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

2016/12/24 16:36:49 網誌分類: 犯太歲
24 Dec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曆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十二生肖用於記年,天干地支計時。

天干

 

12345678910

 

天干讀音: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 guǐ)。

天干的含義

甲是拆的意思,指萬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軋的意思,指萬物出生,抽軋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萬物炳然著見。 
丁是強的意思,指萬物丁壯。 
戊是茂的意思,指萬物茂盛。 
己是紀的意思,指萬物有形可紀識。 
庚是更的意思,指萬物收斂有實。 
辛是新的意思,指萬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陽氣任養萬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萬物可揆度。 

由此可見,十天干與太陽出沒有關,而太陽的循環往復週期,對萬物產生著直接的影響。

地支
123456789101112

地支讀音: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 yǒu)、戌(xū)、亥(hài)

地支的含義

子是茲的意思,指萬物茲萌於既動之陽氣下。 
醜是紐,陽氣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萬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萬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經震動而長。 
巳是起,指陽氣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萬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味,萬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萬物的身體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萬物之老也。 
戌是滅的意思,萬物盡滅。 
亥是核的意思,萬物收藏。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2345678910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11121314151617181920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己壬午癸未
21222324252627282930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31323334353637383940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丑
41424344454647484950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51525354555657585960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天干地支表(1624年-2043年)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1624162516261627162816291630163116321633
1684168516861687168816891690169116921693
1744174517461747174817491750175117521753
1804180518061807180818091810181118121813
1864186518661867186818691870187118721873
1924192519261927192819291930193119321933
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1874187518761877187818791880188118821883
1934193519361937193819391940194119421943
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1884188518861887188818891890189118921893
1944194519461947194819491950195119521953
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1894189518961897189818991900190119021903
1954195519561957195819591960196119621963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1904190519061907190819091910191119121913
1964196519661967196819691970197119721973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1914191519161917191819191920192119221923
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
203420352036203720382039204020412042

2043


123456789101112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十二地支與生肖,十二地支也叫十二支。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總稱。 中國古代拿它和天干相配,用來表示年、月、時的次序。 舊式記時法也用地支表示次序,如子時、丑時等。

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種源於自然界的動物即鼠、牛、虎、兔、蛇、馬、羊、猴、雞、狗、豬以及傳說中的龍所組成,用於記年,順序排列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長期以來,不少人將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論衡》視為最早記載十二生肖的文獻。 《論衡·物勢》載:“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醜,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種生肖,所缺者為龍。 該書《言毒篇》又說:“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這樣,十二生肖便齊全了。

《周禮·春官·馮相氏》載:“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時間的分割以十二累進,一紀十二年,一年十二個月,一日十二時辰。

《國語·晉語四》載:“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說。

《後漢書·荀爽傳》:“故天子娶十二婦,天之數也;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近年,在神農架地區發現了漢族創世史詩《黑暗傳》,其中有一個講述干支來歷的故事:“開天闢地之初,玄黃騎著混沌獸遨遊,遇到女媧。女媧身邊有兩個肉包,大肉包裡有十個男子,小肉包裡有十二個女子。玄黃說:'這是天干革命地支神,來治理乾坤的。'於是,為他們分別取名,配夫妻,成陰陽。男的統稱天干,女的則為地支。”這一創世神話故事,講干支,講玄黃神、女媧神,講乾坤陰陽,將乾支的“身世”推溯得十分久遠。

古代歷來以天為主、地為從。 十天干又叫十母,對應的十二地支則別稱十二子。 漢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橈採五行之情,佔鬥綱所建,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大橈是黃帝時代的大臣,這裡的配成六旬,即六十甲子,取了天干十和地支十二的最小公倍數。 幹與支按順序相配合,由甲子乙丑……一直排至癸亥為第六十對,正好乾、支均用最末一位,再排便是重由甲子開始,這一循環稱為一個甲子。 其中,每個天干出現六次,每個地支出現五次。

十二生肖的產生,有著天文學的背景。 在原始時代,先民們體驗著寒暑交替的循環往復。

宋代洪皓《松漠紀聞》載:“女真舊絕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紀年,問則曰'我見青草幾度矣',蓋以草一青為一歲也。”

宋代孟珙《蒙韃備錄》也記:“其俗每草青為一歲,有人問其歲,則曰幾草矣。”

後來,又有觀天者發現月亮盈虧週期可以用來丈量歲的長短,發現十二次月圓為一歲,這一發現,是初期曆法最精度的成果之一,“十二”便視為傳達天意的“天之大數”。 天干需地支為伴,日月相對,天地相對,就非“十二”莫屬了。 子鼠丑牛……戌狗亥豬。 天下動物很多,古人為何選擇了這十二種動物為屬相?

清代劉獻《廣陽雜記》引李長卿《松霞館贅言》:

“子何以屬鼠也?曰:天開於子,不耗則其氣不開。鼠,耗蟲也。於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屬鼠。 
地闢於醜,而牛則開地之物也,故醜屬牛。

人生於寅,有生則有殺。 殺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 可畏莫若虎,故寅屬虎。

犯者,日出之候。 日本離體,而中含太陰玉兔之精,故犯屬兔。

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龍行雨之時,故辰屬龍。

巳者,四月之卦,於時草茂,而蛇得其所。 又,巳時蛇不上道,故屬蛇。

午者,陽極而一陰甫生。 馬者,至健而不離地,陰類也,故午屬馬。

羊囓未時之草而茁,故未屬羊。

申時,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氣數,將亂則狂作橫行,故申屬猴。

月出之時,月本坎體,中含金雞之精,故本屬雞。

亥時,豬則飲食之外無一所知,故亥屬豬。 

另一種說法,十二生肖的選用與排列,是根據動物每天的活動時間確定的。

我國至少從漢代開始,便已經根據太陽升起的時間,將一晝夜區分為十二個時辰並採用十二地支計時法來記錄這十二時辰(大時),每個時辰相當於兩個小時,這樣一晝夜便是現在所稱的二十四小時。

夜晚十一時到凌晨一時是子時,此時老鼠最為活躍。

凌晨一時到三時,是丑時,牛正在反芻。 據說也是牛開始耕田的時刻。

三時到五時,是寅時,此時老虎到處遊蕩覓食,最為凶猛。

五時到七時,為犯時,這時太陽尚未升起,月亮還掛在天上,此時玉兔搗藥正忙。 人間的兔子也開始出來覓食。

上午七時到九時,為辰時,這正是神龍行雨的好時光。

九時到十一時,為巳時,蛇開始活躍起來。

上午十一時到下午一時,陽氣正盛,為午時,正是天馬行空的時候。

下午一時到三時,是未時,羊在這時吃草,會長得更壯。

下午三時到五時,為申時,這時猴子活躍起來。

五時到七時,為酉時,夜幕降臨,雞開始歸窩。

晚上七時到九時,為戌時,狗開始守夜。

晚上九時到十一時,為亥時,此時萬籟俱寂,豬正在鼾睡。

關於十二生肖的排列,還有各種傳說,這類故事,或似開心解悶的笑談,或似貶惡揚善的寓言,文學成分較濃。 但是,生肖座次的排定,決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 最初未必就是一次提名十二種,也許只有四五個,也許曾有過超額的局面,後來優勝劣汰,定額定員並定位了,一直傳至今日。

二十四小時和十二時辰對照表
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己時
23:00-00:5901:00-02:5903:00-04:5905:00-06:5907:00-08:5909:00-10:59
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戊時亥時
11:00-12:5913:00-14:5915:00-16:5917:00-18:5919:00-20:5921:00-22:59

更多十二時辰對照表: http://114.xixik.com/shichen/

十二時辰詳解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 (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 (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 (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 (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 (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 (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沈、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 (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 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 (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靜。 (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一百二十年陽曆,干支,五行,生肖對照表
第一循環開始第一循環結束第二循環開始第二循環結束干支五行生肖
1900年1月31日1901年2月18日1960年1月28日1961年2月14日庚子
1901年2月19日1902年2月7日1961年2月15日1962年2月4日辛丑
1902年2月8日1903年1月28日1962年2月5日1963年1月24日壬寅
1903年1月29日1904年2月15日1963年1月25日1964年2月12日癸卯
1904年2月16日1905年2月3日1964年2月13日1965年2月1日甲辰
1905年2月4日1906年1月24日1965年2月2日1966年1月20日乙巳
1906年1月25日1907年2月12日1966年1月21日1967年2月8日丙午
1907年2月13日1908年2月1日1967年2月9日1968年1月29日丁未
1908年2月2日1909年1月21日1968年1月30日1969年2月26日戊申
1909年1月22日1910年2月9日1969年2月27日1970年2月5日己酉
1910年2月10日1911年1月29日1970年2月6日1971年1月26日庚戌
1911年1月30日1912年2月17日1971年1月27日1972年2月14日辛亥
1912年2月18日1913年2月5日1972年2月15日1973年2月2日壬子
1913年2月6日1914年1月25日1973年2月3日1974年1月22日癸丑
1914年1月26日1915年2月13日1974年1月23日1975年2月10日甲寅
1915年2月14日1916年2月2日1975年2月11日1976年1月30日乙卯
1916年2月3日1917年1月22日1976年1月31日1977年2月17日丙辰
1917年1月23日1918年2月10日1977年2月18日1978年2月6日丁巳
1918年2月11日1919年1月31日1978年2月7日1979年1月27日戊午
1919年2月1日1920年2月19日1979年1月28日1980年2月15日己未
1920年2月20日1921年2月7日1980年2月16日1981年2月4日庚申
1921年2月8日1922年1月27日1981年2月5日1982年1月24日辛酉
1922年1月28日1923年2月15日1982年1月25日1983年2月12日壬戌
1923年2月16日1924年2月4日1983年2月13日1984年2月1日癸亥
1924年2月5日1925年1月24日1984年2月2日1985年2月19日甲子
1925年1月25日1926年2月12日1985年2月20日1986年2月8日乙丑
1926年2月13日1927年2月1日1986年2月9日1987年1月28日丙寅
1927年2月2日1928年1月22日1987年1月29日1988年2月16日丁卯
1928年1月23日1929年2月9日1988年2月17日1989年2月5日戊辰
1929年2月10日1930年1月29日1989年2月6日1990年1月26日己巳
1930年1月30日1931年2月16日1990年1月27日1991年2月14日庚午
1931年2月17日1932年2月5日1991年2月15日1992年2月3日辛未
1932年2月6日1933年1月25日1992年2月4日1993年1月22日壬申
1933年1月26日1934年2月13日1993年1月23日1994年2月9日癸酉
1934年2月14日1935年2月3日1994年2月10日1995年1月30日甲戌
1935年2月4日1936年1月23日1995年1月31日1996年2月18日乙亥
1936年1月24日1937年2月10日1996年2月19日1997年2月6日丙子
1937年2月11日1938年1月30日1997年2月7日1998年1月27日丁丑
1938年1月31日1939年2月18日1998年1月28日1999年2月15日戊寅
1939年2月19日1940年2月7日1999年2月16日2000年2月4日己卯
1940年2月8日1941年1月26日2000年2月5日2001年1月23日庚辰
1941年1月27日1942年2月14日2001年1月24日2002年2月11日辛巳
1942年2月15日1943年2月4日2002年2月12日2003年1月31日壬午
1943年2月5日1944年1月24日2003年2月1日2004年1月21日癸未
1944年1月25日1945年2月12日2004年1月22日2005年2月7日甲申
1945年2月13日1946年2月1日2005年2月8日2006年1月28日乙酉
1946年2月2日1947年1月21日2006年1月29日2007年2月17日丙戌
1947年1月22日1948年2月9日2007年2月18日2008年2月6日丁亥
1948年2月10日1949年1月28日2008年2月7日2009年1月25日戊子
1949年1月29日2005年2月16日2009年1月26日2010年2月23日己丑
1950年2月17日1951年2月5日2010年2月24日2011年2月2日庚寅
1951年2月6日1952年1月26日2011年2月3日2012年1月22日辛卯
1952年1月27日1953年2月13日2012年1月23日2013年2月9日壬辰
1953年2月14日1954年2月2日2013年2月10日2014年1月30日癸巳
1954年2月3日1955年1月23日2014年1月31日2015年2月18日甲午
1955年1月24日1956年2月11日2015年2月19日2016年2月7日乙未
1956年2月12日1957年1月30日2016年2月8日2017年1月27日丙申
1957年1月31日1958年2月17日2017年1月28日2018年2月15日丁酉
1958年2月18日1959年2月7日2018年2月16日2019年2月4日戊戌
1959年2月8日1960年1月27日2019年2月5日2020年1月24日己亥
天干地支解說
 天干(十幹)地支(十二支)
干支名稱
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丙、戊、庚、壬
子、寅、辰、午、申、戌
乙、丁、已、辛、癸
醜、卯、巳、未、酉、亥
合化甲已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地支六合: 
子丑合土,寅亥合木,戌卯合火,辰酉合金,巳申合水,午未合日月

相衝甲—戊 乙—已 丙—庚 丁—辛 戊—壬 已—癸 庚—申 辛—乙 壬—丙 癸—丁

地支六衝: 
子午相衝,卯酉相衝,寅申相衝, 已亥相衝,辰戌相衝,丑未相衝

  

地支三合: 
申子辰會成水局,亥卯未會成木局, 寅午戌會成火局,巳酉醜會成金局, 辰戌丑未會成土局(即為四庫)

六十干支、五行、屬相對照表
干支五行屬相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已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已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已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已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已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什麼是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乾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人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干支紀法”。

早在公元前2697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歷之符號。

我國曆法以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 365.24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回歸年的天數相符,設置閏月。 據記載,公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採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陰曆和陽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曆法時,為了方便做60進位而設出的符號。 對古代的中國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數字般的單純,而且後來更開始把這些符號運用在地圖、方位及時間(時間軸與空間軸)上,所以這些數字被賦於的意思就越來越多了。

古人(一說黃帝)觀測朔望月,發現兩個朔望月約是59天的概念。 12個朔望月大體上是354天多(與一個回歸年的長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個月的概念。 在搭配日記法(十天干),產生陰陽合歷,發展出現在的天干地支;較為成熟時應該是在夏商周三代。

天干地支的作用

考古發現,在商朝後期帝王帝乙時的一塊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當時的日曆。 這也說明在商朝時已經開始使用乾支紀日了。 根據考證,春秋時期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發生一次日食。 這是中國使用乾支紀日的比較確切的證據。 而使用皇帝年號紀年則是漢武帝時期建元年號。

干支法在中國古代一直使用,從未間斷。 因此對研究歷史非常有幫助,非常容易推算歷史時間。

如《馮婉貞》:“咸豐庚申,英法聯軍白海入侵。”咸豐,皇帝年號;庚申,干支紀年。

中國在漢武帝以前用天干地支紀年;從漢武帝到清末,用皇帝年號加天干地支紀年;民國初期用民國誕生時間來紀年兼或使用公元紀年,民國以後廣泛採用公元紀年。

更多天干地支知識:天干地支http://114.xixik.com/chinese-era/

甲子納音

十天干與十二地支按順序兩兩相配,從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個組合,稱六十甲子。 又每兩組配一納音五行,到底是什麼意思,至今仍是一個謎。 

甲子、乙丑,配海中金; 
丙寅、丁卯,配爐中火; 
戊辰、己巳,配大林木; 
庚午、辛未,配路旁土; 
壬申、癸酉,配劍鋒金; 
甲戌、乙亥,配山頭火; 
丙子、丁丑,配洞下水; 
戊寅、己卯,配城牆土; 
庚辰、辛巳,配白臘金; 
壬午、癸未,配楊柳木; 
甲申、乙酉,配泉中水; 
丙戌、丁亥,配屋上土; 
戊子、己丑,配霹雷火; 
庚寅、辛卯,配松柏木; 
壬辰、癸巳,配常流水; 
甲午、乙未,配沙中金; 
丙申、丁酉,配山下火; 
戊戌、己亥,配平地木; 
庚子、辛丑,配壁上土; 
壬寅、癸卯,配金箔金; 
甲辰、乙巳,配佛燈火; 
丙午、丁未,配天河水; 
戊申、己酉,配大驛土; 
庚戌、辛亥,配釵釧金; 
壬子、癸丑,配桑松木; 
甲寅、乙卯,配大溪水; 
丙辰、丁巳,配沙中土; 
戊午、己未,配天上火; 
庚申、辛酉,配石榴木; 
壬戌、癸亥,配大海水。 

以下摘錄《三命通會》之“論納音取像”,以體味其義: 

昔者,黃帝將甲子分輕重而配成六十,號曰花甲子,其花字誠為奧妙,聖人借意而喻之,不可著意執泥。 
夫自子至亥十二宮,各有金、木、水、火、土之屬,始起於子為一陽,終於亥為六陰,其五行所屬金、木、水、火、土,在天為五星,於地為五嶽,於德為五常,於人為五臟,其於命也為五行。 是故甲子之屬乃應之於命,命則一世之事。 故甲子納音象,聖人喻之,亦如人一世之事也。 何言乎? 

子丑二位,陰陽始孕,人在胞胎,物藏其根,未有涯際;寅卯二位,陰陽漸開,人漸生長,物以拆甲,群葩漸剖,如人將有立身也;辰巳二位,陰陽氣盛,物當華秀,如人三十、四十而有立身之地,始有進取之象;午未二位,陰陽彰露,物已成奇,人至五十、六十,富貴貧賤可知,凡百興衰可見;申酉二位,陰陽肅殺,物已收成,人已龜縮,各得其靜矣;戌亥二位,陰陽閉塞,物氣歸根,人當休息,各有歸著。 詳此十有二位先後,六十甲子可以次第而曉。 

甲子乙丑何以取像為海中之金? 蓋氣在包藏,有名無形,猶人之在母腹也;壬寅癸卯絕地存金,氣尚柔弱,薄若繒縞,故曰金泊金。 庚辰辛巳以金居火土之地,氣已發生,金尚在礦,寄形生養之鄉,受西方之正色,乃曰白蠟金;甲午乙未之氣已成,物質自堅實,混於沙而別於沙,居於火而煉於火,乃曰沙中金也,壬申癸酉氣盛物極,當施收斂之功,穎脫鋒銳之刃。 蓋申酉金之正位,幹值壬癸,金水淬礪,故取像劍鋒而金之功用極矣;至戌亥則金氣藏伏,形體已殘,鍛煉首飾,已成其狀,藏之閨閣,無所施為,而金之功用畢,故曰庚戌辛亥釵釧金。 

壬子癸丑何以取像桑柘木? 蓋氣居盤屈,形狀未伸,居於水地,蠶衰之月,桑柘受氣,取其時之生也;庚寅辛丑則氣已乘陽,得栽培之勢力其為狀也,奈居金下,凡金與霜素堅,木居下得其旺,歲寒後凋,取其性之堅也,故曰松柏木,戊辰己巳則氣不成量,物已及時,枝葉茂盛,鬱然成林,取其木之盛也,故曰大林木;壬午癸未,木至午而死,至未而墓,故楊柳盛夏葉凋,枝幹微弱,取其性之柔也;故曰楊柳木;庚申辛酉,五行屬金而納音屬木,以相剋取之。蓋木性辛者,唯石榴木;申酉氣歸靜肅,物漸成實,木居金地,其味成辛,故曰石榴木;觀它木至午而死,惟此木至午而旺,取其性之偏也;戊戌己亥,氣歸藏伏,陰陽閉塞,木氣歸根,伏乎土中,故曰平地木也。 

丙子丁丑何以取像澗下水? 蓋氣未通濟,高段非水流之所,卑濕乃水就之鄉,由地中行,故曰澗下水;甲寅乙卯,氣出陽明,水勢恃源,東流滔注,其勢浸大,故曰大溪水;壬辰癸巳,勢極東南,氣傍離宮,火明勢盛,水得歸庫,盈科後進,乃曰長流水也;丙午丁未,氣當升降,在高明火位,有水沛然作霖,以濟火中之水,惟天上乃有,故曰天河水;甲申乙酉,氣息安靜,子母同位,出而不窮,汲而不竭,乃曰井泉水;壬戌癸亥,天門之地,氣歸閉塞,水力遍而不趨,勢歸乎寧謐之位,來之不窮,納之不溢,乃曰大海水也。 

戊子己丑何以取像霹靂火? 蓋氣在一陽,形居水位,水中之火,非神龍則無,故曰霹靂火;丙寅丁卯,氣漸發輝,因薪而顯,陰陽為治,天地為爐,乃曰爐中火也;甲辰乙巳,氣形盛地,勢定高岡,傳明繼晦,子母相承,乃曰覆燈火也;戊午己未,氣過陽宮,重離相會,丙靈交光,發輝炎上,乃曰天上火也;丙申丁酉,氣息形藏,勢力韜光,龜縮兌位,力微體弱,明不及遠,乃曰山下火也;甲戌乙亥謂之山頭火者,山乃藏形,頭乃投光,內明外暗,隱而不顯,飛光投乾,歸於休息之中,故曰山頭火也,庚子辛丑何以取像壁上土? 氣居閉塞,物尚包藏,掩形遮體,內外不交,故曰壁上土;戊寅己卯,氣能成物,功以育物,發乎根莖,壯乎萼蕊,乃曰城頭土;丙辰丁巳,氣以承陽,發生已過,成其未來,乃曰沙中土也;庚午辛未,氣當成形,物以路彰,有形可質,有物可彰,乃曰路傍土也,戊申己酉,氣已歸息,物當收斂,龜縮退閒,美而無事,乃曰大驛土也;丙戌丁亥,氣成物府,事以美圓,陰陽曆遍,勢得期間,乃曰屋上土也。 

餘見路旁之土,播殖百穀,午未之地,其盛長養之時乎? 大驛之土通達四方,申酉之地,其得朋利亨之理乎? 城頭之土取堤防之功,五公恃之,立國而為民也,壁上之土明粉飾之用,臣庶資之,爰居而爰處也;沙中之土,土之最潤者也,土潤則生,故成其未來而有用;屋上之土,土之成功者也,成功者靜,故止一定而不遷。 蓋居五行之中,行負載之令,主養育之權,三才五行皆不可失,處高下而得位,居四季而有功,金得之鋒銳雄剛,火得之光明照耀,木得之英華越秀,水得之濫波不泛,土得之稼穡愈豐。 聚之不散,必能為山,山者,高也;散之不聚,必能為地,地者,原也。 用之無窮,生之罔極,土之功用大矣哉! 

五行取像,皆以對待而分陰陽,即始終而變化。 如甲子乙丑對甲午乙未,海中沙中,水土之辨,剛柔之別也;庚申辛已對庚戌辛亥,白蠟釵釧,乾巽異方,形色各盡也;壬子癸酉對壬午癸未,桑柘楊柳,一曲一柔,形質多別也;庚寅辛卯對庚申辛酉,松柏石榴,一堅一辛,性味迥異也;戊辰己巳對戊戌己亥,大林平地,一盛一衰,巽乾殊方也;戊子己丑對戊午己未,霹靂天上,雷霆揮鞭,日明同照也;丙寅丁卯對丙申丁酉,爐中山下,火盛木焚,金旺火滅也;甲辰乙巳對甲戌乙亥,覆燈山頭,含光畏風,投光止艮也;庚子辛丑對庚午辛未,壁上路旁,形分聚散,類別死生也;戊寅己卯對戊申己酉,城頭大驛,東南西北,坤艮正位也;丙辰丁巳對丙戌丁亥,沙中屋上,乾濕互用,變化始終也。 圓看方看,不外旺相死休;因近取遠,莫逃金木水火土。 以乾支而分配五行,論陰陽而大明始終。 天成人力相兼,生旺死絕並類。 

嗚呼! 六十甲子聖人不過藉其像以明其理,而五行性情,材質,形色,功用無不曲盡而造化無餘蘊矣。

天干地支來歷

在中國古代的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乾支紀法。 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干地支在我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 那麼,干支紀法的發明者究竟是誰呢?

雖然有以下一些說法來考證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誰發明? 最早出現於何時? 始終都是一個謎。

大約在戰國末年,依據各國史官長期積累下來的材料編成的史書《世本》說:“容成作歷,大橈作甲子”,“二人皆黃帝之臣,蓋自黃帝以來,始用甲子紀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 看來干支是大撓創制的,大撓“採五行之情,佔鬥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枝,有事於天則用日,有事於地則用月,陰陽之別,故有枝幹名也。”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釋干支》中認為,以往人們對乾支的解釋,都是望文生義的臆測,“十天干”純屬十進位記數法的自然發生,其中多半是殷人所創制。 至於“十二地支”,起源於古巴比倫,在比較中國古代的十二時辰和古巴比倫的十二宮後,指出中國古代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從古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演變而來。 其傳入中國的途徑,可作大膽推測,也許商民族“本自西北遠來,來時即挾有由巴比倫所傳授之星曆知識,入中土後而沿用之”,或許“商室本發源於東方,其星曆知識乃由西來之商賈或牧民所輸入”。

一些學者從我國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湯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於名號這一特有現象。 為駁干支外來說,陳遵媯在《中國天文學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乾支產生了”。 鄭文光在所著《中國天文學源流》一書中認為,十天干起源於我國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話傳說,是十進位法概念在紀時中的反映,應當產生於漁獵時代的原始社會;“十二地支”則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話傳說演變而來,產生於殷商之前,後逐漸演變為十二辰。 所以,鄭文光推斷:“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創作。”杜石然等則在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一書中,主張夏代已有十天干紀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紀日的基礎上,進一步使用乾支紀法,從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環的紀日法。

天干地支讀音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n)、亥(hài)(注:十二地支對應十二生肖——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十乾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人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干支紀法”。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