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樹良
錢樹良
錢樹良

人仔「入籃」後的利弊

2016/10/13 16:43:09 網誌分類: 經濟
13 Oct
        10月1日,人民幣於是日堂堂正正「入籃」,加入SDR(特別提款權)組織帶領人民幣國際化邁進一大步。

        昔日,我國閉關自守,不與外國通商,談不上貨幣貿易,自從洋人的堅船利炮攻來,轟開了國門,白銀成為賠償的貨幣。及後推翻封建皇朝,建立中華民國,發行「法幣」,但未受到國際承認,更不用說後來的甚麼「金圓券」「銀圓券」了。

        1949年,新中國成立,發行人民幣,同樣不受到國際承認,及至經濟改革開放,國強民富,國民經濟增長迅速,國際貿易如火如荼,中國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但在國際貿易上,人民幣仍未能像美元、英鎊或是瑞士法郎一樣進行直接交收,換句話說,人民幣國際化仍差一步。

        何以一個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國家的貨幣,仍未能國際化,問題何在?有人認為是匯率過份受外界因素影響的問題。

        目前,形勢有所改變,人民幣「入籃」後,有助提振全球對人民幣的需求,對人民幣匯率未來的走勢穩定有一定作用,減低大幅度波動概率。不過,能否做到匯率穩定,另一個重要因素取決於國民經濟的增長。

        今年以來,國內信貸實際增長較快,尤其是地方政府債務置換之後,對信貸推動十分顯著。除了按揭貸款外,投放到實體經濟領域中的信貸大增,如此一來,可以減輕資本流動及外調的壓力,引發投資需求上升,有助人民幣匯率企穩。

        人民幣「入籃」後,宏觀而言是加快人民幣國際化,而立竿見影的是促進人民幣計價的貿易便利化,增強海外投資者配雖人民幣資金的積極性,加速深化人民幣為貿易貨幣。

        人民幣國際化進入新里程,一方面拓寬內地居民的海外投資渠道,諸如購買股票、債券及房地產等資本性投資。另方面開啓境外投資者思考;把部份資產置換為人民幣資產,此一現象,估計啓動之初會以境外央行級機構為主,循序漸進地加快開放中國內地金融市場,並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置換改革;及資本市場的准入機制改革。

        如此一來,在跨境投資貿易轉而為跨境投資、金融交易的雙輪推動,形成中國內地資本市場以人民幣為主體作用。數據顯示:去年「人行」已與33個國家地區的貨幣當局簽署貨幣互換協議,貨幣置換餘額為3.3萬億元人民幣。如今,人民幣「入籃」,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後,便會有更多國家、地區與中國相關機構加強合作,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上有廣濶天地。

        天下事,福禍相依。要注意一點,便是人民幣逐步國際化,必然受到國際金融形勢影響,當強勢貨幣國家的經濟數據波動,便會影響其貨幣匯率波動從而也會影響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因此,在匯率市場上的人民幣攻略寧「儲」莫「炒」。

        資深財經傳媒人

        錢樹良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