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樓奴是如何煉成的

2016/12/03 08:41:33 網誌分類: 經濟
03 Dec
        屯門有一個新盤最近計劃開售,推出只有一百二十八方呎的開放式單位。市場估計會以每方呎一萬二千至一萬三千元定價,入場費大約一百五十萬元,既是香港近年入場費最低,也是全港最細的「納米型」新樓。

        究竟一百二十八方呎是個甚麼概念呢?《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一個私家車車位的標準大約是一百三十五方呎,即車位大過單位。一百二十八方呎的單位比當年公屋原型徙置區單位更小。

        這個樓盤的納米型單位一出,全城嘩然,成為記者採訪焦點。發展商俊和的董事潘志才笑言,樓盤的設計構思來自學生宿舍,客源也是針對年輕人。而年輕人吃完飯以後便會回到自己的房間。如果樓盤賣一萬元一方呎,但客房及廚房佔用了過多空間,對年輕人也沒有意思。他說就像皇帝擁有整個紫禁城,睡覺也只佔用睡牀的空間。年輕人目前最渴望的是獨立和enjoyable的空間。

        相信不會有很多人留意潘志才說甚麼,但會記得「皇帝只是瞓一張牀」的講法。聽到後也會十分反感,覺得發展商為推超細面積單位而開脫。

        見到這種驚人細單位,網上馬上出現大量拒做樓奴的聲音。有些人很殘忍地評論,做不做樓奴,是個人的選擇,不花一百五十萬元去買一個一百二十八方呎的單位,便毋須做樓奴。

        我覺得樓價在正常合理水平的時候,這種講法,無可厚非。例如在二○○八年時,有些年輕人說上樓難,我也不太認同,因為當時的二手樓價大約四千多元一呎左右,上樓的確可以靠個人努力達致。但到了今天屯門樓也要一萬二千元一方呎的時候,還在說年輕人不夠努力,或者說做不做樓奴是個人的選擇,便沒有道理了。

        香港人被迫做樓奴,我們便要看看樓奴是如何煉成的。

        第一,全球央行爭相放水。二○○八年金融海嘯之後,美國聯儲局率先大印銀紙,隨後歐洲、日本、中國央行也爭相效法。當市面上的銀紙數量以倍計增加,而物業的增長卻很有限的時候,樓價必然會急速飆升,這是最簡單的經濟學原理。

        ?第二,政府早年沒有開發土地。香港經濟在二○○三年「沙士」時陷入低潮,政府急速煞車,停止興建公共房屋,也暫停賣地。後來經濟仍然低迷,政府繼續停賣土地。在市道差的時候,停止賣地,無可厚非,但最為人詬病的是政府同時停止開發土地,直接令到二○一○年是香港經濟急速改善之後,政府覓地起樓,非常困難。

        ?第三是隨着香港政制開放,反對發展的聲音愈來愈強。從區議會到城規會都有很多反對開發土地的聲音,從環境到保育,甚至是保護少數居民、保護鄉郊風貌、反對填海等等訴求交集,便令到很多發展項目不是停止縮小、就是大幅拖慢,導致整體房屋供應大量減少。到經濟回復正常的時候,政府就發覺覓地起樓綁手綁腳。

        ?香港人當然不能左右大國央行的行為,但還可以影響特區政府施政,甚至可以自行作出抉擇。我之前提過香港有百分之四十的土地是郊野公園,目前已開發了作住宅的土地只有其中的百分之七。只要從郊野公園撥出百分之一的土地,已經等如目前全港住宅用地的七分之一。

        ?香港人要做出抉擇,要百分百保留所有郊野公園,還是把部份生態價值較低的郊野公園迅速開發成住宅用地?魚與熊掌,難以兼得。如果環境分毫不能犧牲,港人就難免要捱貴樓了。

        ?如果港人作出了抉擇,便要要求政府沿着所選擇的路線去做,假設多數人都同意開放郊野公園起樓,就要看未來特首候選人,誰人有意願和有能力去執行這項工作。反正現時有很多人搶住做特首,趁人人爭做時,就要他們作出承諾,看看如何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讓港人不用再當樓奴。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回應 (1)
我要發表
383383
383383 2016/12/04 17:43:05 回覆

年輕人,最緊要有x野的地方…哈…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