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樹良
錢樹良
錢樹良

樓市「加辣」另有玄機

2016/12/01 08:41:46 網誌分類: 經濟
01 Dec
        上月初,特區政府在房地產政策方面,突然宣佈「加辣」,把住宅買賣交易印花稅,由原先的1.5%至8.5%,大幅度調高劃一為15%。

        「加辣」措施公佈翌日,本港永久居民購置第二套住宅物業時,須按照15%新稅率交付交易印花稅;以200萬元首的物業交易而言,印花稅達30萬元;較「加辣」前的稅項上升9倍,而600萬元的物業交易印花稅為90萬元;較「加辣」前的稅項上升1.5倍,至於2,000萬元的物業交易之印花稅為150萬元;較「加辣」前的稅項上升1倍。

        從這三個數據來看,所謂「加辣」是為了壓抑樓價上升,有助中下階層置業,唯是這一廂情願的「好事」,可能適得其反。

        如果以「加辣」稅率計算,樓價愈平的物業,新稅率構成的印花稅較原先的高出好幾倍,相對來講,對貴價樓影響卻不大。試想一下,又有多少個中下階層的家庭,可以購置一個上千萬元的居住單位?

        不要忘記,房地產市道是整體發展的。一直以來,本港運行的是自由市場經濟,「商品」價格除了成本外,也視乎供求作出釐定。

        市民購置第二套房產,不排除有「炒樓」運作,但亦存在「收租」增加個人財富收益;促進社會經濟繁榮的客觀利好因素在內。

        如今「加辣」,明顯會打擊市民二次置業的念頭。既然「炒樓」或「買樓收租」「此路不通」,難保這些資金不會轉投另一個市場,例如股市或匯市進行投資(投機)。那麼,一旦這兩個市場搞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當局是否又出「辣招」「維持秩序」?

        有人說本港房地產市場發展不正常,樓價升幅指數高。但若是從自由市場經濟角度來講,這是供求關係的現象。試想一下,土地供應少,地產發展商須出高價投地;或收購舊樓重建。

        做生意「行船好過灣」,發展商高價買地、買舊樓;加上通脹,建築材料、人工樣樣貴,再加上發展商的利潤,羊毛出在羊身上,樓價豈能不貴。

        首先解決土地供應

        要解決問題,首先是解決土地供應問題,時下有關部門屈服於「環保」「保育」的「金鋼箍」咒,抱着避免麻煩、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處事態度,把一些大有發展潛力;可以提供土地資源的地盤,因應某些團體、委員會的意願,祭出「環保」「保育」的上方寶劍,一於「生人霸死地」不放手。最明顯的是「中環街市「及「舊中央警署」,若非受制於斯,當局一旦推出市場拍賣,發展商得以發展商住物業;政府庫房亦大有進帳,如此一舉數得,豈不快哉,但卻不為之,奈何!

        話說回「加辣」的效果,誠然會促使庫房收入增加,但是,會不會是有些人想在換屆前夕;對中央政府有個交代,證明自己有「橋」搵錢,希望增強獲得中央支持信任程度,祈能保住祿位。若為如此,不排除「加辣」另有玄機,讀者以為如何?apolloslchin@yahoo.com.hk

        資深財經傳媒人

        錢樹良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