈魂,成份有鹽、蝦殼、香料和薑,薑能提升鹵汁味道並抑制有害細菌生長。鹵汁調好後要放在密封的桶子內,放在泥土裏一邊吸收地氣,一邊吸收陽光,經過六十天發酵後才醞釀出獨特的臭味。最後把鹽鹵豆腐放進臭鹵汁中浸漬二十小時即成。現今有廠商利用發酵菌直接培養臭鹵水,所需時間比傳統方法短,而且更衞生,但就是沒有傳統風味那麽好。

        為甚麼臭物那麼吸引我們?因為儘管舌頭和鼻腔一起合作讓我們品嚐各種味道,但我們的鼻子仍然可獨立運作:臭豆腐的味道濃烈,但當放入口中,卻吃不到一點臭味。這說明我們的鼻子能分辨口腔內和外來的味道,同時間舌頭獨立運作,品嚐食物的味道。

        而且不論是臭豆腐或醃鯡魚,很多食材經過發酵後,他們本身含有的遊離麩胺酸鹽大大增加,提升鮮味,令人吃上癮。藍芝士、腐乳、鯡魚和納豆都含有大量麩胺酸鹽,故此有「聞起來可怕,嚐起來絕佳」的情況。

        劉晉

        
■臭豆腐
■臭豆腐
■瑞典鹽醃鯡魚
■瑞典鹽醃鯡魚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