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時代那些人和事兒(1 ) (中華良子)

2016/11/29 11:23:45 網誌分類: 觀暦史,知興亡
29 Nov
遠古時代那些人和事兒(1 )(中華良子)

       遠古時代,或稱“上古時代”、“三皇五帝時代”、“神話時代”,是文字記載出現以前的歷史時代。對世界各地上古時代的定義也因此不同。在中國上古時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時代。指的是約距今300萬年─公元前21世紀的世界,當時許多國家的人民對天、地的出現點及人類的產生,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在中國,有關盤古開天闢地和女媧造人一類的神話傳說流傳久遠。但隨著科學的發展,特別是近代考古學、古人類學和地質學的發展,揭示了地球形成的奧秘,也揭示了人是生物進化的產物。目前,考古學家和古人類學家在非洲發現的人類化石,距今有300餘萬年,因而非洲被認為是人類起源地(參看埃及古猿、南方古猿、臘瑪古猿)。在中國,重慶市巫山縣發現的巫山人化石,距今也有200萬年,此外,還發現了許多古人類化石,如年代稍晚的“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等等,數量很多、分佈地域也很廣。因此,中國的考古學家提出:東亞地區也是人類的起源地。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中華帝國和其它古文明帝國一樣,從小小的原始部落和小小的地區,不斷的和其它的部落聯合,融化和擴張,形成一個規模龐大的帝國。當研究其它的古文明時,現代人一直不能解讀他們祖先的文字,以致難以了解自己的文明之始末,而現代的中國人卻能讀通幾千年前的文字,了解中華祖先的文化。因為我們中華文明是世上唯一的統一和連續的文明,中華文明的發展當然有受到外族的侵入,中國也曾經被外族統治過,但是,不是我們要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語言,文明,相反的,中華文明是一種不具侵略性,而博大精深的文明,所以,入侵者自己總是迅速的完全的被我們所同化,融合,使我中華文明更趨先進,更具活力。

       自公元前3000至前21世紀,是中國文明初起的時代,有三皇五帝之說。三皇的說法不一。在所有關於“三皇”的說法中,所有涉及“三皇”的人物,都在中國遠古時代發揮了重要作用,有著重大影響。其中,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農(農皇)列為三皇,可以說是最恰當的。將其列為三皇,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在燧人時期,人們學會了人工取火,人們的飲食從過去的生吃進步到熟食,人的體質也得到相應提高。在伏羲時期,人們從血緣婚進步到族外婚,解決了血緣婚帶來的種族退化的問題,中國也由此逐步從母系社會進入父系社會。而神農時期,人們學會了種植與養殖,從過去的狩獵採集過渡到農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農耕文明時代。作為中國上古時代三個不同發展階段的三個代表人物,把他們列為三皇,無論從哪方面講都是應該的。“五帝”乃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史記-五帝本紀》)。需要說明的是:三皇、五帝,僅是遠古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不是真正的“帝”或“王”,但是後人以為他們很傑出或偉大,而追尊他們為帝王。

 

第一部分:盤古開天闢地時期

 

       一、盤古開天闢地時期(距今大約3 00 萬年前)

       (一)重要人物

{#001nQR7Dzy6Wvp49j7ia8.jpg}盤古

       1.創世大神盤古氏。盤古(或稱盤古氏或盤古大帝)是中國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在道教的傳說中盤古是元始天尊的化身。關於盤古的傳說有很多版本,但都普遍認同盤古是開天闢地的人物。盤古最早見於三國時徐整著的《三五歷紀》。其後,題為梁任昉撰的《述異記》稱盤古身體化為天地各物。《五運歷年紀》(不詳撰成年代或云亦徐整著)及《古小說鉤沉》輯的《玄中記》亦有類似記載。1986年饒宗頤先生髮表《盤古圖考》,指出漢末興平元年,即公元194年,四川益州講堂石室已有盤古像。饒先生的這一成果,不僅將盤古出現的時間上推到公元二世紀末,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提供了啟迪:神話與宗教是一個事物的兩面體,語言與神像聯繫在一起,兩方面的研究可以互證。主要事蹟:盤古開天闢地。

       2.妻子太元玉女。太元玉女,又稱太元聖母、玄妙玉女,道教神話人物,是東王公(天皇氏)與西王母(王母娘娘)的母親,盤古的妻子。是一個擁有至高權利、母儀天下的女神,傳說她出於天地構成之前,不生不滅。

       3.兒子東王公。東王公又稱木公,東華帝君,有別於全真祖師東華紫府少陽君王玄甫。漢族民間信仰的神仙,與西王母共為道教尊神,究其源,可追溯到戰國時。為古代漢族神話中的男神,後來道教繼承增飾奉為男仙領袖,南、北二宗則奉為祖。郭沫若在《卜辭中的古代社會》一文中就說:神話傳說中人物,一人化為二人以上,一事化為二事以上,乃古今中外常有之事。(傳說,盤古開天闢地以後,自號元始天王,元始天王與太元玉女通氣結精,生天皇氏。由此說明,東王公即是天皇氏)(略)

       4.女兒西王母。西王母,又稱太真王母、西王金母、王母、金母、瑤池金母、類祖,尊稱王母娘娘。(略)

       5.師傅鴻鈞老祖。混沌初開時,西崑崙有一生靈得到造化神器的一部殘片“造化玉牒”,修成太乙真仙自號鴻鈞老祖。以前有句話“先有鴻鈞後有天,陸壓道君還在前”!但陸壓道君則不得而知了。陸壓道君在北海魚鯪島,屬散仙,輩份奇高,但在神仙榜上功勞並不大,所以記錄不多了。鴻鈞的徒弟盤古(即元始天尊)開的天。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太上老君、接引道人(後更名為如來佛)、準提道人(很可能就是菩提老祖)都是鴻鈞老祖的徒弟。前三者稱為三清。如來佛後來創立了佛教。太上老君創立道教。鴻鈞老祖是三清教的教祖。後來三清教由其徒弟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共同管理。也有一種說法是菩提老祖,蛇身女媧與鴻鈞同輩。而有說法是蛇身女媧在後,是盤古開天以後,蛇身女媧才補天的。也有人說燃燈道人是接引道人的師傅。而天由盤古斧闢開混沌後,變成天的。

       (1)元始天尊(盤古)。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尊神之一,道教開天闢地之神。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氣,存在於宇宙萬物之先。道體常存不滅,即使天地全部毀滅,在“三清”之中位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縱觀元始天尊的演變過程,可以發現“元始”一詞原是道家舒述世界本源的哲學用語,後來被道教加以神化,逐漸演變成道教的最高尊神,居於三清之首。從歷史角度上考察,這與道家演變成道教的歷史完全相吻合。“元始”的意思也就是一切的源流的開始,即象徵為萬物之母的“道”。

       (2)靈寶天尊(玉宸道君)。靈寶天尊又稱玉宸道君和太上道君。是元始天尊的精氣所化生,以開皇元年托胎於西方綠那玉國,寄孕於其母洪氏身中,於母親身中先瓊胎玉府,道君於其中凝神修煉三千七百年,在鬱察山浮羅丹玄山腳下誕生。道君長大後,啟悟道真,期心玄妙,在一株枯桑樹下,精思百日。忽感元始天尊下降,傳授道君靈寶大乘之法、十部妙經。於是道君跟隨元始天尊遊歷十方世界,宣講道法。不久,道君得證道果,元始天尊賜予道君太上靈寶天尊之號,居住在上清真境禹余天中,又將金科寶籙、三洞仙經,付與經師鬱羅翹真人,傳教於十方世界,萬國九州。夏至日為靈寶天尊的聖誕。靈寶天尊原稱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的《真靈位業圖》列其在第二神階之中位,僅次於第一神階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時曾稱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稱為靈寶天尊或靈寶君。道教宮觀裡的三清殿中,靈寶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側位,手持太極圖或玉如意。

        (3)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居“三清尊神”的第三位,是道教初期崇奉的至高神。 原為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學派重要人物,後人普遍認為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創始人。太上老君是公認的道教教祖,即太清道德天尊。又稱道祖、太上道祖、開皇末劫天尊、道德天尊、降生天尊、混元上帝、師寶天尊。全稱一炁化三清太清居大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氣所成日神寶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簡稱太上老君。在莊嚴肅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供奉著神態端莊的三位尊神,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師”。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玉宸道君)、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於自然,生於無生,先於無先,挺於空洞,陶育幹坤。號曰無上正真之道,神奇微遠不可得名。夫老君者,乃元氣道真,造化自然者也。按道教說老子為其八十一化之一,著有震古爍今的道教祖經-《道德經》五千餘言。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為道教創始者-道祖老君的聖誕日,為國際道教節。

       (4)接引道人(如來佛)。在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接引道人是西方教教主,是西方二教主準提道人的師兄,其人物原型就是佛教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大乘佛教中被尊稱為“接引導師”,這就是“接引”二字的由來,又名無量壽。住在西方極樂之鄉。此人身高丈六,金身,面皮黃色。長年累月不曾離得清淨之所。《封神演義》中多次受闡教門人之約,攻克封神之路上的阻攔。三顆舍利取下戮仙門,與老子、元始共破通天誅仙陣;其後又與太上老君(老子)、元始天尊、燃燈道人、陸壓道人以及闡教眾門人共破萬仙陣,並在萬仙陣中用乾坤袋收了截教通天教主的很多門人,渡他們到西方。

       (5)準提道人(菩提祖師)。《封神演義》中西方教的二教主,洪荒流小說中的六大天道聖人之一。實力與“混元大羅金仙”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女媧娘娘、接引道人不相伯仲。身份是西方教的教主之一。曾兩次與通天教主交手都佔上風。在洪荒流小說中,準提道人為弘揚西方教,放下聖人身份,來到東土渡化有緣人,對東土的道教門頗為了解。極有可能是西遊記中的菩提祖師。而他又是西方二教主。對佛法自然更是瞭如指掌,為混元大羅金仙。此外,其師兄接引道人是西方教主。

       (二)歷史事件

       1.盤古開天地。①盤古開天的主角是盤古,是中國民間神話傳區性說人物,最早見於三國時期吳國徐整著的《三五歷紀》。②萬物之初,太空中飄浮著一個巨星,形狀像是一個雞蛋。雞蛋裡是一片混沌,漆黑一團,沒有天地,沒有日月星辰,更沒有人類生存。可是,在這片混沌黑暗之中,卻孕育了創造世界的盤古。③盤古在這隻大雞蛋裡孕育成人以後,睡了一萬八千年,才醒了過來。這時,他發現他生活在黑暗混沌的大雞蛋裡,心裡憋悶得慌,渾身像被繩子束縛一樣很難受,又看不見一絲光明,於是,他決心舒展一下筋骨,捅破這個大雞蛋。穿梭太虛。待得盤古大神身體長到幾千丈,盤古突然神情急噪,隻大喝一聲:“出!”。爾後,盤古便伸手一招,那伴隨盤古共生地混沌突然起了變化,化成了一把巨大的斧頭。斧頭飛到盤古身邊,盤古雙手執斧,又是大喝一聲:“破!”,便掄著手中的斧頭向那混沌虛空劃去……他這一劃,便將凝聚了一萬八千年的混沌黑暗劈得稀里嘩啦,緊緊纏住盤古的混沌黑暗,就慢慢地分離了。輕的清的一部分(陽)便飄動起來,冉冉上升,變成了藍天;而較重的一部分(陰)則漸漸沉降,變成了大地。④天地一分開,盤古覺得舒坦多了。他長長地透了口氣,想站立起來,然而天卻沉重地壓在他的頭上。他意識到天若不高高地升到高空,那麼地上就永遠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於是他坐下來沉思默想,怎樣才能解決這一問題。最後,他斷定,只有他把天托住,世上眾生才能繁衍和生存。於是,盤古就手撐天,腳蹬地,努力地不讓天壓到地面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光陰過去了一萬八千年。這中間,盤古吃的只是飄進他嘴裡的霧,他從不睡覺。開始,他只能用骼膊肘撐著,伏在膝蓋上休息,因為他必須竭盡全力,用雙手把天推向天空,終於,盤古可以將身體挺直,高舉雙手把天空向上託了,他的身子一天長一丈,天地也一天離開一丈,天升得越高,盤古的身軀也變得越長。天地被他撐開了九萬里,他也長成了一個高九萬里的巨人。⑤天終於高高定位於大地的上方,而盤古卻感到疲憊不堪。他仰視雙手上方的天,接著又俯視腳下深邃的大地。他斷定天地之間已經有了相當的距離,他可以躺下休息,而不必擔心天會塌下來壓碎大地了。⑥於是盤古躺下身來,睡著了。他在熟睡中死去了。盤古是累死的,他開天闢地,耗盡了心血,流盡了汗水。在睡夢中他還想著:光有藍天、大地不行,還得在天地間造個日月山川,人類萬物。可是他已經累倒了,再不能親手造這些了。最後,他想:把我的身體留給世間吧。⑦於是,盤古的身體使宇宙具有了形狀,同時也使宇宙中有了物質。盤古的頭,變了東山;腳,變成了西山;身軀,變成了中山;左臂,變成了南山;右臂,變成了北山。這五座聖山確定了四方形大地的四個角和中心。它們像巨大的石柱一樣聳立在大地上,各自支撐著天的一角。盤古的左眼,變成了又圓又大又明亮的太陽,高掛天上,日夜給大地送暖;右眼,變成了光光的月亮,給大地照明。他睜眼時,月兒是圓的,眨眼時,就又成了月牙儿。盤古的頭髮和眉毛,變成了天上的星星,灑滿藍天,伴著月亮走,跟著月亮行。嘴裡呼出來的氣,變成了春風、雲霧,使得萬物生長;聲音,變成了雷霆閃電;肌肉,變成了大地的土壤;筋脈,變成了道路;手足四肢,變成了高山峻嶺;骨頭牙齒,變成了埋藏在地下的金銀銅鐵、玉石寶藏;血液,變成了滾滾的江河,汗水變成了雨和露;汗毛,變成了花草樹木;精靈,變成了鳥獸魚虫。從此,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樹木、鳥獸蟲魚,天地間從此有了世界。⑧“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盤古,是我國歷史傳說中開天闢地的祖先,他竭盡殫精,以自己的生命演化出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為千秋萬代的後人景仰。盤古是自然大道的化身,在開天闢地的傳說中蘊含了極為豐富而深刻的文化、科學和哲學等內涵,是研究宇宙起源、創世說和人類起源的重要線索。而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更是人類精神的至高境界,歷來為仁人誌士所效尤。千百年來,盤古文化在這片他以自己的生命所化的熱土上,流傳不息,不斷繁衍,延續古今,傳播中外,成為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三)歷史文化

        1.三清教祖。三清,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也指居於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所謂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區別,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是所統天界的劃分。而天尊的意思則是說,極道之尊,至尊至極,故名天尊。三清是開天闢地、歷劫度人、傳道授法的大神。大道(真一之炁)一炁化三清。三清就是漢族哲學中“三一”的象徵,“三一”即老子《道德經》裡面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遍布中國各地的道教殿堂多稱為“三清觀”。如大連三清觀。

       2.十大神器。①東皇鐘。下落不明、力量不明。一般傳聞它是天界之門。但據天山石窟中諸神時代殘留之古老壁文記載,東皇鍾乃十大神器力量之首,足以毀天滅地,吞噬諸天。②軒轅劍。黃金色之千年古劍,傳說是天界諸神賜予軒轅皇帝擊敗蚩尤之曠世神劍,內蘊無窮之力,為斬妖除魔的神劍。③盤古斧。天地混沌之初,盤古由睡夢中醒來,見天地晦暗,遂拿一巨大之斧劈開天與地,自此才有我們之世界。此斧擁有分天開地、穿梭太虛之力。威力不下軒轅劍。④煉妖壺。古稱九黎壺,乃上古異寶之一,擁有不可思議的力量,能造就一切萬物,也有驚人之毀壞力量。內部有著奇異之空間。空間之大似能將天地收納於內。⑤昊天塔。原為天界重寶。擁有浩大無窮之力,能降一切妖魔邪道,必要時仙神也可降服,但後來因不明原因而下落不明。⑥伏羲琴。伏曦以玉石和天絲所製成之樂器。泛著溫柔的白色光芒,其琴音能使人心感到寧靜祥和,擁有能夠支配萬物心靈之神力。⑦神農鼎。古稱造世鼎。上古時代神農氏為天下蒼生遍償百草,也為後世奠定醫學基礎。神農昔日煉製百藥之古鼎,正因積聚千年以來無數靈藥之氣,能煉出天借諸神也無法輕易得到之礦世神藥,並隱藏其他神秘之力量。⑧崆峒印。崆峒海上不死龍族的守護神器。器上刻塑有五方天地形貌,並有玉龍盤繞。自古相傳的到它的人,就能擁有天下,也有人傳說它能夠讓人不老不死。自古許多方士都出海尋找此印,但最後都只是踏上不歸之路。⑨崑崙鏡。仙人故鄉崑崙山中的崑崙天宮中,傳說有一面神鏡,擁有自由穿梭時空之力量。但在一次仙人之盛會中,神鏡被人所偷,至今下落不明。⑩女媧石。人類之母女媧,捏土造人,煉石補天,並幫人族收伏許多妖魔,自古為神州人民敬仰。相傳女媧曾為了救自己病故之愛女,將自己萬年修為貫注於一顆昔日補天所剩之五彩玉石上,自此該靈石就具有特別之力。

 

第二部分:老三皇時期        一、三皇之前的帝王天皇氏時期(大約前70732年—前68932年在位,在位1800年)

       (一)重要人物

         1. 三皇之前的帝王天皇氏。天皇氏(別號天靈、防五、天霧,前70732—前68932年在位。天皇氏為創世大神盤古氏之子,地皇氏之父,開天闢地之後的首位中國部落首領(按照另一種說法,天皇氏即伏羲氏。與人皇媧皇氏、地皇神農氏(即炎帝)並稱為“三皇”。這也是“三皇”的其中一種說法)。是中國上古傳說中的神話人物,共有兄弟十二人(一說十三人),古越族,姓望,名獲,字文生,別號天靈、防五、天霧。這十二個兄弟身材相貌長得都一樣,無法分辨。他們以木德王天下,在西域崑崙山做部落首領。治所在良渚古城中的莫角山台址上,共在位1800百年。傳說天皇氏出現在三皇之前,又傳說天皇氏是地皇氏之父,人皇氏之祖父,“五龍”之首。天皇氏,也是中國道教傳說中的神仙。傳說盤古開天闢地以後,自號元始天王,元始天王與太元玉女通氣結精,生天皇氏。天皇氏統治部落時,太上老君應運下凡,以《天皇內經》十四篇授與天皇。在統治天下三十六萬年以後,天皇氏白日昇仙,飛上三玄空天宮中。伏羲等三皇五帝是其後裔。在三皇系統五行循環中,天皇氏以木德王天下。(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天皇就是“玉皇大帝”,是一尊極為特殊的天神,是乾道眾神之領袖。)

       2.父親元始天尊。盤古,元始天尊(略)

       3.母親太元聖母。太元玉女,(略)

       4.兄弟情況。天皇氏兄弟共十二人(一說十三人),模樣長得都差不多:有著人的腦袋蛇的身體,頭上有龍角,綠色的頭髮還禿頂,又大又長的嘴巴里長著撒三條舌頭。

      5.妻子王母娘娘。西王母,又稱太真王母、西王金母、王母、金母、瑤池金母、類祖,尊稱王母娘娘,在道教神仙體系中,西王母是所有女仙及天地間一切陰氣的首領。護佑婚姻和生兒育女之事的女神。全真教的祖師。王母娘娘在漢代時成為重要的漢族民間信仰,西王母信仰中包含的長生不老理念也投合了道教對長生的追求。(道教把王母娘娘的地位抬得很高,是道教上古神靈,也是中國神話中的一位至高無上的女神。為道教統領三界所有女神仙的祖師,與東王公分別對男女神仙進行管理。)

      6.兒子地皇氏。地皇氏,(略)

       7.女兒情況。神話傳說中,《神仙傳》、《墉城集仙錄》、《歷世真仙體道通鑑》等文獻中記載王母共有二十三個女兒,其中有五人已明確身份。有兩個人必須記住,一是雲華夫人者,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也,名瑤姬。另一個是七仙女織女。

       (1)大女兒瑤姬(巫山神女)。瑤姬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居於巫峽一帶的神女。《巫山縣志》稱其為南方天帝赤帝(炎帝)之女,未嫁而死,葬於巫山之陽,遂為巫山之神,精魂化為靈芝。《墉城集仙錄》稱其為西王母之二十三女,將其納入道教體系。神女為“旦為朝雲、暮為行雨”的美貌仙女。此後,"巫山神女"常用以比喻美女,“巫山雲雨”遂成男女歡好之典,千古傳誦。巫山神女的神話傳說,引出了歷代一系列詩賦詞曲等文學作品,形成了描寫、詠嘆神女的韻文學長廊,在文學史上影響深遠。作者的不同境界決定了其作品的思想境界亦有高下之分。人們用“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喻指對愛情的忠誠,說明非伊莫屬、愛不另與。根據原始宗教神話觀念,楚王與神女交合乃天地相會,可以達到政治清明、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及個人身心強健、延年益壽的目的。因而巫山神女實為楚國民族護佑神。大禹治水行至巫山,神女瑤姬授以治水法寶,並遣屬神助之。三峽民間流傳有巫山神女斬殺十二妖龍、為行船指點航路,為百姓驅除虎豹,為人間耕雲播雨,為治病育種靈芝等傳說。

        (2)七仙女織女。織女,傳說是七位仙女中最小的一個,她最心靈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仙女得知丹陽境內(今安徽馬鞍山博望區董山里村)[1]有一年輕人姓董名永,因家貧無錢安葬死去的父親,只得賣身為奴。七姐深受感動,私下天庭與董永結百年之好,在大槐樹下成就姻緣。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樹一時高興,把"百年好合"說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七姐只有百日緣分。七姐用巧手金梭織出了10匹錦絹贖出了董永,準備整治家園恩愛白頭。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天,七姐不得不忍痛飛去。她的織布校化成了飛梭石,織機留在了人間,人們在夜深人靜時仍能聽到"咔喳、咔喳"的織機聲。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著盛裝的姑娘聚集在飛梭石旁,手捧針線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還要詢問年成好壞、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

        8.老師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是公認的道教教祖,即太清道德天尊。(略)

       (二)歷史事件

       1.名字由來。據唐代杜佑所撰寫的《通典》 ,以及清代方浚師的《蕉軒隨錄》所說:天皇氏是出現在三皇之前的帝王。話說盤古開天闢地之後,有古越族(今天的廣西壯族,是典型的嶺南古越族後裔,他們的遠祖,是西甌越和駱越這兩個部落。)族人在崑崙山出現,盤古就藏起來不見了。古越族是生活在上古時代的一個古老民族,說古越語。古越族的首領叫“天皇氏”。在上古時代,“天”指高無上;“皇”像太陽一樣光輝燦爛的意思;氏,用來稱呼帝王貴族等。“天皇氏”的意思就是:像太陽一樣光輝燦爛的至高無上的首領。

       2.造天工程。天皇氏的統治是從寅年開始的(歲紀攝提),當時遭遇大火高溫劫難,為解天下大旱,天皇氏領導了造天降雨工程,為人類造了一個既能濾除日毒、又能下及時雨的大氣層天體。天皇氏出入,像風一樣迅速。當時人很少,民風淳樸。天皇氏並沒一些造作,只是淡泊無為的首領。百姓前村幾個人,後村幾人,也不追求名利,大家一起生活雖然艱苦,卻像是每天都吃山珍海味,民風習俗也算是平淡又有味道。大家不分彼此,安靜的過日子。

       3.制定曆法。天皇氏看見四季更替,萬物變換的自然變化,就有所思考:人民雖然相安無事,但是生活在寒來暑往之中,卻不知道時間過去了多久。盤古雖開了天地,這紀年之法,卻未告訴世人。於是天皇氏十二兄弟(一說十三兄弟)商量,制天干地支的曆法,用以定歲時節候。先制定了十天干,用來紀年。十天干分別是:關逢(甲)、旅蒙(乙)、柔兆(丙)、強圉(丁)、著雍(戊)、屠維(己)、上章(庚)、重光(辛)、玄默(壬)、昭陽(癸)。又立十二地支之名以紀時:困敦(子)、赤奮若(醜)、攝提格(寅)、單闕(卯)、執徐(辰)、大荒落(巳)、敦牂(午)、協洽(未)、涒灘(申)、作噩(酉)、閹茂(戌)、大淵獻(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乾支紀法,用於紀日、紀月、紀年、紀時等。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干地支在中國民間主要用於紀日、卜卦和配合記事,後來更用於風水、術數等領域,而乾支用來紀年月日時的曆法叫做乾支歷。

       4.功成身退。天干地支的曆法制定以後,百姓方才知道時間,暑往寒來四季之後,人人都知道是一年過去了。在天皇氏十二兄弟(一說十三兄弟)統治天下一萬八千年(當時的萬,是今時的千;當時的千,是今時的百。在今是一千八百年)之後,有地皇氏一姓十一人出現,天皇氏兄弟明白,天下應該由地皇氏來治理,於是也隱退起來不見了。

       (三)人物評價

       三皇之前帝王天皇氏。認為自然氣候的轉變是由於陰陽五運輪轉運動、往來不息、周而復始的結果。他崇尚木德之運,清靜淡泊,無為而治。他創造了天干地支,從他以後,人們開始用土運、金運、水運、木運、火運五運來概括五行之氣在天地間的運動變化規律,知道了陰陽觀念。

       (四)歷史文化

        1.道教傳說。據南北朝所出的《元始上真眾仙記》所說:開天闢地的盤古真人,是天地之精華,自號元始天王。天地構成之後,忽然在石澗積血之中生出太元玉女。太元玉女一出生便會說話,常遊玩於大地之上,仰吸元氣,號曰太元聖母。元始天王與太元聖母通氣結精,而生扶桑大帝東王公與西王母,再生天皇兄弟十二人,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伏羲、神農等五帝是其後裔。道教認為太上老君是無世不存在的,屢世都做為帝王的老師,所以《太上混元聖紀》從元肇始記起。說:一元肇始,天地初立,有神人號稱天皇氏,以木德王,從寅年開始統治天下,天皇氏兄弟十二人,每個人活了一萬八千年。天皇氏統治時,太上老君應運降跡,做了天皇氏的師傅,號通玄天師,一號玄中大法師。太上老君正方圓上下之形,定洪荒樸略之狀,配四海於四神,付五行於五帝。

        2.三皇傳說。在中國遠古神話時代,“皇”的原始意義是神祇,“氏”的原始意義也是神祇,但神性稍次於盤古和玉皇大帝,我們可稱之為第二級的神祇。不過把氏加在皇的神祇後面,就是上古升斗小民們對法力無邊的天神更加崇拜的一種尊稱了。盤古後裔中,三皇為最,蓋“三皇”稱謂僅是一種傳說,都是遠古時期為人類做過特別重大貢獻的部落群體和首領。徐整《三五歷紀》載:天皇、地皇、人皇;經過世代相傳,漢族民間神話後來又把三皇都具體為一個古代帝王,“天皇氏”是由天皇引伸而來。皇甫謐《帝王世紀》雲: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這三皇在位有多長時間已無法考證,因為他們都是盤古後裔中漫長時光裡的神話人物。中國神話學家們之所以選擇“天、地、人”這種三才立世說,只是說明了歲月的漫長。

       3.九皇傳說。《史記·孝武本紀》:“天子既聞公孫卿及方士之言,黃帝以上封禪,皆致怪物與神通,欲放黃帝以嘗接神仙人蓬萊士,高世比德於九皇,而頗採儒術以文之。”《太平經》:“天有三皇,地有三皇,人有三皇”為九皇。少典之前的11位統治者。除鉅靈氏之外,皆為同姓(據說為風姓)而統天下者,文獻中稱為“九皇”。即:①天皇氏:又稱成鳩氏,簡稱天皇;②地皇氏:天皇氏之子,簡稱地皇;③鉅靈氏:地皇氏之妻,又稱後地皇氏或後地皇; ④人皇氏:地皇氏與鉅靈氏之子,又稱居方氏,簡稱人皇;⑤提挺氏:人皇氏之子;⑥通姓氏:提挺氏之子;⑦有巢氏:通姓氏之子,又稱大巣氏,簡稱巢皇;⑧燧人氏:有巢氏之子,簡稱燧皇;⑨伏羲氏:燧人氏與華胥氏之子,又稱羲皇或太昊;⑩女媧氏:燧人氏與華胥氏之女,伏羲氏之妹兼妻子,又稱媧皇或女希氏,後被神化為女媧娘娘、后土娘娘;(11)蚩尤氏:簡稱蚩皇,他與“九黎首領蚩尤”不是同一個人。(說明:因為地皇氏與鉅靈氏是夫妻關係,所以古代將其合稱為“地皇氏”,不分列;伏羲氏與女媧氏是夫妻關係,也不分列;故稱“九皇”,而不是“十一皇”。)

        4. 五龍傳說。《河圖》:“五龍見教,天皇被跡。”榮氏注曰:“五龍治在五方,為五方神。”《春秋命歷序》:“(五龍)父子分治五方”。按照《春秋命歷序》,“五龍”是指天皇父子五人(一父四子),當然,地皇作為天皇太子就是“五龍”之一。

 

       二、三皇之前帝王地皇氏時期(大約前68932—前67132年,在位1800年)

        (一)重要人物

        1. 三皇之前帝王地皇氏。地皇氏,簡稱“地皇”,是中國上古神話人物,共有兄弟十一人(一說十二人),傳說姓岳,名鑑(一說名鏗),字子元,號文悅。這十一個兄弟都長著女人的面容、高大的額頭、馬的腳掌、蛇的身體。他們以火德王天下,繼天皇氏之後成為部落首領。地皇氏(前68932—前67132年),共在位1800年,定都於熊耳龍門之山岳(即今河南省洛陽市熊耳山、龍門山一帶)。傳說地皇氏出現在三皇之前,又傳說地皇氏是天皇氏之子,人皇氏之父,“五龍”之一。地皇氏,被中國道教奉為神仙。傳說天皇氏白日昇仙之後,地皇氏統治天下,太上老君又下凡在流綱山上,傳授地皇氏《地皇內經》十四篇。而地皇氏得此經,以道治世三萬六千年之後,白日登仙,上升太極虛皇天中。據說,神農等三皇五帝是其後裔。在三皇系統五行循環中,地皇氏以火德王天下。(一說地皇氏即神農氏,與天皇伏羲氏、人皇女媧氏並稱為“三皇”)。

         2.妻子鉅靈氏。鉅靈氏又稱巨靈氏,古代漢族傳說中的河神。是地皇氏之妻、人皇氏之母。地皇氏死後,她以女王的身份統治天下,故又稱她為後地皇氏或後地皇,是中國上古時期的第二個地皇。她死後,兒子人皇氏(又稱居方氏)即位。

        3.兒子人皇氏。(略)

        (二)歷史事件

       1. 地皇氏時代。《路史》卷二注引《通歷》:“地皇以三十日為(一)月,十一月為冬至”。以建立了曆法制度的情形看,地皇決非原始社會之人。“彝族相傳年、月、日、時'編出來'的時間始於地皇時: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天;白天十二時,一夜十二時。白天與黑夜,從此對半分。這些分好後,又分春與夏,再分秋與冬。一年為四季,四季都分明。日子長與短,年月與節令,都出地皇時。”

       (三)人物評價

       據史書記載,地皇時期的人類曾經有三大貢獻。

       一是“定三辰”。地皇時期以前雖然天上有了日、月、星辰,但並無名稱,統稱為“光”,太陽叫大光,月亮叫小光,星辰叫細光。地皇時期給“三光”起了名字,大光叫“日”,小光叫“月”,細光叫“星”。人們把這項發明稱之為“定三辰”。

       二是“分晝夜”。地皇時期以前的時間概念是模糊的,只是順其自然。地皇時期的先祖把有太陽的時間稱為“白晝”,把有星星、月亮的時間稱為“黑夜”,白晝與黑夜合稱為“一日”。人們把這項發明稱之為“分晝夜”。

       三是“有歲月”。地皇時期以前是沒有歲月之分的,地皇時期的先祖以三十日為周期定為一個小循環,稱作“月”,又把每個月與十二支相配,構成以十二個月為週期的大循環,稱作“歲”,兩項加起來統稱為“有歲月”。這三大發明揭開了中華遠古文明的序幕,為中華遠古文明的誕生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三皇之前帝王人皇氏時期(大約前67132—前51532年,在位5600年)

        (一)重要人物

        1. 三皇之前帝王人皇氏。人皇氏簡稱“人皇”,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在遠古時代,皇的原始意義是神祇,氏的原始意義也是神祇,但神性稍次於盤古和玉皇大帝,我們可稱之為第二級的神祇。不過把氏加在皇的神祇後面,就是上古升斗小民們對法力無邊的天神更加崇拜的一種尊稱了。盤古後裔中,三皇是最早的三位神祇,蓋“三皇”稱謂僅是一種傳說,都是遠古時期為人類做過特別重大貢獻的部落群體和首領。人皇氏又號居方氏,前67132—前51532年在位,定都於今山東省日照市(即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兩城鎮遺址。徐整《三五歷紀》載:天皇、地皇、人皇;漢族民間神話後來又把三皇都具體為一個古代帝王,“人皇氏”是由人皇引伸而來。皇甫謐《帝王世紀》雲: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人皇氏的具體人物太多了,這在漢民間傳說裡,有眾多位上古領袖都被賦與人皇稱號,形成了新“三皇”的誕生。傳說人皇氏是地皇氏之子,提挺氏之父。在三皇系統五行循環中,人皇氏以土德王天下(清呂撫《歷代興衰演義》)。(一說人皇氏即女媧氏,與天皇伏羲氏、地皇神農氏並稱為“三皇”。)

       2. 兒子提挺氏。提挺氏,又號黃神氏,前51532—前51502年在位。定都於今淮河流域,具體地點不詳。提挺氏為人皇氏之子,通姓氏之父。另外據傳八仙之一的漢鍾離(複姓鍾離,名權。東漢時人,故稱漢鍾離)即為提挺氏轉世。

        3. 孫子通姓氏。通姓氏,又號皇覃氏、離光氏。前51502—前51472年在位。定都於中國南方(史載通姓氏定都於地名為“衡”的地方,參考湖南衡山為南嶽的情況,以此推測可能為今南嶽衡山所在地湖南省衡陽市)。通姓氏乃提挺氏之子。

       4.重孫有巢氏。通姓氏之子,又稱大巣氏,簡稱巢皇(略)

       (二)歷史事件 

       人皇氏時代。《路史》:“(人皇兄弟九人)別居一方,因是區理,是以後世謂'居方氏'。”《補三皇本紀》“(人皇)兄弟九人,分長九州,各立城邑。”《補三皇本紀》“(人皇)兄弟九人,分長九州,各立城邑。” “居方氏”在字面上就是“居住在方形都城裡的人氏”之意。以上引文表明,人皇時代是一個城鎮時代。

       (三)歷史文化

       輪流坐莊。人皇氏的出現,“三皇”的位置都是有了具體人員的神祇了。而人皇氏的位置不是固定的一個人坐的,即帝王們可以輪流坐上去,在上古是所謂有德者居之。這樣,新的“三皇五帝”出現了。就是我們小時候背誦的朗朗上口的“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第三部分:新三皇時期

 

       一三皇之首燧人氏時期(大約公元前1萬年在位,在位110年)

      (一)重要人物

燧人氏

       1.三皇之首燧人氏。燧人氏(生卒年不詳),風姓,又稱燧人,尊稱“燧皇”、“天皇”,位列“三皇”之首。燧明國(今河南商丘)人,出生於商丘,為華胥氏之夫、伏羲與女媧的父親。一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燧人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帶鑽木取火,成為華夏人工取火的發明者,教人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奉為“火祖”。商丘因此被譽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被中國文聯授予“中國火文化之鄉”稱號。燧人氏死後葬於商丘古城西南3里處的燧皇陵。華夏文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於燧人氏,燧人氏是中華民族可以考證的第一位祖先。在三皇系統五行循環中,燧人氏以火德王天下(“鑽木取火”)。

       2.父親有巢氏。有巢氏,簡稱“有巢”,號“大巢氏”。五氏之一,是昊英氏之後的又一位遠古時代部落首領,居住在古黃河下游一帶,有巢氏生活在距今約5500~53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史傳有巢氏是人類原始巢居的發明者、巢居文明的開拓者。由於年代久遠,沒有文字記錄有巢氏是何方人氏。有巢氏的傳說在先秦古籍即有記載。《莊子·盜跖》曰:“且吾聞之,古者禽獸多而人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栗,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韓非子·五蠹》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著名歷史學家呂振羽在《中國歷史講稿》中指出:“到了有巢氏,我們的祖先才開始和動物區別開來……從此就開始了人類歷史”。

       3 .夫人華胥氏。華胥(生卒年不詳),也稱華胥氏,風姓,生於華胥國(今西安藍田縣華胥鎮) 。關於華胥的記載最早見於《列子·黃帝》,其後上百種典籍均有記載。華胥是中國上古時期母系氏族社會中傑出的部落女首領,相傳她踩雷神腳印,感應受孕,生下伏羲和女媧,伏羲女媧是炎帝和黃帝的遠祖,華胥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母。相傳八千多年前,華胥為了生存,帶領遠古先民們不斷遊徒,足跡遍布黃河流域,創造了中國的漁獵、農耕文化,開創了中華文明史。“華夏”和“中華”中的“華”字皆源於華胥(一說是源於華山,也位於陝西)。華胥逝世後,卜葬故里孟岩,即今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孟岩村。

4.       兒子伏羲。伏羲氏。(略)

       5. 女兒女媧。女媧。(略)

      (二)歷史事件

       1.鑽木取火。在遠古一萬年前時,商丘一帶是一片山林。在山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經常捕食野獸,當擊打野獸的石塊與山石相碰時往往產生火花。燧人氏從這裡受到啟發,就以石擊石,用產生的火花引燃火絨,生出火來。這種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農村還有人在使用。當時,有一位聖人從鳥啄燧木出現火花而受到啟示,就折下燧木枝,鑽木取火。他把這種方法教給了人們,人類從此學會了人工取火,用火烤製食物、照明、取暖、冶煉等,人類的生活進人了一個新的階段。人們稱這位聖人為燧人氏,奉他為“三皇之首”。

       2.結繩記事。距今約三萬年時燧人氏發明搓繩技術,創造“結繩記事”,為禽獸命名,立傳教之台,興交易之道。那時候人類還沒有文字,生活中有許多事全憑大腦記憶,但時間久了,有些事情往往會被遺忘。燧人氏用柔軟而有韌性的樹皮搓成細繩,然後將數十條細繩排列整齊懸掛在一處,在上邊打結記事。大事打大結,小事打小結,先發生的事打在裡邊,後發生的事打在外邊。為了能夠記錄更多的事情,燧人氏又利用植物的天然色彩,把細繩染成各種顏色,每種顏色分別代表一類事物,使所記之事更加清楚。

       3.百獸命名。在燧人氏以前,人們把所有的動物都叫作“蟲”。燧人氏經過細心觀察,把這些動物劃分為四類:天上飛的稱作“禽”,地上跑的稱作“獸”,有腳的爬行動物稱作“蟲”,沒腳的爬行動物稱作“豸”。

       4.文字記載。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文明歷史的開始。燧人氏在崑崙山立木觀察星象祭天,發現了“天道”。因天道而受到啟發,燧人氏始為山川百物命名,而有“地道”。天地之德孕育萬物,而人為萬物之尊。燧人氏以風姓為人類命名,對人的婚姻交配有了血緣上的限制,使人與獸有了嚴格的區分。這是人類早期的倫理道德,也就是“人道”。由天道生地道,由天地之道而生人道,這便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天道觀。天、地、人始於無名,成於有名。有名則天地開明,人乃文明。中國有文字記載的九千年文明歷史由此開始。

       5.燧皇陵墓。燧皇陵位於商丘市商丘古城西南3里處,始建於何時已經無從知曉。其塚高約10米,身圍松柏環繞。塚前有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俞偉超先生的手書碑刻及後世刻的石像生,是人們為紀念燧人氏而立的。商丘市政府對燧人氏陵近些年來不但進行了整修,而且還擴建了陵園,樹立了各種各樣的石雕,栽種了花草樹木,使陵園成了有遊覽價值的景觀。每年正月初一到二月二,這裡都有一個盛大的古廟會,從全國各地前來朝拜者數百萬人,紀念華夏民族始祖燧人氏。1992年4月16日,國家旅遊局在燧皇陵舉行“黃河之旅首遊式取火種儀式”。2005年7月15日,中國第十屆運動會在燧皇陵用鑽木取火的方法取得了“華夏文明”之火。

       (三)人物評價

       三皇之首燧人氏。燧人氏發明人工取火,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的新紀元,被尊為“三皇”之首,奉為“火祖”。火的發明使人類有了可以創造的溫暖,對遠古人類的聚集提供了武器和條件,是人類群居思想的產生提供了根源。火的發明創造了中國家文化的妊娠期。燧人氏被稱為“中國的普羅米修斯”。

       燧人氏是中華民族的創立者,他為後世子孫留下了十項重大發明。這十項發明是:①距今約五萬年時發明了“鑽木取火”,繼而又發明“燧石取火”(從各種跡象來看,人類用火的歷史應該在一百萬年以上)。②距今約四萬年時始作大山扶木紀歷,在崑崙山頂觀察天象以明天道,始為山川百物命名。(燧人氏在崑崙山立木觀察星象祭天,發現了“天道”。因天道而受到啟發,燧人氏始為山川百物命名,而有“地道”。天地之德孕育萬物,而人為萬物之尊。燧人氏以風姓為人類命名,對人的婚姻交配有了血緣上的限制,使人與獸有了嚴格的區分。這是人類早期的倫理道德,也就是“人道”。由天道生地道,由天地之道而生人道,這便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天道觀。天、地、人始於無名,成於有名。有名則天地開明,人乃文明。)③距今約三萬年時燧人氏以右樞天乙(天龍座a星)為北極星。④距今約二萬年時燧人氏創立“氏族圖騰徽銘制”,始立姓氏為風。距今約二萬六千年時,燧人氏以太乙織女星(天琴座a星)為北極星。⑤距今約一萬五千年時,燧人氏發明大山榑木太陽曆。⑥距今約一萬四千八百年時,燧人氏發明《河圖》、《洛書》(柯約耶勞創《河圖》,柯諾耶勞創《洛書》)、星象歷,創造人類早期的符號文字。(注:有些是後世托古之作品河圖洛書也不都是他發明的,有的是後人為了尊崇他。)⑦距今約一萬二千年時,燧人氏發明“陶文”,創造“十天干”。⑧距今約一萬一千年時,燧人氏創立八索準繩圭表紀歷。⑨距今約一萬年時,燧人氏發現天綱、天紀、太極印與太極渦旋宇宙生化模式。⑩約公元前7800年,燧人氏總結天道大發現,建立遠古文明。

       (四)歷史文化

      1.燧人氏與羌族。燧人氏族對人們最大的貢獻,是我們第一次認識到可以自己動手創造火種,而創造火種的靈感,來自於一種叫畢方的鳥,來自於燧木。所以這個氏族就以燧木為號,我們把他稱之為燧人氏族。但這個燧人氏族跟崑崙山上另外一個族群最後融合,融合成一個族,這個族叫羌族,今天還有這個族群存在。後來燧人氏族消失不在了,但是羌族一直存在。

        2.燧人氏與普羅米修斯。燧人氏被稱為“中國的普羅米修斯”。那麼,普羅米修斯是誰?普羅米修斯,在希臘神話中,是最具智慧的神明之一,最早的泰坦巨神後代,名字有“先見之明”的意思。泰坦十二神的伊阿佩托斯與海洋女仙克呂墨涅的兒子。普羅米修斯這位人類偉大的朋友,不僅創造了人類,還為幫助人類過上溫暖、幸福的生活,不惜承受宇宙之父宙斯的殘忍懲罰,將火種送給了人類。

       3.普羅米修斯與奧林匹克聖火。聖火起源於古希臘神話傳說。相傳古希臘神普羅米修斯為解救飢寒交迫的人類,瞞著宙斯偷取火種帶到人間。古希臘在每屆奧運會舉行以前,人們都要在赫拉神廟前點燃聖火,以此紀念普羅米修斯。現代奧運會創立後,最初並沒有沿襲這個傳統,直到1920年第7屆安特衛普奧運會上,為了悼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去的人們,主辦者在主會場點燃了象徵和平的火炬,不過既沒有進行火炬傳遞活動,也沒有從古奧林匹亞採集火種。1934年,國際奧委會決定,在奧運會期間,從開幕到閉幕,主會場要燃燒奧林匹克聖火,並且火種必須採自希臘的古奧運遺址——奧林匹亞,並以火炬接力的形式傳到主辦城市。從此,聖火傳遞成為每一屆奧運會必不可少的儀式。1936年,奧林匹克歷史上首次舉行了激動人心的聖火接力儀式。

        4.茹毛飲血。成語,釋義:連毛帶血地生吃禽獸的生活,指處在沒有開化的狀態。

        5.五氏之說。五氏,是指老三皇之後出現的五個更具體的偉大神祇人物,他們分別是指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他們的功績和貢獻是為人類創造了諸如:建屋取火、部落婚嫁、百草五穀、豢養家禽、種地稼穡等一系列最基本的生存、生活條件,使人類能夠得以生存繁衍,結束了只靠住山洞、摘樹果、吃生食的惡劣原始社會生存狀態。這里特別要強調的是人類知道了“火”的用處,就跟其它所有的動物,永遠分道揚鑣。上列中國諸神創世造人,一切為人民生活所做的準備全部完成了,中國神話時代到此為止。人類從此成為主宰世界和創造新世界的先鋒。

 

        二、三皇之一伏羲氏時期(大約公元前7000年在位,在位118年)

      (一)重要人物

{#001nQR7Dzy6Wvp49j7ia8.jpg}伏羲氏

       1.三皇之一伏羲氏。伏羲氏(生卒年不詳),風姓,燧人氏之子。《史記》中稱伏犧,又寫作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太昊,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傳說其生於成紀,一說生於仇夷。所處時代約為新石器時代早期。伏羲是古代傳說里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之一,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占卜八卦,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曲子。伏羲稱王111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在三皇系統五行循環中,伏羲氏以土德王天下(“五龍布山岳”)。

       2.父親燧人氏。燧人氏(生卒年不詳),(略)

       3.母親華胥氏。華胥氏(生卒年不詳),(略)

       4.妻子女媧。女媧(生卒年不詳),與伏羲兄妹關係,父親燧人氏、母親華胥氏,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有的傳說是三皇之一(伏羲·女媧·神農)。伏羲死後即位,據說在位130年;被道教神化為女媧娘娘、后土娘娘。史記女媧氏,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傳女媧造人,一日中七十化變,以黃泥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並建立婚姻制度;後因世間天塌地陷,於是熔彩石以補蒼天,斬鱉足以立四極,留下了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女媧不但是補天救世的英雌和摶土造人的女神,還是一個創造萬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她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5.子女情況。有4子,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別掌管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還有個小女兒,可愛的宓妃,就是《洛神賦》裡面的,馮夷的妻子,后羿和龍王也喜歡她。 另在《史記·五帝本紀》有關於這個的記載:華胥氏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母。華胥氏生太昊。太昊生伏羲,女媧。伏羲,女媧生少典。少典生炎帝和黃帝。

       (1)長子羲仲。傳說中的上古人物。羲和一族。根據《史記·五帝本紀》、《尚書·堯典》記載,羲仲是堯的大臣。堯命他居住在鬱夷暘谷(今山東日照)。觀察日出,日中,觀察朱雀七宿,來確定春分。以方便春天的播種。

        (2)次子羲叔。遠古傳說時代主南方之官。堯命他居於南交,確定夏至的時間,並據當地的情況,勸導百姓從事農耕。

      (3)三子和仲。遠古傳說時代主西方之官。堯命他居於西土,曰昧谷,觀察日落,勸導農作,確定秋分的時間。

       (4)四子和叔。堯命他居於北方,確定冬至的時間,並據當地的情況,管理冬天儲備糧食的事宜。

       (5)女兒宓妃。宓(fú)妃,又稱雒( luò,同“洛” )嬪,溺死於洛水,遂為神。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洛水女神。宓妃原是伏羲氏的女兒,黃河水神河伯之妻,羿射傷河伯後,宓妃與羿結合。又見於《楚辭·天問》:“胡羿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嬪。”王逸注:“雒嬪,水神,謂宓妃也。”另據《七十二朝四書人物演義》說宓妃即為嫦娥。

       (6)兒子少典。也稱有熊氏,其嫡係後裔為有熊國國君黃帝。主要活動於今中原一帶。有熊國其實就是有6個部落組成。這6個部落分別以熊、羆、貔、貅、貙、虎為圖騰,是黃帝的嫡系親信部落和中堅力量。有蟜氏是崇拜蜜蜂的始祖部落,長期與有熊部落通婚。長妃任姒,有蟜氏女,生炎帝;次妃附寶,有蟜氏女,生黃帝。

       (二)歷史事件

       1.神秘出生。上古時代,華胥之渚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到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爾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腦袋,取名為伏羲。周代古籍《古三墳》記載,伏羲為燧人氏之子,因燧人氏為風姓,伏羲也為風姓。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

       2.兄妹相婚。據神話傳說《山海經》記載:當宇宙初開之時,女媧和伏羲兄妹兩人居住在崑崙山,相依為命,兩人商議結為夫妻,又覺得羞恥,於是把自己的命運託付給上天,決定用占卜的方式來決定,他們各自點起了篝火,發下大願心,說:“上天如果不讓人類絕跡,要讓我兄妹二人結為夫妻,就讓兩堆火的煙合為一股吧;若不同意我們結為夫妻,就讓兩堆火的煙分開吧。”兩股濃雲糾纏在一起的時候,兩人為了繁衍人類開始交合,伏羲拿用草編織的扇子遮住彼此交合時候的表情。

       3.伏羲畫卦。伏羲被稱為八卦祖師。傳說伏羲因為製造八卦,人奉之為神,尊其為八卦祖師。遠古時代,人對大自然一無所知。天氣會變化,日月會運轉,人會生老病死,所有這些現象,誰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人們遇到無法解答的問題,都問伏羲,伏羲解答不了時,感到很茫然,人們為此每天提心吊膽地過日子。伏羲經常環顧四方,揣摩著日月經天,斗轉星移,猜想著大地寒暑、花開花落的變化規律。他看到中原一帶蓍草茂密,開始用蓍草為人們卜筮。有一天,伏羲在蔡河裡捕魚,捉到一隻白龜,他趕快挖了一個大水池,把白龜養了起來。一天,伏羲正在往白龜池裡放食物,有人跑來說蔡河裡出了怪物。他來到蔡河邊一看,只見那怪物說龍不像龍,說馬不像馬,在水面上走來走去,如履平地。伏羲走近水邊,那怪物竟然來到伏羲面前,老老實實地站那兒一動不動。伏羲仔細審視,見那怪物背上長有花紋: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薅一節蓍草梗,在一片大樹葉上照著龍馬背上的花紋畫下來。他剛畫完,龍馬大叫一聲騰空而起,轉眼不見了。大家圍住伏羲問∶“這是個啥怪物呀?”伏羲說:“它像龍又像馬,就叫它龍馬吧。”伏羲拿著那片樹葉,琢磨上面的花紋,怎麼也解不開其中的奧妙。這天他坐在白龜池邊思考,忽聽池水嘩嘩作響,定睛一看,白龜從水底游到他面前,兩眼亮晶晶地看著他,接著向他點了三下頭,腦袋往肚裡一縮,臥在水邊不動了。他面對白龜聚精會神地觀察起來。漸漸地,他發現白龜蓋上的花紋中間五塊,周圍八塊,外圈兒十二塊,最外圈兒二十四塊,頓時心裡亮堂了,悟出了天地萬物的變化規律惟一陰一陽而已。伏羲畫出了八種不同圖案即八卦圖。

       4.伏羲漁獵。不知過了多少長的時間,人們開始用繩子結網,用網去打獵,這比光用木棒、石器打獵要強得多。不但平地上的走獸,就是天空上的飛鳥,水里的游魚,都可以射殺、捕捉起來。捕來的鳥獸,多半是活的,一時吃不完,還可以留看、養著,留到下次吃,這樣,人們又學會了飼養。這種結網、打獵、養牲口的活,都是人們在勞動中共同積累起來的經驗。漢族傳說中卻說發明這些事的人是“伏羲氏”,或者叫“庖犠氏”(庖犧音páoxī,庖是廚房,犧是牲犧的意思)簡化為包犧或包羲。

       5. 人文始祖。伏羲氏長大後,代父親燧人氏為天下主。有神聖之德,團結統一了華夏各個部落,定都在陳地,封禪泰山。伏羲取蟒蛇的身,鱷魚的頭,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紅鯉的鱗,巨蜥的腿,蒼鷹的爪,白鯊的尾,長鬚鯨的須,創立了中華民族的圖騰龍,龍的傳人由此而來。伏羲仰觀天上的雲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閃,看地上會刮大風、起大霧又觀察飛鳥走獸,根據天地間陰陽變化之理,創造了八卦,即以八種簡單卻寓義深刻的符號來概括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他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結網而製成網,用於捕魚打獵。他還創造了文字替代在繩子上打結的記事方法。伏羲制定了人類的嫁娶制度,實行男女對偶制,用鹿皮為聘禮。並以所養動物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職為姓,以防止亂婚和近親結婚,使中華姓氏自此起源,綿延至今。

       6 .太昊陵墓。太昊陵,全稱淮陽太昊伏羲陵,又名伏羲陵,俗稱人祖墳,即伏羲的陵廟,位於河南省淮陽縣,太昊陵佔地875畝,規模宏大,始建於春秋,增制於唐代。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伏羲廟。伏羲廟,是國家AAAA級景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甘肅天水市區西關伏羲路,始建於明代成化年間,後經九次重修,形成古建築群。自1988年開始,每逢龍誕日(農曆五月十三日),都在天水伏羲廟舉辦“天水伏羲文化節”,舉行祭祀、朝拜儀式,祭祖活動。1992年8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來天水,親筆題寫了“羲皇故里”四個大字。2012年11月,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擬於天水伏羲廟中軸線以北建設人文始祖伏羲祭祀廣場,並建99米高大型伏羲塑像。

       天水位於甘肅東南部,自古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和兵家必爭之地,全市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新歐亞大陸橋橫貫全境。至2013年天水轄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五縣和秦州、麥積兩區。天水有國家和省、市級重點保護文物296處,國內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號稱“東方雕塑館”的麥積山石窟,還有其他大小石窟6處。天水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源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享有羲皇故里、媧皇故里、軒轅故里的榮譽,羲皇始創八卦,天水被譽為“易學之都”。伏羲文化、軒轅文化、大地灣文化、先秦文化、三國文化、石窟文化、易學等博大精深。天水也是中國縣制初始地,天水市甘谷縣具有華夏第一縣的美譽,著名三國人物姜維就誕生於此。2500年的春秋古柏映襯著這座古老的城市,天水八千年的歷史文化譜寫了中華文明的序曲,古城天水譽為“歷史古城”,天水全球華人尋根祭祖聖地。

       (三)人物評價

       三皇之一伏羲氏。“三皇五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其世系位序的排列在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即已確立。在“三皇五帝”的世系之中,伏羲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左傳》、《管子》、《周易》、《莊子》、《國語》等先秦典籍都有關於伏羲的記述,在正史中,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余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肯定了伏羲的歷史地位。近一個世紀以來,隨著考古和對遠古各部族研究的進展,學界對中華文明的起源有了新的認識。一般認為,中華民族早期血脈來自於華夏、東夷、苗蠻三大族群,到秦漢之際形成為中華民族的主體血脈。炎帝和黃帝是華夏族的代表,伏羲是各族共同尊奉的先祖。在當代社會,漢族和許多少數民族仍然保留著伏羲創世神話和祭祀伏羲的習俗。伏羲作為“有大智”的思考者和發明創造者,作為各民族團結協作、尋求生存與發展的歷史象徵,對中華民族的文明進步和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從歷代典籍的記載看,伏羲的貢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立八卦,開啟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伏羲八卦中所蘊含的“天人諧和”的整體性、直觀性的思維方式和辯證法思想,是中華文化的原點。二是教民作網用於漁獵,提高了人類的生產能力。同時教民馴養野獸,這就是家畜的由來。三是變革婚姻習俗,倡導男聘女嫁的婚俗禮節,使血緣婚改為族外婚,結束了長期以來,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狀態。四是始造文字,用於記事,取代了以往結繩記事的形式。五是發明陶塤、琴瑟等樂器,創作樂曲歌謠,將音樂帶入人們的生活。六是將其統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員進行社會管理,為後代治理社會提供借鑒。

       (四)歷史文化

       1 .女媧造人。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創世女神女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她是古老相傳的大母神。相傳女媧以泥土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並構建人類社會;又替人類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兩性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也被傳為主職姻緣與情愛的皋禖古神。女媧是中華民族的母親,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慈祥地創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顧生靈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2. 女媧補天。①傳說盤古開天闢地,女媧用黃泥造人,日月星辰各司其職,子民安居樂業,四海歌舞昇平。後來共工與顓頊爭帝位,不勝而頭觸不周之山,導致天柱折,地維絕,四極廢,九州裂,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洪水氾濫,大火蔓延,人民流離失所。②女媧看到她的子民們陷入巨大災難之中,十分關切,決心煉石以補蒼天。於是她周遊四海,遍涉群山,最後選擇了東海之外的海上仙山—天台山。天台山是東海上五座仙山之一,五座仙山分別由神鰲用背駝著,以防沉入海底。女媧為何選擇天台山呢,因為只有天台山才出產練石用的五色土,是煉補天石的絕佳之地。③於是,女媧在天台山頂堆巨石為爐,取五色土為料,又藉來太陽神火,歷時九天九夜,煉就了五色巨石36501塊。然後又歷時九天九夜,用36500塊五彩石將天補好。剩下的一塊遺留在天台山中湯谷的山頂上。④天是補好了,可是卻找不到支撐四極的柱子。要是沒有柱子支撐,天就會塌下來。情急之下,女媧只好將背負天台山之神鰲的四隻足砍下來支撐四極。可是天台山要是沒有神鰲的負載,就會沉入海底,於是女媧將天台山移到東海之濱的瑯琊,就是今天日照市濤雒鎮一帶。至今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女媧補天台、補天台下有被斬了足的神鰲和補天剩下的五彩石,後人稱之為太陽神石。⑤女媧補天之後,天地定位,洪水歸道,烈火熄滅,四海寧靜。人們在天台山載歌載舞,歡慶補天成功,同時在山下建立女媧廟,世代供奉,朝拜者絡繹不絕,香火不斷。

 

       三、三皇之一神農氏(炎帝)時期(大約公元前4000年在位,在位120年)

       (一)重要人物


神農氏

        1.三皇之一神農氏(炎帝)。神農氏(炎帝),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三皇五帝之一,遠古傳說中的太陽神。傳說神農人身牛首,三歲知稼穡,長成後,身高八尺七寸,龍顏大唇。他嚐遍百草,教人醫療與農耕。也因為此兩項重要貢獻,被世人尊稱為“藥王”、“五穀王”、“五穀先帝”、“神農大帝”等,為掌管醫藥及農業的神祇,不但能保佑農業收成、人民健康,更被醫館、藥行視為守護神。傳說神農氏的樣貌很奇特,身材瘦削,身體除四肢和腦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內臟清晰可見。神農氏嘗盡百草,只要藥草是有毒的,服下後他的內臟就會呈現黑色,因此什麼藥草對於人體哪一個部位有影響就可以輕易地知道了。後來,由於神農氏服太多種毒藥,積毒太深,終於身亡。傳說神農氏本為薑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領,後發明農具以木製耒,教民稼穡飼養、製陶紡織及使用火,以功績顯赫,以火得王,故為炎帝,世號神農,曾建都山東曲阜,並被後世尊為農業之神。《神農本草經》即是依託他的著作。炎帝神農氏是伏羲氏與女媧氏的外孫,女媧氏死後傳位於他。後被黃帝軒轅氏打敗。炎帝神農在位120年,傳七代世襲神農之號,共計380年。 

       2.父親少典。也稱有熊氏,其嫡係後裔為有熊國國君黃帝。炎帝和黃帝的父親。(略)

       3.母親任姒。任姒,在漢族傳說中為炎帝之母。《史記·五帝本紀第一》: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為少典妃,遊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有蟜氏是蜜蜂為圖騰的部族,居住在平逢山。有蟜氏是崇拜蜜蜂的始祖部落,長期與有熊部落通婚。平逢山為洛陽北邙山之首,是炎黃二帝母族的故鄉,洛陽孟津縣橫水鎮張莊村平逢山是炎帝和黃帝出生的地方。

       4.妻子聽訞。聽訞(yāo),赤水(桑水氏)之子,炎帝之妻,精衛之母。她與炎帝有一個兒子炎居和一個女兒:女娃(女娃與有蟜部族交情),後來女娃演化了精衛填海的神話傳說。

       5. 子女情況。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生共工,共工生術器、后土,后土生噎鳴,噎鳴生十二子,待考。女娃,一說是炎帝最小的女兒。

       (1)兒子節並。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人物。節並生於帝炎居十二年,出生在今寧夏固原市清水河流域的固原古城(西吉)。她從小就和母親居住在六盤山高地守護圭表觀測天象,不僅聰明機智,而且勇武善鬥,能徒手擒捉猛獸,是炎帝族中出類拔萃的女英雄。曾在木剋村附近徒手殺死老虎,被廣為流傳。據說節並還曾在木剋村居住過一段時間,村民們崇尚節並,經常會舉行狩獵活動來祭祀她。帝炎居認為她德才兼備,堪為帝任,便選定她為繼承人。公元前4918年,帝炎居在古浪都城去世,節並尊先帝遺命繼承了帝位。節並即位後將帝都遷至偏城(今寧夏固原市西吉縣東)。以甲子年(前4917)節並元年。節並在位執政虛記四十三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時代》),卒於節並四十二年(乙巳,前4876),終年64歲,遺體葬在六盤山,尊號炎帝。

       (2 )女兒女娃(精衛)。女娃,一說是炎帝最小的女兒,後化作精衛,精衛填海典故的主人公就是女娃。女娃化為精衛後住在發鳩山,形狀和烏鴉相似,但頭部有花紋,嘴是白色的,足是紅色的,她的鳴叫就是自呼其名,她常常有嘴夾著西山上的小樹枝和碎石,去填東海。 

       6. 祝融。有古時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一說,本名重黎,中國上古神話之帝王,以火施化,號赤帝,後尊為火神、水火之神、南海神,葬衡陽市南嶽區祝融峰。祝融氏酋長燧人,在世界史上最早發明了鑽木取火、最早創建了集市,祝融氏燧人為三皇之一,號為三皇中的西皇。祝融氏是西皇所在的氏族,祝融氏即西皇氏。祝融氏是一個古老的氏族,融是熒火蟲,象星星一樣閃光,在黑夜裡明亮;祝是祭祀,祭火,祭光明,祭祀天帝。祝融氏與伏羲氏(日)、女媧氏(月)、共工氏(水)同時,是崇拜自然中日、月、水、火的氏族。比神農氏(牛)、軒轅氏(猿)、三苗氏(蛇)、有熊氏(熊)、有虞氏(騶吾)、有媯氏(龜)等動物圖騰的氏族還要早。祝融八姓:祝融的後裔分為八姓·即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史書稱為“祝融八姓”。談起南海神廟的建立,人們自然會問起南海神的名字。南海神叫祝融,也有史書稱其為祝赤,是祝融和赤帝的簡稱。其實祝融和赤帝是同一人,祝融本是火神,今天一旦發生火災,人們仍然認為祝融君光臨。祝融死後,葬在南嶽衡山之陽,後人為了紀念他,就把南嶽最高峰稱為祝融峰。

       7. 共工。共工,氏為氏族名,又稱共工氏。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共工氏是黃帝王朝時代的部落名。共工是一種官職,舜帝設立的九官之一,主管礦業。不談神話,真實共工是在黃帝王朝的五帝中顓頊帝時代一個比較強大部族的首領,活動在輝縣一帶。據說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後代。共工氏是神農氏之後,又一個為發展農業生產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他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辦法。關於他的傳說,幾乎全與水有關,最有名的故事是:共工怒觸不周山。黃河的經常氾濫威脅到了部落的生存,共工率領大家與洪水英勇搏鬥,他們採取“堵”而不是“疏”的辦法來治水,未能根治洪水,但是為後人治水積累了經驗。共工是我國最早的治水英雄,被後世尊為水神。共工治水錶現出來的永不言敗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之後與顓頊爭奪部落盟主地位,而顓頊則利用民眾迷信的心理,聲稱共工治水會“觸怒上天”,導致共工失去支持,最終失敗。而共工為捍衛自己的治水大業,撞山自殺,以表示“看,這樣都沒有'觸怒上天'”。共工與顓頊爭奪帝位的故事,後被演繹成“怒而觸不周之山”的神話。

        8 .蚩尤。蚩尤,漢族神話中上古時代九黎部落酋長。相傳蚩尤面如牛首,背生雙翅,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銅頭鐵額,八條胳膊,九隻腳趾,個個本領非凡。約在5000多年以前,蚩尤部落與炎黃部落髮生了涿鹿之戰,蚩尤戰死,其部眾大多融入了炎黃部族,形成了華夏族,而部分沒有融入炎黃集團的部落,就形成了苗族的最早主體。上古時期,蚩尤帶領九黎氏族部落在這一帶興農耕、冶銅鐵、制五兵、創百藝、明天道、理教化,為中華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傑出貢獻,使陽谷成為中國農耕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山東省汶上縣在蚩尤文化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經過兩次全國性蚩尤文化研討會的論證,確認了汶上是蚩尤首級塚所在地,被稱為“東夷之都”。汶上縣南旺鎮蚩尤塚是全國各族人民尋根問祖、祭祀拜謁蚩尤的文化聖地。(蚩尤與炎帝的關係相當複雜,說法各異。一種觀點認為,蚩尤可能一度臣屬於炎帝或曾經加入以炎帝為首的部落聯盟。但後來蚩尤與炎帝發生激烈衝突,並大敗炎帝。而另一種觀點提出,蚩尤為炎帝之後。二者屬於同一部族,均為部族或其首領的稱號。則黃帝先在阪泉之野擊敗炎帝部族,蚩尤部族作為炎帝后代,為報仇而與黃帝大戰於涿鹿,戰敗之後,首領擒殺,部分族人則歸順黃帝為臣。另外,蚩尤和炎帝都以牛為圖騰,這與蚩尤在後世的圖騰形像一致。)

       (二)歷史事件

        1.獨特身體。神農氏為五氏出現以來的最後一位神祇,中國諸神創世造人,建屋取火、部落婚嫁、百草五穀、豢養家畜、種地稼穡等等一切為人民生活所做的準備全部完成了,中國神話時代結束,傳說時代到來。神農氏生於薑水(今寶雞境內),葬於“茶鄉之尾”(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鹿原鎮)。神農氏本為薑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領,後發明農具以木製耒,教民稼穡飼養、製陶紡織及使用火,以功績顯赫,以火德稱氏,故為炎帝,尊號神農,並被後世尊為中國農業之神。傳說神農身體獨特,一生下來就是個透明肚子,五臟六腑全都能看得見。

       2.所處年代。根據記載,我們可以看出,炎帝神農氏時代是原始社會由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的時代,是人類社會文明初創的時代。根據考古發現,並按照原始社會生產力發展速度進行推斷,這個時代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早於黃帝軒轅氏時代數百年,而某些史書中所記載的炎帝、黃帝生活於同一個時代乃至黃帝降服炎帝的說法,則顯然是不符合歷史事實和歷史發展規律的。

       3.開創農業。神農氏是農業的發明者,被世人尊稱為“五穀王”、“五穀先帝”、“神農大帝”、“農業之神”等,關於神農的神話、傳說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從採集、漁獵進步到農業生產階段的情況。一是種植五穀。據《拾遺記》記載,一天,一隻周身通紅的鳥兒,銜著一棵五彩九穗谷,飛在天空,掠過神農氏的頭頂時,九穗谷掉在地上,神農氏見了,拾起來埋在了土壤裡,後來竟長成一片。他把穀穗在手裡揉搓後放在嘴裡,感到很好吃。於是他教人確倒樹木,割掉野草,用斧頭、鋤頭、耒耜等生產工具,開墾土地,種起了穀子。神農氏從這裡得到啟發:穀子可年年種植,源源不斷,若能有更多的草木之實選為人用,多多種植,大家的吃飯問題不就是解決了嗎?那時,五穀和雜草長在一起,草藥和百花開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誰也分不清。神農氏就一樣一樣的嘗,一樣一樣的試種,最後從中篩選出的菽、麥、稷、稻五穀,所以後人尊他為“五穀爺”、“農皇爺”。二是教民耕種。相傳是神農氏發明耕種的方法,他命百姓把穀種收集,然後播在開墾過的田土上,以後百姓便照這方法耕植五穀了,神農氏之稱一源為此。三是發明耒耜(lěi sì)。神農氏首創木製的耒耜,被認為是農業發明之始。

        4.開創中醫。 神農嘗百草的神話,流傳久遠,至今不衰,被世人尊稱為“藥王”。一是遍嚐百草。遠古時期,百姓以採食野生瓜果,生吃動物蚌蛤為生,腥臊惡臭傷腹胃,經常有人受毒害得病死亡,壽命很短。炎帝神農氏為“宣藥療疾”,救夭傷人命,使百姓益壽延年,他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嚐遍百草,了解百草之平毒寒溫之藥性。為民找尋治病解毒良藥,他幾乎嚼嚐過所有植物,“一日遇七十毒”。神農在嘗百草的過程中,識別了百草,發現了具有攻毒祛病、養生保健作用的中藥。由此令民有所“就”,不復為“疾病”,故先民封他為“藥神”。炎帝神農氏終因誤嘗斷腸草而死,葬於長沙茶鄉之尾。二是巨著藥典。這一過程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無數次的反复實踐,積累下來許多藥物知識,被纂刻記載下來。隨著歲月的推移,積累的藥物知識越來越豐富,並不斷得到後人的驗證,逐步以書籍的形式固定下來。後人為了紀念他,將中國的第一部醫學著作命名為《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成為中國最早的中草藥學的經典之作,後世本草著作莫不以此為宗,對中醫藥的發展一直產生著積極的影響,並逐步發展豐富,形成瞭如今世界聞名的中醫藥寶庫。三是神農藥經。神農藥經,又名《神農帝連續篇》,介紹的是神農帝現存最早的藥物學《藥經》專著。是中國中草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

       5.神農(炎帝)發明。神農(炎帝)時期進行了多種發明。如:耒耜、茶葉、陶器、弓箭等。

       (1)發明耒耜。耒耜,象形字,古代漢族的一種翻土農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頭,用以鬆土,可看作犁的前身。“耒”是漢字部首之一,從“耒”的字,與原始農具或耕作有關。耒耜的發明開創了漢族農耕文化。

       (2)發明茶葉。我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中記載了茶的起源:“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發明陶器。神農氏還發明了陶器,陶器是與農耕同時出現的,被譽為繼火的使用之後的又一大創舉。

        (4)發明弓箭。削木為弓,以威天下。神農始創了弓箭,有效地防止了野獸的襲擊,有力地打擊了外來部落的侵犯,保衛了人們的生命安全和勞動成果。

       6 .神農(炎帝)戰爭。一是阪泉之戰。阪泉之戰發生於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之間,通過這場戰爭,黃帝戰勝了炎帝,炎帝歸服了黃帝,從而形成了炎黃部落聯盟,同時黃帝取代了炎帝在黃河流域各部落中盟主的地位。(略)

二是涿鹿之戰。距今約5000餘年前,黃帝部族聯合炎帝部族,跟來自南方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zhuō)鹿縣一帶所進行的一場大戰。(略)

三是祝融與共工之戰。祝融因為教會人類使用火,人們對祝融都非常之崇拜,但水神共工看不過眼,心想世界萬物離不開水,為什麼人類只崇拜祝融,而不崇拜自己,越想越氣奮。於是集四湖五海之水沖向崑崙山,把崑崙山上的聖火澆滅,頓時全世界漆黑一片。祝融得知非常憤怒,騎上火龍,與共工大戰起來,水此終是往低處流,洪水從崑崙山下落下來,祝融乘機發起進攻,把共工燒得焦頭爛額。共公輸得不順氣,一氣之下撞向不周山,誰知不周山是天柱,天柱給撞斷了,天也塌下來,給世界萬物帶來災難,於是就引來女媧補天的故事。按今天的話來說這可以說是女媧補天的前傳。另一說法,伏羲死後共工作亂,黃帝派祝融平叛,雖然打敗了共工,但沒有殺死所有共工氏成員,黃帝殺了祝融。後由他的弟弟吳回擔任火正官,依舊稱祝融氏。

       7 .炎帝陵墓。炎帝陵位於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城西17公里的鹿原鎮境內。這裡洣水環流,古樹參天,景色秀麗。關於炎帝神農氏安葬地的記載,最早見於晉代皇甫謐撰寫的《帝王世紀》,炎帝“在位120年而崩,葬長沙。”宋代羅泌撰《路史》就記述得更具體:炎帝“崩葬長沙茶鄉之尾,是曰茶陵。”據地方史《酃縣志》記載,此地西漢時已有陵,西漢末年,綠林、赤眉軍興,邑人擔心亂兵發掘,遂將陵墓夷為平地。唐代,佛教傳入,陵前建有佛寺,名曰“唐興寺”,然而陵前“時有奉祀”。炎帝陵自宋太祖乾德五年建廟之後,迄今已有千餘年曆史,隨著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炎帝廟也歷盡滄桑,屢建屢毀,屢毀屢建。(炎帝陵有多處:河南商丘柘城炎帝陵、湖南株洲炎帝陵、陝西寶雞炎帝陵、山西高平炎帝陵。近些年來,為了統一華夏兒女的愛國愛民族情感,有識之士已經多次呼籲中央要盡快出台炎帝陵的法律地位,以免給人一帝多陵之錯覺,給華人朝覲帶來混亂。)

       8 .立廟紀念。神農氏殿宇:稱為大顯殿,坐落於福建省安溪縣長坑鄉雲二村東北部,依山而建,背靠龍脈,三峰文筆拱峙,登巔遠眺,山水廳秀,風景幽雅,美如“仙境”而蜚聲海內處。殿內供奉五穀帝仙、保生大帝、楊公真仙、玄天上帝等。該殿宇約始建於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1980年重建。該殿宇坐北向南,磚石木結構,翹脊兩垂。到近代,該殿宇經續建、重建、重修多次。佔地面積約48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0平方米。當地信眾於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日奉神像巡境,二月十五日做“佛生日”。八月間,四方信眾到殿朝拜祈夢。

       (三)人物評價

       三皇之一神農氏(炎帝)。神農氏,上古部落首領之一,被後世之人尊為帝王,列入“三皇系統”。漢族民間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以及人類茶葉的發明者,他嚐遍百草,教人醫療與農耕。也因為此兩項重要貢獻,被世人尊稱為“藥王”“五穀王”“五穀先帝”“神農大帝”等,為掌管醫藥及農業的神祇,不但能保佑農業收成、人民健康,更被醫館、藥行視為守護神。神農氏(炎帝)完成了從游牧到定居,從漁獵到田耕的歷史轉變,實踐了從蒙昧到文明的過渡,從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的跨越。神農氏(炎帝)率領眾先民戰勝飢荒、疾病,使中華民族脫離了飢寒交迫、無醫無藥、顛沛流離的日子,過上了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醫藥,並且能上市場、聽音樂、唱豐年的日子。今天,海內外億萬人民皆以炎黃子孫自謂。

       神農對於中華文明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十個方面:一是始作耒耜,以民利耕;二是始種五穀,以民為食;三是嚐遍百草,發明醫藥;四是日中為市,首倡交易;五是治麻為布,遮體避寒;六是製弧剡矢,以抵侵凌;七是作陶為器,以儲民用;八是首作琴瑟,娛樂民眾;九是首創煮鹽,強健體魄;十是創立天文,設立曆法。

       (四)歷史文化

       1 .神話傳說。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炎黃二帝生於68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生活在以蟜蟲為圖騰的有蟜氏部落,有蟜氏娶少典氏在炎帝窩生炎黃二帝。當年遠古時代住在平逢山龍馬谷堆的母族首領有蟜氏,生炎帝那天的時辰,突然一聲巨響,震得大地搖晃起來,部族的人們驚慌地跑出窯洞,看見山上熊熊大火滾滾而來,“火神爺發怒了!快逃命啊”的呼聲、奔跑著亂作一團。部族裡管祭天的老祭師見狀,趕忙爬上大柏樹杈高喊:“別怕,大火一會就滅了!”老祭師懂天文,知地理,會卜吉凶。他的話很快使人們安定下來。果不出所料,一陣傾盆大雨,瞬間澆滅了山火。與此同時,隨著一聲哇哇墜地的一聲啼哭,一個男孩降生了。人們對這伴著雷火降生的男孩,憂心忡忡,議論不止。老祭師制止大家說:“這男孩原是一條火龍,奉天意轉生,因脫胎換骨轉生難受的就地打滾,弄得火燒山野,雷雨大作,這氣勢正是帝王降生的先兆。”大家聽了點頭稱是。這片山野的石頭,大都是疙疙瘩瘩的疤痕,據說就是炎帝出生時那場大火留下的痕跡。

       2 .神農嘗百草。神農鞭藥嘗百草的故事,是一則著名的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神農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個石洞裡,傳說他牛頭人身。由於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勞勇敢,長大後被人們推為部落首領,因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熱的南方,稱炎族,大家就稱他為炎帝。有一次他見鳥兒銜種,由此發明了五穀農業,因為這些卓越的貢獻,大家又稱他為神農。他看到人們得病,又到都廣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園取瑤草而遇天帝贈神鞭,神農拿著這根神鞭從都廣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農嘗百草多次中毒,都多虧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嚐遍所有的草,最後因嘗斷腸草而逝世。人們為了紀念他的恩德和功績,奉他為藥王神,並建藥王廟四時祭祀。在我國的川、鄂、陝交界傳說是神農嘗百草的地方,稱為神農架山區。

       4.精衛填海。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象徵:永恆誌定、堅韌無畏。(待續)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Him wong
Him wong 2020/02/07
@k98m...

有沒有聯絡方法,如微信、whatapp

我的微信saiyasat

k98m
k98m 2020/01/24

有,你要解盤?

Eric Lau
Eric Lau 2020/01/17

我都想問有沒有紫微解盤服務。

Abc
Abc 2019/09/11

今日睇好難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