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博弈
2016/09/30 08:42:06
網誌分類:
生活
過去油價一跌石油出口國組織就減產支持油價,但近年油組經過多次討論減產,沙特都不願意作任何讓步。外界一直視沙特為美國在中東的「馬仔」,但沙特作為全球最大產油國,坐擁巨資,也不是完全聽命於美國,特別對美國近年大力發展頁岩氣和頁岩油,和沙特搶生意,更大感不滿。
這裏要講兩句頁岩油是甚麼東西。在一層層像書頁那樣的沉積岩中,藏着石油和天然氣,但過往無技術將之開發出來。後來美國發明了「高水壓裂岩」的技術,向頁岩層注入含有沙粒的高壓水,經鑽孔從打洞處灌入,水壓沿着頁岩層的節理讓頁岩一片片的裂開,然後將天然氣或石油逼出來。由於整個美國中西部在恐龍時代都是一片淺海,遍佈頁岩層,頁岩能源資源存量巨大,新開採技術面世後,就出現「天然氣革命」和「石油革命」,大大增加了供應。
美國在短時間內由全球最大石油入口國,變成淨出口國,國際能源總署(IEA)預測到二○二○年時,美國將超過沙特,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油國。
沙特面對美國頁岩油的挑戰,加上全球經濟放緩令石油需求減少,拒絕減產,將計就計,任由油價下跌,希望利用低油價挾死美國的頁岩氣生產商,因為美國頁岩氣成本約每桶六十至七十美元,很多油公司在油價高企時加大借貸開發頁岩油,油價急跌它們就有財政危機,結果令很多頁岩油井關閉。
沙特這個「吞毒丸」的策略雖然有效,但她自己和其他產油國也嚴重內傷。據國基會(IMF)的資料顯示,沙特過去兩年的外匯儲備大幅下降百分之二十二至五千八百七十億美元。沙特財政緊絀,將會削減政府部長的薪水兩成,並大幅削減佔全國六成七生產力的公營部門人員的津貼。
沙特頂住國內壓力想挾死美國的頁岩油商,但他們也不是省油的燈,也大力出招還擊。在油公司游說下,美國參、眾兩院先後通過《制裁恐怖活動資助者法案》,該法案容許九一一恐襲的受害者,可以控告被指資助恐怖襲擊的沙特政府,理由是當日劫機的十九名恐怖份子,其中就有十五人是沙特人。另外,沙特政府也被指資助拉登的「基地組織」。
《制裁法案》上周五交到白宮,但給總統奧巴馬以國家安全為由否決了。但只要參眾兩院各有三分之二的議員支持,國會最後仍然可以推翻總統的否決。事實上,參議院昨日以九十七票對一票,而眾議院亦以三百四十八票對七十七票通過反對奧巴馬對議案而否決。法案如果落實,沙特政府可能要賠數百億,甚至千億美元。
如今沙特出人意表地突然轉軚,願意減產石油,恐怕也與這條《制裁法案》有關。幕後的交易外界看不到,沙特減產放生美國油商,《制裁法案》亦可能無疾而終。若此推論正確,未來油價可能不再無底下跌,應會反覆回升了。
國際石油博弈,殺人不見血。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回應
(0)
我要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