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戒淫文

2016/11/17 21:08:55 網誌分類: 反色情淫亂
17 Nov


濟佛:凡是犯淫者,大都心識難耐,難以克制,可以持誦《戒淫經》及佛號,每日行持,不急不緩,終有解除淫思念想之一天。「南無彌勒佛」


文昌帝君訓

文昌帝君說:上天常降禍於好色貪婬之人,而且其報應也特別快。愚人卻像做夢一樣的顛倒無知,不知畏懼。世人如果放縱自己的行為不加檢點,那麼災害隨時都會降臨。諸位學子請聽我的勸導之言:自古以來只有積德行善,才能獲得吉慶;違背天理,造作罪惡,必然遭受禍殃。這是往昔聖賢的明訓。春秋時期那些邪淫亂倫的諸如大夫,最後都導致了敗國亡家。“詩經”也譏刺男逐女的荒淫無恥。所以違逆天理,就是自害性命,而貪圖淫亂,就是自敗名節。人的作為背天理,上天豈能不震怒。高貴香潔的御花園,只有潔身自好的人才受邀遊覽;天子為新科貴人賜奉的恩寵,是名聲污穢者所能享得?

上帝命我掌管士子功名,我在此類事也曾作過教言訓示。無奈有些讀書人,只為貪圖片生的歡樂,而不顧惜一生的前程。淫亂別人的妻女,自己的妻子他們所淫,如同交易有買就有賣。淫惡的報應殘酷無情,可是能洗心革面,痛想前非的又有幾人呢?我在春秋兩季的科考中,經常臨時取捨一些人:有的原本該考中,而被一筆勾銷名字,那是因為他偷看了鄰家的妻室;而那些原本不在錄取之列,後被增補上來的人,是由於拒絕了私奔的少女。聽到金榜題名的平地驚雷,心中就不要生起淫欲之火。那些落後後的貧困潦倒者,並不是沒有寒窗苦讀和滿腹文章,他們一輩子艱難困苦,說起來還是由越規犯淫,自壞節操。可嘆這些人不去檢查自身的原因,而反而怨天尤人。高中進士的福報,是從心地上種來的;身穿大臣的紫袍,也是陰德中修出。神明監察。可惜呀,考卷中字字珠璣,忽然燈灰落紙毀壞考卷;悵恨呀,篇篇文章錦繡,似乎無緣無故被墨跡污臟。其實都是我在冥冥中天沒長眼睛呢?高登金榜前三名的,都是因為有驚動鬼神的陰德;而本來有蓮開並蒂瑞兆的,卻因為犯淫敗節,隨即就听到花敗榜落的凶信。諸位士子,只要你們堅守節操而不犯邪淫,自然能功名成就,福祿隨身。特許新諭,希望你們都能明白這個道理。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垂慈訓誡說:我奉玉皇大帝的命令,在每月的寅日和卯日,巡察地獄獄,考察核定天下造罪人的犯罪事實。見到黑利堆積如山,那都是世間人的白在天律所定的各種罪惡報應中,以淫罪的處罰最為嚴酷。姦淫別人的妻女,玷污人家的閨門名節者,在地獄中要求五百劫嚴厲酷刑,才能出離,託生為騾為馬,又要經過五百劫,才能再投生人世,淪落為娼妓等類。那些設計姦污寡婦或尼僧,敗壞人家貞操的人,將墮地受極苦八百劫,然後為豬,供人宰殺。又經過八百劫,才得脫離羊身豬身,接著又託生為蛇為鼠。這樣又經過一千五百劫,才得脫脫蛇身鼠身,投生為人。人中或死於母胎之中,或在懷抱中夭亡,畢竟不能長大。更有造作淫穢圖書,壞人心術者,這種人死後墮入無間地獄(受苦沒有間斷的地獄),直到這些書完全消失,而且看了這些淫書而造罪者的苦報也受盡了,淫書的作者,方能出離地獄。

淫穢圖書對世人的危害,實在是罄竹難書。常有名門閨秀,賢淑女子,她們識文解字,或於白天綠樹飄拂的窗前,或於夜深人靜的青燈之下,偷看淫書,不覺心神蕩漾,慾火中燒,因此做出出淫奔偷情的惡行,守節的寡婦由此失去了節操,純潔的少女由此喪失貞節。更有一些聰明俊秀而有才華的青少年,偶爾看到淫書,立即燃起淫欲妄想,有的發生手淫而不能自製,有的則眉來眼去輕薄地挑逗異性,從而發生傷風敗俗的男女關係。從小處看,則由此損傷元陽,摧殘了少年的脆弱之軀,導致夭折早亡;從大處說,則瀆亂敗壞了倫理法度,為人們所鄙視。還有一些人編寫傳奇故事,當眾演出,教使年幼的嬖童,表演各種色欲情態,惑亂了他人原本清純的操守,這樣的事,也是數不清的。追究其根源,都是由於淫語圖書所造成的。可嘆這些文人,有著多生多世培植的慧根,卻不思考功勳於世間,積福德於自身,反而造下無窮的罪孽,惹起上天的震怒。這真是往冰窟火坑里面跳,自己不知珍惜自己,實在太可悲了!


文昌帝君戒淫文

常讀茫茫業海之中,最難斷除的就是色欲;滾滾紅塵裡,世人最容易觸犯的就是邪淫。叱吒風雲的蓋世英雄,為此而亡身喪國;才思橫溢的文人雅士,為此而身敗著裂。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都是一個道理;無論是聰明之人還是愚蠢之輩,都難逃這一規律。何況現今社幷會,喪德滅倫之風更加熾盛,從古以來的道德準則已經淪亡。輕狂的愚人,固然喜歡沉溺於燈紅酒綠,而有智慧根性的文人,也去愛憐風塵場中人。越說克制慾念,而慾念越加滋長,越說戒除邪淫,而淫心倍加增強。在路上遇到美貌異性,總是情不自禁,目注千番;偶然巧逢俏麗佳人,便柔腸百轉,神魂顛倒。心神被形骸所役,意識被情愛所牽纏。的老婦,居然也能把她想像成貌若西施;見到稍稍薰香打扮的醜陋女子,也會迷戀不已,忘掉其東施之形。

不要淫惡之罪,天地難容,神明震怒!凡是毀人節操,自己的妻女必受同樣的償債,玷污別人名聲,自己的子孫也會遭受報應。絕嗣的墳墓裡,埋無無是輕薄狂生;妓女的祖宗,都是尋花問柳的浪子。本來命中應當富有的,則玉樓削去祿籍;本來命中應當顯貴的,則金榜除掉名字。活著的時候,遭受各種刑罰;死去之後,墮入三途受苦。風流時的卿卿我我,到此一切成空;過去的雄心壯志,如今又在何處?

普勸青年志士,知識名流,早發覺悟之心,破除色魔之障!要知道,芙蓉粉面,都是帶血肉的骷髏;美貌紅妝,無非壁畫華衣的糞桶。玉的女人,都要當作姐妹或母親看待。沒有觸犯過邪淫的人,務必深加警惕,千萬不要失足了;曾經觸犯邪淫,造作下罪惡的人,應當立即回頭,痛改前非! ,祈望讀者輾轉流通宣傳,互相勸化開導,必定要處處齊歸覺路,人人同出迷津。

文昌帝君

。。。。。。。。。。。。。。。。。。。。。

訓飭(戚)士子戒淫文

 

文帝曰。天道禍淫。其報甚速。人之不畏。夢夢無知。苟(久)行檢之不修。即災殃之立至。嗟(遮)爾有眾。聽予訓言。惟惠迪吉。自古云然。不善降殃。昔人明戒。春秋之淫亂。皆敗國而亡家。風雅之刺譏(飢)。盡鶉(純)奔而鵲(桌)逐。故逆理乃自戕(詳)其性。而貪淫即自奪其名。人事一乖。天心盡怒。桂香上苑(院)。非潔己者難邀。杏宴天恩。豈污名者可得。予蒞(莉)文衡(恒)。嘗垂教示。奈士子止貪半晌之歡。罔(網)惜終身之計。淫人人淫。交手為市。業報慘酷。洗心者誰。吾於二八試闈(維)。每多臨時去取。一筆勾削。只緣窺彼鄰妻。數字增加。端為拒茲(遲)室女。欲聞平地之雷。莫起寸心之火。終年潦倒。豈負學苦文高。一世迍(遵)(煎)。悉是瑜(愚)閑敗節。士人不察於所由。反或怨天而恨地。植來黃甲。只在心田。衣爾紫袍。總由陰騭(質)。棘()(維)滿地皆神。文院三場有鬼。惜哉()字字珠璣(飢)。忽遇燈煤落卷。悵矣(議)篇篇錦繡。無端墨跡污文。此時予實主持。孰(熟)謂蒼天無眼。榜發三元。為有驚神之德。蓮開並蒂()。旋聞墜蕊(銳)之凶。倘能持正而不邪。自爾名歸而祿得。特頒新諭(預)。咸使聞知。


文昌帝君戒淫寶訓

文帝垂訓曰。吾奉金闕至尊之命。於每月寅卯日。按行酆都地獄。考定天下有罪人民事實。見夫黑籍如山。皆是世人一生孽案。其間作惡多端。惟淫惡之報。天律最嚴。人姦妻女。玷(惦)人閨(龜)門。在地獄中。受苦五百劫。方得脫生。為騾為馬。又五百劫。乃復人身。為娼為優。設謀造計。姦宿寡婦尼僧。敗人操履(鯉)。在地獄中。受苦八百劫。方得脫生。為羊為豕()。供人宰殺。又八百劫。乃復人身。為瞽(鼓)為啞。以卑亂尊。以長亂幼。敗壞綱常。在地獄中。受苦一千五百劫。方得脫生。為蛇為鼠。又一千五百劫。方得人身。或在母胎中死。或在孩抱中亡。畢竟不享天年。更有造作淫書。壞人心術。死入無地獄。直至其書滅盡。因其書而作惡者。罪報皆空。方得脫生。淫書之為害。不可勝數。常有名閨(龜)淑媛。識字知文。或綠總晝靜。或青燈夜闌(蘭)。展卷視之。魂搖魄蕩。不禁慾火之焚。遽(巨)成奔竊之行。致節婦失節。貞女喪貞。更有聰明子弟。秀而有文。一見此書。遂起慾想。或手淫而不制。成目挑而苟(狗)從。小則歐喪元陽。少年夭折。大則瀆()亂倫紀。不齒士林。若夫巧作傳奇。當場演出。教習狎童備示淫態。亂人清操。不可勝數。職其根由。皆淫書所致。奈何士子以夙(縮)世之慧根。握七寸之斑管。不思有功於世。積福於身。徒造無窮之孽。干上帝之怒。自蹈(道)於冰淵()火坑而不恤(率)。深可悲也。


文昌帝君戒淫文

蓋聞業海茫茫。難斷無如色欲。塵寰擾擾。另犯惟有邪淫。拔山蓋世之英雄。坐此亡身喪國。繡(銹)口錦心之才士。因茲敗節墮名。今昔同揆(葵)。賢愚共轍(設)。況乃囂(蹺)風日熾()。古道淪亡。輕狂小子。固耽紅粉之場。慧業文人。亦效青衫之溼(濕)。言窒欲而欲念愈滋(資)。聽戒淫而淫機倍旺。遇嬌姿於道左。目注千翻。逢麗色於閨(龜)(廉)。腸回百折。總是心為形役。識被情牽。殘容俗女偶然簪(站)草簪花。隨作西施之想。陋(漏)質村鬟(還)。設或帶香帶麝(赦)。頓忘東婦之形。豈知天地難容。神人震怒。或毀他節行。而妻女酬償。或汙()彼聲名。而子孫受報。絕嗣之墳墓。無非輕薄狂生。妓女之祖宗。盡是貪花浪子。當富則玉樓削籍。應貴則金榜除名。笞(雌)杖徒流大辟。生遭五等之誅(諸)。地獄餓鬼畜生。沒受三途之罪。從前恩愛。到此成空。昔日雄心。而今何在。普勸青年烈士。黃卷名流。發覺悟之心。破色魔之障。芙蓉白面。須知帶肉骷(膚)(留)。美貌紅妝。不過蒙衣漏廁。縱對如玉如花之貌。皆存若姊若母之心。未犯淫邪者。宜防失足。曾行惡事者。務即回頭。更祈展轉流通。迭()相化導。必使在在齊歸覺路。人人共出迷津。由是首惡既除,眾邪自消;靈臺無滯(制),世澤垂榮矣。


文昌帝君蕉窗聖訓

文昌帝君

一戒淫行:未見不可思,當見不可亂,既見不可憶,於處女寡婦尤宜慎。

二戒意惡:勿藏險心,勿動妄念,勿記仇不釋,勿見才而嫉,貌慈心狠者尤宜慎。

三戒口過:勿談閨閫,勿訐陰私,勿揚人短,勿設雌黃,勿造歌謠,勿毀聖賢,於尊親亡者尤宜慎。

四戒曠功:勿早眠遲起,勿捨己耘人,勿為財奔馳,勿學為無益,勿見異思遷,身在心馳者尤宜慎。

五戒廢字:勿以舊書裹物糊窗,勿以廢文燒茶拭桌,勿塗抹好書,勿濫寫門壁,勿嚼草稿,勿擲文尾,於途中穢間尤宜慎。

六敦人倫:父子主恩,尤當諭之以義,君臣主敬,尤當引之以道,兄弟相愛尤當勉之以正,朋友有信,尤當勸之有成,夫婦相和,尤當敬而有別。

七淨心地:玩古訓以懲心,坐靜室以收心,寡酒食以清心,卻私慾以養心,尤當悟至理以明心。

八立人品:敏事慎言,志高身下,膽大心小,救今從古,棄邪歸正,思君子之九思,畏聖人之三畏,尤當不恤人言。

九慎交遊:始終不怠,內外如一,貴賤不二,死生不異,功過相規,化夷惠而師孔子,絕姦狂而交中正,尤當立身為萬世友。

十廣教化:遇上等人說性理,遇中等人說因果,多刻善書,多講善行,尤當攻邪崇正以衛吾道。


文昌帝君陰騭文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未嘗虐民酷吏;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上格蒼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錫汝以福。”於是訓於人曰:

“昔於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竇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蟻中狀元之選;埋蛇享宰相之榮。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為國救民。存平等心,擴寬大量。忠主孝親,敬兄信友。或奉真朝鬥,或拜佛念經。報答四恩,廣行三教。談道義而化姦頑,講經史而曉愚昧。濟急如濟涸轍之魚,救危如救密羅之雀。矜孤卹寡,敬老憐貧,舉善薦賢,饒人責己。措衣食,周道路之飢寒;施棺槨,免屍骸之暴露。造漏澤之仁園,興啟蒙之義塾。家富,提攜親戚;歲饑,賑濟鄰朋。鬥秤須要公平,不可輕出重入;奴僕待之寬恕,豈宜備責苛求。印造經文,創修寺院。舍藥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煩;點夜燈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濟人渡。或買物而放生,或持齋而戒殺。舉步常看蟲蟻,禁火莫燒山林。勿登山而網禽鳥,勿臨水而毒魚蝦。勿宰耕牛,勿棄字紙。勿謀人之財產;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爭訟;勿壞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權勢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窮困。依本分而致謙恭,守規矩而遵法度。諧和宗族,解釋冤怨。善人則親近之,助德行於身心;惡人則遠避之,杜災殃於眉睫。常須隱惡揚善,不可口是心非。恆記有益之語,罔談非禮之言。翦礙道之荊榛,除當途之瓦石。修數百年崎嶇之路,造千萬人來往之橋。垂訓以格人非,捐資以成人美。作事須循天理,出言要順人心。見先哲於羹牆,慎獨知於衾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永無惡曜加臨,常有吉神擁護。近報則在自己,遠報則在兒孫。百福駢臻,千祥雲集,豈不從陰騭中得來者哉?”

於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

漢於公,東海人,為縣獄吏。郡有孝婦,寡居守節,養姑甚謹。姑恐妨其嫁,自縊死。姑女誣告婦迫死其母,婦不能辨。公爭之不得。孝婦死,東海旱三年。後太守來,公白其冤。祭孝婦墓,遂雨。凡所平決,民皆允服。公門壞,父老謀治之。公曰:“可高大其門,令容駟馬車蓋。我治獄多陰德,並無冤枉,子孫必有興者。”後其子定國,果為丞相,封平西侯。孫永侶,為御史大夫。

竇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

五代竇禹鈞,燕山人,年三十外無子。夢祖父告曰:“汝不但無子,且不壽,宜早修德以回天。”禹鈞由是力行善事。有家人盜錢二百千,自書券系幼女背,曰:“永賣此女,以償所負”,遂遁。公憐之,焚券養女,及笄擇配嫁之。同宗外戚,有喪不能舉,出錢葬之;有女不能嫁,出錢嫁之。公量每歲所入,除伏臘供給外,悉以濟人。家唯儉素,無金玉之飾,無衣帛之妾。於宅南建書院,聚書數千卷,延師課四方孤寒之士,厚其廩餼。由公顯者甚眾。不久,連生五子,皆聰明俊偉。复夢祖父告曰:‘汝數年來,功德浩大,名掛天曹,延壽三紀(十二年為一紀),五子俱顯榮。汝當益加勉勵,無惰初心也。 ’後長子儀,禮部尚書;次子儼,禮部侍郎;三子侃,左補闕;四子偁,右諫議大夫,參大政;五子僖,起居郎。八孫皆貴。公享壽八十有二,無病談笑而逝。馮道贈詩曰:‘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救蟻中狀元之選

宋宋郊、宋祁,兄弟同在太學。有僧相之曰:“小宋大魁天下,大宋不失科甲。”後春試畢,僧見大宋賀曰:“似曾活數百萬生命者。”郊笑曰:“貧儒何力及此?”僧曰:“蠕動之物皆命也。”郊曰:“有蟻穴為暴雨所浸,吾編竹橋渡之。豈此是耶?”僧曰:“是矣。小宋今當大魁,公終不出其下。”及唱第,祁果狀元。章獻太后謂弟不可先兄,乃易郊第一,祁第十。始信僧言不謬。

埋蛇享宰相之榮

楚孫叔敖,嘗出遊,見兩頭蛇,殺而埋之。及歸,憂而不食。母問其故,泣對曰:“兒聞見兩頭蛇者必死,今兒見之,恐棄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後人又見,已殺而埋之矣。”母曰:“無憂。吾聞有陰德者必獲善報,汝必興於楚。”後果為令尹,執楚政。

注:此處所指是兩頭蛇,叔敖恐人見之不祥,故殺而埋之。而普通蛇與彼異,《太上感應篇》雲“無故殺龜打蛇”是惡,義理之微切宜深辨。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