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陷阱

2016/10/04 02:06:45 網誌分類: 文化
04 Oct

興幸近期麻煩的政治新聞開始減少,我這個星期竟然差點忘記寫博文,我會忘記寫周記博文,也表示世界終於清靜了一點,可以專心工作、吃飯和發夢。

吃飯是重要的,如果因為事情太多,吃飯心不在焉,面前紅燒豬排菜飯的味道都感受不到,就太可惜了。

難得有一兩周平靜,可以對過去的麻煩做少少總結。香港由傘運開始經歷幾年政爭,感覺我們在對世界的認知踩上了一些陷阱。現在試點出一些。

一、過度概括,忽略差異
所謂過度概括,是西方邏輯學所指的Overgeneralization,大約相當於中文的「以偏概全」,過度概括常發生在我們對單一民族的認識之上,不止對中國人、香港人的認識常常以偏概全,對西方人、日本人都是如此。例如因為有一個人說我爸是李剛,全中國的國人都被看成官二代;又因為看到一個大便嫂,便認為全中國的人都不文明。

這當中其實是我們誤把中國錯看成只有單一文化的國度,忽略了社會差異(variation)。香港雖然國際化,畢竟是個只有700萬人的小城,加上它受到美式全球化的影響,城市發展破壞了本地的城鄉差異,媒體在殘酷商業競爭下多元性漸減,令香港文化趨向單一。

習慣了事事只有一式一樣一標準的香港人,逐漸失去認識社會差異的能力,對任何事都認為世界只有一個模樣,一個天空。然而,如中國這樣的國家,人口甚高,城鄉差異明確而且幅度大,實難以憑少數案例窺見全貌。

二、媒體代替親身經驗
香港人習慣依賴媒體認識全世界,大部分知識來自媒體,因為缺乏對各地文化的親身接觸,對世界的認識流於單一,媒體把世界展現為那個模樣,就認定世界是那個模樣。

然而,媒體為了自身的生存,有選擇性報導新聞的傾向,原則是只報增加銷量的消息和意見(或者有贊助的信息),而增加銷量的消息是讀者心裏想看的壞消息,這令傳媒變成傾向揣摩讀者喜好,以及專報壞消息。前者令傳媒變成只報導讀者的「妄想」,後者產生了傳播學所說的Mean World Syndrome(冷酷世界症候群),即人認為世界全是冷酷的,只發生壞事。

三、社交媒體效應
本來,社交媒體如facebook或whatsapp流行,可以讓不同人士互相分享自身經歷,讓網民得以補充對世界的直接認知,但比起自由分享,香港社交媒體更優先地形成了互相對立的山寨族群,互相對壘,敵對族群之間沒有信任,只有懷疑,令自由分享難以發生。

社交媒體產生對立族群的原因,與其讚好和交友功能不無關係。讚好功能沒有與之相對的劣評功能,在多數人皆追求認同的前提下,多數人都只與讚好自己的人交友,與否定自己的人交惡,並以讚好和批評區別敵我。

四、提防世界
香港社會不知不覺地在投訴文化、官僚文化和冷酷世界症候群下變成一個提防世界。請你提防他人,也就是請你別再信任他人。當整個社會的個體開始互相提防,互相監視時,這個社會的民間個體即失去了溝通、協商和團結的能力。因為個體之間不能溝通,社會信息難以橫向流通,形成縱向信息壟斷,左右了社會大眾對世界的認知。

以上總結只抓少許要點,並不全面,事情也不會只有這幾點那麼簡單。我覺得,我們變成這樣,有少少不可抗力,但多一點自知自覺,我想總是好的吧?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最新回應

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

現時香港情況,正是全面學習中國文革時期的惡行,口口聲聲要民主,其實係自我民主,不需守法,大話連篇,候德健說得不錯: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事實是不足夠?

泛民也不是好東西,它是常用謊言手段的傢伙!

萬大有商量
萬大有商量 2019/06/20

年青真是好 充滿活力

彭彭
彭彭 2019/06/19
@我係你舊生...

感謝同學... 等候下一個風和日麗的自由寫作時代來臨吧(完全不知何時)... 現在是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