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朝興亡史

2016/12/15 12:21:28 網誌分類: 看歷史,知與亡。
15 Dec

0 (5)

漢王朝(前202—公元220年),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定都長安)和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定都洛陽),是繼秦朝之後強盛的大一統帝國。又因皇帝姓劉而稱“劉漢”。漢高祖劉邦至漢景帝劉啟時期的漢朝,經濟實力緩慢上升,成為世界第一大帝國,漢武帝時期,大漢王朝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王朝,霍去病越千里大漠大敗匈奴,封狼居胥而還,最遠達到今天的俄羅斯貝加爾湖附近,匈奴帝國戰敗而向西狼狽逃遁。中亞和西域各大國也都聞而懼之。張騫出西域首次開闢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降服中亞大國大宛,西域臣服,開拓了“北絕大漠、西逾蔥嶺、東越朝鮮、南至大海”的廣袤國土,昭宣時期再次復興。公元九年,王莽篡奪政權,西漢結束。 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開創了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漢朝時期,許多人將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其疆域鼎盛時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南至日南郡,東至臨屯郡,西至蔥嶺。西漢平帝時期(公元元年),全國人口達6000萬左右,且文化的統一。兩漢王朝有“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昭宣中興”“光武中興”“明章之治”,為華夏民族兩千年的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為中華文明的延續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貢獻。華夏族因此逐漸被稱為“漢族”。 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

滅亡原因:

1、外戚、宦官勢力膨脹,各自結成利益集團,無休止的爭鬥亂政;
2、娃娃皇帝太多(皇帝年幼,必然是太后臨朝,依靠外戚掌權);
3、土地兼併嚴重(私有化),大量農民失去土地;
4、地主豪勢力強大,後期形成地方割據勢力;
5、黃巾起義導致地方武裝興起,中央失去控制。

漢朝(公元前202 年 —公元 220 年)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繼短暫的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前期定都長安,又稱西漢、前漢(前202年—8年);後期定都洛陽,又稱東漢、後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其間曾有王莽篡漢自立的短暫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學者亦將蜀漢歸入漢朝,如此漢朝滅亡則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說法均將由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歸入三國史中。
    兩漢是當時世界上一段偉大的歷史時期。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原戰國時各國的文化便相互滲透融合,到西漢時中華地區在典章制度、語言文字、文化教育、風俗習慣多方面都逐漸趨於統一,構成了共同的漢文化。漢高祖至漢文景時期的漢朝,經濟實力直線上升,成為東方第一帝國,與西羅馬並稱兩大帝國;而到了漢武帝時期,漢帝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匈奴帝國戰敗而向北狼狽逃遁。張騫出西域首次開闢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開通了東西方貿易的通道,中國從此成為世界貿易體系的中心。正是因為漢朝的聲威遠播,“漢”從此成為了偉大的中國華夏民族的永遠的名字,漢以後歷代的朝代名稱雖有變換,但漢族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地位始終未變。
 
西漢(公元前202 年- 公元8 年)
 秦朝滅亡以後,項羽和劉邦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在手下蕭何、韓信、張良等人的輔助下,在垓下之戰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於公元前202年正式稱帝,定國號漢,漢朝就此開始。西漢共傳十四帝,前後經歷210年。
  漢高祖劉邦登基後,採用叔孫通的建議,恢復禮法,設三公和九卿,任用蕭何為丞相,採取與民休息、清靜無為、休養生息的黃老政策。鼓勵生產,輕徭薄賦。在政治上,先分封功臣韓信、陳豨、彭越、英布等為王,等到政權穩固後或貶或殺,改封劉氏宗親為王。對外政策,被匈奴冒頓單于圍困於白登後,採用和親政策,以婚姻和財寶換取帝國和平。劉邦死後,漢惠帝劉盈繼位,但是在此期間,實際是呂后攝政,尊劉邦遺囑用曹參為丞相,蕭規曹隨,達到了“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的效果,但呂后同時又任用外戚,壓制功臣,釀成“諸呂之亂”。
  呂后死後,諸呂之亂被以周勃為領袖的大臣剷除,眾臣迎立漢文帝劉恆。他和兒子漢景帝即位期間,繼續採取黃老無為而治的手段,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恩威並施,恢復了多年戰爭帶來的巨大破壞,使人民負擔得到減輕。雖然景帝年間(前154年)發生了此時期唯一的動亂——“七國之亂”,但是僅經歷數月即為周亞夫所平定,並未對漢朝帶來實質影響。這段時期,匈奴雖然幾次入寇中原,但大多數時間里和南越一樣,出於相對和平的狀態。漢朝方面則不斷積蓄國力,透過馬复力等措施來積極備戰。這一時期史稱文景之治,是中國成為大一統時代以來,第一次被傳統歷史學家稱羨的盛世時代。
  景帝死後,其子劉徹即位,是為漢武帝。武帝在位期間(前141年-前87年),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銳意進取,使得漢朝的政治、經濟、軍事變得更為強大。在政治上,武帝加強皇權,採納主父偃的建議,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從此諸侯王的勢力不再能夠對中央構成威脅,中央集權得到了大大的加強。文化上,廢除了漢朝以“黃老學說、無為而治”治國的思想,積極治國;並採納董仲舒的建議,開始重用儒術,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歷經二千年的主流思想。軍事上,積極對付漢朝的最大外患--匈奴。在這期間,漢朝先後出現了衛青、霍去病等天才將領,終於擊敗匈奴單于,使得“漠南無王庭”。又吞滅南越國,征服朝鮮,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並出兵控制西域。中國成為亞洲第一霸主,世界第一帝國。但是,漢朝經歷多年戰爭,加上漢武帝好大喜功,對經濟產生巨大衝擊,前朝積蓄被揮霍殆盡,導致漢朝國力衰弱。為此,漢武帝晚年曾發表著名的輪台之詔,希望不再窮兵黷武,也使漢朝不至於敗亡。為搶救經濟,武帝在位期間曾採取一系列政策,將鑄幣、鹽鐵收歸中央管理,加強農業生產,實行和糴法,開鑿白渠,並創立均輸、平準政策,穩定物價,與民爭利,加強國家在經濟中扮演的角色。
  漢武帝晚年,發生了著名的“巫蠱之禍”,太子劉據因此被害。武帝死後,年僅八歲的劉弗陵昭帝即位,霍光輔政。昭帝時期遵循武帝晚年的政策,對內繼續休養生息,以至於百姓安居樂業,四海清平。昭帝死後,武帝孫昌邑王劉賀即位,密謀除掉霍光反而被廢,之後迎立劉病​​己,是為漢宣帝。本始元年(前73年),霍光還政於宣帝,霍光去世後,腐敗的霍氏集團被一網打盡。宣帝治國摒棄不切實際的儒學,採取道法結合的治國方針,在整頓吏治上沿用昭帝時期,勸民農桑,抑制兼併,降低豪強在國家中的角色。經過了昭宣二帝的休養生息國家經濟明顯恢復,使漢朝再度迎來了盛世,這就是著名的昭宣中興。
  宣帝死後,元帝柔仁好儒,導致皇權旁落,外戚與宦官勢力興起。成帝不理朝政,為外戚王氏集團的興起提供了條件,皇太后王政君權力急劇膨;成帝好女色,先後寵愛許皇后、班婕妤和趙氏姐妹(趙飛燕、趙合德),最後竟死在溫柔鄉之中。漢哀帝有“斷袖之癖”,不理朝政,外戚王氏的權力進一步膨脹。此時,國家已經呈現一片末世之象,民間“再受命”說法四起。哀帝去世,太皇太后王政君派王莽接替董賢成為大司馬,平帝劉衎淪為王莽的傀儡,被毒死後太子劉嬰即位。公元8年,王莽逼迫孺子嬰退位,建立新朝,西漢滅亡。
 
東漢(公元25 年-220 年)
公元8年“新”朝建立後,王莽為鞏固自己的統治而實行了各種改制的政策,但這些改制不僅沒有使社會穩定,反而激化了社會矛盾,導致綠林赤眉起義,綠林軍擁立漢宗室劉玄作皇帝,恢復漢的國號,年號更始。公元25年赤眉軍立劉盆子為帝,並擊敗了綠林軍;漢宗室遠支的劉秀即皇帝位,滅劉盆子,是為光武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漢光武帝十分重視維護中央集權的統治,他採取措施削弱功臣的權力,擴大監察機構尚書台的權力;同時取消郡國都尉的設置​​,以抑制地方軍權。實行精兵簡政,減輕田賦,組織屯田,興修水利等措施,並且下令解放奴婢。東漢出現了政權穩定、經濟發展的局面,史稱“光武中興”。漢明帝和漢章帝在位期間,東漢進入全盛時期,號為“明章之治”。章和二年(公元88年)十月,車騎將軍竇憲領軍出塞,擊破北匈奴,登燕然山,令班固作銘,刻石頌功,從此基本掃除了數百年來匈奴對漢朝北方邊境的威脅。佛教在這時也傳入中國。但是,在章帝后期,外戚竇氏日益跋扈,為東漢的衰落埋下伏筆。
  公元89年,章帝突然駕崩,年僅十歲的和帝劉肇即位,大權落於太后竇氏與其兄竇憲之手。竇氏專權引發和帝與上下官吏的不滿,公元92年14歲的和帝與宦官合力誅滅竇氏,自此宦官越來越甚地參與東漢的政治。和帝在政事上非常勤奮,不失為英明之主;然而公元105年,年僅廿七歲的和帝病逝,出生僅百日的少子殤帝劉隆在位8個月就駕崩。漢安帝劉祜接位,太后鄧綏臨朝理政,她勤儉節約,任用賢良,同時對自己家族的勢力有所限制,卻也對宦官勢力縱容。建光元年(121年),鄧太后逝世,安帝親政,將鄧氏家族誅殺殆盡。安帝依賴外戚宋氏和閻氏以及宦官的力量,聽信奸臣,肆意無忌,朝政昏庸不堪。東漢快速衰敗下去。
以後外戚和宦官專權的鬥爭愈來愈烈,及至桓帝(公元132-167年在位)、靈帝(公元168-189年在位)年間,延熹九年和164年引發兩次“黨錮之爭”,朝政腐敗到了極點。公元184年爆發了由張角所帶領的黃巾之亂,為了順利平叛,中央政府將軍政權力下放到各地州官,各地豪強大族從此開始慢慢擁兵自重,最終演變成東漢末年眾豪強軍閥割據一方、群雄逐鹿的局面。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東漢王朝宣布滅亡,繼之而來的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長期分裂的時期。
 
    漢的滅亡,不是簡單的一個朝代的更迭,而是一種精神的遠去。在董卓焚燒洛陽的沖天大火中,在五胡亂中華的遍地狼煙中,在魏晉名士縱情背俗的清談中,在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濛濛煙雨中,中國的原生文明結束了。
    中國原生文明的結束,也是華夏民族少年時代的結束。漢代滅亡之後,經過短暫的魏晉統治,五胡十六國隨後而來,中原漢族十不存二,長安人口曾減少到不足百戶,漢族在北方一度成為少數民族。與此同時,中國文明對以佛教為代表的印度文明進行了深度吸收,佛法大興。到了隋唐,由於胡漢血統的混雜和中外文明的嫁接,華夏民族煥發出新的活力,中原古音卻已不可覓。宋代“鬱鬱乎文哉”,思想界頗有創造,工商和技術異峰突起,但是已經沒有了漢唐的氣魄、事功精神和社會組織力,文明精緻而內斂,趨於虛偽、畏縮和病態。至於明清,君主專制登峰造極,整個民族的思想裝入牢籠,士大夫廉恥喪盡,人民苟且偷生,社會一盤散沙,世事糜爛以至不可收拾。可以說,漢代滅亡以後,中國充滿生命力的原生文明即一去不復返了。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已關注

最新回應

幪面馬仔
幪面馬仔 2024/02/11

老師

{#iconb_210}

祝您

身體健康

k98m
k98m 2023/12/16

立法局議員任務是為人民服務,而他們不以人民福祉為目的,他們議員目的是金錢,無心為人民,這些議員,下次選舉,人民就是不會選他們,選了他們等於放只老鼠入米缸。

易明
易明 2023/12/15

厚顏無耻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