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佛師尊慈訓五戒 (2)

2017/01/19 18:30:23 網誌分類: 在家戒律
19 Jan


5.理可頓悟,事須漸修。每個人累世帶來的業力習性,不容易一下子就除去,故必須按部就班,藉著戒律來調伏自己。不要以為戒律是末法,如果基本戒律不修,講經典講心法都是不切實際的。

6.道場的佛規禮節,也就是「戒」。戒殺,有仁慈;戒盜,有義;戒淫,有禮;戒妄語,有信用;不喝酒,有智慧。中庸之道,離不開戒定慧。

7.戒律可以幫助家庭和樂,要使社會和諧,惟有人人持戒,人人懂得約束自己。

8.戒律很微細,一不小心就容易犯到。如果有人嫌它太麻煩,乾脆不去了解,那麼漏了福報,拼到最後甚麼也沒有,豈不可惜?將來歸空後,只是天佛院的修煉員而已。所以戒律不能不知道。修菩薩行的人,是不怕麻煩的,他在鬧市中修行,把煩惱轉為菩提;羅漢(自了漢)怕被薰染,才會逃避躲到深山古洞去修行。

9.不要把戒律當作束縛,也不可拿戒律來衡量別人。五戒修不修、持不持,都是每個人自己的事;要修個滿分,或修不及格,看各人的功夫,老師是不勉強你的。一個人如果不嚴格要求自己,對自己常常開方便之門,德行就無法成就。

10.殺盜淫妄四種戒叫「性戒」,不管任何人,知或不知,只要犯了,就傷害自性,必負因果;酒為「遮戒」,遮是停止之意,因酒是一切罪惡的開端,須停止它,才不會造成殺盜淫妄等罪業。

11.水由位能而產生電能、光能、熱能。水不是電,電不是水,它是質量與能量的互換。人造了業,立刻輸送到第八識中轉換為業力,產生六道輪迴。

人能持戒修行,才有力量上升,突破因果;沒有修行,能力自然下降。

二、 殺戒

1.並非拿刀子殺人、殺動物才叫「殺」;在起心動念,微細的助緣地方不去注意,也會犯「助殺」之業。

2.「殺」有很多種;自殺、他殺、讚嘆殺、見斫(殺)隨喜等,都是殺。

3.千萬不要在意識中種下自殺的種子,不然最少會造成七次連續自殺的後果。

青年男女想不開,「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不久可能有連體嬰出生。

4.有情所重,莫過性命;為救物命,首先戒殺。菩薩萬行,以大悲為本,故須戒殺。

5.假如全台灣人人戒殺吃素,不到兩年,必定五穀豐收,農夫也不必噴灑農藥。像幾千年前,堯舜時代,雖沒農藥,仍然五穀豐登。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