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紹琴辨治慢性腎炎心法

2016/11/25 11:02:32 網誌分類: 趙紹琴名醫治腎炎
25 Nov

趙紹琴辨治慢性腎炎心法 

   導師趙紹琴(1918—2001)教授,是當代著名中醫學家,出生於北京三代御醫之家,幼承庭訓,盡得家傳。後又師從御醫瞿文樓、韓一齋和北京四大名醫之一的汪逢春等先生,醫學造詣頗深,深得數家名醫之絕技。筆者有幸在1985~1988年間隨師學習,侍診左右,聆聽教誨,認真學習。畢業以來,臨證近20年,每將老師所傳之學術經驗運用於臨床,收效頗佳,進一步深入認識到老師學識之淵博,經驗之寶貴。筆者隨師學習期間,老師通過自己幾十年的臨床實踐,並藉鑑前人和其他醫家之經驗與教訓,反复思考揣摩,對慢性腎炎的辨治頗有成效,形成一套很有特色的辨治體系。筆者驗之於臨床,也頗奏效,今結合自己的學習心得,對老師辨治慢性腎炎的學術經驗作一探析。

臨證辨治疾病,辨別其虛實是最為基本的一步,虛實也是臨床常用的八綱辨證的重要一環。慢性腎炎因為病程長,病機複雜,寒熱交夾,氣血鬱阻,往往出現一些疾病的假象,在辨治時常很難分清證的虛實。虛實若不分,則施治常要出差錯。故老師一再告誡我們,辨治慢性腎炎,首先要辨清其虛實,千萬不能將實證當虛證來治,而犯“實實”之戒,致使病情纏綿不愈,甚至加速病情的發展,危害生命。從臨床上來看,慢性腎炎病人大多虛實夾雜,但以實為多,或因實致虛。從其臨床表現來看,常有面色萎白或蒼黯,精神疲軟,氣短乏力,腰膝酸軟等,極易給人造成虛的印象。但若對症狀仔細辨析,不難發現許多病人又有大便乾結,咽紅且痛,心煩急躁,夜寐欠安或不寐,舌邊尖紅,脈沉取細弦且滑等實的徵象,是典型的虛實夾雜的病證,而且多為因實致虛,這實際上與慢性腎炎的漫長病變過程相關,其中也有不少是因治療不當所致的。老師認為,慢性腎炎絕不能當作純虛證來治,在老師的幾十年臨床實踐中,這方面的教訓很深。故老師經過反思,認為慢性腎炎應當從實的方面去論治,即使出現虛象,也應先辨清其病機變化,然後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或予兼治,或去實邪而復正虛,千萬不可蠻補,以免加重病情。在上世紀80年代早期,老師就十分明確地提出慢性腎炎非單純腎虛論的觀點,並就腎虛與腎炎的證治不同作了詳細的分析。指出:“治療慢性腎炎,不知從誰開始,專一補腎,用藥不外六味、八味、左歸、右歸……思想中就是補下元,溫命門,究竟這種方法能否解決腎臟的炎症?一般總認為久病數年,陽氣必虛,又有浮腫不退,故用益氣補中,填補下元。故重用參芪桂附,再則二仙湯等。紹琴每診此證,脈多細小弦數,或細數有力,舌瘦唇紅,苔乾質絳,口乾心煩,急躁夜寐不安,大便乾結。明明陰傷熱鬱……臨床凡遇此等脈證者,每用甘寒育陰,少佐活血祛瘀通絡等法,收效甚捷。這說明總以印像出發,就難以做到辨證論治。久病雖有陽虛一面,在臨床用藥時必須以脈、舌、色、症這些客觀表現為依據,切不可憑想像從事。”[1]

 

2辨舌脈

舌診、脈像是中醫診病的特色所在,中醫學認為舌象脈像是疾病及其變化的必然外在表現,常是疾病的本質反映。同一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的表現形式,具有相對的同一性。急性病是如此,慢性病更是如此。但慢性病相對於急性病,其病機變化更為錯綜複雜,其在舌、脈象方面的表現也更為複雜並多變,因此在辨治慢性病時,對舌脈的辨識則更要細緻,以尋求疾病的本質徵象,為正確治療打下基礎。重視舌脈像在疾病辨治中的作用,也是老師診治疾病的一大特色。老師在舌診、脈象學上的成就非常大,造詣也非常高深。老師認為,慢性腎炎症狀變化多端,病機十分複雜,要在這繁紛多樣的臨床表現中,更好地更準確地把握疾病的本質,抓住舌象脈像這兩個辨證的重要指標十分重要,也是十分有益的,能起到駕簡禦繁的作用,是辨證的綱領性部分。老師提出慢性腎炎非單純腎虛論的觀點,其取證的重要依據即是舌診與脈象。辨舌首先要辨清其變化情況,即舌苔有無、厚薄、潤燥、剝脫、垢腐、老嫩等,苔色白、黃、灰、黑及滑、膩等,舌質(包括舌四周、舌背部)色紅、粉、深紅、絳、紫、晦黯、淡等,以及舌體神氣的榮枯、凹凸、紋老、紋嫩等,再則是舌形態起點刺、裂紋、強硬、震顫、痿軟、捲縮、偏斜、胖瘦等。至於脈診,老師更是盡得家學,在前人三部九候的基礎上,將舉、按、尋的切法,發展為浮、中、按、沉四個層次來切診,以利於更好地辨別疾病的不同層次,以及功能性改變與實質性變化。並認為功能性疾病其變化多在浮、中部位,實質性疾病變化則表現在按、沉層次上。故欲求疾病的本質,尤其是慢性疾病,多從按、沉去切診。慢性腎炎病人的舌象,老師認為多質淡而邊尖紅絳或起點刺,舌背深紅或紫黯,舌紋多偏老,舌苔或厚或薄,或膩或垢,但多偏乾老。脈像上浮中取多濡軟或濡滑,按沉則多細、弦、數。結合起來,脈、舌、色、症相參,則表現為脈濡軟、腰酸、舌苔白膩,此為濕鬱氣機不暢;心煩夢多、小便短赤、舌淡邊尖紅起點刺、脈細弦或數,乃為熱鬱營血而陰分又傷之徵。綜合起來,慢性腎炎的病機為熱鬱濕濁,陰傷血瘀。以此為基礎,再根據不同病人體質、地域、季節等,以及治療用藥情況,進行具體辨證,就能掌握具體病人的病機本質,從而為立法治療提供依據。

3巧立法立法是指在辨證與辨病的基礎上確立對疾病的治療法則,用於指導處方,立法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對疾病的治療效果。老師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十分重視治法的作用,常對我們說,治病應守法則而不可拘泥於方劑,在治法確立的前提下,可以靈活選藥組方,不可死守某藥某方,應據情靈活變通,以使藥證更為合拍。治其他疾病是如此,治慢性腎炎更是如此。在對慢性腎炎虛實及舌脈辨證等情況有了充分認識的基礎上,明確了慢性腎炎的基本的共同病機是熱鬱濕阻、陰傷血瘀,老師為此確立了芳化清透、涼血化瘀的基本治法。雖然中醫對慢性腎炎的研究已有數十年的歷史,在這個過程中智者見智,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許多治療方法,但至今仍缺少統一的認識,療效也參差不齊,應該說這些治法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其合理性,但從目前的研究情況來看對慢性腎炎的病機論述中,熱毒與瘀血的探討已越來越多[2-3],這也驗證老師對慢性腎炎病機認識與治法確立的正確性與超前性。而老師對慢性腎炎病機認識的形成與治法的確立也存在一個思辨過程,他說:“由於慢性腎炎最顯著的症狀就是水腫,治療方法,《內經》用'平治於權衡,去宛陳莝……開鬼門,潔淨府'等原則。《金匱要略》明確指出:'治水腫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後來又有八味、六味溫補命門等,概言之不外發汗、利小便、滋陰、溫補諸法。我也曾用補土以製水、溫腎、祛濕、發汗、利小便之法,藥如八味丸、六味丸、參苓白朮散、越婢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五皮飲、真武湯,結果患者病情每況愈下……沒有在辨證上下功夫,反而在藥味上窮追不捨,企望專方專藥包治腎炎,故而治之不驗。從70年代起,我拋棄舊說,總結出一整套辨證方法,療效顯著。在辨證上強調脈、舌、色、症相結合……在治療上,一定強調熱鬱者清透;濕鬱者芳化;熱鬱陰傷者,一方面宣透,另一方面注意甘寒養陰;濕熱內蘊下焦,日久波及血分,注重清化濕熱,涼血化瘀。濫用溫補,無疑是有害無益

4活用藥

用藥是治療疾病的直接手段,老師治病歷來守法則而靈活用藥,收效頗佳。在北京中醫學院出版的《趙紹琴臨床400法·前言》中,胡定邦等對其用藥有如下評價:“趙教授用藥少而精當,療效頗佳,受到院內外中醫界同志和廣大患者的讚揚,已故名老中醫秦伯未先生曾稱道其遣方用藥特點為:'平正輕靈'。”老師在治療慢性腎炎的用藥方面也守“平正輕靈”的風格,靈活用藥,不守專方專藥。根據病情,在治法的指導下,

對熱鬱者採用清透之法,清透即是清熱透邪之法,藥用蘇葉、防風、荊芥、柴胡、黃芩、川楝子、枳殼、竹茹、焦山梔、獨活、桑枝、絲瓜絡等;

 

濕鬱者芳化,藥用藿香、佩蘭、白芷、羌活、杏仁、半夏等;陰傷者在清化的基礎上甘寒養陰,藥用白茅根、鬼箭羽、蘆根、女貞子、旱蓮草等;

 

日久波及血分,出現血熱血瘀者,在清化濕熱的基礎上,注重涼血化瘀,藥用丹參、丹皮、茜草、紫草、地丁草、大薊、小薊、赤芍、生地榆、澤蘭、炒槐花、白頭翁等;

 

如有積滯,則加用檳榔、大黃、焦三仙、水紅花子、大腹皮等;有熱毒者,加用蚤休、連翹、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

 

氣虛明顯者,加用生黃芪、焦白朮、黨參;

 

浮腫明顯者,加茯苓、大腹皮、陳皮、防己、冬瓜皮;

 

陽虛寒濕不化,多見於腎病綜合徵,可加用淡附片、淡吳萸、淡乾薑、肉桂、川椒、桂枝等;

 

腎氣不實者,加用川斷、桑寄生、楮實子、狗脊、杜仲等。

總之,“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素問·至真要大論》)。這是《內經》指導用藥的一大法則,在此也很適用。老師治療慢性腎炎用藥的諸多變化,內容非常豐富,很難一一贅述。

5重攝養

中醫學歷來認為疾病的治療與轉歸與患者自身的調攝與養護密切相關,因此就出現了與疾病調治相關的許多忌宜學說,其中的科學內涵也正在指導人們的日常調攝與配合疾病治療的養護。老師在治療各種疾病時十分重視病人的自我攝養,內容包括飲食、起居、鍛煉、勞逸結合、情志調理等。醫患雙方密切配合與協調,是治療疾病的重要環節。在治療慢性腎炎的具體情況中,老師十分重視患者的自我攝養,內容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是堅持運動,以走路為主要方式。老師常要求患者每日早晚在環境與空氣相對較好的地方,堅持走路,或快走如急行軍,或慢走如悠閒散步,少則一二小時,多則三四小時,據自身的體力情況而定,循序漸進,長期堅持,收效良好,能加速疾病的康復與療效的鞏固。並提出了慢性腎病宜動不宜靜的論點。老師認為:“對於慢性腎病來說,靜不如動,靜有害而動有益,靜則血液瘀滯,對腎臟修復不利;動則血行流暢,能使腎臟血液循環增加,從而促進腎臟功能恢復,並有助於防止腎臟萎縮。”又說:“很多腎病患者通過堅持走路鍛煉,體質得到改善,症狀消失,尿檢轉陰,較少復發。在慢性腎衰病人,可使尿素氮下降,腎功能改善,甚至可使已經萎縮的腎臟得以部分恢復。”

[5]二是飲食調養,堅持低蛋白飲食。認為低蛋白飲食能減輕腎臟的負擔,有利於腎臟的康復,而高蛋白飲食,不但不能彌補蛋白的流失,反而加重腎臟的負擔,加重蛋白尿,而低蛋白飲食則有利於控制蛋白尿。“當慢性腎炎時,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大分子的蛋白大量通過腎小球基底膜而形成蛋白尿,當大量進食高蛋白食物時,血漿中游離蛋白質增加,通過腎小球基底膜的蛋白劇增,這無疑增加了腎臟的負擔,加重了腎小球的損害,阻礙腎小球的自我修復。相反,減少高蛋白食物的攝入,可有效地減少游離蛋白通過腎小球基底膜的絕對數量,從而大大減輕腎臟的負擔,為腎小球的修復創造了條件,為中藥治療爭取到了時機。”[6]老師也提出了方法:“由於腎炎表現為尿蛋白的丟失,因此,腎炎的飲食調養問題非常重要。現代醫學強調補充蛋白,食用一些含蛋白、脂肪等含熱量較高的食物,據我多年的臨床體會,在中醫治療慢性腎炎過程中,如果採用現代醫學補蛋白的觀點,或補腎強陽的中醫理論,反而療效不顯。50年的臨床告訴我,治療腎病應當禁食一切辛辣及含蛋白、脂肪之品,同時強調控制飲食的數量,以減輕腎臟的負擔。一般一天不超過250克主食,要求食用新鮮蔬菜。其原因是甘甜肥厚有助於增濕生痰;辛辣香燥每多化火傷陰,加重鬱熱生成,阻礙氣機通暢……”[ 5]筆者在飲食控制對腎炎病人的療效影響上,也有深刻體驗,觀察到在同樣治療的情況下,能嚴格遵守上述飲食要求的腎炎病人,都能較好較順利地得到康復,不能嚴格遵守上述飲食要求者,往往影響療效,使病情得不到改善而纏綿難愈,少數病人甚至造成病情惡化,危及生命。

二、臨床灼見

(一)慢性腎炎的治療

由於慢性腎炎最顯著的症狀就是水腫,治療方法,《內經》用

“平治於權衡,去菀陳莝……開鬼門,潔淨府”等原則。《金匱要

略》明確指出:“治水腫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

汗乃愈。”後來又有八味、六味溫補命門等,概言之不外發汗、利

小便、滋陰、溫補諸法。趙氏也曾用補土以製水、溫腎、祛濕、發

汗、利小便之法,藥如八昧、六味丸、參苓白朮散、越婢湯、麻黃連

翹赤小豆湯、五皮飲、真武湯,結果病者病情每況愈下。由此可

知,我們大都沒有跳出腎炎水腫就是腎虛的思想圈子,沒有在辨

證上下功夫,反而在藥味上窮追不捨,企望專方專藥包治腎炎,

故爾治之不驗。

從70年代起,趙氏拋棄舊說,總結出一整套辨證方法,療效

顯著。在辨證上強調脈、舌、色、症相結合。脈濡軟,腰酸周身疲

乏,舌苔白膩,此為濕鬱氣機不暢;心煩夢多,小便短赤,此系熱

鬱於內;舌絳且幹,尖部起刺,此為熱鬱營分而陰分又傷;舌胖質

淡而尖部紅絳,此為熱鬱濕阻等。如此復雜多端,絕非單純腎虛

一途,必須強調辨證。在治療上,一定強調熱鬱者清透;濕鬱者

芳化;熱鬱陰傷者,一方面宣透,另一方面注意甘寒養陰;濕鬱內

蘊下焦,日久波及血分,注意清化濕熱,涼血化瘀。濫用溫補,無

疑是有害無益。

(二)腎炎治療中幾個難點探討

在腎炎的治療過程中,腎炎的飲食、尿毒症的治療等問題頗

為棘手,趙氏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如下:

1.腎炎的飲食調養問題由於腎炎表現為尿蛋白的丟失,

因此,現代醫學強調補充蛋白質。然而趙氏在多年的臨床中體

會到,中醫治療慢性腎炎過程中,如果採用補充蛋白質的觀點,

反而療效不顯,而應該禁食一切辛辣香燥和富含脂肪、蛋白質之

品,同時強調控制飲食量,以減輕腎臟負擔,一般每日不超過

250g主食,輔以新鮮蔬菜。此乃甘甜肥厚有助於增濕生痰,辛

辣香燥每多化火傷陰,加重鬱熱生成,阻礙氣機通暢。從現代醫

學講,蛋白質是含氮化合物,這些物質排泄大多要從腎小球濾過

排出,食用多了,氮及廢物產生增加,就要加重已病腎臟的負擔,

機體不僅得不到應有營養的補充,反不利於病情恢復。另外加

強鍛煉,每日散步2小時,有利於腎臟排氮功能的恢復。事實證

明,飲食禁忌和功能鍛煉,在輔助藥物治療中起著重要作用。

2.尿毒症的治療 中醫認為尿毒症乃熱邪蘊鬱,深入血

分,而致脈絡瘀滯。尿毒症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部分腎小球

發生變性,進而纖維化,或與之相接的腎小管發生營養不良性改

變或萎縮,這些病理變化可能是中醫稱之為“瘀”的實質,再根據

患者個體差異,或兼痰飲、濕濁、濕熱、積滯等阻滯氣機,導致三

焦不暢,邪氣不能外達,故用涼血化瘀,透達瘀滯為法,常用桃

仁、紅花、赤芍、甘草、生地榆涼血化瘀,體壯者可加大黃3~ 5g 

以通達鬱滯、清化濕毒,往往取得較好療效。

3.尿毒症嘔吐的治療尿毒症中最早和最突出的症狀,常

為噁心嘔吐,是瀦留體內的毒性物質刺激胃腸黏膜所致,中醫屬

“關格”範圍。清陽不升,濁陰不降為主因,症見神倦嗜睡,泛惡,

甚則口中有尿味。治之當以旋覆花、代赭石、半夏、大黃,酌加藿

香、佩蘭之屬芳香止嘔,清降為本。

4.尿毒症並發高熱治療尿毒症病人由於免疫功能低下,

容易外感新涼而發熱,此時發熱非一般外感可比,單純外感發

熱,辨清衛、氣、營、血。在衛辛涼輕疏,到氣才可清氣,入營猶可

透熱轉氣,入血直須涼血散血,用藥層次井然,而尿毒症發熱具

有復雜性,內有濕滯鬱熱阻於下焦,外有熱邪犯於肺衛,上下皆

為邪鬱,用藥頗難。若急則治標,用苦寒瀉熱,但涼遏太過,冰伏

濕邪,熱鬱濕阻更趨嚴重。因此,用藥上既要兼顧熱鬱肺衛一

面,又要考慮尿毒症熱鬱濕滯阻於下焦一面,熱鬱肺衛者用辛涼

輕宣之品,如淡豆豉、炒山梔、前胡、杏仁、枇杷葉等;濕鬱下焦當

以蘇葉、藿香開其濕鬱,茜草、丹皮、赤芍、大黃清降瘀毒。

5.尿毒症的神疲乏力症狀 精神萎靡不振和疲乏無力是

尿毒症的神經系統表現。一般多認為久病屬虛,況尿毒症是腎

臟功能的嚴重衰竭,於是一味溫壯滋補以冀取效。趙氏40年個

人體會,在臨床上濫用溫補,病人反而出現神疲乏力加重,甚則

可見心煩急躁,夢多溲赤,牙齦出血,舌絳瘦紅,脈弦細滑數。其

根源多在於忽視了中醫的脈、舌、色、症的四診合參。應當透過

錯綜複雜的表面現象,抓住疾病的本質。神疲乏力,周身沉重,

但切脈浮中取濡軟,沉按則弦細滑數。弦者為鬱,細為陰傷,數

為熱象,滑主痰濕阻滯,合而言之,乃濕阻氣分,血分鬱熱之徵。

有些患者之脈浮中取虛弱乏力,但沉取滑數。單從虛弱乏力分

析,似屬氣分不足,但滑數之脈,為痰濕蘊鬱於里,如此看來,此

虛弱之脈是熱閉之象,當為濕阻氣分。觀其舌質偏紅,苔滑潤

膩,此屬陽氣虛弱,濕阻氣機,熱鬱於內。若專投溫補,豈不是助

陽增其鬱熱,滋膩徒加濕阻乎?所以細心地分析脈象,才能進一

步認識熱鬱濕阻的病機,才能準確地掌握病機所在。

6.從皮膚奇癢表現分析 陰傷脫水,皮膚失去光澤,乾燥,

脫屑。尿素從汗腺排出後,凝成白色結晶,稱為尿素霜,它刺激

皮膚引起尿毒症性皮炎,病人自覺奇癢難忍而搔抓,皮膚破後多

繼發感染。舌苔多滑潤膩,舌質紅絳,或舌邊尖紅起刺。舌苔多

主氣機功能方面的疾病,舌質主疾病的本質。苔滑膩,濕阻氣分

無疑;質紅絳,血分有熱可定。脈滑數,按之弦急,滑為痰,數則

主熱,按之弦急,為肝鬱且熱之象,心煩急躁,為鬱熱擾心。婦人

月事色深,量多提前,全是熱迫血分而妄行。合而言之,乃熱鬱

血分,濕阻氣分,治療必須二者兼顧。

7.貧血的討論 貧血是尿毒症病人必有的症狀。其表現

為血紅蛋白下降,頭暈目眩。一般認為貧血要補,這是常人最易

想到的,一是食補,用高脂肪、高蛋白之類;二是藥補,驟進溫補

滋膩之品,參、附、芪、茸之類,惟補是求。但結果往往是尿素氮、

肌酐急劇上升,血紅蛋白反而下降。其實尿毒症期,腎衰竭嚴

重,每進蛋白、脂肪類高能量之品,徒增其鬱熱,同時加重腎臟的

排泄負擔,結果只能每況愈下。趙氏一改舊觀,控制飲食,以素

食為主,多散步,忌食辛辣刺激及脂肪、蛋白類食品,結果反而使

血紅蛋白上升,尿素氮下降,這在其多年的臨床治療中得到

證明。

8·從水腫症狀分析 由於腎臟排水能力下降,故多常見水

腫,而且經年累月,難以平伏。如何辨治水腫?是投以真武湯壯

陽,還是五苓散淡滲?趙氏臨床體會:越利水則水腫越甚,越滋

補則變證蜂起。細察病人,面色以淡黃多見,或暗濁無華,黃乃

土色,濕為土氣,濕阻於內,陽氣不升,氣血不榮於面,故面色黃

濁。舌體胖大有齒痕,舌面光滑,有陽虛氣弱的一面。但舌質偏

紅,尖部起刺,唇紅赤且幹,是為心肝二經內有蘊熱。查苔垢厚,

尚有痰濕阻滯。按脈多濡軟沉取弦數,濡為濕脈,水飲痰濁阻滯

使然。弦數為心肝鬱熱。如此為濕阻氣分,心肝鬱熱,氣陰兩

傷,非單純虛實論之,投宣肺疏衛,涼血瀉熱之劑,療效卓著。投

宣肺疏衛,化其濕滯,通調水道,所謂啟上閘也;涼其血分蘊熱,

瀉其心肝鬱火,雙管齊下,取效甚捷。

9.如何降尿素氮、肌酐尿素氮和肌酐是反映腎功能損害

程度的重要指標。趙氏在臨床觀察到許多患者服用溫補益氣、

滋陰填下之藥,反而出現肌酐、尿素氮的上升,病情惡化。從現

代研究來看,其原因有二:一是藥味本身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如

阿膠、鹿角膠等膠類都是如此。因腎功能早已衰竭,無力將氮質

排出體外,再服用膠類中藥或溫補藥等於增加了氮質的攝人量,

而使血中非蛋白氮升高。二是藥物本身有抑制機體排出氮質的

作用,如附子、肉桂、紅參等。因此,趙氏採用涼血化瘀以折其鬱

熱,清熱祛濕以降其滯澀,結果肌酐、尿素氮下降很快。

10.合併糖尿病的問題 糖尿病人,以增加蛋白為治療方

向,用藥以補正填下、益氣昇陽為主。若病久常引起腎小球動脈

硬化症、腎小球硬化症及腎盂腎炎,稱為糖尿病性腎髒病變,後

期由於腎功能減退而成尿毒症。糖尿病治療多是甘溫益氣,甘

寒滋補為法。尿毒症治療,若多用溫補,則於病不利,因此治療

頗難下手。趙氏採用補瀉兼施,分途調理為大法,以益氣補虛治

其本,降濁祛穢兼治標邪,嚴格辨證,不得混淆,否則互為影響,

此起彼伏。

11.透析問題的討論 透析主要是為了降低血中氮質的瀦

留,常用結腸透析、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甚則腎移植。趙氏認

為這些方法雖有效,但費用昂貴,病無愈期,不是解決問題的最

好辦法。在用中醫辨治尿毒症的同時,趙氏主張力爭不透,即使

病人已走上透析之路,其以中藥治療為主,減少透析次數,以至

不透。趙氏曾治一例尿毒症晚期患者,年68歲,退休工人,尿素

氮124mg/dL,肌酐17.4mg/dL,且合併冠心病、高血壓。西醫

畏之,不能透析,囑其回家準備後事。病家絕望之際,試求中醫

一治,邀其會診。診時面色咣白、周身浮腫,納少嘔吐,氣喘吁

籲,手足發涼,診其脈濡軟且滑,沉取有力,舌質紅,苔膩。詢問

之,盡食膏粱厚昧。此屬濕滯氣分,熱鬱血分。治以祛風化濕,

涼血活血,桃仁承氣湯酌加荊芥、防風之品。10劑而症情大轉,

後一直以此法進退,半年餘已能外出旅遊,尿素氮34.5mg/dL,

肌酐7.4mg/dL。趙氏認為解決尿毒症非透析一途,中醫完全

有可能解決這個問題,但這是一個非常難的課題,有待我們臨床

繼續研究、探討。

治療尿毒症,必須在辨證論治上下功夫,重視脈、舌、色、症

四診。企望專方專藥,包治百病,以這種思想指導臨床、科研,其

結果終將不盡人意的。

摘自《當代中醫腎髒病臨床經驗精粹》71-80頁主編:沈慶法(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主任委員)

人民衛生出版社07-12

 

 

IgA 腎病

張某,男,30歲,1993年2月4日初診。

主訴:患者自1988年患急性腎炎,經住院治療2個月痊癒出

院。出院後兩週發現尿赤、腰痛,又去醫院檢查:尿蛋白(十+)

尿潛血(+十+),尿紅細胞10~15個倩倍視野,住院治療1月

餘,效果不明顯,經腎穿刺確診為Iga腎病(系膜增殖型)。以後

尿常規化驗時好時壞,有時出現肉眼血尿,曾多次住院治療,均未

徹底治愈。由一朋友介紹求趙老醫治。初診時症見心煩夢多,腰

痛,尿赤,舌紅苔白,脈弦滑且數,尿檢驗:尿蛋白(++),尿

潛血(++),尿紅細胞5~7個/高倍視野。證屬肝經鬱熱,深入

血分,絡脈瘀阻。治擬清瀉肝經鬱熱,涼血通絡止血。

處方:柴胡6克,黃芩6克,川楝子6克,荊芥炭10克,防

風6克,生地榆10克,丹參10克,炒槐花lO克,茜草10克,

茅、蘆根各10克,小薊10克,大黃l克,7劑。

二診(2 月18 日 ):服上方後,睡眠轉安,尿赤見輕,尿蛋白

( ± ),尿潛血(+),尿紅細胞消失。又服前方7劑,尿蛋白轉陰,

惟腰痛,尿潛血( ± ),改為活血通絡,涼血育陰方法。

處方:荊芥炭lO克,防風6克,赤芍10克,丹參10克,茜

草10克,生地榆10克,絲瓜絡10克,桑枝10克,旱蓮草10克,

女貞子10克,小薊10克,藕節10克,茅、蘆根各20克,大黃1

克。

服此方20劑,腰痛消失,尿化驗未見異常,無其他不適。又

觀察治療3個月,未再反复,而告獲愈。

按:IgA腎病屬中醫“腰痛”、“尿血''或“溺血”範疇。臨床

以血尿為其主症,或伴有腰痛。血尿是以小便中混有血液為其臨床

特徵。在《內經》中又稱為溲血、溺血。但辨證治療時必須與血淋

相鑑別,其主要是區別疼痛的有元,如小便出血時滴瀝澀痛或疼痛

難忍為血淋,多屬膀胱濕熱;如小便出血時多無疼痛症狀為溺血

( 或尿血),多屬血分鬱熱。此病案症見心煩夢多,尿赤,舌紅,脈

弦滑且數等,全是肝膽鬱熱深入血分之象。因此取柴胡、黃芩、川

楝子等清瀉肝膽鬱熱;生地榆、炒槐花、丹參、茜草涼血活血清

熱;茅根、小薊涼血止血;荊芥炭、防風既能疏調氣機,又能止

血;大黃涼血活血,推陳致新。初診服七劑,症狀即顯著見輕,又

服7劑,尿蛋白轉陰,惟見腰痛,尿潛血( ± ),改用涼血育陰方

法,僅服藥20劑,諸症皆去,化驗檢查亦未見異常。又以此方加

減服藥3個月以鞏固療效,並未再反复。病程達5年的Iga腎病,

共治療4個月而全癒。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積極配合趙老的治療方

案,採用中藥配合走路鍛煉、限蛋白飲食等,療效比較滿意。

 

本人多年在彭建中大夫(趙紹琴親傳弟子)處看腎病,

病症狀:

尿蛋白3+ 潛3+ , 多年腰疼, 舌苔黃膩. (北京協和醫院診斷為慢性腎小球腎炎)

下面是最後一次的方子,該方子使腰疼明顯好轉,尿中潛血(3+)轉陰,尿中蛋白(3+)轉微量, 目前,一直在服用此方.希望對腎炎患者有幫助.

荊芥6 克,防風6 克,白芷6 克,獨活6 克,生地榆10 克,赤芍10 克,炒槐花10 克,丹參10 克,茜草10 克,茅、蘆根各10 克,小薊10 克,絲瓜絡10 克,桑枝10 克,地膚子10 克,白鮮皮10 克,草河車10 克蛇舌草10 克馬齒莧10 克

 

 

 

解釋說明 :

祛濕:荊芥6克,防風6克,白芷6克,獨活6克,

活血涼血: 生地榆10克,赤芍10克,炒槐花10克,丹參10克,茜草10克,茅、蘆根各10克,小薊10克,

腰疼活絡:絲瓜絡10克,桑枝10克,

皮膚癢:地膚子10克,白鮮皮10克,草河車10克

濕疹:蛇舌草10馬齒莧10萆解30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Him wong
Him wong 2020/02/07
@k98m...

有沒有聯絡方法,如微信、whatapp

我的微信saiyasat

k98m
k98m 2020/01/24

有,你要解盤?

Eric Lau
Eric Lau 2020/01/17

我都想問有沒有紫微解盤服務。

Abc
Abc 2019/09/11

今日睇好難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