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怖的巨嬰

2016/12/08 08:41:58 網誌分類: 生活
08 Dec
        中國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的作品《巨嬰國》出版,對中國國民性的觀察從此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對於中國國民性的觀察,前有梁啟超的流氓論,魯迅的《阿Q正傳》,還有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但是在二十一世紀,中國國力崛起,全球局勢巨變,中國人的生活享受有前所未有的提升,閱讀中國人的心理,也有必要更新,這位年輕學者的「巨嬰論」,指大部份中國成年人的心理,停留在嬰兒期,而且還是頭六個月的口腔期。近年中國網絡有一條流行語「寶寶不說」,可以說與「巨嬰論」相得益彰。

        根據這位學者,嬰兒的心理特點有三樣:母嬰共生,全能自戀和偏執分裂,都可以用來解釋中國人社會的獨特現象。

        譬如為甚麼中國人特別愛吃,甚麼都敢吃進嘴裏?不一定是饑荒的殘存記憶,而是嬰兒口腔期的無限延長。中國人尤其相信食療,對於健康,最關心的是可以吃甚麼補身,而不會先想到做運動。西遊記裏的妖精,都說要吃唐僧肉,因為中國人相信,只有吃進肚子,才能獲得其他能量。這種口腔期的表現,和嬰兒最先通過嘴部感知世界的行為一致。

        中國人普遍「愛無能」,因為中國家庭的核心是母嬰關係,而不是夫婦之道。母嬰共生是嬰兒出生後頭六個月的必然狀態,這時期嬰兒沒有主觀意識,完全依賴母親。從此,母親的生活重心完全轉移到嬰兒身上,父親遭到邊緣化,產生逃避心理,夫婦之間的感情,全部轉化為對嬰兒的關注,這種關係可以一直延續到成年,成為家庭核心,造成惡性循環:母親對兒女無法放手,兒女長大後也無法脫離母親的掌控,中國式家庭以婆媳問題為第一本難唸的經。

        由這種心理產生的人際關係,與成年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嬰兒意識不到自我和他人的邊界,因此中國社會的人際關係普遍是一團漿糊,缺乏個人空間,不但父母與兒女捆綁,夫婦必須連成一體,崇尚個人交情,不尊重契約關係。

        至於中國人的思維非黑即白,缺乏對灰色地帶的認知和研究,也與嬰兒全能自戀,偏執分裂的心理十分吻和。嬰兒的全能自戀來自對世界的誤解,在嬰兒身邊,隨時有人伺候、餵食、穿衣、換尿片,所有人都圍繞嬰兒的意志運轉,嬰兒好像神一樣全能,但是一旦得不到滿足,發現整個世界不合己意,嬰兒立即陷入崩潰,絕對憤怒,全盤推翻自己,立即從白倒向黑,非神即鬼,非愛即恨,沒有中庸空間。

        中國人過去有「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之說,這並非消極,而是有所閱歷的成熟觀點,所有人都需要學習接受人生的挫敗,經過思考、消化、沉澱,以個人修養才能克服沮喪、憤怒和悲傷之類的負面情緒。但缺乏思考和修養的人,往往一語不合即暴怒相向:乘客大鬧機艙,病人襲擊醫生,老人跌倒而遷怒好心的路人,都是巨嬰心理的發酵。

        巨嬰心理在今日西方也開始萌芽,愈來愈多人拒絕長大,在社交網絡上全能自戀,一旦發現現實不如自己所願,也陷入偏執分裂的黑洞,要死要活。嬰兒十分趣致,但巨嬰則十分可怖,這個社會需要多一點成年人。

        陶傑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