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八戒、十戒、四十八戒

2017/01/18 17:04:08 網誌分類: 在家戒律
18 Jan


佛教中的戒律有很多種,五戒、八關齋戒、沙彌十戒、比丘受持二百五十戒,比丘尼受持三百四十八戒,菩薩戒受持十重四十八輕戒,但都是以五戒為基礎,一切戒必須從五戒築起,五戒若學不好,一切戒都無能著手,五戒持得清淨,其他的戒也就容易持了。

五戒是五條戒律或行為准則。佛教中的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這五戒,是佛門四眾弟子的基本戒,不論出家在家皆須遵守。道教五戒即老君五戒,托稱太上老君演說之戒:第一戒殺,第二戒盜,第三戒淫,第四戒妄語,第五戒酒。

八戒是佛教中的要求,內容包括: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著香華,七戒坐臥高廣大床,八戒非時食。

八關戒齋的簡稱。佛教指在家男女信徒於一日一夜中所受的八種齋戒法。據《法苑珠林》卷一0六為:   1、無殺意,慈念眾生,不得殘害蠕動之類;   2、無貪意,思念布施,卻悭貪意;    

3、無淫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為邪欲;   4、無妄語,思念至誠,言不為詐,心口相應;   5、不飲酒,不醉迷,去入逸意;   6、無求安,不著華(花)香,不傅脂粉,不為歌舞倡樂;   7、無求安,不臥好床,卑床草席,捐除睡臥,思念經道;   8、奉法,時過中不食。這八種中,前七為戒,後一為齋,總稱八戒齋。南朝梁寶唱《比丘尼傳.道容》:“帝遣使往烏江迎道容,以事訪之。容曰:‘唯有清齋七日,受持八戒,自當消耳。’”《太平廣記》卷九五引讀劉肅《紀聞.洪昉禅師》:“王因跪曰:‘師既惠顧,無他供養,有絹五百匹奉師,請為受八關齋戒。’”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張生心迷,著色事破了八關戒。”明梵琦《西齋淨土詩.中品觀》:“求生定滿眾生意,五戒兼持八戒齋。”

沙彌十戒是從五戒的基礎上,加了五條與世間的俗欲隔離的規定,而成為養成出家人格的訓練。因為,要使凡夫眾生,從滔滔的人欲洪流之中抽出身來,便不得不先以自我的意志遠離物欲,最後才能達到無欲的境地。

①不殺害有情:此與素食思想雖有關聯,但卻並不等於規定素食,而是規定不得殺生。   ②不偷盜他人財物:乃至一針一線。   ③斷絕男女的淫事:此與五戒所不同者,乃是由不邪淫而進為不淫。   ④不妄語:此與五戒的相同。   ⑤不飲酒:亦與五戒的相同。   ⑥不非時食:過了日中之後,不得進食,這是印度當時,各沙門團的共同原則,也是出家人的共通生活方式的一種。   ⑦不用花?等的一切裝飾,也不得以香水、香油等物擦臉塗身:這是為了避免虛榮心,以及男女之間的相互誘惑而制。   ⑧不得自作歌舞、音樂、伎藝等的世俗游戲,亦不得存心去觀賞世俗的歌舞、音樂和伎藝等的演唱:此乃為了不使已經出家的身心,再為世俗的娛樂所迷,引發貪戀欲情的心理。   ⑨不坐臥華美輕軟而高貴的床座:為免引起高傲心和舒適感,而忘了生死的苦惱,所以應當臥坐堅硬低下的床座。   ⑩不為自己保持金錢

所謂沙彌,意譯為求寂、息慈、勤策。即止惡行慈,覓求圓寂的意思。在佛教僧團中,指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年齡在七歲以上,未滿二十歲的出家男子。同此,出家女子稱“沙彌尼”。以其勤於策勵成為比丘、比丘尼,故前者譯為“勤策男”,後者譯為“勤策女”。

四十八戒

大乘律中的四十八種輕制戒。略稱四十八輕。語出《梵網經》卷下。此四十八輕戒與十重禁戒都是大乘菩薩所應受持,不分僧俗,七眾共受。

玆依智顗《菩薩戒義疏》所載,此四十八戒之名目如次︰(1)不敬師友戒、(2)飲酒戒、(3)食肉戒、(4)食五辛戒、(5)不教悔罪戒、(6)不供給請法戒、(7)懈怠不聽法戒、(8)背大向小戒、(9)不看病戒、(10)畜殺眾生具戒、(11)國使戒、(12)販賣戒、(13)謗毀戒、(14)放火燒戒、(15)僻教戒、(16)為利倒說戒、(17)恃勢乞求戒、(18)無解作師戒、(19)兩舌戒、(20)不行放救戒、(21)嗔打報仇戒、(22)憍慢不請法戒、(23)憍慢僻說戒、(24)不習學佛戒、(25)不善和眾戒、(26)獨受利養戒、(27)受別請戒、(28)別請僧戒、(29)邪命自活戒、(30)不敬好時戒、(31)不行救贖戒、(32)損害眾生戒、(33)邪業覺觀戒、(34)暫念小乘戒、(35)不發願戒、(36)不發誓戒、(37)冒難游行戒、(38)乖尊卑次序戒、(39)不修福慧戒、(40)揀擇受戒戒、(41)為利作師戒、(42)為惡人說戒戒、(43)無■受施戒、(44)不供養經典戒、(45)不化眾生戒、(46)說法不如法戒、(47)非法制限戒、(48)破法戒。

四眾,是佛教中名詞。有不同的解釋。《法華經》: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居士)、優婆夷︰又稱四部眾、四部弟子。

七眾:七眾者。謂出家五眾。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在家二眾。優婆塞。優婆夷也。

式叉摩那  亦譯“式叉摩那尼”、“式叉摩尼”、“式叉尼”、“式叉摩拏”,意譯“學戒女”、“學法女”、“正學女”等。佛教稱謂。指年滿二十而未受具足戒的女性出家者。戒律規定,男子出家,只經過沙彌及比丘兩個階段;女子出家,則比男子多了一個式叉摩那階段,即須經過“沙彌尼”、“式叉摩那”的兩個階段,才能進入比丘尼的地位。“式叉摩那”階段,規定為兩年(二雨時),其間須學“六法”,故名“學法女”。

 

五戒、八戒、十戒 、具足戒、三聚淨戒、十重戒、四十八輕戒等律法,通稱戒法。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