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肝病的診斷學特點

09 Dec

三、肝病的診斷學特點

診斷學認爲:從診察疾病顯現在各個方面的客觀癥狀,可以幫助瞭解疾病的原因、性質及內在的聯繫,從而爲臨牀辨證提供依據。因此,我們在瞭解肝病的病變規律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其診斷學特點,包括四診觀察和肝病特有癥狀的鑑別診斷,就會更好地掌握肝病的辨治。
(一)四診對肝病的診察
1、望診
以五色命臟,則青爲肝色。臨牀可依據青色的明晦含露與所見部位,來分析肝病的寒熱虛實和預後轉歸等變化。以常變而言,面色明潤,隱含微青之色,爲其常,《素問·五臟生成》曰:“生於肝,如以縞裹紺”,說明青色隱然內見,即是肝臟所見於外的正常色澤。若顏面青色而晦滯,毫無光澤,即爲肝病之色,且又提示了病情危重,所以《素問·五臟生成》又說:“青如草玆者死”。如青色顯露不失明潤,病雖較重,仍有較好的轉歸,故又說:“青如翠羽者生”。可見診察青色的晦黯、枯槁、顯露,能夠診斷肝病的輕重順逆。以青色所見部位而言,如小兒兩眉間(印堂)青色暴露,則爲驚忤傷肝,或肝風易動之象;若面見青色或太陽穴部位見青筋的,則爲急驚風預發之兆。餘如目青多爲風寒,脣青紫多爲血瘀,脣吻反青、四肢[執/水][執/水]者則爲肝氣已絕。若以兼色而論,如面色青兼白爲挾寒或脫血;青而兼黑爲痛甚;黑而枯瘦則爲肝腎將敗。在辨兼色時要分清主色和客色,乃是提髙診斷水平的一個關鍵。
此外,根據“肝主筋”、“肝開竅於目”、“爪爲筋之餘”理論,觀察目、筋、爪色澤的變化,也可以作爲診斷依據。如肝風發動目常眨眨;肝陰內虧則視物不明或雀盲;痙厥將作,目多上視或斜視;若目直視或正圓,則主病情危重;目青多風寒,目黃多瘀熱,目赤多風熱,兼腫者係因風火交煽;目澀而癢者多病有虛風;爪甲枯槁提示肝熱,甚則舌體的變化,也可作爲診斷肝病的依據,因足厥陰經脈絡舌本,故凡見舌卷、強硬、短縮、萎縮,或伸出顫抖、歪斜不正等態,都與肝病有關。
更有意思的是,對機體外在的體型、動態、肢體運動狀態及精神面貌的觀察,也能爲肝病診斷提供依據。如《靈樞·本臟》云:“青色小理者肝小,麤理者肝大,廣胸反骹者肝髙,合脅兔骹者肝下,胸脅好者肝堅,脅骨弱者肝脆,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脅骨偏舉者者肝偏傾也。”《靈樞》這一記載,雖然還需要加以臨牀驗證,但它說明中醫的體檢要求還是比較具體的,其目的就是爲診斷疾病提供依據,當然精神狀態的診察則更爲重要。所謂望神,是指觀察病人精神意識的變化。古人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說明望神的重要性。如肝病所致的昏迷,可見到循衣摸牀,兩手撮空等無意識舉動;肝風內動的癇證,可見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兩目上視,四肢抽動,鼻息必鼾,或見精神煩躁與易怒等病證。由此可見,通過觀察精神變化,判斷肝臟陰陽氣血盛衰的病態和預後,這對臨牀來說是有指導意義的。
2、聞診
病人語言、聲音、氣味的變化是疾病的客觀反映。根據中醫學肝“在音爲角,在聲爲呼”,“肝爲語”等有關理論,通過對語言、聲音、氣味的觀察,可以幫助判斷肝病寒熱虛實的變化。如從聲音髙低不同可辨虛實,小兒陣發性驚呼,發音尖銳,驚恐,多爲肝風之證;成人下利矢氣,辟辟有聲而糞色青者,亦多與肝風有關;盛怒之下,大聲疾呼,多屬肝實之候;時發太息,長聲短嘆,多屬肝鬱之候;如呃聲髙而短,響亮有力,或嘔吐較猛,聲音響亮有力多屬肝火衝逆之候;若呃聲低而長,且微弱無力,有時則見於肝寒衝胃之變;若以語言變化而言,聲髙有力多爲實熱,狂言罵詈不避親疏,多係肝經實火所致;若語言低怯,或說話斷續不接,或顛倒錯亂、喋喋不休、喃喃不止的又多屬肝經虛熱之證。
肝病患者的口氣、汗氣、排泄物等,也有其特殊表現。如肝經之證易排泄酸腐臭惡等物,或小便臊臭特甚,或淋濁帶下,臊臭特甚。無論口氣、汗氣、或二便的氣味,祗要嗅到酸或臊臭味,即可作爲肝病的診斷依據。
3、問診
問診是中醫診斷學的一個重要方法。對肝病患者進行問診,應在抓住肝的主證前提下,追詢其自覺癥狀和病情喜惡,判斷它是否與肝的發病有關。如以頭痛爲例:首先辨明病位究屬何經,如頭痛在巔頂部位,可以認定它是肝經的頭痛,因爲足厥陰肝經與督脈上會與巔,而肝之風木之氣又有向上升發的作用,所以,多與肝經風陽上冒有關。在此基礎上,應探索病情是否肝風病中而又兼挾之邪,例如抽掣作痛的爲風重;兼頭脹的則多挾風熱;痛如雀啄的多爲風火;頭頂壓痛或首如帛裹,則爲風濕之邪;若寒濕頭痛,則喜熱而惡涼;火燥頭痛則喜涼而惡熱;邪偏實者,則巔頂脹痛不已而手不可近;正偏虛者,則痛而喜按,且時作時止。通過以上的問診所得,四診合參,綜合分析,作出正確的診斷也就不困難了。
4、脈診
脈診是診斷肝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重視脈象對肝病的診斷甚爲重要。臨牀上要以脈的至數、脈的形態、脈的幅度等方面進行鑑別分析,以診斷具體病情。以常變而論,正常的肝脈是微弦,“軟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素問·玉機真臟論),是說脈來穩重,張力柔軟,脈波滑利,反映了氣血運行通暢,肝臟功能正常。至於肝病的脈象則是弦多胃少,“病肝脈來,盈時而滑,如循長桿,曰肝病”(《素問·平人氣象論》),是說弦脈雖滑而欠柔,脈體長而盈實,觸指遒勁。然而,“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至於肝病的真臟脈,是但弦無胃,祗見強硬勁急,狀如弓弦,毫無從容和緩之象,所謂“急益勁,如新張弓弦”,其脈預後大多不良。以部位而論,歷代醫家多數認爲關部脈均候肝膽病變,一般左關候肝爲主,故肝病左關脈弦。若右關脈弦,多爲木克土,兼見腹痛腹瀉,腹滿脹大等證。若兩手關部俱弦,或右盛於左,預示病情已進入嚴重階段,病情加深。若以相兼脈象而論,弦數屬熱、弦遲爲寒、弦細爲肝血虛、弦細數爲肝陰虛生熱、弦大數爲肝火盛、弦大爲邪實、弦澀爲血瘀、弦滑爲風痰、弦而微浮爲厥陰病欲解。凡此種種,弦脈兼見其他脈象,往往提示肝病兼有不同病候。
此外,腹診在診斷肝病時也具有特殊意義,尤其在肝病發展至肝木橫克脾土的階段更爲重要。一般來講,肝病繼發腹水,以手按其腹皮鬆軟不堅者,多爲脾虛不運而水濕停留之證;反之,腹皮緊張,按之堅有彈性,則多爲氣血水相凝結不散等實證。若腹中脹痛,以手按之腹中有塊而固定不移,則多爲積聚之變;若肝病而腹部反凹陷不起,以手按之而不柔和,則爲肝之氣血津液不足的反映。
(二)肝病常見癥狀的鑑別診斷
由於肝病的病因病機複雜,反映於外的癥狀也不盡相同,甚至是千姿百態,錯綜複雜的。如何在同中辨異,於異中求同,辨別疑似,分析準確,這就需要認真地鑑別診斷。
1、脅痛
肝在人體的解剖部位居於右脅下而偏左,因足厥陰經經脈屬肝絡膽,佈於肋脅,故脅痛是肝病的特定癥狀。如“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邪在肝,則兩脅中痛”,證之臨牀,肝病患者多有脅痛一癥,因此,對脅痛的鑑別診斷很有意義。
肝病脅痛的鑑別診斷,應着重辨別痛的性質和痛的部位。比如痛的性質有隱痛、脹痛、熱痛、刺痛、墜痛、注痛及串痛等的不同。一般來講,隱痛即是隱隱而痛,綿綿不休,痛時喜按喜揉,舌紅少苔,脈見沈細或畧數,這種情況多見於肝病病程較長的患者,其痛勢往往因勞累誘發,張石頑云:“裏虛而痛者,陰不足也。”(《張氏醫通》)張景嶽也說:“胸脅隱隱作痛,爲肝腎精虛。”(《景嶽全書》)可見隱痛多屬肝陰不足,或水不涵木所致。脹痛是指肝區既痛且脹,痛脹並作,病人多有胸脘部脹滿不舒等證,宜從肝鬱氣滯與濕熱壅滯兩者進行鑑別:若見胸滿不食,嘔吐噯氣,或腹中脹滿,多與肝氣橫逆、克犯脾胃有關;若見胃獃納少,嘔噁厭油等證,則因肝鬱化熱、濕熱交蒸,疏泄不利爲病,其舌苔多厚膩,脈多弦數或弦滑。熱痛是指疼痛中灼熱感,可於虛實之中進行鑑別。實證痛劇,發病多急,常伴有煩躁易怒、頭痛咽乾、便乾溲赤、舌赤脈數等癥;虛證則隱隱作痛,發病緩慢,多見於久病之後,常伴有頭暈失眠,口乾低熱,舌紅苔少,脈細數等癥。實者多爲肝火所致,虛者多屬肝腎不足而起。“注痛”是指肝病病人,自感右脅下或劍突下疼痛如有根基,固定不移,隨體位變動,或飽餐後痛勢加重而言;且常兼見皮膚甲錯,面部有蟹爪紋理,舌紫脈澀等癥。墜痛是指脅痛伴有沈重下墜感,往往久立痛增,平臥則痛減,喜揉喜按,兼見氣短乏力,納少便溏,脈虛舌淡等癥,多爲久病以後,肝木乘脾,脾氣下陷所致。串痛是指痛無定處,攻衝上下,時發時止,發作多與情志波動有關,兼有噯氣、善太息、舌淡、脈弦等癥。刺痛是指痛如針刺、固定不移,兼見舌青脈澀等癥,多屬血瘀,多爲病久由氣及血,氣滯血瘀而成。亦有蟲擾脅痛者,其部位以右脅及劍突爲主,多兼有嘔吐蚘蟲,顏面發生蟲斑。痛勢有如頂撞感的癥狀。凡此種種,祗要認真診察則不難鑑別。總的來說,其鑑別重點應分清氣、血、寒、熱、虛、實。如偏氣分的多實,偏血分的多瘀,亦有虛中挾實。如實證患者,誤用香燥理氣太過,則易向虛證轉化,這些證候都是臨牀應當掌握的問題。至於脅痛部位,也有一側或兩側之異,肝病脅痛雖然多以右脅爲主,但肝失疏泄,兩側攻刺而痛,臨牀亦不少見。
應當指出的是,脅痛固然是肝病的常見癥狀,但不能一見脅痛即診斷爲肝病,尤其應與風寒、痰飲等證所引起的脅痛相互鑑別。其要點在於:肝病脅痛往往有較明顯的情志過度刺激等誘因。有情緒不穩定、性急易怒表現,且易引起脾胃方面的癥狀,如肋脅隱痛、腹滿、納呆、腸鳴、便瀉、倦怠乏力等癥。痰飲脅痛,其痛多滿痛而脹,伴有咳吐痰涎,呼吸咳嗽則疼痛加劇;風寒脅痛,痛勢陣發短暫,多伴有寒熱往來、口苦、咽乾、目眩等癥。這些祗要在臨牀上認真辨證分析,就不會發生誤診。
此外,脅脹也是肝病常見癥狀,易與脅痛同時存在,痛而兼脹,或由脹而痛。所謂“肝壅、兩脅滿”,說明脅脹多見於氣滯。不過單純脅脹的出現,多數在病的初期或後期階段,肝病初起,脅脹多爲脅痛的前驅癥狀,其癥狀可以上及胸膺,下連少腹,而以實證多見;肝病後期,由於久病正虛的緣故,脅痛解除後,往往遺留下隱隱脅脹,多屬虛中挾實,以血虛挾瘀尤爲多見,這在臨牀上是很有診斷價值的。
2、黃疸
黃疸的出現,多爲濕熱或寒濕內蘊而生。如濕熱發黃的則爲“陽黃”,寒濕發黃的則稱爲“陰黃”。肝病而有黃疸,因肝膽互爲表裏,肝病若影響膽汁排泄功能失常時,則可發生黃疸。喻嘉言說:“膽之熱汁滿而溢出於外,以漸滲於經絡,則身目俱黃。”(《寓意草》)肝病黃疸非單純濕熱所引起,還應注意與瘀血、寒濕、疫毒等因素有關。鑑別診斷,凡身目黃色鮮明、小便短少、色黃赤者爲濕熱黃疸,兼有心中懊憹、腹脹、便秘、舌紅、苔黃膩、脈弦數爲熱重;兼見身熱不揚、黃色滯晦、頭身困重、脘痞腹脹、口淡不渴、苔黃厚膩、脈象濡緩者爲濕重。若癥見身黃、少腹硬滿、小便不利、黃色兼黑、目青面黑,或心中如噉蒜薤狀、額上黑、足下熱、脈沈結等癥,則爲瘀血黃疸,多爲瘀血濕熱相合,阻滯肝膽所引發,肝病後期此證比較多見。寒濕發黃,每以脾陽不振,寒濕鬱滯爲主,多兼有納少、脘悶、腹脹、大便不實等癥。疫毒黃疸是肝病中最急劇的一個類型,多具有發病急,病勢重的特點,常突然身黃,迅速加深,黃色如金,胸滿氣喘,髙熱煩渴,尿如柏汁,腹脹脅痛,神昏譫語,脈弦數或細數,舌紅絳,苔黃燥,吐衄便血,或見斑疹,或見腹脹昏迷等癥;病因爲感受“天行疫癘”之氣,熱毒之邪,化燥而劫傷肝血,或迫血動血,或內陷心包所致。總之,肝病發生的黃疸不可槪以濕熱、寒濕而論,因此,進行鑑別診斷實是提髙辨證論治水平的關鍵。
3、乏力
乏力是指肝病患者自覺四肢倦怠,周身無力,懶言少動的病象而言。因“肝爲罷極之本”,主一身筋脈及肢體的運動,所以肝病可以使機體耐受疲勞的能力減低,而顯示體疲乏力的癥狀。經臨牀觀察,肝病的任何階段都可以出現疲勞和乏力的徵象。其鑑別診斷之法,宜分清虛實兩端,虛證有肝氣虛、肝血虛、肝腎兩虛之別;實證有氣滯、血瘀、濕熱蘊結之分。肝氣虛者易見周身倦怠,肢體軟弱,不耐勞動,動則氣喘,心悸,自汗,易受外感。因肝主升發之氣,若肝之生化不足,則脾胃運化功能受影響,四肢的運動、肌肉臟腑的營養受到限制,故呈現倦怠、乏力的癥狀。黃元御云:“肝木生於腎水而長於脾土,溫和則肝木發榮,太靜則風恬水寒,土濕不能生長……生氣不足者十當八九,木氣抑鬱而不生是以病也。”以上講的是肝氣、肝陽的生化功能不及之虛。若肝血虛的乏力癥,則多見頭暈、視物昏花等癥,並且下肢乏力,伴有似痛非痛,似麻非麻之感,甚或筋脈發生拘急。實證之氣滯、血瘀、濕熱蘊結,在病變中雖然可以互爲因果,但在鑑別診斷上仍有不同的區別:如氣滯倦怠乏力,多伴有肢體痠脹,關節串痛,臥牀休息反而加重,運動後則反稍輕的現象。此證,多見於肝病初起,因肝氣鬱滯,血行不暢所致。血瘀倦怠無力,具有明顯瘀血體徵,且四肢痠痛,或伴低熱等證。緣因肝血虛而不行,筋脈失癢所致。濕熱乏力多伴見肢體沈重痠楚、頭痛如裹、小便黃赤,或目黃身黃,多見於濕熱蘊鬱肝膽,肝疏泄失職,氣血阻遏經脈,是以乏力。總之,肝病乏力不可一槪責之於虛而妄投補劑,仍宜細心鑑別,纔能提髙臨牀療效。
4、頭痛眩暈
頭痛眩暈也是肝病的常見癥狀。因足厥陰肝經經脈上絡巔頂,故其頭痛多以巔頂爲甚,又肝開竅於目,肝風又多上擾,故眩暈多爲陰虛陽亢,下虛上實之證。兩者常合併出現,也可以單獨出現。頭痛眩暈同時存在,多見於肝熱或肝陽上擾之證,兼有頭之兩側太陽穴脹痛,眩暈如坐舟中,多爲陽用過極,疏泄太過所致。《素問·五常政大論》說:“肝疏泄太過,易掉眩鼓栗,筋痿不能動。”當然,少數患者亦可因肝血或正氣不足所引起,多兼見頭頂痛甚,頭暈眼花,心悸不寐等證。故《至真要大論》又說:“肝疏泄不及,頭頂痛重而掉眩。”
肝病頭痛要注意從肝鬱、肝熱、肝熱上亢、肝寒、肝火等方面進行鑑別診斷。其鑑別要點在於:肝鬱頭痛,多在一側,因精神抑鬱誘發或加重,兼見胸脅脹滿,脈沈弦等癥;肝風頭痛,痛多在巔頂,伴頭皮抽掣或有蟻行感;肝陽上亢頭痛,痛多兼脹,伴有耳鳴目赤等癥;肝寒頭痛,雖也多痛在巔頂,但多有嘔吐稀涎,脈弦緩等癥;肝火頭痛,痛勢急劇,伴心煩目赤、口苦易怒等證。誠然,頭痛除肝病中常見以外,他如內因髓海空虛等,亦可引起。
肝病眩暈,可參照肝病頭痛進行鑑別,不過眩暈的出現比較易見於肝風、肝陰(血)虛的患者,肝風引起常由陰虛陽亢,風陽旋繞所致,必有抽掣、動搖之象;肝血不足,多伴有面色蒼白,心悸失眠,手足發麻之癥。
5、腹脹
腹脹是指肝病患者出現脘腹脹滿而言。因足厥陰肝經經脈“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少腹”,故肝病腹脹以少腹脹滿爲多見。肝病腹脹亦有虛實之分,實證以肝經氣血瘀阻,因而出現脹滿之證。凡因氣滯所致之腹脹,多以食後較甚,有明顯的腸胃癥狀,腸鳴漉漉,矢氣則腹脹較鬆;因瘀血所致之腹脹,則見腹皮脈絡怒張、面色黯黑、脣色紫褐、肌膚甲錯,反映了肝經瘀血而致經脈失養。至於肝腎陰虛之腹脹,屬於虛證,可見面色晦滯,口燥咽乾,腹部獨大,叩之空空然不實,且逐漸積水,這種脾不健運,氣聚水停的腹脹,也要分辨脾腎陽虛和濕熱的孰輕孰重,兼脾腎陽虛者多見納呆、便溏、肢冷、惡寒等證;兼濕熱者,多見脘脹撐急、煩熱口苦、小便赤澀、大便秘結等證。
此外,腹脹有時也偶見腹痛、腹脹並存者,這在肝病中多見於氣滯血瘀,《靈樞》云:“眇絡季肋,引少腹而痛。”婦人經帶胎產亦不乏其例,與肝失疏泄有關。
6、抽搐、囊縮
抽搐是指四肢抽搐、拘急搐攣而言,囊縮是指陰囊縮入而論,兩者皆爲肝病常見癥狀之一,多見於肝病的危重階段。抽搐多因肝風內動所引起,由於“動風”的原因不一,抽搐的表現也不盡相同,如陰血虧虛,不能濡養筋脈的抽搐,可見手足拘急不寧,初起但見手指蠕動,嚴重時即成“痙厥”,伴見手足心熱甚於手足背,舌絳脈細數等陰虛見癥;熱聖動風,因熱傷津液,筋脈失養,以致抽搐,多伴見抽搐有力,髙熱,口渴心煩,舌紅,脈弦數等癥。《素問·痿論》說:“肝氣熱則筋急而攣”。至於囊縮一癥,則有寒熱之分,屬於寒邪者,因寒主收引,使肝脈不利者有之;屬於熱邪者,因熱傷津液,肝脈失潤,而使囊縮。屬於寒證則有寒象而舌苔黑滑有津;屬熱證者則有熱象,舌苔黑而且燥。然無論寒熱何證,凡見到男子囊縮,女子乳縮的皆爲危重之候。
7、善怒驚駭
善怒是精神易躁喜怒,雖經勸說也不能自拔。驚駭是善怒的進一步發展,表現於驚惕駭怒,使精神不安,因肝藏魂,怒又爲肝志,故善怒驚駭皆爲肝病的常見癥狀,《靈樞·本神》云:“肝氣實則怒”,驚駭的出現又與肝不藏血,或熱邪迫血妄行,以致魂無所君,故見驚駭。《素問·五常政大論》說:“肝其病發驚駭”。
以上所舉,僅是肝病的幾個主要常見癥狀,在這裏需要說明的是:(1)肝病常見癥狀鑑別診斷具有一定特點,掌握它對提髙臨牀診治水平有一定的作用;(2)中醫對肝病的診斷,是完全以臟象學說爲依據的,所以不能把肝病孤立起來,應當和它所聯繫的各個臟腑加以有機的聯繫,如能掌握這兩個基本精神,對肝病的診斷就庶幾近之了。
(三)氣血辨證在肝病診斷中的意義
我們在前面談到的肝的“體”和“用”的問題,肝病辨證的入手處,就是首先分辨氣與血矛盾的問題,這因爲無論肝病的發展變化如何的複雜,都離不開體、用平衡失調這個基本矛盾。因此,陰陽氣血辨證較能概括肝病的演變規律。
氣血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機體新陳代謝的源泉,而肝的生理功能,無論生發、疏泄、運動都是氣血的生化和運動表現。因此,肝病的病理變化無不反映於氣血的失調。朱丹溪說:“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所以,我們認爲,氣血辨證在肝病診斷中具有積極意義。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