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朝興亡史

2016/12/16 10:32:51 網誌分類: 看歷史,知與亡。
16 Dec

0 (6)

魏晉朝(220年—266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東漢末年,天下擾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於洛陽後,曹操之子曹丕逼漢獻帝退位、篡奪漢室政權,在許昌稱帝,遷都洛陽,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

滅亡原因:

1、新魏主更換太快,後期太小,難以駕馭士族權臣;
2、宗室權力被過分削弱“煮豆燃豆萁”,外姓將領獨大,奪權時曹魏皇室沒有外援;
3、司馬懿太長壽,強大的司馬氏家族興起無人制衡。

晉朝(265—420年),是中國歷史上九個大一統朝代之一,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它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屬於六朝(中國歷史上三國至隋朝的南方的六個朝代)之一。 265年司馬炎自立為皇帝,國號晉(265年—316年),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滅東吳,完成統一。此後是綿延16年的“八王之亂”,永嘉之亂後,晉愍帝遷都長安,使少數民族乘虛而入,建立了十六個國家,3年後匈奴族首領劉淵攻克長安,俘晉愍帝,316年西晉滅,史稱“五胡亂華”。 317年,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鄴建立東晉(317年-420年),東晉曾多次北伐。 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後得到暫時鞏固。兩晉時期少數民族遷至中原,加強了民族融合,北人南遷,開發了江南地區。兩晉總歷時一百五十六年。 420年,劉裕建立宋,東晉滅亡。

滅亡原因:

1、統治集團腐朽,政治制度落後,權力分散;
2、白痴晉惠帝無力控制全局,導致宮廷實權派內鬥,以及八王之亂,耗竭了國力;
3、沒有正確處理好民族矛盾,導緻小數民族入侵(五胡亂華)。

魏晉南北朝(公元220 年-589 年)

魏晉南北朝,又稱三國兩晉南北朝。三國中通常以曹魏(220年-265年)為正統,而司馬氏的晉朝是在曹魏的基礎上建立的,一脈相承故稱魏晉;東晉王朝只存在於南方,此時的北方是五胡十六國的混戰分裂局面,因此魏晉時期(220年-420年)也包括了五胡十六國時期。南北朝表述的根據是,南方宋、齊、梁、陳四朝是魏晉王朝的延續,而北方的北魏、西魏與東魏、北周與北齊被隋朝所繼承,所以分別稱為南朝和北朝,合稱南北朝。

 

三國時期(189 年-280 年)西晉(266 年-316 年)

通常認為從董卓之亂始,由軍閥割據混戰,經魏、蜀、吳三國分立,最後統一於西晉。西晉(266-316年),歷史短暫,280年統一全國後僅維繫36年。

189年,靈帝駕崩,劉辯繼位被立為少帝。執政的何太后之兄何進聯絡袁紹,密謀盡殺宦官,並召董卓入洛陽為援。卓率兵入洛陽後,盡攬朝,並另立獻帝劉協。卓之專橫激起了東漢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對,關東州郡推紹為盟主興兵討伐。190年卓避關東兵鋒,挾持獻帝西遷長安,關東聯軍彼此欺詐併吞,不久就分崩離析。193年長安兵變,卓被殺,關中混亂不已。

經過激烈的混戰以後,到196年時,全國形成許多割據區域:袁紹佔據冀、青、並三州,操佔據兗、豫二州,韓遂、馬騰佔據涼州,公孫瓚氏遼東,陶謙、劉備、呂布先後佔據徐州,袁術佔據揚州的淮南部分,劉表佔據荊州,劉璋佔據益州,孫策佔據揚州的江東部分,士燮佔據交州,此外張魯以道教的組織形式保據漢中地區。在這些割據者中,勢力最強也最活躍的是袁紹和曹操。卓入洛陽後,曹操逃至陳留,聚兵反抗,後在濟北誘降黃巾軍三十萬眾,選其精銳,編為青州兵;又陸續收納一些豪強地主武裝。建安元年,他把獻帝遷到許縣,取得了挾天子以令不臣之勢;屯田續資。200年,曹、袁兩軍進行官渡之戰,操以弱勝強,全殲袁軍主力;又利用紹二子的矛盾攻占袁氏的鄴城,相繼佔領青、冀、幽、並四州之地,統一了北方大部。207年,曹軍出盧龍塞,打敗侵擾北方的烏桓。208年,曹軍南下,攻占劉表之子劉琮所據的荊州,依託於荊州的劉備向南奔逃。在魯肅和諸葛亮的努力下,孫劉結盟共抗曹軍,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大敗曹軍水師於赤壁,迫使曹軍退回中原。促使形成三國鼎立局面。

    曹操北歸以後,用兵於關中、隴西,把統一範圍擴及整個北方。211年,備率部進入益州,逐步佔據了原來劉璋的地盤。219年,備從曹軍手中奪得漢中,關羽也向曹軍發起進攻,但是孫權遣軍襲殺關羽,佔領荊州大部,隔三峽與劉備軍相持。220年操死,曹丕稱帝,國號魏;次年備稱帝,國號漢,又稱蜀漢;孫權受封於魏,稱吳王。222年,蜀軍出峽與吳軍相持於夷陵,猇亭一戰,被吳將陸遜擊敗。223年,備病死白帝城,劉禪登位,蜀吳再度結盟,最終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形成。229年,吳王權稱帝,建立吳。

    劉備死後,諸葛亮經討伐南中拱固益州後方,接著在227年至234年間向魏實行五次攻伐,亮死後姜維也多次伐魏,都未取實效反大耗國力,同時劉禪因寵信宦官、朝政敗壞,蜀漢政權危機四伏。吳國陸遜、諸葛恪等亦多次出兵伐魏未果,不過恪成功令南方的山越歸順;內部爭權奪位的結果是251年權死後年幼的孫亮繼位,孫峻與從弟孫綝專政,進行恐怖統治,吳國國政已江河日下。魏主要戰爭都是抵抗漢、吳的攻擊,曹真、張郃、司馬懿都極為活躍,此外懿討平公孫淵,收復東北;內部,明帝曹叡死後,權臣懿與宗族領袖曹爽權力鬥爭的結果,是249年懿父子掌握魏國朝政。263年,司馬昭分兵三路南平蜀漢,劉禪投降,漢被魏所滅。265年昭死後,司馬炎奪取魏政權,建立晉朝,史稱西晉。279年,炎兵分六路,由北、西向東吳進發,次年攻克建業,孫皓投降,吳滅亡,天下重歸一統。

    西晉立國後,晉武帝分封諸王,277年遣諸王就國,統一之後裁撤州郡守兵,使得地方宗室權力有逐漸凌駕中央的趨勢。其時胡族已大量遷入中原,民族矛盾激化,胡族叛亂不時發生,使得朝廷元氣大傷。290年昏庸無能的晉惠帝繼位,隨後爆發歷時16年(291~306)之久的“八王之亂”,人民流離失所,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統治集團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便迅速爆發。公元316年,西晉的末代皇帝司馬鄴被俘,西晉滅亡。

 

東晉(317-420 年)、五胡十六國時期(304-439 年)

從匈奴貴族劉淵建立漢國始,316年滅掉西晉,中國北方陷入分裂混戰,匈奴、羯、鮮卑、氐、羌等少數民族和漢族相互爭戰,先立建立了21個政權,北魏史家取其中十六個國家,故稱“五胡十六國”,期間後趙和前秦曾佔據過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在此時期,東晉(317-420年)在南方延續了漢人的晉室政權,幾次北伐都未能收取最後成果,383年淝水之戰大敗前秦強勢南下,延續了南北對峙的局面。公元420年,劉裕篡奪帝位,取代東晉;公元439年,拓跋燾統一北方。至此,中華歷史進入了南北朝的時代。

 

    西晉“八王之亂”還在持續時,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叛晉自立為“漢王”;同年蜀地流民領袖巴氐人李雄自稱成都王,建立成漢政權。漢軍勢如破竹漸漸形成滅晉之勢,309年洛陽附近的兩次大戰,晉軍的勝利使得緊張局勢得到暫時的緩和,次年劉淵去世,劉聰殺新帝而自立,同年,漢將羯人石勒經宛城、襄陽,掠奪江漢一帶,隔年北返,不久晉室又出內亂,晉軍精銳受屠盡亡,到311年劉聰、王彌及石勒會兵攻陷晉都洛陽,擄走晉懷帝,史稱“永嘉之禍”。313年晉懷帝被殺,晉愍帝於長安繼立帝位,劉聰派劉曜持續攻打,316年晉愍帝投降,西晉亡。在此前後,315年拓跋猗盧被封代王;偏處西北張氏保存了涼州作為前涼的前身;公元317年司馬睿王導為首的江南士族支持下的西晉親王順理成章地在建康登基稱帝,史稱“東晉”。

    318年劉粲繼立,遭靳準(漢人)殺害奪權,劉曜與石勒得知後共同平亂。次年劉曜稱帝,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石勒得知後也於襄國稱趙王,史稱後趙,雙方決裂。劉曜平定上郡羌、仇池氐等關隴羌氐,威服前涼,雄踞關中。石勒則派石虎擊敗晉將段匹磾奪幽州,擊敗曹嶷奪青州;此前收復河南大片失地的東晉豫州刺史祖逖抱憾病故,後趙順勢攻下淮北,與東晉劃淮而治。石勒雄踞關東後,於328年西征攻滅劉曜,前趙亡,後趙統一了除西北涼州和東北遼東以外的整個北中國。前涼的漢族政權由於戰亂較少,難民紛至,保存了晉代典章制度,久之形成“河西文化”。遼東是鮮卑人崛起的地方,三國時期已經形成宇文、慕容和段氏三部;慕容廆在位四十九年,華北戰火紛飛時招徠大量流亡士人,使得慕容部迅速繁榮起來,先北滅夫餘,再於302年敗稱雄塞外的宇文部,繼而於319年破宇文、段氏和高句麗聯軍;333年慕容廆病逝,但兒孫代英才輩出,開始逐鹿中原。

    公元330年石勒稱帝,這個出身於地位卑賤的羯胡,年輕時做過奴隸的傳奇式人物,終於登上了萬乘之尊的寶座,傲視天下。334年石勒病故,次年侄子石虎奪位,橫徵暴斂加上連年災害,後趙的良好局面已不復存;此外氐人蒲(苻)洪和羌人姚弋仲各率部族百姓自關中的東遷,為數十年後的再度戰亂埋下伏筆。東晉建國後王氏家族逐漸掌握大權,公元324年明帝平王敦之亂後英年早逝,又致蘇峻作亂最後外戚庾氏專權,前後亂了八年才勉強安定下來;338年成國則為李壽篡位,改國號為“漢”。

    337年,慕容皝結束兄弟之爭並打敗段氏之後,建立前燕,次年初次用兵打敗後趙,343年降服高句麗,隔年滅宇文部,統一遼東。347年荊州刺史桓溫西進滅漢,東晉重新控制了益、梁、寧三州;涼州張駿也抓住機會征伐西域,設立都護府,345年自稱假涼王。349年石虎在失望和痛苦中死去,後趙政權一片混亂,一道“殺胡令”二十多萬人胡人被殺,350年石閔复漢姓冉,建立冉魏;襄國的石祗就地即後趙帝位。前燕新主慕容俊趁機遣大軍南下,後趙雖請來姚氏和前燕的援軍,但還是在魏趙大戰中敗亡,次年351年冉魏在燕魏大戰中敗亡。經此混戰,匈奴、羯加速衰亡,來自東北的鮮卑人和來自西北的氐羌人填補了中原統治者的空白。

    前燕在中原無人能擋,苻健佔據關中建立前秦,姚襄一度率眾歸附東晉。354年桓溫北伐進攻前秦國都長安先勝後敗,兩年後再次北伐進占洛陽。357年苻堅登位後,任用王猛鐵腕治國;前燕用七年時間收拾關東殘局,成為當時天下第一強國,360年慕容俊死,七年後輔政慕容恪亡,369年桓溫發動了他一生中規模最大的第三次北伐,慕容垂戰場取勝場下卻被迫投奔前秦。苻堅趁勢於370年滅亡前燕,373年滅前仇池、攻取東晉的梁州、益州,376年再滅前涼、代國,統一了北方。

 

    此時,苻堅成為十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君主,他為人寬弘,亡國君臣皆授官位任其率領舊部,並將諸胡遷入關中,令氐族勢力置於國內要衝,其民族政策的確緩解了民族間的仇殺,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但也埋下了巨大的隱患。378年前秦會攻襄陽,開始對東晉用兵,準備統一大業;東晉方面,妄圖自立的桓溫死後,謝安營造了“空前絕後”的團結局面。383年苻堅率舉國之師兵分三路南征東晉,淝水之戰大敗而歸。隔年各胡族紛紛獨立,慕容垂於河北復國建立後燕,慕容泓與慕容衝於關中建國西燕,前秦羌將姚萇自立建立後秦;第二年西燕軍攻陷長安,苻堅最後被姚萇所殺,苻丕於晉陽繼立;鮮卑將乞伏國仁自立建立西秦;仇池氐楊定復國史稱後仇池;第三年鮮卑拓跋圭於代地複國,國號“魏”;西定西域的氐將呂光佔據涼州,建國後涼。三年內,北方八國並立,東晉亦乘機收復河南,局勢更加混亂不堪。

    不過慕容垂很快就傲視關東,向南重新推進至淮北,向北征服賀蘭部,在東北擊敗高句麗佔據遼東,394年滅落腳在并州的西燕;同年後秦姚興及西秦乞伏幹歸滅前秦。北魏在此時走向強大,392年幾乎滅亡匈奴鐵弗部,395年擊敗燕軍;次年慕容垂死,拓跋圭大舉入侵,圍陷後燕首都中山,並於398年遷都到平城,慕容盛和慕容德各自稱帝,後燕分裂出南燕,此後至五世紀頭十年的關東局面基本上是北魏和二燕的對峙。關隴方面,呂光征討西秦失敗,397年河西鮮卑禿髮烏孤建立南涼,401年匈奴別部盧水胡沮渠蒙遜取代段業建立北涼,405年後敦煌太守李暠(漢)叛北涼建立西涼。後秦399年拿下洛陽,淮河、漢水以北的東晉城鎮紛紛歸附,400年降西秦,次年後涼投降,南、北、西三個涼國進貢稱臣,後秦勢力達到全盛;但很快就在402年敗於北魏,引發劉(赫連)勃勃407年叛秦建立胡夏,後秦國勢大衰;西秦復國,414年乞伏熾磐滅南涼,西秦佔據隴西。在遼東,409年馮跋殺慕容熙擁高雲,後燕亡,之後馮跋繼立,史稱北燕。

 

南方的東晉政局,在謝安於淝水之戰後去世後又一片混亂,402年桓玄攻入建康,次年自立為帝,平孫恩、盧循之亂中聲名大振的劉裕起兵聲討,掌握了東晉大權,410年北伐滅南燕,413年西攻405年建國的軍閥譙縱,收復西南地區。416年12月後秦姚泓初立,劉裕發動第二次北伐,晉軍連克許昌、洛陽,隔年攻破長安,後秦亡;之後赫連勃勃趁留守將領內鬨攻下長安,據有關中;劉裕於420年篡奪帝位,國號“宋”;421年北涼攻下酒泉,西涼亡。北魏在422年乘劉裕病逝,佔領河南地區,423年北魏拓跋燾繼拓跋嗣而立,兩次深入沙漠痛擊柔然,430年夏亡,436年北燕亡,439年牧犍出降北涼亡(見下文)北涼亡。至此,北魏統一華北,進入“南北朝時期”。

北涼牧犍之弟無諱西行至高昌,建立高昌北涼,直到460年無諱弟沮渠安週被殺,北涼終為柔然所攻滅,一般認為高昌北涼已脫離五胡十六國時代之範圍。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已關注

最新回應

幪面馬仔
幪面馬仔 2024/02/11

老師

{#iconb_210}

祝您

身體健康

k98m
k98m 2023/12/16

立法局議員任務是為人民服務,而他們不以人民福祉為目的,他們議員目的是金錢,無心為人民,這些議員,下次選舉,人民就是不會選他們,選了他們等於放只老鼠入米缸。

易明
易明 2023/12/15

厚顏無耻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