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先從不吃蛋做起(八)

2016/12/03 15:30:18 網誌分類: 持齋莫食蛋
03 Dec


曾有人問難說:吃蛋與否跟了生死沒有關係,故無所謂,修道是去貪瞋癡,不是在斤斤計較分別雞蛋葷素與否,這與往生西方是完全不相干的?

答:是的,吃蛋如果與了生死沒有關係,那麼世界很多事與了生死也沒有關係。如該不該去工作上班賺錢,這與了生死也沒有關係!葷素與否與了生死也沒有一定關係(如西藏喇嘛不吃素,一樣是在修道了生死)!斷婬與否與了生死也沒有一定關係(如很多在家娶妻者,未斷婬,臨終照樣現瑞相往生)!殺生與否也與了生死沒有一定關係(如殺業之家,臨終念佛也有往生的)!與生死有關的只是「念佛」?既然如此,大家何必辛辛苦苦守齋戒?反正葷素與否、斷婬與否、殺生與否,都與生西沒有一定關係?....等等。這種知見是不對的。如殺一隻螞蟻、殺一隻蟑螂與往生西方有關係否?若殺一隻螞蟻無關係往生大事,那多殺一點也應無礙,是故天天吃蛋也與往生西方無關係?廣欽老和尚曾說:「貪娑婆世界一根針一枝草,都要再來輪迴」,難道貪吃一顆雞蛋就與輪迴無關?沒錯,修道是在戒定慧上用功,努力的去除貪瞋癡即是修道。然而吃一顆蛋,不但正顯出自己的「貪」心未斷;當他人勸戒不應吃蛋時,反又不高興地生出「瞋」心來,認為他人是不懂得「真修道」,他人是在修道上挑骨頭,在守那種與往生毫無關係的「蛋戒」;又不知雞蛋是「葷物」,亦正表示自己的「癡」。如此一來,吃蛋與修道與斷貪瞋癡怎會沒有關係?《菜根譚》上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法句經.卷上》云:「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成大器,凡罪充滿,從小積成。」修道者應甚戒之!筆者認為:既已深信淨土,已吃素受戒,已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又信受印光大師之淨土教法,何不聽從信受大師之說?捨一顆蛋不吃,努力念佛,具足信願,則萬無一失。若恃已聰明,以為吃蛋與生西無關,那麼印祖戒食蛋的苦心開示,於西方有知的話,必會哀憫嘆息的!

結論

這本小冊子最後筆者仍願以「客觀」之道來收尾。筆者提出:「看得到的蛋絕對不吃,看不到的蛋暫為通融」。何故?看得到的蛋如各種茶葉蛋、滷蛋、鐵蛋、蛋炒飯、蛋餅、煎蛋.....等有形有質的蛋絕對不吃。所謂「看不到」的蛋,如麵包、餅乾、各種有加入蛋粉的牛乳、麥片等等。筆者要先說明,這個說詞只通用於「在家人」,如果是出家僧人,嚴持戒律者,或在家菩薩持戒者,則筆者認為連「看不到」的蛋都不應吃、不准吃的。就如印光大師舉例說的「牛奶食之無礙」,律本上均言可吃,亦不犯戒,然而「亦取彼脂膏,補我身體,固宜勿食。」所以筆者才說「看不到的」蛋可方便吃,但也不是鼓勵大家就名正言順的「大吃」,故才說「暫為通融」二字。這是表示我們無法守到絕對的清淨戒,吃了含蛋的麵包、餅乾、麥片等,只是「方便」性的開緣,應該生懺悔心,故云「暫為方便」也。或許有人認為連有蛋製的餅乾、麥片都不能吃的,也談不上開緣的。基本上筆者是同意這種說法的,能守絕對的「清淨蛋」戒這是值得讚嘆的,但不妨讓在家居士有更多的「開遮」與「緩和」空間。難道當我們吃餅乾時,也須將它送入化學的「離合器」,將有蛋的部份「分離」清淨,然後再吃嗎?這樣未免太著於戒相。其實認真分析起來,麵包、餅乾中加了一些「蛋粉」,不是在增加營養,也不是故意在製造吃蛋的「機會」,而是讓它在製造過程中較有「膨鬆」度,比較有「韌」性,有「彈性」,而且可以保存比較多天。且當以蛋去做材料時,通常是取蛋的「蛋清」部份,不是全取其「蛋黃」,一顆蛋的「蛋清」通常可配上五顆麵包。所以就算吃了含蛋的餅乾、麵包,也只不過是「微乎其微」罷!筆者再次說明,絕對沒有鼓勵大家儘量的吃含有蛋製的食物,只是認為萬一、如果「不小心」而吃了含蛋的各種食物,因此就冠上「破戒」、「犯戒」、「開齋」、的帽子,這亦是有失於公道的!

民國八十七年一月十五于台北

果斌敬撰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