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慈
張慧慈
張慧慈

治亂興衰

2016/10/03 08:41:06 網誌分類: 生活
03 Oct
        教育局近日就修訂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程改革進行諮詢會,事後很多老師都質疑課程修訂有政治任務,只強調唱好中國興盛的一面,卻忽略了治亂興衰的理解。當中讓他們費解的安排,就是減少學生感興趣的三國政治戰爭部份,加插了唐代婦女地位和長城故宮等文化議題。

        所謂「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讀歷史除了能了解社會由盛轉衰的因由,以及由治入亂的模式外,還可以透過認識歷史人物的思維和應變,從而提升個人質素及增加處事方法。然而在政治和學術的層面上,如何處理歷史、解釋歷史、教授歷史都存在很多矛盾,例如英美學者對歷史教育已有不同的理解和爭議。美國作為多元種族和歷史較短的國家,教授歷史是想國民更團結愛國,還是要正視多元社會文化對社會的影響?英國學者的爭議是歷史科要為政治和社會服務,還是要研究此科的獨特性?連信奉民主自由的國家對如何處理歷史都有不同見解,回歸中國後的香港,自然會面對更多衝擊。

        只要認真讀過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國家出現亂衰很多時也因為內憂外患、外戚宦官、賦斂苛重、戰事頻繁和民怨流賊等所致。其中多數都是人禍,天災只是催化劑。當歷史科愈傾向歌功頌德時,反而愈突顯歷史的陰暗面已經浮現。

        張慧慈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