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祥談
灼見祥談
灼見祥談

中心內外

2016/10/03 08:41:14 網誌分類: 生活
03 Oct
        這個晚上,文化中心音樂廳座無虛設,大家到來,是聽馬友友演繹古典與現代樂章。一眾樂迷或有此想法:大提琴與笙,西洋弦樂器與國樂吹管樂器如何「對話」,馬友友與吳彤怎樣去處理《度》:由《相》、《喜》、《悟》三個樂章組成的《大唐西域記》,兩位藝術家去註釋其中涵意,可會擦出火花來。

        步入文化中心前,經過略見破舊的尖沙咀天星碼頭,旁邊旗杆仍在,那仍是等人的好地方麼?碼頭入口,可見樂手在自彈自唱流行歌曲。樂器盒打開,放在地上,停下來欣賞表演的路人,覺得滿意,會放下十元、二十元紙幣的。

        音樂廳內的演奏,如預期的好,不是有着意外驚喜的好。來到謝幕了,馬友友獨自拉奏一段樂章,卻出奇的好。有樂迷說到來,可以聽到馬友友獨奏兩個樂章,只有四十分鐘,甚至三十分鐘的音樂會,已心滿意足了。

        離開音樂廳,碼頭兩旁仍是那幾位樂手。他們站了一個晚上,唱了一晚,不見疲累。圍觀的人不多。經過,肯停下來,聽歌手詠唱的人並不多,歌手看來一點都不在意,知音者多或少,對他們來說,不是問題。沒有比自由自在唱一個晚上,不受干擾,更好的了。

        張灼祥

        
■音樂廳
■音樂廳
■街頭音樂
■街頭音樂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