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時有戒法、戒體、戒行、戒相等四科門,南山律宗立此為戒四別,戒四別如何解釋?

2017/01/18 17:25:08 網誌分類: 在家戒律
18 Jan


受戒時有戒法、戒體、戒行、戒相等四科門,南山律宗立此為戒四別,戒四別如何解釋?

何謂戒法?即泛指佛陀所製之律法,乃眾生之軌範。凡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梵語upasampanna)、三聚淨戒、十重戒、四十八輕戒等律法,通稱戒法。蓋戒系聖道之根本,因依此戒(梵語sila),得生諸禪定及滅苦之智慧,得免沒溺於生死海,故為解脫途徑之一,南山律宗立此為戒四別中之一者。

何謂戒體?即戒之體性。舊譯無作,新譯無表。指行者受戒後,於身所生防非止惡之功能。亦即對戒法之信念與奉持戒法之意志。戒體雖由作禮乞戒等作用而生起,但發得之後,即不假造作,恆常相續,故稱無作;其外相不顯著,故稱無表。

何謂戒行?謂持戒之行為。受持佛陀所製之律法,能隨順戒體,動作身、口、意三業而不違法,稱為戒行。南山律宗立此為戒四別之一。

何謂戒相?謂持戒表現之相狀差別。如持五戒(梵語panca silani)、十戒,乃至二百五十戒,一一戒中各有差別,按其持犯之輕重,各有不同之相狀。一般指切切實實遵守戒律之相狀。此乃南山律宗所立戒四別之一。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