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豬出城

2016/12/01 08:43:31 網誌分類: 生活
01 Dec
        以怒轟美國前總統布殊出名的紀錄片導演米高摩亞又有新作《美豬出城》,帶領攝製人馬前往歐洲等國取經,諷刺美國。

        美國社會百病叢生,或許不假。但歐洲是否稱得上天堂,值得商榷。所謂歐洲的先進示範,到底是北歐、西歐,還是南歐、東歐?當然,拍一齣政治諷刺片,稍有誇張,開個玩笑,也無可厚非。

        不錯,意大利人享受人生,工作時間超短,吃頓午飯兩個小時,享受有薪蜜月和產假,但是意大利南部的年輕人大批離鄉背井到英國找工作,還有黑工在意大利遭受剝削,全在鏡頭看不見的地方。

        法國的兒童從小吃得好,學會餐桌禮儀,在學校裏就接受性啟蒙,老師告訴學生要珍重對待性愛,法國人對於美食和性愛的品味和追求,不止比美國好,也優勝於世上絕大多數國家。但飲食和性愛屬於文化,文化是不能移植的,有些人天生味蕾粗糙,或者感官遲鈍,有些文化先天缺乏情愛的認知,感性不足,絕非想學就能學。法國的社會問題不遜於美國,法國政府對恐襲和難民束手無策,無能軟弱,有目共睹,現在法國的左派終於倒台,據說新總統有意仿效戴卓爾夫人,大刀闊斧裁減政府開支,推行私有化。

        芬蘭的學校無功課,給小孩許多時間玩耍、學畫畫、學音樂、自己動手製造,確實有益於兒童身心成長,當然值得羨慕。但「放養」學童需要甚麼前提?為甚麼芬蘭模式無法推廣到全世界,卻有這麼多國家甘願承受會考制度的痛苦,這個問題,導演沒有問,觀眾倒不妨反問自己,譬如香港,如果不佈置功課、不考試,無競爭,全港教師薪水劃一,名校和村校無差別平分資源,行不行得通?

        摩亞盛讚歐洲國家的優點,最主要的是公立教育、公立醫療、勞工福利、縮減貧富差距,促進人人平等,這一切當然是值得追求的理想,問題是開創這一切理想,要有甚麼條件?為甚麼只發生在歐洲,尤其是西歐和北歐?挪威人口少於香港,斯洛文尼亞兩百來萬,冰島人口只有三十二萬,不但小國寡民,還有寬恕、仁愛,視國民如手足同胞的精神,又都是從何而來?

        摩亞很有幽默感,但是像一切左派知識份子一樣,有選擇性敍事的習慣,按照他的觀察,葡萄牙將毒品合法化,是打擊販毒最有效的方法——就好像取消邊防警衞,才是最好的保衞,如果家門敞開,竊賊是沒有興趣光顧的,反過來,重門深鎖,小偷才會念念不忘。

        如果有關邏輯說得通,全世界的鎖匠應該關門大吉,銀行也沒有必要設保險庫了,對不對?

        但是摩亞的電影畢竟是一篇良好的通識教材,值得捧場。高唱理想的同時,最好不要罔顧現實,因為常識重新抬頭的年代來臨了。

        陶傑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